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

後禪學靈性導師‧阿迪亞香提【覺醒四部曲】(套書):空性之舞+覺醒之後+真正的靜心+受苦的力量(三版)

自由之丘  出版
2025/07/02 出版

◆空性之舞:覺醒於你真實的自己,了悟頭腦、心以及存在的實相◆  教導明析有力、直指修行核心  將「開悟」及覺醒後的生活透析得最為分明的一本著作  阿迪亞香提——後禪宗導師,也是美國少數真正開悟的靈性老師  邀請你覺醒於你真實的本質,  打開頭腦、心靈和身體的幸福與解脫的密碼  本書內容涵蓋了一個人和開悟師父共同探討覺醒與解脫的本質及其體現時,會在初期出現的各式主題,例如:純真、敞開、愛、無常、和諧、寧靜、深度以及自由等,同時對於小我、幻相、靈性上癮、一直到慈悲、放下、敞開等等討論議題,提出了簡單明瞭而又切實可行的建議;書中亦描述了阿迪亞香提的直接覺醒經驗,呈現出一個了悟自性者的經驗世界。◆受苦的力量:當你真正看見了痛苦,才有力量放下它◆  走出受苦的迷霧,找到解除痛苦的力量  適合初踏入靈性之路的人閱讀、又不失深度的好書  一場心與心的傳導,邀請我們找到轉化自己生命的力量  亞馬遜書店五顆星推薦!  本書的教導就是提供簡單的方法,讓我們得以向恩典敞開,向那神祕的、那能夠穿透隱微靜謐之時刻的光明元素敞開。這將為我們看待生命的方式點燃一場革命,而這場革命將能夠大大地幫助我們終結許多人日復一日的受苦與爭鬥。  這本書裡的教導不是供頭腦蒐集的資訊,而是必須深入靜心冥思、看看你是否能在自身經驗中發現真理的訊息。你必須願意放慢腳步,甚至停下腳步,好好地徹底消化你所聽到的東西,因為究竟而言,無論是什麼樣的教導,你都永遠無法從它的語言文字裡找到真理。◆覺醒之後:關於開悟的真相,以及如何將靈性覺醒落實在生活實相之中◆  為什麼經歷了覺醒,卻沒有覺醒的生活?  為什麼體驗了狂喜至福,內心卻還是充滿各種衝突?  本書幫助你從覺醒的陷阱及幻覺中走出,  真正了悟覺醒,並落實在生活實相中!  阿迪亞香提在本書中,探討真正的覺醒是什麼,以及可能會發生的誤解、陷阱,以及幻覺,同時又該如何去經歷初次靈性覺醒經驗之後的這整個後續過程、這一段消融殘餘執念及習氣的旅程,以走向持續性的覺醒,走向一個更清晰且帶來更深刻感知的實相。  覺醒將喚起我們內在與外在生命的蛻變。然而這樣的蛻變不是關於擁有一個完美的生活、完美的工作、完美的伴侶、完美的婚姻,或完美的友誼。重點不在於完美,而是在於完整。重點不在於讓事物確切地依照我們想要的方式進行,而是讓事物確切地如其所是,而當我們允許事物如是存在,有一份和諧會出現,它能以你從未想像過的方式恣意流動,而你永遠不知道它會帶你去向何方。◆真正的靜心◆  一種全新的靜坐方式,一種完全無技巧取向的靜心法  「讓一切如其所是的靜心」VS.「靜心式的自我探詢」  開悟導師阿迪亞香提分享覺醒的靜心之道  如果你允許一切如其所是,會發生什麼事呢?如果你可以放下控制,轉而全然擁抱你每一刻升起的經驗呢?經過了十五年的長期禪修,阿迪亞香提發現經驗最豐富的靜心者都曾實踐過「不靠任何方法的終止」。他最終瞭解到的是,只有當你完全放下一切的技巧——甚至包括了你是一名靜心者這樣的想法——你才會向「真正的靜心」敞開,安住在這自然的狀態。《真正的靜心》邀請你加入阿迪亞香提在歷年來的靜修營中所教授的:  ◆「讓一切如其所是的靜心」:如何做到「完全放棄努力的努力」,從而讓當下這一刻變得鮮活。  ◆「靜心式的自我探詢」以及「減法之道」:如何問出一個具有靈性力量的問題,同時獲致真實的答案。

79 特價113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生命的原典】奧義書+薄伽梵歌:印度文學名家翻譯導讀|大地之戀精美書衣典藏版(套書加贈燙金藏書票)

毗耶娑  著
自由之丘  出版
2025/03/12 出版

人生中真正的戰場,就在自己的心中一切文學中唯一真正的哲學詩、印度給予世界最深刻的禮物    「僅次於但丁《神曲》的最偉大哲學詩。」——詩人 艾略特  「是永恆哲學最清晰、最全面的總結之一。」——小說家 赫胥黎  《薄伽梵歌》與《吠陀經》及《奧義書》同被譽為是印度三大聖典之一。《薄伽梵歌》出自古文明最長史詩《摩訶婆羅多》其中一篇,成為印度最著名的宗教哲學詩篇,廣為傳頌。十八世紀由英國威爾金斯首次翻譯成英文,當時著名的德國語言學家威廉.洪堡無比推崇《薄伽梵歌》:「是我們所知的一切文學中唯一真正的哲學詩。」又說:「或許是這個世界宣示的最深刻和最崇高者。」此後陸續譯成多種西方語言版本,其中英譯文版本更多達上百種。    這部宗教哲學詩,主要是印度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濕奴的化身黑天(音譯:克里希納)在向阿周那闡明如何達到人生最高理想——「解脫」的三條道路:業(行動)瑜伽、智(真知)瑜伽及信(虔信)瑜伽;這三條道路相輔相成,阿周那處在是否投身大戰的心理危機時刻,因而黑天著重在向其解說業瑜伽。業瑜伽是指以超然態度履行個人的社會義務及職責,但不抱有個人的欲望和利益、不計行動的成敗得失;黑天表示,行動是人類的本質,拒絕行動,恐怕連生命也難維繫。停止行動,世界將會走向毀滅,縱然行動難免有缺陷,個人也不該摒棄生來注定的工作。行動本身不構成束縛,是執著行動成果才帶來束縛,只要以超然態度行動,便能解脫。    然而超然態度易導致行動中的消極傾向,因而必須與智瑜伽及信瑜伽相結合。智瑜伽是指透過一切現象,認識到宇宙的最高存在——梵(絕對),達到個人靈魂與梵合一(梵我合一);信瑜伽是指虔信、崇拜黑天。黑天是三位一體神之一的毗濕奴的化身,也是宇宙至高存在的化身,只要將一切行動作為對至高存在的獻祭,就能擺脫善惡之果、獲得解脫。    由於《薄伽梵歌》蘊含許多超越宗教信仰的宇宙及人生哲理,到了近現代仍然對印度社會思想產生深刻影響,著名的精神領䄂維韋卡南達、哲學家提拉克、哲學家及民族主義者奧羅賓多、聖雄甘地、印度前總統拉達克利希南等,都曾透過《薄伽梵歌》闡述自己的哲學及政治思想,是現代印度最普及的宗教哲學經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世界上,沒有比研讀『奧義書』更令人受益和振奮的了。  它是我生之慰藉,也將是我死之慰藉。──哲學家叔本華  「這是自我。它不死,無畏,它是梵。  這個梵,名為真實。」  《奧義書》標誌了印度從崇尚天神的「祭祀之路」,轉向了探討生命究竟奧祕的「知識之路」,在印度思想史上占有極為重要地位,對印度宗教和哲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奧義書》的核心內容是探討世界的究竟之因和人的本質。其中的兩個基本概念是「梵」(Brahman)和「真實自我」(atman,真我、靈魂)。《奧義書》由吠陀發展而來,在吠陀頌詩中,確認眾天神主宰一切;而在奧義書中,確認了梵是世界的本源。  印度上古時代也稱吠陀時代(約自西元前二千前始),並形成種姓社會制度,分成四種種姓:第一種姓婆羅門是祭司階級,掌管宗教;第二種姓剎帝利是武士階級,掌管王權;第三種姓吠舍是平民階級,主要從事農、牧、手工和商業;第四種姓首陀羅是低級種姓,主要充當僕役。從四種種姓排列次序就可以看出,婆羅門祭司在社會中居於首要地位。《吠陀經》主要是頌神、祈禱等詩文集,表明了印度吠陀時代是崇拜神祇的時代,熱衷祭祀。    在印度上古初民的心目中,人間一切事業的成功都依靠天神的庇佑,而婆羅門主導祭祀活動,並在祭祀活動中接受布施和酬金,是最大的實際受益者。祭祀本身成了最高目的。包括天神在內的一切力量都源自祭祀。而婆羅門執掌祭祀,也被提高到等同天神的地位。婆羅門的祭祀理論在吠陀晚期達到鼎盛。    一千多年之後(約自西元前八百年始)到了吠陀晚期,開始出現各種《奧義書》。《奧義書》並不是一部經典,而是當時哲學文獻的總稱,它超越吠陀經典,突破祭祀主義樊籬,可以說是在婆羅門教內部發生的一場思想革命。婆羅門一向壟斷知識,崇拜神祇,推行祭祀主義,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思想領域中的革故鼎新勢在必行。《奧義書》又被稱為「吠檀多」,即「吠陀的終結」,展現了對於祭祀和人生的另一種思路。    《奧義書》來自於那些摒棄世俗祭祀、也摒棄世俗生活方式的聖人隱者,他們遠離了城鎮和鄉村隱居在森林裡,並祕密傳授關於生命的真義。這些作者強調內在的或精神的祭祀,以區別於外在的或形式的祭祀。《奧義書》名稱的原義即是「坐在某人身旁」,蘊含「祕傳」之意,表示了「奧義」或「奧祕」,因此《奧義書》也成為研究神祕主義(密契主義,Mysticism)的著作。    現存於世的《奧義書》多達二百多種,有些成書甚至晚至十六世紀。現代研究學者公認與吠陀時代末期思想密切相關的《奧義書》只有十三種,即本書所翻譯出的「十三奧義書」,包括散文體及詩體,產生年代約在西元前七、八世紀至西元初期。    「這是我內心的自我,小於米粒,小於麥粒,小於芥子,小於黍粒,小於黍籽。  這是我內心的自我,大於地,大於空,大於天,大於這些世界。  包含一切行動,一切願望,一切香,一切味,涵蓋這一切,不言語,不旁騖。」    在《奧義書》中,「梵」作為世界本源,而「自我」一詞常常用作「梵」的同義詞,也就是說,梵是宇宙的自我、本源或本質。而「自我」一詞既指稱宇宙自我,也指稱人的個體自我,即人的本質或靈魂。梵是宇宙的本源,自然也是人的個體自我的本源。正如《歌者奧義書》中所說:「這是我內心的自我。它是梵。」    在《奧義書》的創世說中,世界最初的唯一存在是自我,由自我創造出世界萬物。這個「自我」也就是梵。《大森林奧義書》中指出:「正像蜘蛛沿著蛛絲向上移動,正像火花從火中向上飛濺,確實,一切氣息,一切世界,一切天神,一切眾生,都從這自我中出現。」按照《奧義書》的種種描述,梵創造一切,存在於一切中,又超越一切。    與梵和自我的關係相關聯,《奧義書》中也探討宇宙和人的關係。在探討這種關係時,《奧義書》中的常用語是「關於天神」和「關於自我」。「關於天神」指關於宇宙,「關於自我」指關於人體。宇宙和人都是梵的展現,也就是以梵為本源。在《奧義書》的描述中,宇宙中的自然現象與人體的各種生理和精神功能具有對應關係。《大森林奧義書》將宇宙中的水、火、風、太陽、方位、月亮、閃電、雷和空間,分別與人的精液、語言、氣息、眼睛、耳朵、思想、精力、聲音和心相對應,並且確認宇宙中的「原人」和人體中的「原人」都是「這自我」,換言之,「這是甘露,這是梵,這是一切」。    《奧義書》將「梵」和「自我」視為最高知識。知道了梵和自我,也就知道一切。認識到「梵我合一」,也就獲得解脫。《歌者奧義書》中說:「這是自我。它不死,無畏,它是梵。這個梵,名為真實。」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真實」常被「不真實」掩蓋:「正像埋藏的金庫,人們不知道它的地點,一次次踩在上面走過,而毫不察覺。同樣,一切眾生天天走過這個梵界,而毫不察覺,因為他們受到不真實蒙蔽。」因此,《奧義書》自始至終以揭示這個「真實」為己任。《奧義書》確認梵為最高真實,以認知「梵我合一」為人生最高目的。    圍繞梵和自我的中心論題,《奧義書》還涉及其他許多論題,提出不少新觀念。其中包括「業」和「轉生」的觀念。而《奧義書》追求的人生最高目的是認知梵,達到「梵我合一」。人死後,自我進入梵界,擺脫生死輪迴,不再返回,自然是達到「梵我合一」之境。    在《奧義書》之後產生的印度古代哲學中,「吠檀多哲學」是《奧義書》的直接繼承者。而「數論」和「瑜伽」也能在《奧義書》中找到淵源或雛形。在《奧義書》中,數論和瑜伽是作為認知梵的手段或方法。    十九世紀初,法國學者迪佩隆(A. Duperron)依據波斯文譯本,將奧義書翻譯成拉丁文,題名為Oupnekhat,其中含有五十種奧義書。當時,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讀到這個譯本,給予奧義書極高的評價:「在整個世界,沒有比研讀奧義書更令人受益和振奮的了。它是我生之慰藉,也將是我死之慰藉。」他也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版序言中推崇奧義書,說道:「我揣測梵文典籍影響的深刻將不亞於十五世紀希臘文藝的復興,所以我說讀者如已接受了遠古印度智慧的洗禮,並已消化了這種智慧,那麽,他也就有了最最好的準備來聽我要對他講述的東西了。」

