林摶秋全集:圖像卷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日本「帝都」首位臺灣劇作家,擎起殖民地新劇運動火炬
傾身家之力投入臺語電影事業,以電影養護提升臺灣文化
國立臺灣文學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書林出版 共同出版
玉峯精神,重現人間
【林摶秋全集|卷五 圖像卷】
「歲月」、「寫劇本」、「做戲」、「拍電影」、「書信」、「餘響」共六大單元,
近500張珍貴圖像,完整呈現作家生命軌跡與藝術成就。
圖像卷精選了豐富的文獻和照片,分為六個單元:「歲月」、「寫劇本」、「做戲」、「拍電影」、「書信」及「餘響」,完整呈現林摶秋的生命軌跡與藝術成就。單元「歲月」取材自家屬珍藏的家族相簿,展示劇作家的人生階段;「寫劇本」收錄多版本手稿,展現其書寫語言和風格的多樣性;「做戲」通過節目單、演出劇照和模型照片等,重現台灣現代戲劇邁向成熟階段從排練到演出的過程;「拍電影」則展示電影製作的全過程及電影檢查文書等資料;「書信」單元展現林摶秋與時代同行者間的交流;「餘響」記錄了劇作家辭世後,台灣社會如何透過紀錄片、展覽和戲劇演出等形式纪念和緬懷這位劇作家的貢獻。這部圖像卷不僅是對林摶秋創作生命的一次全面回顧,也為研究台灣戲劇和電影史提供了寶貴的視角和資料,是學術研究和藝術欣賞的重要資源。
《林摶秋全集》五卷十二冊
卷一 舞臺劇劇本卷
卷二 電影劇本卷1~8
卷三 雜文.訪談卷
卷四 文獻卷
卷五 圖像卷
※各卷編排說明※
卷一、三、四、五卷首均附導讀,卷末附〈林摶秋生平暨創作年表〉與〈林摶秋劇作演映紀錄一覽〉。
卷一與卷二另附各冊劇本之〈解題〉與〈劇情提要〉。
卷二《電影劇本卷1》附〈導讀〉與〈電影劇本卷 全卷目次〉。
卷二《電影劇本卷8》附〈林摶秋生平暨創作年表〉與〈林摶秋劇作演映紀錄一覽〉。
重磅推薦
李泳泉 資深紀錄片工作者、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退休講師
吳密察 前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歷史學者
李智仁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執行長
李道明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與新媒體學院名譽教授
呂興昌 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退休教授
林巾力 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
林鶴宜 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教授兼藝文中心主任
紀蔚然 劇作家、國家文藝獎得主、戲劇學者
陳昌明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名譽教授
陳芳明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張昌彥 資深影評人、電影學者
陳萬益 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榮譽退休教授
鍾明德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名譽教授
蘇碩斌 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處處長
(按姓氏筆畫排序)
跨世代編劇薪傳推薦
王友輝、吳明倫、施如芳、許正平、陳龍廷、劉宇均、簡莉穎
(感謝以上編劇參與全集劇本翻譯)
(按姓氏筆畫排序)
目錄
出版序 ︱ 臺灣文學史上的瑰寶
──林摶秋及其影視戲劇文學 林巾力
出版序 ︱ 臺灣電影史上的一頁傳奇 李智仁
推薦序 ︱ 補上臺灣文化史的失落環節 吳密察
推薦序 ︱ 賀「臺灣首位劇作家」全集出版 陳萬益
主編序 ︱ 迎向新的歷史機遇 石婉舜
凡例
導讀 ︱ 玉峯精神:為臺灣土地與庶民大眾
而寫的劇作家林摶秋 石婉舜
歲月
寫劇本
做戲
拍電影
書信
餘響
附錄:林摶秋生平暨創作年表
林摶秋劇作演映紀錄一覽
序/導讀
出版序
臺灣文學史上的瑰寶──林摶秋及其影視戲劇文學
國立臺灣文學館於2003年10月17日成立以來,今(2023)年迎接開館20週年,值此值得慶賀之際,臺文館迎來了《林摶秋全集》,補足臺灣文學與戲劇史、影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頁。臺文館自創館以來,為守護臺灣文學的堡壘,長年徵集與整理文學史料,致力於讓重要文獻與珍貴手稿得以妥善保存,更編纂出版作家全集,從紙本出版到線上資源整合,讓作家畢生的心血,得以持續以更多元便捷的推展型態面向新時代的讀者。
臺文館於2019年啟動「《林摶秋全集》資料蒐集編纂計畫」及「《林摶秋全集》編纂暨註解研究計畫」,全賴石婉舜教授及團隊成員全力投注,自此即以編纂與翻譯林之劇本與文獻為己任,歷經逾四年的工作期,終不負林摶秋家屬賦予臺文館之重任,讓作家文物得以透過全集出版,重現在世人面前。
《林摶秋全集》以文學作為交集,連結影視、戲劇,全集共計5卷12冊,包含1冊舞臺劇劇本卷、8冊電影劇本卷、1冊雜文.訪談卷、1冊文獻卷、1冊圖像卷,結集了林摶秋畢生重要的劇本版本、圖文資料。臺文館有幸獲贈劇作家重要的劇本、手稿等史料,首要感謝林摶秋哲嗣林嘉義先生的慷慨捐贈,以及全集主編石婉舜教授居中牽線。此次出版更要感謝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第一手館藏及劇作家影像資料,以及書林出版團隊成員的鼎力支持,是這次出版的重要後盾。
這套全集的出版,代表著臺灣文學史上,戲劇文學與影視文學的位置不容忽視。在過往文學史書寫,劇本是受忽視的一環,若參照中國的新文學史,戲劇文學、影視文學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臺灣作家及作品甚至被收納其中,這樣的現象,在臺文館所編纂的《臺灣文學年鑑》過程中也有相當的體悟,於是每一年「綜述」都有〈劇本研究〉、〈劇本創作〉觀察報告。時至今日,無論從最早期的《楊逵全集》到《劉吶鷗全集.增補集》,以及臺灣文學獎的規劃,臺文館作為博物館兼研究型機構,致力劇本史料及推動創作,在在都向大眾揭示,劇本是文學史的一部分。
《林摶秋全集》中透過手稿辨識、校注、解題等研究歷程,呈現最核心的「舞臺劇劇本」、「電影劇本」,將更深刻的彰顯影視戲劇文學的基底及其在文學史中的發展歷程,這些作品在過去代表著臺灣文學精彩的篇章,成為不可或缺的文學史料;在當前代表著臺灣文學如實的展演,劇本與映演共構成文學最珍貴的價值。
《林摶秋全集》是臺文館第一部影視戲劇文學全集,第19部作家全集,這是為文學經典化銘刻重要的紀錄,在此感謝從前期研究到編纂出版的每一位學者專家付出的心血,也謝謝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多年來的協助與合作,兩個機構分屬文學與電影,都在《林摶秋全集》中建立全方位的文史論述,深信未來將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中,互相對話也共同努力,讓臺灣文學藝術在世界舞臺上得以綻放最動人的光彩。
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
林巾力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