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1026_2026手帳年曆

大阪喫茶記事:全日本最愛喝咖啡的城市,充滿活力的歇腳處

  • 79 490
    620
  • 分類:
    中文書飲食料理茶/酒/飲品/冰咖啡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田中慶一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繪者:Fanyu(林凡瑜) 追蹤 ? 追蹤繪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繪者新書通知。
  • 譯者:張嘉芬
  • 出版社: 日出出版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10/29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邀您同遊解憂秘境!

內容簡介

《京都喫茶記事》作者最新作品,
絢爛奪目大阪城的美好咖啡時光。

日本商業重鎮竟也是咖啡店密度最高城市?
歇腳、社交、工作、談生意⋯⋯大阪人在喫茶店構築出日常生活的模樣。
深度探訪追朔城市咖啡發展軌跡,
揭開「喫茶店王國」獨特魅力背後的隱藏版故事。

在日本各地都有連鎖店的「丸福珈琲店」創業已逾九十年。開業已百年的喫茶店「平岡珈琲店」,至今仍然供應著招牌咖啡和自製甜甜圈。位在道頓堀充滿濃厚美式懷舊風味的「純喫茶美式」,現在依舊是約會聖地。在充滿活力、商家林立的大阪,想來杯咖啡,你永遠有許多好選擇。

「天下廚房」、「水鄉」、「東洋的曼徹斯特」、「浪速吃倒」、「搞笑界的麥加」⋯⋯這些都是大阪眾多花俏浮誇的稱號,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大阪還是「喫茶店王國」,擁有稱霸全日本的喫茶店(咖啡店)數量,根據二○二一年的日本政府官方統計,大阪有六七五八間咖啡店,這個數目甚至還勝過首都東京。

作者田中慶一已造訪過日本近千間喫茶店、咖啡店,前作《京都喫茶記事》為咖啡迷編織出完整的京都咖啡年表跟地圖,最新企畫《大阪喫茶記事》則放眼日本商業重鎮大阪,跟京都那種靜謐氣質不同,大阪自古就是商人跟庶民的地盤,發展出獨特的城市特質跟樣貌,在這裡,源於西洋的咖啡文化也自然發展出大阪風格的歷程。

對於出身關西、早已是喫茶文化達人的田中慶一而言,遍布大阪街頭各處的喫茶店,密度之高還是讓他大受震懾,探訪過程中依舊充滿各種新奇發現。讓我們跟隨他一起追溯這段隨著時代變遷、綿延不絕的咖啡譜系,並體會、品嘗大阪孕育出的獨特喫茶文化。

作者

1975年生於滋賀縣,畢業於立命館大學工業社會學院。曾任職於神戶的刊物代編公司,現為自由工作者,從事編輯、文字和校對工作。從學生時代起即熱愛咖啡,更自2001年起獨立發行以咖啡和喫茶為主題的小冊子《甘苦一滴》,派發給包括關西地區在內的日本各地喫茶店與咖啡店(全卷共20期)。之後又持續針對喫茶店文化、現代咖啡店與咖啡發展等進行採訪,開拓相關專業領域,並供稿給雜誌等媒體。包括採訪工作在內,公、私總計已造訪過近千家喫茶店、咖啡店。2017年曾負責《神戶與咖啡:一段始於港口的故事》(神戶新聞綜合出版中心)一書的整體製作,2019年審訂、編寫《淡交MOOK KYOTO COFFEE STANDARDS》,2021年出版《京都喫茶記事》。目前持續專注於研究關西地區的咖啡、喫茶店史。

譯者

日本法政大學日本文學碩士,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認證中日文專業會議口譯,現為專職日文譯者,擅長不動產、餐飲、長照、經營管理等領域之口筆譯。興趣是在日本度假務農。譯稿指教:ccfjp@hotmail.com曾任職唱片公司、出版社、電腦娛樂產業,目前為專職譯者。喜愛閱讀與書寫,用翻譯看世界。
Instagram「做翻譯的人」:hsianghsiang3.0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剖析大阪咖啡史 1868–1945
1 明治維新與大阪的咖啡源流
2 內國勸業博覽會與大阪第一家「咖啡店」
3 搖籃期的咖啡店,成了文化人的歸宿
4 青燈、紅燈璀璨閃耀,成了「大大阪」的象徵
5 大阪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百年喫茶」
6 大眾喫茶的先驅,憑藉著「價格實惠」而贏得顧客支持
7 帶動咖啡業界草創期發展的熟豆批發業者
8 咖啡廳式微與純喫茶崛起