75 特價81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薄伽梵歌:最偉大的哲學詩【印度文學名家翻譯導讀】(大地之戀燙金書衣∣精裝典藏版)

毗耶娑  著
自由之丘  出版
2025/03/12 出版

人生中真正的戰場,就在自己的心中一切文學中唯一真正的哲學詩、印度給予世界最深刻的禮物  《薄伽梵歌》與《吠陀經》及《奧義書》同被譽為是印度三大聖典之一。《薄伽梵歌》出自古文明最長史詩《摩訶婆羅多》其中一篇,成為印度最著名的宗教哲學詩篇,廣為傳頌。十八世紀由英國威爾金斯首次翻譯成英文,當時著名的德國語言學家威廉.洪堡無比推崇《薄伽梵歌》:「是我們所知的一切文學中唯一真正的哲學詩。」又說:「或許是這個世界宣示的最深刻和最崇高者。」此後陸續譯成多種西方語言版本,其中英譯文版本更多達上百種。  這部宗教哲學詩,主要是印度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濕奴的化身黑天(音譯:克里希納)在向阿周那闡明如何達到人生最高理想——「解脫」的三條道路:業(行動)瑜伽、智(真知)瑜伽及信(虔信)瑜伽;這三條道路相輔相成,阿周那處在是否投身大戰的心理危機時刻,因而黑天著重在向其解說業瑜伽。業瑜伽是指以超然態度履行個人的社會義務及職責,但不抱有個人的欲望和利益、不計行動的成敗得失;黑天表示,行動是人類的本質,拒絕行動,恐怕連生命也難維繫。停止行動,世界將會走向毀滅,縱然行動難免有缺陷,個人也不該摒棄生來注定的工作。行動本身不構成束縛,是執著行動成果才帶來束縛,只要以超然態度行動,便能解脫。  然而超然態度易導致行動中的消極傾向,因而必須與智瑜伽及信瑜伽相結合。智瑜伽是指透過一切現象,認識到宇宙的最高存在——梵(絕對),達到個人靈魂與梵合一(梵我合一);信瑜伽是指虔信、崇拜黑天。黑天是三位一體神之一的毗濕奴的化身,也是宇宙至高存在的化身,只要將一切行動作為對至高存在的獻祭,就能擺脫善惡之果、獲得解脫。  由於《薄伽梵歌》蘊含許多超越宗教信仰的宇宙及人生哲理,到了近現代仍然對印度社會思想產生深刻影響,著名的精神領䄂維韋卡南達、哲學家提拉克、哲學家及民族主義者奧羅賓多、聖雄甘地、印度前總統拉達克利希南等,都曾透過《薄伽梵歌》闡述自己的哲學及政治思想,是現代印度最普及的宗教哲學經典。本書特色  《薄伽梵歌》梵文原文是以每個詩節兩行四音步、每音部八個音節共三十二個音節的古詩體方式創作,然而目前本地所見的數種譯文版本皆以通俗易懂的敍述為主,傳達了意、但失去了形及精,本譯文則在兼顧閱讀性的同時,盡量保留原本對稱的詩體,更加體現史詩滂礡、流暢的意境。名人推薦  「僅次於但丁《神曲》的最偉大哲學詩。」——詩人 艾略特  「是永恆哲學最清晰、最全面的總結之一。」——小說家 赫胥黎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奧義書:生命的究竟奧祕【印度文學名家翻譯導讀】(大地之戀燙金書衣∣精裝典藏版)

