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生命的原典】奧義書+薄伽梵歌:印度文學名家翻譯導讀|大地之戀精美書衣典藏版(套書加贈燙金藏書票)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75 810
    108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人生中真正的戰場,就在自己的心中
一切文學中唯一真正的哲學詩、印度給予世界最深刻的禮物
  
  「僅次於但丁《神曲》的最偉大哲學詩。」——詩人 艾略特
  「是永恆哲學最清晰、最全面的總結之一。」——小說家 赫胥黎

  《薄伽梵歌》與《吠陀經》及《奧義書》同被譽為是印度三大聖典之一。《薄伽梵歌》出自古文明最長史詩《摩訶婆羅多》其中一篇,成為印度最著名的宗教哲學詩篇,廣為傳頌。十八世紀由英國威爾金斯首次翻譯成英文,當時著名的德國語言學家威廉.洪堡無比推崇《薄伽梵歌》:「是我們所知的一切文學中唯一真正的哲學詩。」又說:「或許是這個世界宣示的最深刻和最崇高者。」此後陸續譯成多種西方語言版本,其中英譯文版本更多達上百種。
  
  這部宗教哲學詩,主要是印度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濕奴的化身黑天(音譯:克里希納)在向阿周那闡明如何達到人生最高理想——「解脫」的三條道路:業(行動)瑜伽、智(真知)瑜伽及信(虔信)瑜伽;這三條道路相輔相成,阿周那處在是否投身大戰的心理危機時刻,因而黑天著重在向其解說業瑜伽。業瑜伽是指以超然態度履行個人的社會義務及職責,但不抱有個人的欲望和利益、不計行動的成敗得失;黑天表示,行動是人類的本質,拒絕行動,恐怕連生命也難維繫。停止行動,世界將會走向毀滅,縱然行動難免有缺陷,個人也不該摒棄生來注定的工作。行動本身不構成束縛,是執著行動成果才帶來束縛,只要以超然態度行動,便能解脫。
  
  然而超然態度易導致行動中的消極傾向,因而必須與智瑜伽及信瑜伽相結合。智瑜伽是指透過一切現象,認識到宇宙的最高存在——梵(絕對),達到個人靈魂與梵合一(梵我合一);信瑜伽是指虔信、崇拜黑天。黑天是三位一體神之一的毗濕奴的化身,也是宇宙至高存在的化身,只要將一切行動作為對至高存在的獻祭,就能擺脫善惡之果、獲得解脫。
  
  由於《薄伽梵歌》蘊含許多超越宗教信仰的宇宙及人生哲理,到了近現代仍然對印度社會思想產生深刻影響,著名的精神領䄂維韋卡南達、哲學家提拉克、哲學家及民族主義者奧羅賓多、聖雄甘地、印度前總統拉達克利希南等,都曾透過《薄伽梵歌》闡述自己的哲學及政治思想,是現代印度最普及的宗教哲學經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世界上,沒有比研讀『奧義書』更令人受益和振奮的了。
  它是我生之慰藉,也將是我死之慰藉。──哲學家叔本華
  「這是自我。它不死,無畏,它是梵。
  這個梵,名為真實。」
  《奧義書》標誌了印度從崇尚天神的「祭祀之路」,轉向了探討生命究竟奧祕的「知識之路」,在印度思想史上占有極為重要地位,對印度宗教和哲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奧義書》的核心內容是探討世界的究竟之因和人的本質。其中的兩個基本概念是「梵」(Brahman)和「真實自我」(atman,真我、靈魂)。《奧義書》由吠陀發展而來,在吠陀頌詩中,確認眾天神主宰一切;而在奧義書中,確認了梵是世界的本源。