第二章 宣告戰後復甦的咖啡香 1945–1960
1 戰後搶先出現在鬧區的寄託
2 大阪的咖啡,不是只有「濃」而已
3 為大眾娛樂撐起一片天──歌聲喫茶的記憶
4 講究設計的知名喫茶店建築

第三章 蛻變的市容與喫茶店的黃金時代 1960–1990
1 隨市區擴張而遍地開花的喫茶店
2 在成長企業腳下扎根的知名喫茶店
3 迎來黃金時期的大阪咖啡業界
4 令街景為之轉變的大阪萬博帶來的衝擊
5 以嶄新創意風靡大阪的加盟連鎖店

第四章 咖啡店熱潮到來與咖啡的進化 1990–2010
1 「嶄新街景」引領大阪的咖啡店熱潮
2 體現「人潮聚集價值」的稀有咖啡店記憶
3 追求咖啡師發展空間的先驅者們
4 咖啡界翻天覆地的變化與對烘豆業的關注
5 向昭和時代的咖啡專門店致敬
6 大阪烘豆機廠商的新嘗試

第五章 新浪潮與喫茶文化的傳承 2010–2023
1 第三波咖啡與新世代烘豆師的登場
2 咖啡店的風格愈趨獨特
3 超越時代變遷的老店後來的發展
4 新舊喫茶文化交會而生的「承襲」新形態

從本書看到的「大阪咖啡業界」關係圖
結語
大阪喫茶年表
參考文獻
刊登店家一覽表

序/導讀

前言
關西地區的中心城市――大阪,素有「天下廚房」、「水鄉」、「東洋的曼徹斯特」、「浪速吃倒」、「搞笑界的麥加」等許多封號。其實,它還是一座足堪譽為「喫茶店王國」的城市。

就全日本各都、道、府、縣的喫茶店統計數據來看,大阪長年盤踞龍頭寶座,地位迄今仍不受動搖。根據日本政府所做的「事業所、企業統計調查」與「經濟普查」數據顯示,大阪的喫茶店在一九九六年(平成八年)達到六千一百四十九家;儘管後來日本全國的喫茶店家數呈現下滑趨勢,但大阪在二○二一年(令和三年)時,還有六千七百五十八家。雖說現在和東京僅有約六百家之差,若再考慮人口規模因素,大阪的喫茶店家數,仍可說是傲視群倫。

以往,我不時都會聽到有人問:「為什麼大阪會有這麼多喫茶店?」有人說「因為大阪人愛聊天嘛!」、「大阪是商業重鎮,所以很多人選擇自立門戶,開店做生意」、「大阪的中小企業眾多,常會在喫茶店談生意」……這些說詞,都是以「對大阪的刻板印象」為基礎,發展成老生常談的想像。地方特色與人文特質,影響力固然不容小覷,但其實它們都是很空泛的答案。(要是問到關西人,他們最後似乎還會加上一句「我毋知啦!」)

這個眾人一知半解的簡單問題,正是觸發我寫作本書的機緣之一。當我試著認真深究這個問題之後,才發現大阪和咖啡之間,果然有許多隨著城市變遷而扎根的深厚淵源,以及遍布各地的歇腳處所蹤跡,留存在大街小巷裡的各個角落──從迄今仍安然健在的老字號,到追求獨家風味的咖啡專賣店,還有曾掀起一波熱潮的咖啡店,以及近期竄起、推廣咖啡嶄新魅力的新銳咖啡館……每一處都散發著不遑多讓的獨特風格,在大阪的土地上扎了根。時至今日,它們仍是大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要角。

本書是《京都喫茶記事》的第二部系列作品。原本的用意,是想試著追溯大阪喫茶店的發展譜系。儘管遍布大阪街頭各處的喫茶店,密度之高讓我大受震懾,但這一趟探尋「喫茶店王國如何煉成」的旅程,對我這個關西人而言,還是有很多新奇的發現。期盼在追溯大阪喫茶店這段隨著時代變遷、綿延不絕的譜系之際,能抽絲剝繭,剖析大阪孕育出的獨特喫茶文化。

試閱

【試閱1】大眾喫茶的先驅,憑藉著「價格實惠」而贏得顧客支持(部分節錄)