佚名  著
自由之丘  出版
2025/03/12 出版

在世界上,沒有比研讀『奧義書』更令人受益和振奮的了。它是我生之慰藉,也將是我死之慰藉。──哲學家叔本華  「這是自我。它不死,無畏,它是梵。  這個梵,名為真實。」  《奧義書》與《吠陀經》及《薄伽梵歌》同被譽為是印度三大聖典。而《奧義書》標誌了印度從崇尚天神的「祭祀之路」,轉向了探討生命究竟奧祕的「知識之路」,在印度思想史上占有極為重要地位,對印度宗教和哲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奧義書》的核心內容是探討世界的究竟之因和人的本質。其中的兩個基本概念是「梵」(Brahman)和「真實自我」(atman,真我、靈魂)。《奧義書》由吠陀發展而來,在吠陀頌詩中,確認眾天神主宰一切;而在奧義書中,確認了梵是世界的本源。  印度上古時代也稱吠陀時代(約自西元前二千前始),並形成種姓社會制度,分成四種種姓:第一種姓婆羅門是祭司階級,掌管宗教;第二種姓剎帝利是武士階級,掌管王權;第三種姓吠舍是平民階級,主要從事農、牧、手工和商業;第四種姓首陀羅是低級種姓,主要充當僕役。從四種種姓排列次序就可以看出,婆羅門祭司在社會中居於首要地位。《吠陀經》主要是頌神、祈禱等詩文集,表明了印度吠陀時代是崇拜神祇的時代,熱衷祭祀。  在印度上古初民的心目中,人間一切事業的成功都依靠天神的庇佑,而婆羅門主導祭祀活動,並在祭祀活動中接受布施和酬金,是最大的實際受益者。祭祀本身成了最高目的。包括天神在內的一切力量都源自祭祀。而婆羅門執掌祭祀,也被提高到等同天神的地位。婆羅門的祭祀理論在吠陀晚期達到鼎盛。  一千多年之後(約自西元前八百年始)到了吠陀晚期,開始出現各種《奧義書》。《奧義書》並不是一部經典,而是當時哲學文獻的總稱,它超越吠陀經典,突破祭祀主義樊籬,可以說是在婆羅門教內部發生的一場思想革命。婆羅門一向壟斷知識,崇拜神祇,推行祭祀主義,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思想領域中的革故鼎新勢在必行。《奧義書》又被稱為「吠檀多」,即「吠陀的終結」,展現了對於祭祀和人生的另一種思路。  《奧義書》來自於那些摒棄世俗祭祀、也摒棄世俗生活方式的聖人隱者,他們遠離了城鎮和鄉村隱居在森林裡,並祕密傳授關於生命的真義。這些作者強調內在的或精神的祭祀,以區別於外在的或形式的祭祀。《奧義書》名稱的原義即是「坐在某人身旁」,蘊含「祕傳」之意,表示了「奧義」或「奧祕」,因此《奧義書》也成為研究神祕主義(密契主義,Mysticism)的著作。  現存於世的《奧義書》多達二百多種,有些成書甚至晚至十六世紀。現代研究學者公認與吠陀時代末期思想密切相關的《奧義書》只有十三種,即本書所翻譯出的「十三奧義書」,包括散文體及詩體,產生年代約在西元前七、八世紀至西元初期。  「這是我內心的自我,小於米粒,小於麥粒,小於芥子,小於黍粒,小於黍籽。  這是我內心的自我,大於地,大於空,大於天,大於這些世界。  包含一切行動,一切願望,一切香,一切味,涵蓋這一切,不言語,不旁騖。」  在《奧義書》中,「梵」作為世界本源,而「自我」一詞常常用作「梵」的同義詞,也就是說,梵是宇宙的自我、本源或本質。而「自我」一詞既指稱宇宙自我,也指稱人的個體自我,即人的本質或靈魂。梵是宇宙的本源,自然也是人的個體自我的本源。正如《歌者奧義書》中所說:「這是我內心的自我。它是梵。」  在《奧義書》的創世說中,世界最初的唯一存在是自我,由自我創造出世界萬物。這個「自我」也就是梵。《大森林奧義書》中指出:「正像蜘蛛沿著蛛絲向上移動,正像火花從火中向上飛濺,確實,一切氣息,一切世界,一切天神,一切眾生,都從這自我中出現。」按照《奧義書》的種種描述,梵創造一切,存在於一切中,又超越一切。  與梵和自我的關係相關聯,《奧義書》中也探討宇宙和人的關係。在探討這種關係時,《奧義書》中的常用語是「關於天神」和「關於自我」。「關於天神」指關於宇宙,「關於自我」指關於人體。宇宙和人都是梵的展現,也就是以梵為本源。在《奧義書》的描述中,宇宙中的自然現象與人體的各種生理和精神功能具有對應關係。《大森林奧義書》將宇宙中的水、火、風、太陽、方位、月亮、閃電、雷和空間,分別與人的精液、語言、氣息、眼睛、耳朵、思想、精力、聲音和心相對應,並且確認宇宙中的「原人」和人體中的「原人」都是「這自我」,換言之,「這是甘露,這是梵,這是一切」。  《奧義書》將「梵」和「自我」視為最高知識。知道了梵和自我,也就知道一切。認識到「梵我合一」,也就獲得解脫。《歌者奧義書》中說:「這是自我。它不死,無畏,它是梵。這個梵,名為真實。」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真實」常被「不真實」掩蓋:「正像埋藏的金庫,人們不知道它的地點,一次次踩在上面走過,而毫不察覺。同樣,一切眾生天天走過這個梵界,而毫不察覺,因為他們受到不真實蒙蔽。」因此,《奧義書》自始至終以揭示這個「真實」為己任。《奧義書》確認梵為最高真實,以認知「梵我合一」為人生最高目的。  圍繞梵和自我的中心論題,《奧義書》還涉及其他許多論題,提出不少新觀念。其中包括「業」和「轉生」的觀念。而《奧義書》追求的人生最高目的是認知梵,達到「梵我合一」。人死後,自我進入梵界,擺脫生死輪迴,不再返回,自然是達到「梵我合一」之境。  在《奧義書》之後產生的印度古代哲學中,「吠檀多哲學」是《奧義書》的直接繼承者。而「數論」和「瑜伽」也能在《奧義書》中找到淵源或雛形。在《奧義書》中,數論和瑜伽是作為認知梵的手段或方法。  十九世紀初,法國學者迪佩隆(A. Duperron)依據波斯文譯本,將奧義書翻譯成拉丁文,題名為Oupnekhat,其中含有五十種奧義書。當時,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讀到這個譯本,給予奧義書極高的評價:「在整個世界,沒有比研讀奧義書更令人受益和振奮的了。它是我生之慰藉,也將是我死之慰藉。」他也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版序言中推崇奧義書,說道:「我揣測梵文典籍影響的深刻將不亞於十五世紀希臘文藝的復興,所以我說讀者如已接受了遠古印度智慧的洗禮,並已消化了這種智慧,那麽,他也就有了最最好的準備來聽我要對他講述的東西了。」

79 特價4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禪學入門:何謂禪、發現禪、領悟禪,「世界禪者」鈴木大拙最具影響力經典代表作

鈴木大拙  著
自由之丘  出版
2024/08/28 出版

20世紀對西方最具影響力的禪學著作影響《美麗新世界》作者赫胥黎、《愛的藝術》作者佛洛姆與分析心理學創始人榮格的「世界禪者」探索內心平靜,解鎖禪學智慧用跨越東西方的哲思,重新找回內在平靜、覺醒靈魂著名心理學家和分析心理學創始人榮格專文作序◤在繁忙生活中尋找內心的寧靜◢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讓我們不知所措,累積壓力。許多人發現,僅靠物質的豐富無法填補內心的空虛,開始尋求更深層次的滿足感和平靜。這時,禪學成為了指引我們回歸內心的智慧之燈。《禪學入門》正是一本能夠幫助現代人緩解焦慮、找到生活平衡的指引之書。◤融合東西方思想,深入淺出◢禪學大師鈴木大拙學貫中西,他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將禪宗這一深奧的東方智慧用現代語言表達,即使是無基礎者也能輕鬆理解,讓禪學成為全球都能共鳴的心靈修行方式,使禪學在現代背景下更具有普世性和實用性,讓讀者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禪的力量。◤簡單易懂易行,直指人心◢《禪學入門》以精鍊的語言呈現禪學的精髓。書中引用許多公案故事,並以平易近人的方式描繪出禪學「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精神,所有的觀念都建立在樸實的經驗之上。這樣的寫作方式讓讀者能輕易地看穿事物的表象,達到茅塞頓開的境界。正因為書中的文字和理論門檻低,讀者更容易打破執著,體驗到「頓悟成佛」的瞬間智慧。◤探索心靈深處的智慧,應對現代挑戰◢面對現代社會的各種挑戰,《禪學入門》提供了一種平衡身心的有效途徑。無論您是剛接觸禪學,還是希望在生活中實踐禪的精神,這本書都將成為您探索心靈深處、尋找內在平靜的必備指南。翻開這本書,讓我們一起走進禪的世界,體驗那份源自心靈的寧靜與智慧,在這混沌時代找到清明的自我。榮格:「鈴木大拙的禪宗著作是近幾十年來對現存佛教知識貢獻最大的作品之一。我們對作者的感激之情難以言表。」

79 特價26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禪者的初心:賈伯斯的禪學入門聖經,用正念找回內在平靜,踏上靈魂尋覓之旅(二版)

鈴木俊隆  著
自由之丘  出版
2024/05/02 出版

★五十年來最佳禪學入門書籍★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的禪學入門聖經★   一本「初心」的使用說明書 帶你踏上靈魂尋覓之旅的萬能金鑰!   禪修的心即是初心。第一次探問「我是什麼?」的質樸純真,在禪修的過程中不可或缺。初學者的心是空的,沒有禪修老手的種種習慣,初心隨時願意接受、提出懷疑,並且對各種可能性敞開心胸。這是能夠看清事物本質的心,一步一腳印慢慢接近,然後瞬間領悟萬事萬物的初始本質。   ◤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時,就來打坐吧!◥ ◣坐禪就是身心安定的祕訣!◢   「坐禪能直接表現你的真實本性。嚴格說來,對人類而言,這是修行的不二法門,沒有其他;這是唯一的生活方式,沒有其他。」──鈴木俊隆禪師   坐正、抬頭挺胸、深深呼吸,將手臂自然垂下,擺放。光是這麼做,你就能回到正確的心靈狀態,只有如此,你才能保有自己。 書中的每個段落都將直接或間接討論如何在打坐冥想與行立坐臥中秉持初心。這些古老的教誨,鈴木俊隆大師都用最簡單的語言和日常情境來說明。   ◤讓心安靜,回歸初心◥ ◣即使不打坐,也能一直在「坐禪」的狀態裡◢   本書希望帶給各位初入禪境的讀者最質樸、原初的體驗,讓讀者帶著「初心」,重新探尋自我,深入挖掘靈性。  