  印度上古時代也稱吠陀時代(約自西元前二千前始),並形成種姓社會制度,分成四種種姓:第一種姓婆羅門是祭司階級,掌管宗教;第二種姓剎帝利是武士階級,掌管王權;第三種姓吠舍是平民階級,主要從事農、牧、手工和商業;第四種姓首陀羅是低級種姓,主要充當僕役。從四種種姓排列次序就可以看出,婆羅門祭司在社會中居於首要地位。《吠陀經》主要是頌神、祈禱等詩文集,表明了印度吠陀時代是崇拜神祇的時代,熱衷祭祀。
  
  在印度上古初民的心目中,人間一切事業的成功都依靠天神的庇佑,而婆羅門主導祭祀活動,並在祭祀活動中接受布施和酬金,是最大的實際受益者。祭祀本身成了最高目的。包括天神在內的一切力量都源自祭祀。而婆羅門執掌祭祀,也被提高到等同天神的地位。婆羅門的祭祀理論在吠陀晚期達到鼎盛。
  
  一千多年之後(約自西元前八百年始)到了吠陀晚期,開始出現各種《奧義書》。《奧義書》並不是一部經典,而是當時哲學文獻的總稱,它超越吠陀經典,突破祭祀主義樊籬,可以說是在婆羅門教內部發生的一場思想革命。婆羅門一向壟斷知識,崇拜神祇,推行祭祀主義,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思想領域中的革故鼎新勢在必行。《奧義書》又被稱為「吠檀多」,即「吠陀的終結」,展現了對於祭祀和人生的另一種思路。
  
  《奧義書》來自於那些摒棄世俗祭祀、也摒棄世俗生活方式的聖人隱者,他們遠離了城鎮和鄉村隱居在森林裡,並祕密傳授關於生命的真義。這些作者強調內在的或精神的祭祀,以區別於外在的或形式的祭祀。《奧義書》名稱的原義即是「坐在某人身旁」,蘊含「祕傳」之意,表示了「奧義」或「奧祕」,因此《奧義書》也成為研究神祕主義(密契主義,Mysticism)的著作。
  
  現存於世的《奧義書》多達二百多種,有些成書甚至晚至十六世紀。現代研究學者公認與吠陀時代末期思想密切相關的《奧義書》只有十三種,即本書所翻譯出的「十三奧義書」,包括散文體及詩體,產生年代約在西元前七、八世紀至西元初期。
  
  「這是我內心的自我,小於米粒,小於麥粒,小於芥子,小於黍粒,小於黍籽。
  這是我內心的自我,大於地,大於空,大於天,大於這些世界。
  包含一切行動,一切願望,一切香,一切味,涵蓋這一切,不言語,不旁騖。」
  
  在《奧義書》中,「梵」作為世界本源,而「自我」一詞常常用作「梵」的同義詞,也就是說,梵是宇宙的自我、本源或本質。而「自我」一詞既指稱宇宙自我,也指稱人的個體自我,即人的本質或靈魂。梵是宇宙的本源,自然也是人的個體自我的本源。正如《歌者奧義書》中所說:「這是我內心的自我。它是梵。」
  
  在《奧義書》的創世說中,世界最初的唯一存在是自我,由自我創造出世界萬物。這個「自我」也就是梵。《大森林奧義書》中指出:「正像蜘蛛沿著蛛絲向上移動,正像火花從火中向上飛濺,確實,一切氣息,一切世界,一切天神,一切眾生,都從這自我中出現。」按照《奧義書》的種種描述,梵創造一切,存在於一切中,又超越一切。
  
  與梵和自我的關係相關聯,《奧義書》中也探討宇宙和人的關係。在探討這種關係時,《奧義書》中的常用語是「關於天神」和「關於自我」。「關於天神」指關於宇宙,「關於自我」指關於人體。宇宙和人都是梵的展現,也就是以梵為本源。在《奧義書》的描述中,宇宙中的自然現象與人體的各種生理和精神功能具有對應關係。《大森林奧義書》將宇宙中的水、火、風、太陽、方位、月亮、閃電、雷和空間,分別與人的精液、語言、氣息、眼睛、耳朵、思想、精力、聲音和心相對應,並且確認宇宙中的「原人」和人體中的「原人」都是「這自我」,換言之,「這是甘露,這是梵,這是一切」。
  