這個時期,由於關東大地震的發生,為大阪的喫茶店開啟了蓬勃發展的契機。當時人們普遍認為,一杯咖啡的價格,大致可分為三個等級:以十錢為基準,要價十五錢以上就稱為高級喫茶,「平岡珈琲店」就是屬於這一類。多數高級喫茶在空間或建築方面特別講究,後來甚至發展出了西班牙風格的「阿爾罕布拉」(アルハンブラ)、北歐風格的「亞細亞」(アジア)、法國風情的「麗都」(リド)等,連店名都很時髦的店家,在南區一帶爭妍鬥艷。此外也出現了一些氣氛類似飯店或餐廳的店家,其中又以「美松」最知名,就連店面規模都特別出類拔萃。

根據鄉土史學家高橋敬藏的回顧,提到「美松」的前身,其實是一九三一年(昭和六年)開幕的美松百貨,可惜後來只營業了兩年左右就熄燈,店面被大型咖啡廳「赤玉」的老闆榎本正買下,還包裝成「味覺百貨 美松」(味のデパート 美松),重新開業。一九三七年,喫茶「美松」在心齋橋開了店,摩登挑高設計的一樓開設純喫茶,二樓是陪侍專用樓層,三樓則設有燒烤餐廳,整個店面相當氣派。二樓夾層還有身穿西服的女孩放播唱片,她們優雅的身影,也是店裡的一項賣點。至於地下樓則有身穿禮服的女孩,坐在放置於客席之間的專用座位上,收費提供服務。「味覺百貨」果然名符其實,口味豐富,據說還曾一度掀起了熱潮。順帶一提,「美松」當年推出專為女性顧客設計的甜品菜單,在當年也很新穎。那時,「美松」選擇自行變化在東京已開始流行的蜜豆,還不顧員工反對,硬是推出當時只在甜點店才有售的刨冰……其實做出這個決定的,就是「美松」的首任社長榎本正。他那一套把豪華設備和大眾價值觀串聯在一起的「赤玉策略」,在這裡也發揮得淋漓盡致。

而相對於高級喫茶,大眾喫茶則是標榜「價格實惠,以量取勝」。甚至還有些店家主打「五錢均一價」,成為民眾可以輕鬆上門的地方,大受好評。不過,這些喫茶店的咖啡,口味終究還是和價格成正比──據說這裡的顧客在喝咖啡時,都會加很多砂糖。此外,聽說還有店家是用啤酒杯供應咖啡,趕時間的學徒,就趁工作空檔上門,將咖啡一飲而盡之後,再到處奔走辦事。進入昭和時代,相對於竄起的咖啡廳,牛奶館和以咖啡為主打的商家,分庭抗禮的態勢漸趨鮮明。當年「老聖保羅咖啡」用人人都可以輕鬆喝得起的價格賣咖啡,對這些大眾喫茶得以在社會上萌芽,影響甚深。一杯五錢的咖啡,配上一個甜甜圈,營造出一個不分男女老幼,都能自在上門的地方──這種老聖保羅式的經營,被大眾喫茶傳承下來,發展成提供平價咖啡的連鎖店,並以野火燎原之勢,在社會上普及。神戶有一九二六年(大正十五年)創立的「白色」(ホワイト)發展成一大連鎖體系,大阪則有大眾喫茶先驅當中,最具代表性的「玉一」。巧合的是,這兩大連鎖都在同一時期創立。

「玉一」這個店名,來自於當初店東在東區(現為中央區)玉造一丁目開業。目前除了位在福島區的「玉一總本店」之外,只剩下九家分店。然而,早期「玉一」在大阪市區開枝散葉,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門市已逾八十家,展店範圍甚至還擴及堺市。據說當年「玉一」的極盛時期,在大阪環狀線的每個車站都有門市,堪稱為大阪最具規模的大眾喫茶。這些門市共組了一個名叫「玉一會」的工會,招募有意願用「玉一」招牌開分店的人,還幫忙找地展店。玉一會每年會召開一次會員大會,營造出一個具有合作機制的互助組織。