79 特價26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受苦的力量:當你真正看見了痛苦,才有力量放下它(三版)

自由之丘  出版
2023/08/02 出版

走出受苦的迷霧,找到解除痛苦的力量 透過身體的痛及內心的苦,轉化為生命提昇的道路 亞馬遜書店五顆星推薦! 對人類來說,痛苦像是生命的樂譜上從不休止的弦律,苦痛深深烙印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甚至讓一些人為之上癮。    但事實上,心裡上的痛苦,和身體的疼痛一樣,都是內在的呼求,要求我們去看見生命中、生活上需要被看見的部分,要求我們伸出願意和好的那雙手,迎接自己的內在。因而真正能療癒我們的,不是心理醫師、不是內外科醫師,而是我們自己願意被看見、被療癒所產生的治癒力量。 然而對於痛苦的執著、不願意放手,也同樣是使人一再受苦的根源之一。使人感受痛苦的事件早已逝去多年了,但記憶像是結了繭般深深地攫住頭腦,不斷重覆播放、不斷陷入苦痛之中。 《受苦的力量》(二版;初版書名:在生命的盛放處)現在邀請你,不用盤坐冥思、不透過各式的靜心法門,只要種下意願,靈性的曙光便會灌注其上。苦痛不需要去逃避、抗拒,逃避抗拒只會使痛苦更加強大;苦痛是生命的邀請、內在和解力量的源頭,生命的艱難處境其實最能夠開啟我們的心靈與思想。我們會費盡心機避開這樣的時刻,但事實上,這些深具挑戰性的時刻,正是自我成長與意識轉化的最佳契機。 本書的教導就是提供簡單的方法,讓我們得以向恩典敞開,向那神祕的、那能夠穿透隱微靜謐之時刻的光明元素敞開。這將為我們看待生命的方式點燃一場革命,而這場革命將能夠大大地幫助我們終結許多人日復一日的受苦與爭鬥。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空性之舞:覺醒於你真實的自己,了悟頭腦、心以及存在的實相(三版)

自由之丘  出版
2023/08/02 出版

教導明析有力、直指修行核心 將「開悟」及覺醒後的生活透析得最為分明的一本著作 阿迪亞香提——後禪宗導師,也是美國少數真正開悟的靈性老師 邀請你覺醒於你真實的本質, 打開頭腦、心靈和身體的幸福與解脫的密碼 禪裡有種說法:「當了悟是深刻的,你的整個存在都會翩然起舞。」 要讓了悟自性能夠完整,必須經過:腦、心、腹,三個層次的實現。 如果你只擁有一個非常清楚、開悟的頭腦,你的存在依然不會跳舞。 只有當你的心隨著頭腦一樣敞開的時候,你的存在才會開始跳舞。 那時候,一切都將變得生氣煥發。 而當你的腹部也敞開了,一種深到無法度量的安定會出現, 而你,就像是消逝在那份透明裡。 你跳舞,也是那空性在跳舞。 ——阿迪亞香提 「你身上有某種比太陽更燦爛、比夜空更神祕的東西。你一定曾暗自懷疑過這種東西的存在,但是你是否曾經沉潛至你那充滿奧祕的本質呢? 本書為你而寫,談論的也是你,它是關於你的覺醒、關於你如何憶起什麼是真實的你。讓它開啟你的眼或你的心,從而接觸你無限本性裡一切的不可思議。但是容我先告訴你,靈性覺醒並非如你所想像。」 當你不再想著自己的存在時,你是誰?正在閱讀這些話語的那雙眼睛背後的,是誰?《空性之舞》一書中,阿迪亞香提邀請你,透過自然地敞開頭腦、心靈、與身體那持有幸福與解脫的密碼,覺醒於你真實的本質。 本書內容涵蓋了一個人和開悟師父共同探討覺醒與解脫的本質及其體現時,會在初期出現的各式主題,例如:純真、敞開、愛、無常、和諧、寧靜、深度以及自由等,同時對於小我、幻相、靈性上癮、一直到慈悲、放下、敞開等等討論議題,提出了簡單明瞭而又切實可行的建議;書中亦描述了阿迪亞香提的直接覺醒經驗,呈現出一個了悟自性者的經驗世界。 他的話語是內在深邃寧靜的流露,也是真理的美好反映,因表達出真正的我們是什麼而與我們的心深深共鳴。它們是真理對真理的說話,源頭為源頭揭露出它的奧祕。這份共鳴有一股力量,能中斷我們思想與情感反應的慣性模式,有助於讓我們解除自我中心的催眠狀態,並瞥見藏在生命底下的實相。這樣的認知確實能使我們的世界整個翻轉,將我們摔出頭腦的幻相而獲得自由。 無論我們多麼努力,都沒有人知道自己如何影響事件的發生。在我們的世俗生活裡,這製造出痛苦,也製造出許多意料之外的事。但是對靈性生活而言,這成了我們的恩典。當我們有能力在每一刻安歇於「不知」這個我們存在中最深的真理時,便是允許那自發的升起並且喚醒我們。阿迪亞不斷告訴學生,不要固守於任何概念、不要相信他對他們說的任何話,而且不要執著於任何經驗。 靈性教誨能夠安撫智性頭腦,帶來智識上的理解,但是當覺性透過一位真正的老師的話語和存在而流動,覺性本身或許能燃起心中的火焰,讓意識朝著了悟自性的方向前進。終究,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找到自己與真理的連結。你就是道路,道路會動,完全致力於揭露它自己。它會喚醒你對真實本性的認識。靜靜地坐著,一個人不必做些什麼,只要允許那自然的覺性生起。真正的老師是那個完全明白這件事的人。 雖然你無法從書中直接找到真理,但阿迪亞香提從自己的經驗中也肯定,透過閱讀,有時候能為我們帶來非常重要的敞開,甚至在靈性覺醒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一本書能夠傳遞作者的意識或臨在,對那些感到與內容深深相應、產生共鳴的人而言,傳遞力量是最強的。在正確的時間讀到正確的書,它會激發出某些不是來自你頭腦、而是洞見層次的東西。當洞見出現的時候,你的整個身體都會唱歌,就那樣的意義而言,語言文字能夠將無意識的東西帶出來、進入意識之光當中。而當然,一旦潛能醒過來了,我們必須為自己的轉化負起責任,因為沒有任何老師或書本能代替我們做這件事,你自己必須照顧那道火光。  

79 特價3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覺醒之後:關於開悟的真相,以及如何將靈性覺醒落(三版)

自由之丘  出版
2023/08/02 出版

覺醒之後,為什麼生活並沒有從此高枕無憂? 卻伴隨著一種無所適從? 本書幫助你從覺醒的陷阱及幻覺中走出, 真正了悟生活其實是我們覺醒後一面最重要的鏡子! 越來越多出身不同文化與宗教背景的人開始將「靈性覺醒」視為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蛻變,這種覺醒是一種無可撼動的了悟,明白真正的我們是生命的合一。而過去幾年來,靈性覺醒已不再是精英修行者獨享的領域了,而是突然成為我們每一個人唾手可及的東西。 一開始,人們就對「靈性覺醒」一詞有著不同的詮釋,此外,隨著靈性覺醒的議題日益受到大眾的歡迎,有些人會從小我的觀點談論自己的覺醒,宣稱覺醒就是比其他人感覺更好或「更清醒」。他們實際上是以覺醒之名在疏離自己每一刻所擁有的經驗。 阿迪亞香提在本書中,談論初次的靈性覺醒經驗之後可能會發生的誤解、陷阱,以及幻覺。對於那些有過初次的靈性覺醒經驗,想要了解這個過程如何繼續、如何開展的人來說,他們能取得的資源非常少。這本書能為這場最偉大的冒險提供有益的指引與進一步的催化作用。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真正的靜心:放下一切靜坐技巧,向純粹的覺知全然敞開(三版)

自由之丘  出版
2023/08/02 出版

當數息、觀息、持咒、唸佛、冥想全都不管用時…… 一種放下一切技巧的全新靜坐方式 讓你全然打開內在世界,發現純粹的覺知 「如其所是」的靜心 VS. 「自我探問」的靜心 開悟導師阿迪亞香提分享覺醒的靜心之道 如果你允許一切如其所是,會發生什麼事呢?如果你可以放下控制,轉而全然擁抱你每一刻升起的經驗呢?經過了十五年的長期禪修,阿迪亞香提發現了經驗最豐富的靜心者都曾實踐過「不靠任何方法的終止」。他最終瞭解到的是,只有當你完全放下一切的技巧——甚至包括了你是一名靜心者這樣的想法——你才會向「真正的靜心」敞開,安住在這自然的狀態。《真正的靜心》邀請你加入阿迪亞香提在歷年來的靜修營中所教授的: ◆「如其所是的靜心」:如何做到「完全放棄努力的努力」,從而讓當下這一刻變得鮮活。 ◆「自我探問的靜心」以及「減法之道」:如何問出一個具有靈性力量的問題,同時獲致真實的答案。 作者表示,我們都被教導說,覺醒是困難的,要從分離的幻相中醒來,需要花下多年時間。但實際上它所需要的,就只是在當下願意深入去探查你一己經驗。《真正的靜心》帶給你一個真正看清靜心最原初目的的機會,同時打開進入存在的自由這道無門之門。  