  《奧義書》將「梵」和「自我」視為最高知識。知道了梵和自我,也就知道一切。認識到「梵我合一」,也就獲得解脫。《歌者奧義書》中說:「這是自我。它不死,無畏,它是梵。這個梵,名為真實。」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真實」常被「不真實」掩蓋:「正像埋藏的金庫,人們不知道它的地點,一次次踩在上面走過,而毫不察覺。同樣,一切眾生天天走過這個梵界,而毫不察覺,因為他們受到不真實蒙蔽。」因此,《奧義書》自始至終以揭示這個「真實」為己任。《奧義書》確認梵為最高真實,以認知「梵我合一」為人生最高目的。
  
  圍繞梵和自我的中心論題,《奧義書》還涉及其他許多論題,提出不少新觀念。其中包括「業」和「轉生」的觀念。而《奧義書》追求的人生最高目的是認知梵,達到「梵我合一」。人死後,自我進入梵界,擺脫生死輪迴,不再返回,自然是達到「梵我合一」之境。
  
  在《奧義書》之後產生的印度古代哲學中,「吠檀多哲學」是《奧義書》的直接繼承者。而「數論」和「瑜伽」也能在《奧義書》中找到淵源或雛形。在《奧義書》中,數論和瑜伽是作為認知梵的手段或方法。
  
  十九世紀初,法國學者迪佩隆(A. Duperron)依據波斯文譯本,將奧義書翻譯成拉丁文,題名為Oupnekhat,其中含有五十種奧義書。當時,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讀到這個譯本,給予奧義書極高的評價:「在整個世界,沒有比研讀奧義書更令人受益和振奮的了。它是我生之慰藉,也將是我死之慰藉。」他也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版序言中推崇奧義書,說道:「我揣測梵文典籍影響的深刻將不亞於十五世紀希臘文藝的復興,所以我說讀者如已接受了遠古印度智慧的洗禮,並已消化了這種智慧,那麽,他也就有了最最好的準備來聽我要對他講述的東西了。」

作者

毗耶娑(Vyasa)
相傳是古文明中最長的史詩《摩訶婆羅多》及其中被公認為是印度三大聖典之一的著名詩篇《薄伽梵歌》的作者,但難以考據其歷史真實性。「毗耶娑」在梵文中字面意思是「劃分」、「編排」、「擴大」,一些學者因此推定這個人名實際上只是「編寫者」之意,而典籍的成書年代更是前後遍及西元前四世紀至第四世紀的八百多年漫長時間裡。
根據史詩中的故事,毗耶娑是漁家女貞信在嫁給象城福身王之前所產下的私生子。貞信與福身王所生的兩個兒子先後繼位、又相繼死去,沒有留下子嗣,於是貞信召來在森林中苦修的毗耶娑,讓他與兩位同母異父的弟弟的遺孀們同房,生下二個兒子持國和般度,此後,毗耶娑仍回到林中隱居修行。但他目睹了持國百子和般度五子兩族為爭奪王位發生的一場為期十八天的毀滅性戰爭——俱盧大戰,他在般度五兄弟升天後,以子孫輩的戰爭事蹟為題材,創作了史詩《摩訶婆羅多》。

譯者

黄寶生
1942年生,上海市人。196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梵文、巴利文專業,為梵文學界傑出的學者。1965年開始投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1998年任該所所長至今。其他經歷包括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和印度文學研究會會長等。著作有《印度古代文學》和《印度古典詩學》,譯著有《印度哲學》、《驚夢記》、《摩訶婆羅多》、《薄伽梵歌》、《奧義書》和《羅摩衍那》(校訂)等。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精裝
    • ISBN
    • 866710652020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760
    • 商品規格
    • 32開13*19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2025夏季暢銷展-共和國書籍任選兩本75折
預計 2025/09/19 出貨 參考庫存量:4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