根據第三代店東東田敏幸先生、昌子女士的說法,「玉一」的創辦人東田善次,出身奈良,家境富裕,是春日大社宮司的遠親。不過,東田善次的出身來歷不詳。創業之初,第一家門市據說是走飯館風格的店家,但後來很快就轉讓他人,自己則於一九三二年時,將「玉一」的總店遷至福島區現址。當年,店裡就在外場正中央放了一個展示櫃,由顧客自行取用需要的甜點或麵包,相傳這就是大眾喫茶最典型的營運模式。觀察當時留下來的照片,可看出「玉一」是木造的門市,店員則在和服外面再穿一件日式圍裙,整體而言的確是飯館風格。當年很多員工都是包住,據說甚至還曾有過專用的員工宿舍。

相傳創辦人連咖啡的烘豆都親自經手。於是後來玉一會當中,就有一家店自立門戶,在都島區開設了一家烘焙、銷售咖啡豆的公司,並打造成一個名叫「丸新咖啡」(マルシンコーヒー)的自家烘豆據點,營運長達六十年之久。此外,後來玉一會當中還出了好幾種獨家業態與店名,例如賣麵包的「木村屋」、「鑽石」(ダイヤ)等等。而玉一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從二戰之前,就在咖啡部之外,還設有製麵部,發展食品批發生意,銷售烏龍麵和蕎麥麵給鄰近的公司、工廠或醫院等,與其他大眾喫茶走出了不同的路。「玉一」的創辦人因為有著無與倫比的生意頭腦,再加上海派性格,他往生後的守靈儀式,竟有約兩千人到場參加。

「我爺爺不管做什麼都很豪邁,賺來的錢就全都花個精光。他花錢的方式也很不尋常,會到處去買地拓點,把生意越做越大,卻也很常幫助別人。」東田敏幸先生這麼說道。東田善次把根據地設在福島區之後,便在自家店面的斜對面開設了「聖天市場」,還興建長屋,供商家的店東們落腳居住。尤其這個市場,據說後來還成為當地發展福島聖天通商店街的開端。儘管東田善次是個生意人,但也有慈善家的一面。看看玉一會的員工旅遊照片,就能發現東田善次頭戴圓頂硬帽,身穿披風,搭配手杖的打扮,可見他當年也是個摩登型男。東田昌子說:「從菜單、餐具到裝潢,都是他到處看過各種店家之後才想出來的,有他自己的講究之處」。在後來的菜單上,有刨冰、水果雞尾酒等多款使用水果的品項,其中也有捨棄傳統水果三明治中使用的鮮奶油,改加入美乃滋的獨特口味,據說吃起來口味就像沙拉,很受好評。

【試閱2】咖啡廳式微與純喫茶崛起(部分節錄)

進入一九三○年代後期,整個市場趨勢又為之丕變。繼特種飲食店之後興起的,是以餐飲為主軸的喫茶店,也就是所謂的「純喫茶」發展成主流。在這個時期,有「丸福珈琲店」和「MJB珈琲」這兩家店開始起步,它們日後都成了大阪極具代表性的喫茶店。目前總店位在千日前的「丸福珈琲店」,近年來積極在各地開設分店,更發展飲料、甜點等品牌,成為全國知名的咖啡店。丸福珈琲店的創辦人伊吹貞雄,一九○八年(明治四十一年)生於鳥取縣的米糧批發商行,曾於大阪船橋的電器行任職,後來才踏入餐飲業。一九二九年,他在東京的西餐廳習藝,到了一九三一年前後,才在武藏小山開設了「銀鈴」(ギンレイ)咖啡廳。這家櫥櫃裡一字排開都是洋酒,瀟灑脫俗的咖啡廳,才是「丸福珈琲店」真正的源流。當年,伊吹貞雄在銀座初嘗咖啡滋味,便考慮在自家店裡供應。他靠著與生俱來的專業工匠精神,不斷自行鑽研之後,製作出了手搖烘豆機,還研發出了萃取工具──在金屬製的圓筒底面,打上無數個細小的洞,製成獨家濾杯。如今這個濾杯,仍在萃取著「丸福珈琲店」少不了的滋味。伊吹貞雄原創的咖啡獲得好評後,便回到大阪,於一九三四年時,在當年最前衛的繁華鬧區,也就是新世界和飛田新地旁的今池町,開設了咖啡專賣店「丸福商店」。