79 特價2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心的十四堂課:奧修最切合現代人需求的靜心指導(三版)

奧修  著
自由之丘  出版
2022/10/05 出版

最重要靈性導師奧修為現代人量身打造的十四堂身心靈療癒課 最切合現代人實際需求的靜心指導   「我的方法被描述為進入心的途徑,但這並不是真的。 心會帶給你各種不同的想像、幻象、錯覺與甜蜜的夢 -─卻不能給你真理。 真理隱藏在心與頭腦的背後: 它就在你的意識覺知之中,既不在頭腦也不在心。」   想像雙眼輕闔的靜心者,他以蓮花坐姿盤坐,優雅的身軀傳遞著寧靜與放鬆……這是每一位被工作、家庭、瑣事煩擾的現代人夢想中的畫面。但是靜心大師——奧修明白地告訴你,這種靜心法對大腦常常被五百個念頭抓住的現代人不管用,只會帶來挫折與失望。   首先,現代人承受太多的壓力及強烈情緒:憤怒、失望、傷心、寂寞、恐懼和不安全感……當這些情緒及壓力沒有適當地被抒發出來時,它們就會被迫深埋在「身體—頭腦」的結構,受到壓抑的情緒也會阻礙了我們真正覺知的能力、主宰了我們的生活,甚至把靜坐這門簡單的藝術變成折磨!   奧修說,在處理日常生活的挑戰與世界的問題這方面,頭腦擁有巨大的創造性潛能。然而,我們不把頭腦當作幫助我們的僕人,反而讓它成為生命的主宰。日日夜夜,大腦的野心、信仰系統與詮釋統治著我們。我們因此與其他異於自己的頭腦產生衝突,到了夜晚仍重溫衝突,或是計劃明天的衝突,擾亂睡眠與夢境。人人都希望有一個關閉大腦、讓它好好休息的方法!   本書中,奧修教導提出適合步調快速、深受壓力的現代科學性法門,更符合現代人的真正需求,讓你即刻得到轉化!   身體常常和頭腦不同調,讓人覺得身體懸在那裡,必須攜帶著它,好像變成一個創傷。本書教導的方法則是讓你在進入真正的「如如不動」(inaction)之前,以「動」(action)作為開端!像是急速的呼吸法、有意識的宣泄、扭動、舞蹈……這時真正的放鬆才會自然發生。   靜心,就是關閉頭腦的開關。頭腦的開關不是強迫,也不是充滿異國情調的儀式,而是了解、警覺,以及健康的幽默感。靜心能帶來更敏銳、放鬆、富有創造力的頭腦,將獨一無二的才智發揮到極致。   奧修對內在蛻變科學做出革命性貢獻,他提出的靜心方法特別切合當代生活的快速步調。本書將介紹為了初步釋放身心累積的壓力而設計的「奧修活躍式靜心」,靜心者可以更容易地將寂靜、無念、放鬆的經驗融入日常生活。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師父的僧袍:一行禪師的正念修習感悟

一行禪師  著
自由之丘  出版
2022/01/25 出版

★當今國際社會最具影響力的精神導師之一★ 回顧一行禪師初識禪修的沙彌時光 找回純樸之心,輕鬆體悟生活禪   「在艱難的修行之路上,人人是否一樣堅穩?」   當一行禪師還是個小沙彌,他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他如何修習佛法?佛法又是如何在他心中萌芽? 讓我們跟著禪師一起重回慈孝寺,領略生活的處處禪意,讓自己反璞歸真。   ▌平凡的日常本就是一種修習 「若專注於某一事物,心就不再散亂;因為不散亂,便得以發展定力。」 一行禪師分享青澀的寺院生活,在放牛、挑水、料理、供佛中,他找到安寧,也找到生活禪的修習法則。   ▌戰爭時期的頓悟與悲憫 青年時期,一行禪師經歷戰爭,親眼看到死亡。他從中領略眾生大愛,並向有緣人宣傳佛法,溫暖傷痕累累的靈魂。   ▌十則清淨寓言,溫暖疲憊的心 禪師分享了珍貴的回憶,以及讓他感動的人、事、物。 他用自己的故事告訴世人,只要重拾素樸之心,人人都能學習正念,體悟生活禪。   ※※※   ▌精選正念悟語 「我們進入寺院後不會那麼快就開始學習參禪。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內,我們得去放牛、收集柴火或幼嫩的枝葉、挑水、或搗米……這些不是考驗,它們本身就是修習。」   「出家是為了自覺和覺他。……出家人的修行是訓練自己的正念和覺醒,先讓自己從痛苦中解脫,然後幫助別人解脫。」   「在修行的路上,我得到了最神聖的愛,這種純粹的愛滋養著我,溫柔而寬廣,使我多年的訓練和修行志向變得芬芳。」

79 特價21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你的貓【暢銷二版】:完整探索從幼貓、成貓到中老年貓的照顧,照著這樣做,讓愛貓活得健康、幸福、長壽!每一位貓奴及獸醫的必備經典指南!

自由之丘  出版
2021/05/26 出版

★鏟屎官必備筆記★ ★愛貓,就要照護牠的健康★   健康貓生最重要的一本書! 完整解析貓咪照顧及疾病,讓愛貓輕鬆活到二十歲! 讓你的貓徹底遠離泌尿問題、腎衰竭、糖尿病、 炎症性腸病及各種過敏的威脅。   【注意!喵星人常見疾病!】 .泌尿道問題?檢查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貓咪過胖?小心脂肪肝! .炎症性腸病?回歸天然貓食! .貓癌症?注意每一個早期症狀!   本書扭轉傳統的照顧方法,引領貓奴從幼貓探索到老貓,完整剖析貓咪照護和致命的貓科疾病。作者伊莉莎白.哈吉肯斯是獸醫、營養學家、免疫學家和內科醫生,也曾在寵物食品製造商、寵物健保業任職。書中,她代表全世界的貓,深入淺出地教育鏟屎官如何預防貓咪患病,過胖、營養不良、某些養育方法等,都是常見疾病的起因。她也希望,人們閱讀此書後,會淘汰乾飼料,不再相信過度接種疫苗的迷思。若改變照顧貓的方法,改變提供的貓糧,便可讓貓咪遠離疾病、省下醫藥費、延長貓的壽命,主人也能和貓咪共度更多愉快的時光。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正念擁抱大地:當我們觀想自己為一棵樹…

一行禪師  著
自由之丘  出版
2021/05/05 出版

※本書初版書名為《正念擁抱地球:清淨心的修行》 每一口食物都蘊藏著太陽和大地, 在一片麵包之中,我們就能見到和嚐到整個宇宙! ★2008出版至今仍暢銷不墜,啟發無數讀者 ★當今國際社會最具影響力的精神導師之一 ★一行禪師首度講述共生覺醒、最重要的心靈開示之書 當我們觀想自己為一顆樹,會體驗到樹木的希望和恐懼。 如果大地是你的身體,你能感受到她正在受苦…… 在人類即將走向集體覺醒的年代, 一行禪師警醒我們要如何以正念的覺知來面對大地之母。 ▌本書提供的各式禪修,都能應用在日常生活裡 透過本書,一行禪師帶領我們集體覺醒,喚起並療癒我們的內在宇宙,讓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刻都成為禪修的時刻。 禪師以具體的正念引導及充滿智慧的開示,幫助我們超越恐懼、絕望和迷失,並將這份正念返還給大地,達成人類和大自然的和解。 一起正念生活,正念消費,正念共好,正念擁抱大地。 而我們的內在與外在,也因此獲得了永續生存。 ▌看似簡要的觀點,以充滿詩性的話語闡述 一行禪師解釋了佛家教義如何建立起我們的內在和平,並幫助我們運用集體智慧,來修復地球的失衡。 書中,除了這些深具啟發的見解以外,也提出實用策略,例如一行禪師帶領的梅村社區行之有年的「每週無車日」,以及書末的「地球和平約章」,在在列示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採取行動,以減少我們的生態足跡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本書特點 ★書中附有五大正念生活修習,包括五念呼吸練習、五項觸地法。 ★加附「地球和平約章」,將你的正念生活轉化為生態行動。 ★當你恐懼、緊張,這本書能帶給你療癒、健康。 ▌精選正念悟語 「我們就像夢遊的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知道自己要到哪裡。能否覺醒,取決與我們能否以正念在大地上行走。」 「佛教是最強大的人道主義,能夠幫助我們學習做個有責任感、慈悲和仁愛的人。」 「當你細心觀察一顆橘子並深入觀照,你會看到聚合在一起成為橘子的所有元素。不僅是那一片橘子肉屬於橘子,皮和核也是橘子的一部分,那是我們所說的『橘子宇宙觀』。」 「保持身體健康就是對整個宇宙、所有祖先和子孫表示感恩和忠誠。如果我們身體健康,所有人得益──不僅人類,也包括動植物和礦物。」 「當我們用心進食,就能深深地接觸到食物。食物來自大自然、眾生和宇宙,以正念接觸食物,是感恩的表現,正念進食可以帶來莫大的喜悅。以筷子挾起食物,觀看食物一會兒,然後放進口裡以正念細意咀嚼最少五十次。如此修習,我們接觸到整個宇宙。」 「當我們觀想自己為樹林,會體驗到樹木的希望和恐懼。如果我們做不到,這些樹林會死去,我們不可能擁有平安。當瞭解到我們和樹木相即,就會知道樹木是否得以繼續生存,取決於我們的選擇。」

79 特價2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李智雅姊姊,現在終於能說了

崔眞英  著
自由之丘  出版
2020/10/28 出版

我想把 可怕的今天撕碎。 2008年7月14日, 這天以後,智雅的世界全毀了……   ★獲孔枝泳(《熔爐》作者)、朴範信(《銀嬌》作者)等評審一致認同, 第十五屆韓民族文學獎當選作家——崔眞英全新小說作品。 ★獲2020年韓國文壇最高榮譽【萬海文學獎】(만해문학상) ★韓國Cine21電影雜誌推薦小說。 ★讀者好評不斷,如看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般心碎。     心痛又無能為力的故事,正在你我周遭發生……     打從十一歲起,智雅每天都會寫兩份日記,一份是交給老師檢查的日記, 另一份是寫給自己看和珍藏的日記……   智雅覺得這一切好像都是自己的錯。或許這麼想反而簡單。 如果不是因為自己做錯事才發生這種事, 如果自己沒有做錯事還是發生這種事, 註定要經歷這種事的人生是什麼意思?   警察說:「妳的意識清晰,身體自由,可是卻沒有做出任何反抗, 誰會相信妳是被某個人強迫的?那個男人可能也沒想到自己在強迫別人, 大人會覺得你們是在雙方都同意的前提下發生性關係的。 同學妳有聽懂嗎?」   ․․․   本書以日記的方式呈現,有時是以女孩李智雅的角度, 有時以第三者的角度敘述故事, 描述著年紀輕輕的李智雅遭受性侵後心境上的轉折, 以及事發前、事發後主角生活上和家人、和他人、和自己相處時的變化。 讀來揪心刺痛,也忍不住心想身邊有多少「李智雅」, 那些新聞事件是「臺女不意外」呢, 還是「自己活該」與親人、朋友的「漠視」與社會的墨守成規, 而造成一次又一次的傷害?   ․․․   【2008年7月14日 星期一】 我想把可怕的今天撕碎。   【2008年7月14日智雅沒有寫日記, 15日、16日、17日⋯⋯將近半個月的時間都沒寫。】 智雅也想抹去,但越想抹去,那天的感受就被更用力地拉回來, 情緒高漲、變得巨大、就像惡夢裡的怪物將智雅壓倒。   【2008年8月16星期六】 大家也會認為性侵是壞事嗎?似乎不會。 大家只把這件事當做一件很倒楣的事, 一件因為女人先給了機會才會發生的事,一件男人喝醉了難免會做的事。   【2008年7月14日星期一】 發生在我身上的事不像紙張,就算撕掉、燒掉也不會消失, 更不可能當成沒發生過,但是我想將它刪除。爸爸媽媽也一樣, 希望把這件事當做沒發生過,但是他們的方法太荒唐。 他們把所有的錯推給我、毀滅我。 把現在的我當成垃圾,把我丟到垃圾桶卻說都是為了我好, 都是為我的未來著想。 可是我想撕毀的不是我自己,而我卻一點一點地被撕毀。   ․․․   我原本以為我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被強姦,不! 我人生最大的不幸是出生在這種世界,這些人之間。 因為這些人是大人,我必須鞠躬問好,必須聽大人的話, 不然就會成為無可救藥、天生的壞胚子。 我之所以被強姦,並非因為堂叔是惡魔,而是在這個世界那不是強姦。   得獎與推薦記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A_fGfcDm0s&feature=emb_title 新書介紹影片:致 仍在尋找自己的錯的人 https://n.news.naver.com/article/028/0002471720 李智雅姊姊的故事(韓民族新聞) https://n.news.naver.com/article/032/0002965331 為了面對暴力的世界的「姊姊們」(韓民族新聞) https://n.news.naver.com/article/140/0000041116 Cine21推薦圖書:李智雅姊姊(Cine21電影雜誌)

79 特價29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擁抱禪,重新開始:療癒關係的正念修習四部曲【特別收錄:一行禪師序文〈一個人的幸福〉】

真空法師  著
自由之丘  出版
2020/09/02 出版

四個「正念修習」幫助我們:找回善念與愛意→修復心靈的傷痕→重建溝通→修復關係讓我們「擁抱禪」,重新開始美好親密關係的正循環!★追隨一行禪師60年,真空法師大力提倡的「愛的正念修習」★出版至今,已修復全球數千上萬的受損關係:伴侶、孩子、朋友、同事……皆適用★特別收錄一行禪師序文:〈一個人的幸福〉關係是由不完美的人組成,不時有誤解、有爭執……可能是對他/她的生活習慣看不順眼,也可能是上次他/她犯了錯卻沒有說聲抱歉,抑或總是談不攏這一餐誰要出錢……哪怕只是日常中的小小不滿,若沒有定期撫平、清理,最終也會累積成難以癒合的龐大裂痕。「重新開始」由法國梅村禪修中心的真空法師所提倡,這是一項四個步驟組成的正念修習,可以幫助我們更瞭解關係中的彼此,重拾原初的善念與愛意,修復彼此心靈的傷痕,並為我們帶來莫大的愛與喜悅。若定期修習「重新開始」,將有助於我們消除誤會、療癒關係、相互和解。「重新開始」讓你學會深觀,並接受你所愛之人的原本面貌,同時,也讓對方接受你的原本面貌,瞭解你的傷痛,懷抱最完整的你。修習的四個步驟結束後,再加上「一行禪師」發明的「擁抱禪」,讓彼此在正念中深深擁抱,為「重新開始」帶來一個美好的收尾。【如何修習重新開始?】●第一步,灌溉花朵如果你能灌溉他人的愛、寬容、包容的花朵,你也將收穫愛、寬容和包容。修習方式如下:向對方表達你真正欣賞的一切,不需要長篇大論,只需表達真正的欣賞。你可能會追溯第一次遇見伴侶時的情形:什麼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你覺得她/他身上哪些東西如此美麗或少有?充滿愛意和真誠地告訴她/他吧。●●第二步,表達歉意在關係中犯錯,並不是真正的錯;不去誠摯地面對錯誤,才是錯。這項修習幫助你在錯誤成為伴侶、朋友、同事或家人的結之前,找到勇氣道歉。當你真心為自己後悔的事情道歉,對方所受的傷害會因你的道歉而完全消散。●●●第三步,詢問更多訊息沒有理解的愛,只是依戀和激情。但當你們真正理解對方時,它會變成彼此的深愛,幫助你們成長。在這項修習中,請向對方訴說:「我是否傷害了你?哪怕一點點,或是我做了讓你感到尷尬或不開心的事情嗎?請告訴我,不要說沒關係。」因為,許多問題是你自己意識不到的,你必須向對方確認。●●●●第四步,表達傷痛和歧見讓對方知道,她/他所說或所做的讓你感到難過。誠懇地告訴對方你的傷害或憤怒,讓她/他知道你感覺受傷,但不要指責或譴責她/他,而是以一種別人願意聆聽、願意解釋自己行為背後的原因的方式詢問。★最後一步,擁抱禪擁抱禪意味著在正念中擁抱,最早是由一行禪師提倡,並結合了東方和西方的智慧。修習方式如下:兩人面對面站著,隨順自己的呼吸,身心一體,全然專注。深深地看著對方,珍視彼此存在,在正念中擁抱。擁抱禪能為「重新開始」畫下一個完美的句號。一行禪師為「重新開始」獻上了一段美好的話語,他是這麼說的:「真愛意味著慈悲、無條件的愛。你們組成了兩個人的團體修習愛——相互照顧,幫助自己的伴侶綻放。透過愛彼此來學習讓一個人快樂的藝術,你也就學會了如何愛整個人類和所有生靈。」

79 特價2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三版)