一九一二年,通天閣和月之樂園相繼落成,使得新世界在此時搖身一變,成為歡迎一般大眾的鬧區。「我們恐怕很難找到一個娛樂鬧區,能像現在的新世界這樣亂無章法吧?會發展成這樣,其實不要說理想,當初就連一點計畫都沒有……白天看起來倒還好,到了晚上,儘管大街上燈火璀璨,但只要走進巷弄裡,最後就是令人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正張著血盆大口。」(《近代大阪》創元社,一九三二)。不過,對於伊吹貞雄小小年紀的女兒英子來說,新世界正是最好的遊樂場。據說忙碌的父母,常會給她一點零用錢,她就帶著妹妹一起出門蹓躂。她對「鐳溫泉」(ラヂューム温泉)的印象最深刻,提到「裡面有個小劇場,會上演淨瑠璃等節目,也就是現在所謂的『健康樂園』。裡面有很大的圓型溫泉,看在小朋友眼中,這簡直就是個用來玩遊戲的浴池。」原本設在新世界的幾個興業館,都因為一九三○年爆發的「昭和恐慌」而出售給民間企業,周邊接連蓋起了遊樂園旅管和餐館,尤其咖啡廳的數量,更是以看得出來的速度,快速增加。

開在新世界和飛田新地之間的丸福珈琲店,從早到晚來客絡繹不絕。清早有剛忙完工作,從附近木津公設市場過來的中盤商,會過來要求店門先開一半,他們就開始魚貫湧入;中午則有附近的上班族,還有從新世界過來的客人上門;傍晚則換成遊廓開始人聲鼎沸,人潮到深夜都不曾間斷……如今這家位在今池的門市,已更名為「伊吹咖啡館」(コーヒーショップ伊吹),並由伊吹貞雄的親戚接手,持續營運至今,店內外的模樣幾乎一如往昔。實際造訪店裡,發現它其實比我想像得還要窄,或者該說它是狹長型的店面。一進門,店裡就朝右後方越變越尖,左右兩側的牆面上,桌子和單人椅交叉排列。整家店只要坐十個人,就會讓人煩惱雙腳不知該伸到哪裡才好。今時今日,實在很難想像這家店面被客人擠得水洩不通的光景。

開幕之初,店裡的菜單有咖啡、紅茶、可可和蘇打汽水,非常簡單。但據說伊吹貞雄也覺得不放心,對自已的廚藝也有點把握,便決定店裡先以「飲食店」業態來經營。結果各種餐點竟然都熱賣,其中又以鍋燒烏龍麵最受歡迎。伊吹貞雄直到晚年都還津津樂道,說鍋燒烏龍麵暢銷到天翻地覆,氣勢如虹,營業時間中總是「烏龍麵」、「烏龍麵」的點菜聲此起彼落,可見銷量應該不只是普通好而已。然而,不論生意再怎麼好,唯獨賣咖啡的事,總是縈繞在伊吹貞雄的腦中,揮之不去。他的女兒英子,曾這樣評論:「父親曾說過,對未來有益的錢,花多少都無所謂。該說他是個豪邁直爽的人嗎?總之就是很從一而終,不知道是不是明治時代的人,都像他那樣?總之用現今的觀點來看,是很罕見的吧?」伊吹貞雄就是個不折不扣的生意人,再加上他堅持到底的老實性格,很快就贏得了同業的信任與敬重,甚至還在開店四年後成立的大阪咖啡烘焙協會出任常務理事一職。在伊吹貞雄的心目中,深信咖啡才是店裡的主角,因此不論工作再怎麼疲累,他都還是會在家研究咖啡,從不懈怠。自從在銀座喝到的咖啡讓他大受感動之後,過了幾年,伊吹貞雄才開始認真地讓丸福走上「咖啡店」的路。而這裡正是「大阪丸福」誕生的地方,也成為它發展至今的起點。

【試閱3】以嶄新創意風靡大阪的加盟連鎖店(部分節錄)

一九六五年(昭和四十年)以後,喫茶店的數量每年上升十七到十九%,營業額也每年持續增加十七到二十九%。那段時間,現煮咖啡有九十五%是以喫茶店為中心的業務用,家庭用則相反地有九十五%是即溶咖啡,市占狀況分得很清楚。因此,大型烘豆企業開始致力開拓家庭市場。除了在電視、電台、雜誌等媒體下廣告,也透過店頭示範和咖啡教室進行推廣,一九七一年,咖啡萃取器具的銷售量超過一百六十一萬個,比前一年增加三十七%,極為快速地普及於社會。