盧梭  著
自由之丘  出版
2020/07/01 出版

散步,就是一種旅行 文學史上最赤裸的隨筆告白, 心靈與自然的放逐步履, 獻 給 每 一 顆 孤 獨 心 靈 的 旅 者   吳明益、李偉文、阿盛、雷驤、詹宏志 、楊佳嫻  推薦   《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是盧梭臨終前的最後一部作品,盧梭在生命最後日子裡,在「沒有兄弟、鄰人、朋友,沒有任何人可以往來」的悲淒境況下,坦然展露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他在散步中寫下、原本無意發表的這些文字改變了世界命運,啟蒙了19世紀浪漫主義,影響當代後世甚巨。今日讀來,它不僅僅是身體的漫步、心靈的漫步,更是一次文學的漫步,是城市旅行書寫、自然文學以及心靈寫作的典範。 這本小書也成為法國最優秀的散文作品之一。   *** 書中的十篇〈漫步〉沒有預定次序,並不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漫步之一》說明作者在寫這部作品時的精神狀態以及這部作品的主旨:現在的問題已不再像《對話錄》那樣想要說服讀者並進行辯解,而是對作者的內心進行分析,進行解剖,以認識自己。 《漫步之二》記述1776年10月24日作者在梅尼孟丹山岡附近被一條狂奔的大狗撞倒、暈死過去的那次事故。在這次事故後,作者發現人們在他死後將以何種方式看待他,從而對爭取世人對他有所了解失去最後的希望。 《漫步之三》中,作者談到他如何在青年時期即下定決心,一到四十之年就擺脫社交生活,開始隱遁,過自食其力的清貧生活。而正是這個轉變遭到他友人的猛烈攻擊,導致與他們決裂。 《漫步之四》嚴格說不是一篇遐想,多少像是對「說謊」這個問題的論述。 《漫步之五》是對聖皮埃爾島小住時的回憶,無疑是十篇《漫步》中最優美的一篇。在這裏,作者指出真正的幸福在於既不回顧過去,又不瞻望將來,心中既無匱乏之感也無享受之感,既不覺苦也不覺樂,既無所求也無所懼,而只感到自己的存在這樣一種境界。 《漫步之六》透過作者和一個小瘸子的一段軼事,說明他生來就不能容忍為跟別人生活在一起而必須忍受的束縛,因此從來就不適於生活在這個文明社會之中。 《漫步之七》說明植物標本的採集怎樣使盧梭得以跟天地萬物融為一體,跟整個自然打成一片,從而忘記他的迫害者。 《漫步之八》中,盧梭再一次講到他向他的迫害者對他的污蔑凌辱進行長期的辯解掙扎之後,發現這種辯解掙扎出於自負之心,而一旦擺脫了這種自負之心,他就能聽命於必然,得到內心的寧靜。 在《漫步之九》中,盧梭說明他把他的幾個孩子送進育幼院的原因,駁斥他的敵人將他說成是一個不近人情的父親,駁斥他們說他仇視孩子的指責。 《漫步之十》是在同華倫夫人相識五十周年時對她的追思,是對在她身邊的短暫幸福歲月的回憶。   【重要事件】 ‧  伏爾泰結束了一個時代,而盧梭開闢了一個新時代。──〔德〕歌德 ‧  盧梭與福音書,兩者對我的一生有著重大和有益的影響。──〔俄〕托爾斯泰 ‧  只有天堂的天使才能與他基督一般的靈魂相匹配。──〔德〕席勒 ‧  盧梭有一個無比完美的敏感的心靈。──〔德〕康德 ‧  盧梭是法國第一位情感作家。──〔法〕拉馬丁 ‧  對我們──不論理智要向我們說什麼──對一切秉承了他的詩人氣質的人,沒有一個不為他對青春的描寫,他對大自然的熱愛,他給我們帶來的遐想,他作為第一個為我們的語言創造了對遐想的表達方法,而不愛上尚.雅克的。 ‧卓越的天才。──〔英〕雪萊   【編輯小語】 ★城市旅行文學 ★自然文學 ★心靈成長 ★「法國最優美的散文作品」之一   一、深度: 不管從文學、哲理角度,富有豐厚廣大的深度思想,是值得一讀再讀的經典,亦是一般讀者理解18世紀啟蒙主義大師──盧梭一門最佳的入口。   二、有趣: 大哲學家以悠閒的散步方式,去進行一篇篇的自我辯證、剖析,每一段散步都得出一塊結晶,成為啟蒙時代、改造世界的一把鑰匙。而散步本身的閒逸、輕鬆以及詩意,則和這些遐思哲理共同勾勒出一幅幅優美的田園詩篇。   三、真誠赤裸: 無粉飾、沒包裝,百分百的坦然。自認、亦是公認的自我剖析最為真誠的盧梭,不試圖討好他人,面對心理和生活上的種種困頓,吐露煩惱,承認缺陷,既然無法取得他人的信任,盧梭決意在孤寂中投入對自我和對植物學的研究。本書可謂一部最忠實的日記體文學作品。   四、跌冗起伏: 從這一篇黑暗淤塞的泥沼中,到另一篇升騰至遠眺湖水的高台上,當盧梭心中大石一經剔除,眼前是豁然開朗的平原,讀者情緒亦受到感染一般從低谷飛上了天堂。盧梭是天生的說故事高手,看似尋常普通的事件在盧梭筆下,畫面靈動彷如親歷,意念之轉折層層推衍常有新意,如小說情節峰迴路轉,觀點獨到,無怪乎是幾代人傳閱的散文範本。   五、中心思想: 上帝以盧梭的心靈作為一個實驗場,天生比別人多幾分敏感多幾倍熱情,透過一篇篇的自我反芻,盧梭梳理、平撫的無非是內心恆在的那股不安感,這些驅之不走的「不安」促使他展開一次又一次感性傷懷的散步之旅,文字呈現的並非只是表面上那位誠實、任性、隨意、奔放、反覆不定的盧梭以及他作的辯解之詞。生命沒有答案,即使是大思想家或許亦只能歸結於一個問句,「人為什麼而活,要如何才能夠活得心安?」。

79 特價26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野果:183種果實踏查,自然詩人梭羅用最後十年光陰,獻給野果的小情歌(二版)

自由之丘  出版
2020/06/03 出版

只有上帝才能讓草莓變得更完美, 但上帝也沒有這麼做, 因為草莓已經很完美了。 自然詩人梭羅用生命最後十年光陰 獻給野果的小情歌 ★逝世137年後,大師之作重見天日 ★中文版精心繪製7張滿版彩圖,與46張珍貴黑白插畫 1851年春,梭羅以表格列出每一季要觀察的植物和自然現象,他閱讀植物學家的著作,師法自然觀察技術,展開他長期的記錄,梭羅曾說:「我的天職就是不斷在大自然中發現上帝的存在。」1859年秋,梭羅提筆開始寫《野果》,然而臨終前仍未能完成野果的調查工作。 這本書從一年的五月雪融開春為始,到十一月寒冷冰凍來臨前,共收錄183種北美野果,從花期、結果日、成熟期,地理分布、姿態樣貌,及至各類昆蟲、魚鳥與植物間的自然關係,更重要的,還有那果實滋味,他都娓娓道來。 梭羅與野果共舞十年,若不是肺病早逝,恐怕要付諸一生。梭羅在書中不做《湖濱散記》的哲人,而化身成和藹細心的田野踏查者,有著豐富知識又識得情趣的植物學家。梭羅關注的雖是生長於北美新英格蘭區的果實,然而透過他對果實的研究,感受他所投入的漫長時間,感受到他的柔軟,與對大地的濃濃愛意。 什麼是生活的品質?生活的可貴不在於金錢的獲得與物質的換取,梭羅期盼的是,親近腳下的自然環境,認識自然界的每一件事物,萬物生長無不配合四季運行,它們生來就是獨一無二的,每一種果實更牽引輻射出更大的生態圈。散步野外林間,賞野果、採野果、吃野果,自然的殿堂給予我們的,遠遠比哈佛、耶魯學校給的更多。 **** 這是我們這位偉大的自然作家最後的成果,《野果》堪稱美國福音──為我們展開自然的神聖畫卷,從每一頁上,呼之欲出的張力,那是身為自然主義者的梭羅和身為自然傳教士的梭羅之間的張力。──《時代》雜誌 **** 【精采摘選】 ◆衡量任何一項活動的價值都不能憑它最後盈利多少,而應該看我們從中得到多少長進。 ◆一般來說,有草莓的地方附近就有鱒魚,因為適宜鱒魚的水和空氣也是同樣適合草莓生長。 ◆只有上帝才能讓草莓變得更完美,但上帝也沒有這麼做,因為草莓已經很完美了。 ◆還是印第安人起的名字好──心果。彷彿天意,初夏時咬開一個草莓,就真的像吃下一顆紅彤彤的心,勇氣豪情頓時油然而生,一年餘下的漫長日子裡就能面對一切,擔當一切。 ◆到了夏天,不要拘泥哪個特定日子,在屋子裡讀讀寫寫一上午後,下午不妨移步到野外樹林邊,隨性轉向什麼植物長得茂盛卻又地處偏僻的濕地。一定會發現那裡有好多漿果迎接你呢。這才是真正屬於你的果園。 ◆所有自然生長的東西都散發出某種香味,吃起來有種難以捉摸的美味。這個世界上每顆果子都能製成瓊漿美食,但我們這樣粗糙的味覺卻感受不到,這就好比我們到了原本諸神居住的天堂卻毫無察覺……蘋果是最重的東西,牛只要一看到蘋果就會流汗。趕車的人一心要把蘋果運到它們不該去的地方,而剛一上路,那些蘋果就開始一個個從大車上溜走。老闆拍拍麻袋,覺得貨物都在,可是運到市場上的只是它們的皮囊和果核,這已經不能算蘋果了,只是一堆果渣。它們一個接一個飄搖升天,帶著它們最美好的那一部分去了天堂。 ◆如果長了越橘的地都被劃為私人所有了,那個國家會是什麼模樣? ◆是的,我們有權利把越橘作為私有財產,就像我們可以這樣處置草地和樹木一樣;是的,這樣做並不比我們公然立法支持的成百上千的行為更壞。 ◆越橘減少也是我們為修鐵路付出的代價之一。我們所有的所謂「發展」無不是為了要將農村改造成城市。只是這些損失卻從沒見任何人向我們補償。……我並不是生來就愛抱怨挑剔──「我愛凱撒,更愛羅馬。」 ◆我並非對所有的蘋果鍾情,不是每一種蘋果都香甜好吃,我並不想要據說能延年益壽的蘋果,也不想要泛著粉紅的神奇青蘋果,我不要讓人聯想到什麼人可惡的老婆的那種,也不要引發戰鬥紛爭的那種。這些我都不要,我只要一顆從樹上摘下來的蘋果。 **** 本書特色 1.逝世137年後,大師之作重見天日 梭羅晚年傾其知識心血的力作,手稿曾經轉手多次,紙稿順序混亂,最後在1940年由紐約公共圖書館收入,並一直到梭羅學會的布蘭德利.P.迪先生花了多年時光,破譯梭羅難以辨認的筆跡,配合梭羅的日記、筆記及梭羅提到的著作才將這本因凌亂難以成章、字跡潦草難以卒讀而未見天日的手稿在1999年整理成書。 2.自然生態的經典 梭羅記錄所居北美新英格蘭的風土,四季的果實種類、成長與變化,梭羅有科學家的理性,及文學家的感性,文體自成一格,寓理於情,是自然生態觀察與書寫的最佳範本。 3.台灣中文版第一本 梭羅傾注生命最後十年,時隔130多年終於問世的心血之作。 4.中文版多幅精美插圖 邀請台灣插畫家精心繪製數十幅黑白和彩色插圖,展現果實與自然姿態,彷如親臨北美田野。 5.反物質、反璞歸真的呼籲 18世紀從歐洲吹來的產業革命風潮,到了19世紀已使美國社會瀰漫在高度的工商業發展,與物質主義氛圍,人們的價值觀改變了、精神層面被忽視,梭羅看見重工商主義帶來的衝擊,主張人要回歸自然,去平衡外在的世界。《野果》記的是小小的果實,觸動的卻是每一顆渴望擺脫現實束縛的心靈。是梭羅實踐土地情懷的證明。 6.自然帶來的寧靜與喜悅 植株們數十年如一日發芽結果,每一顆果實都嬌媚,各有自己的天命,無不能感受人在自然中的渺小,寧靜又富含詩意,於何時何地(辦公室、家庭)任何情緒情境皆適用。 7.那些野果教我的事:讓天賦自由 每一果實都是獨特的生命,有獨特的風采,與滋味,誠如我們每一個人一樣。在你所屬的季節裡,綻放你最美最甜的模樣吧。 8.那些野果教我的事:從梭羅的野果思考我們的土地關懷 色香味俱全的果實小百科,是以果實的角度來認識新英格蘭風情的另類旅行書寫。梭羅寫的對象是果實,讀之卻有風,有陽光,見樹更見林,有視覺,也有觸覺和味覺,旁徵博引史詩與傳奇。他不是一個人登山的遠行者,不是湖邊的隱士哲人,不是義憤填膺的不服從公民,一年份的野果紀行,開花到結果,每一顆新鮮欲滴的果物不時喚起你思索真正的生活意義何在。 9.19世紀一位孤獨的美食家 梭羅走到哪裡摘到哪裡,摘什麼就嘗什麼。吃野果,是實驗精神,也是饕客精神,這是最佳的認識自己土地的方式。 10.精緻包裝 精美的印刷值得中文讀者收藏,大方展示諸多果實圖像,遠觀近看,更是喜愛自然文學的讀者不可錯過的一本讀物。 名人推薦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范欽慧(自然作家、紀錄片編導、野地錄音師) 黃裕星(林業試驗所所長) 黃麗錦(《野花999》、《野果遊樂園》作者)   ───愛不釋手推薦

79 特價3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和好:療癒你的內在小孩(三版)

一行禪師  著
自由之丘  出版
2020/01/22 出版

★2010年出版,至今仍名列美國Amazon網路書店暢銷書單! ★當今國際社會最具影響力的精神導師之一 ★一行禪師首度講述內在小孩、最溫柔寬厚的一本書 ※本書是將佛法實際應用在心靈健康最徹底的一本書,藉由具體的方法導引,讓你一步步回到自己內在最深處、擁抱內在小孩,與自己達成最徹底的和解。 每個人內在都有一位年幼的受傷的小孩。 所有人在童年都經歷過困難,甚至是創傷。 爲了保護自己以及防備將來再受痛苦, 我們嘗試忘記從前的苦痛、不敢面對自己的內在小孩。 然而憤怒、悲傷、嫉妒、恐懼,甚至開懷、 興奮等等我們時常感受到的這些多變情緒, 其實都是內在小孩在發聲、提醒你他的存在。 受傷的小孩存在於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內。 身體沒有一個細胞不存在這個受傷的小孩。 我們不需要追憶從前尋找這個小孩,只要深入觀察自己,就能接觸到他。 受傷小孩的痛苦當下就在我們之內。 然而,正如痛苦存在於身體的每一個細胞, 覺醒、理解與幸福的種子同樣存在,我們需要運用它們。 我們內在有一盞燈——正念的燈,我們隨時可以點亮它。 我們的呼吸、我們的腳步及我們平靜的微笑,就是點亮這盞燈所需要的油。 當我們開始「察覺」自己遺忘了內在受傷的小孩, 我們會對這位小孩充滿慈悲,也因此生起正念的能量。 正念步行、正念靜坐和正念呼吸的修習是我們的基礎。 通過正念呼吸和正念的步伐,我們能夠滋養正念的能量, 並回到存在於身體細胞內的覺醒智慧。 「正念的能量」將擁抱和療癒我們,並療癒我們內在受傷的小孩。 ───試著聆聽你的內在小孩吧。 每天聆聽內在的受傷小孩五至十分鐘,療癒的效果就會顯現。 當你攀登美麗的山,邀請你的內在小孩同往; 當你對著落日靜思,邀請他與你一起享受日落之美…… ───回來照顧自己吧,你內在的受傷小孩需要你, 你的痛苦需要你承認它的存在。 以正念做每一件事,你因此能夠真正活著,你因此懂得愛。 本書特色 ★書中附錄情緒療癒七大練習法,包括十六項呼吸練習。 ★忙碌現代人不能或缺的療癒之書。 名人好評推薦 ◆1967年,美國黑人民權領袖小馬丁.路德.金提名一行禪師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他宣稱:「我不知道還有誰比這位來自越南的溫和僧侶更有資格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一本簡潔卻深具感染力的著作,將我們童年的傷痛及困境轉化為力量同時得到淨化。——湯瑪斯.摩爾(Thomas Moore),《隨心所欲》作者、心理治療師 我們這一代最慈悲的精神導師之一,啟示了一條療癒內在創傷、重新和內在以及周遭生命連結的清明之路。讓人深深浸淫在一行禪師的智慧之語中。——丹尼爾.席格(Daniel Siegel),《第七感》作者、精神醫學專家 一行禪師提供讀者有效的法門,讓我們與受苦的人生經歷達成和解。這些指引的愛語,扎根於深刻的智慧之中,那是關於人生無法逃避的挑戰,以及每個人都可能實現的真實幸福。——瑞克.韓森(Rick Hanson),《像佛陀一樣快樂》作者、神經心理學家

79 特價26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小王子:最值得珍藏的名家譯本(星空版)(二版)

自由之丘  出版
2017/11/01 出版

《小王子》誕生70多年來,一直在等這個中譯本! 前巴黎文化中心主任.淡江大學法文系副教授──劉俐執筆翻譯 一本貼近原著精神,展現文字音樂性──最值得珍藏的中文譯本。 黑夜中繁星點點 希望指引我前行 銀河系B612行星專用 全面燙金版 如果你愛一朵星星上的花,夜晚, 你仰望天空時,會覺得甜蜜。就像滿天的星星都開花了。 小王子來自一顆很小的行星,在這星球上,一天可以看四十三次落日,他擁有三座矮火山,幾棵猢猻樹,和一朵驕傲的玫瑰花。一天和玫瑰鬧了彆扭,他決定出走,希望交到新朋友,他造訪其他小行星,遇見國王、酒鬼、點燈人、愛虛榮的人、地理學家,每一個人都有著千奇百怪的想法,都是既孤單又唯我獨尊。最後小王子來到地球,遇見聰明的狐狸,馴服狐狸的過程短暫卻深刻,讓他明白玫瑰花對自己的意義…… 「真正重要的東西,眼睛是看不見的。」──在一個功利、價值錯亂的時代,小王子引領我們找回童年的清澈。 1.中文世界最誠摯、最童真、最優美,最值得珍藏的譯本! 2.羅蘭巴特《哀悼日記》、阿鐸《劇場及其複象》、莒哈斯《印度之歌》翻譯家──劉俐執筆翻譯。 3.忠於原著,體現聖-戴克思修伯里躍動的詩般的文字音樂性。 4.小王子的惹人心疼、國王的自以為是、玫瑰的傲驕、狐狸的奉獻,在誠摯譯文中領會每個角色的童真,每個哲學問題的意在言外,一場生命之旅的真諦。 5.一本可以朗讀,可以入戲表演的譯本。 6.特別收錄法語學者暨翻譯家──劉俐〈永遠的「小王子」〉作家專文介紹,帶領讀者真正走進聖-戴克思修伯里的世界。

7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看全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