在店鋪數與營業額方面,喫茶店的成長在整個外食產業中都可說是特別突出。不過,支撐起如此成長的不只個人經營的喫茶店。伴隨萬博舉行的氣勢,七○年代,喫茶店的連鎖化、集團化與加盟(FC)系統也開始蓬勃發展,其中更出現由咖啡烘焙批發商或生豆批發商主導推出的品牌。這類店鋪的增加不僅限於市中心,伴隨幹線道路的延伸,近郊蓋起了一棟棟公寓大樓,這些大樓的一樓店面幾乎必定有美容院與喫茶店進駐。以前面提過的「白色」為首,大眾喫茶開始進軍這附近的住宅區,一九七五年打著「高級喫茶」旗幟的「英國屋」在心齋橋開了一號店,以女性為主要客群的時髦空間與餐具蔚為話題。之後,以交通轉運樞紐地帶為中心,各式各樣類型的喫茶店如雨後春筍開設。加上「山本珈琲」的「YC」連鎖店、「CROWN珈琲」(クラウン珈琲)的「肯亞喫茶」(喫茶ケニア)等,大阪烘豆批發業者也在同一時期展開了各自的連鎖咖啡經營事業。

其中,以獨特的概念與店面設計一躍受到注目,並獲得眾多顧客支持的,是由「上島珈琲貿易」推出的連鎖喫茶店「珈琲專門店MUC」。「上島珈琲貿易」在戰後開始一邊經銷生豆與食材,一邊致力於針對喫茶店銷售的烘豆批發,事業也於一九五○年代後半開始擴大。包括「山本珈琲」、「MATSUYA珈琲」(マツヤ珈琲)等業界新勢力,不少從這裡離職的員工也自行創業開了喫茶店。乘著萬國博覽會的風潮,「上島珈琲貿易」一九七一年於茨木開了一號店,展開直營喫茶店「MUC」的經營。「最初看準單軌電車即將開通,就在堺、茨木、東大阪及中央環狀線沿線等地開店,之後又以大阪市中心為圓心,以拓展同心圓的方式逐步增加分店。」第三代社長上島淳史先生如是說。之後,「上島珈琲貿易」又發展出加盟事業,在堺開了加盟一號店。聽說這間店的加盟主原本開的是蕎麥麵店,由此也可窺知當時喫茶店有多受歡迎。

那是個大眾還不熟悉「加盟連鎖」這個名詞的時代。在當時,作為咖啡專賣店先鋒的「MUC」,最多曾經擴展到超過一百家的加盟連鎖店。支撐其成長的,就是後來成為「MUC」代名詞的「全吧台席」店面。以此劃時代的裝潢概念為核心,基本理念其實就是現在常說的「只需要單一人手就能顧店」。「在那之前,喫茶店裡的座位多半是卡座,廚房設在店的最後方,不管哪裡都是這樣。所以,全吧台位的店面在當時是很創新的做法。菜單也盡可能避開複雜的烹調,目的是讓店主從吧台內和客人對話,把連鎖店打造成城市裡的情報站。」上島先生這麼說。吧台高度配合身高一六五公分的人設定,固定在地面上的吧台椅附有彈簧,客人起身後會自己轉回正面,連椅背的角度都經過計算,旋轉的時候不會打到旁邊的人。貫徹「不用走出吧台就能完成所有工作」的概念。起初,吧台形狀都是馬蹄形,當分店超過十間後,開始出現各種形狀的變化。有利用波浪形吧台延伸吧台距離、增加座位數量的設計,也有在吧台角落設置類似圓桌的大弧度空間,用來取代卡座⋯⋯增加了許多種不同的吧台樣式。

因為不把時間花在烹調食物上,在吧台裡就能完成所有工作,店主得以有空一杯一杯仔細地萃取咖啡。當時的主流是使用咖啡保溫桶或虹吸壺,因此,提供以濾紙單杯手沖的咖啡也可說是一種嶄新的嘗試。「那時候,濾紙給人的印象是家庭裡使用的東西,所以起初也被譏笑過,但這種作法能沖出品質穩定且清爽的風味,和虹吸壺或法蘭絨濾網相比,在器具管理上又更輕鬆,還能常保衛生,這些都是濾紙的優點。在大阪,我們店應該是第一個採用濾紙手沖的喫茶店吧。」上島先生與我們分享。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71464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36
    • 商品規格
    • 14.8*21*1.90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最高15倍
預計 2025/10/30 出貨 上市後立即出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