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 大意(精裝)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本書《無量壽經大意》,是慧淨法師長年潛心教理,專依宗祖善導大師,嚴守傳承,經多次對眾開講的錄音集結。講說嚴謹,次序井然。先將全經略分十段,使一部概要了然於胸;其次擺落繁重的經文,摘出五段要文,標明眼目,細緻講說,掃除多處疑惑,使本宗一向專稱的簡易行法、齊入報土的絕大利益,以及彌陀本願、諸佛本懷都在解說中表露無遺,能給苦惱眾生徹底安歇。
本書特色:
本書雖然意在《無量壽經》,但內容真俗圓融,理事互顯,語言樸實,妙喻重重,既為嚴肅性的教理著作,更是通俗性的佛法入門書,讀來輕鬆有趣,饒富法味,能給我們的生命帶來無上滋潤。
本書特色:
本書雖然意在《無量壽經》,但內容真俗圓融,理事互顯,語言樸實,妙喻重重,既為嚴肅性的教理著作,更是通俗性的佛法入門書,讀來輕鬆有趣,饒富法味,能給我們的生命帶來無上滋潤。
目錄
序 說 一
第一章《無量壽經》概要 一五
一、如來出世本懷經 一六
二、彌陀因地之發願 二七
三、彌陀因地之修行 五四
四、彌陀果地之莊嚴 五七
五、眾生往生之因果 七三
六、釋尊勸戒惡行善 八四
七、釋尊誡信疑得失 八六
八、釋尊勸往生彼國 九一
九、釋尊付囑流通念佛 九三
十、釋尊使此經獨留 九四
第二章《無量壽經》大意 九七
一、如來出世本懷文 一○三
(一)來由與意義 一○三
(二)依文釋義 一○四
1.「如來以無盡大悲」 一○四
2.「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 一二四
3.「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 一三五
4.「惠以真實之利」 一三六
二、第十八願願文 一五一
(一)第十八願的名稱 一五一
(二)第十八願的重要 一五二
(三)第十八願的幾點內涵 一五五
1.救度非修行 一五五
2.乘船非走路 一五八
3.易行非難行 一六○
4.念佛非雜行 一六○
5.專一不雜亂 一六一
6.如實非虛假 一六一
(四)依文釋義 一八六
1.「設我得佛」 一八七
2.「十方眾生」 一八八
3.「至心信樂」 二○一
4.「欲生我國」 二○五
5.「乃至十念」 二二三
6.「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二三五
7.「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二六五
三、第十八願成就文 四○三
(一)來由與意義 四○三
(二)依文釋義 四四七
1.「諸有眾生」 四四七
2.「聞其名號」 四四八
3.「信心歡喜」 四四八
4.「乃至一念」 四五○
5.「至心迴向,願生彼國」 四五七
6.「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四五八
四、付囑流通文 五○五
(一)名稱 五○六
(二)大意 五○八
(三)依文釋義 五○八
1.「佛告彌勒」 五○八
2.「其有得聞彼佛名號」 五○九
3.「歡喜踴躍」 五一○
4.「乃至一念」 五一一
5.「當知此人為得大利」 五一二
6.「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五一三
(四)顯明深理 五一四
1.來意 五一五
2.特呼彌勒 五一六
3.一念所指 五一七
4.大利小利相對 五一九
5.無上有上相對 五二○
6.念念具足無上功德 五二四
7.顯示念念不捨 五二五
8.顯明專一念佛 五二五
9.舉少況多 五二八
10.顯明深信不謗 五二九
五、特留此經之文 五八六
(一)大意 五八六
(二)依文釋義 五八七
1.「當來之世,經道滅盡」 五八七
2.「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 五九五
3.「止住百歲」 六○○
4.「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六○二
(三)特留此經八點理由 六○六
1時機相應故 六○六
2勝易二利故 六○七
3度惡秘要故 六○七
4攝一切經故 六○八
5彌陀本願故 六○八
6諸佛本懷故 六○九
7諸佛護念故 六一○
8勸導今時故 六一一
(四)特留此經三點總結 六一二
1此經宣說釋尊出世本懷故 六一三
2此經宣說廣度萬機之法故 六一三
3此經留則餘經滅而不滅故 六一三
六、總結 六三七
附 錄 六四一
一、《無量壽經大意》介紹 六四二
二、《大經》五文舉要 六六○
索 引 名相索引、比喻索引、故事索引、法語索引
第一章《無量壽經》概要 一五
一、如來出世本懷經 一六
二、彌陀因地之發願 二七
三、彌陀因地之修行 五四
四、彌陀果地之莊嚴 五七
五、眾生往生之因果 七三
六、釋尊勸戒惡行善 八四
七、釋尊誡信疑得失 八六
八、釋尊勸往生彼國 九一
九、釋尊付囑流通念佛 九三
十、釋尊使此經獨留 九四
第二章《無量壽經》大意 九七
一、如來出世本懷文 一○三
(一)來由與意義 一○三
(二)依文釋義 一○四
1.「如來以無盡大悲」 一○四
2.「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 一二四
3.「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 一三五
4.「惠以真實之利」 一三六
二、第十八願願文 一五一
(一)第十八願的名稱 一五一
(二)第十八願的重要 一五二
(三)第十八願的幾點內涵 一五五
1.救度非修行 一五五
2.乘船非走路 一五八
3.易行非難行 一六○
4.念佛非雜行 一六○
5.專一不雜亂 一六一
6.如實非虛假 一六一
(四)依文釋義 一八六
1.「設我得佛」 一八七
2.「十方眾生」 一八八
3.「至心信樂」 二○一
4.「欲生我國」 二○五
5.「乃至十念」 二二三
6.「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二三五
7.「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二六五
三、第十八願成就文 四○三
(一)來由與意義 四○三
(二)依文釋義 四四七
1.「諸有眾生」 四四七
2.「聞其名號」 四四八
3.「信心歡喜」 四四八
4.「乃至一念」 四五○
5.「至心迴向,願生彼國」 四五七
6.「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四五八
四、付囑流通文 五○五
(一)名稱 五○六
(二)大意 五○八
(三)依文釋義 五○八
1.「佛告彌勒」 五○八
2.「其有得聞彼佛名號」 五○九
3.「歡喜踴躍」 五一○
4.「乃至一念」 五一一
5.「當知此人為得大利」 五一二
6.「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五一三
(四)顯明深理 五一四
1.來意 五一五
2.特呼彌勒 五一六
3.一念所指 五一七
4.大利小利相對 五一九
5.無上有上相對 五二○
6.念念具足無上功德 五二四
7.顯示念念不捨 五二五
8.顯明專一念佛 五二五
9.舉少況多 五二八
10.顯明深信不謗 五二九
五、特留此經之文 五八六
(一)大意 五八六
(二)依文釋義 五八七
1.「當來之世,經道滅盡」 五八七
2.「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 五九五
3.「止住百歲」 六○○
4.「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六○二
(三)特留此經八點理由 六○六
1時機相應故 六○六
2勝易二利故 六○七
3度惡秘要故 六○七
4攝一切經故 六○八
5彌陀本願故 六○八
6諸佛本懷故 六○九
7諸佛護念故 六一○
8勸導今時故 六一一
(四)特留此經三點總結 六一二
1此經宣說釋尊出世本懷故 六一三
2此經宣說廣度萬機之法故 六一三
3此經留則餘經滅而不滅故 六一三
六、總結 六三七
附 錄 六四一
一、《無量壽經大意》介紹 六四二
二、《大經》五文舉要 六六○
索 引 名相索引、比喻索引、故事索引、法語索引
序/導讀
序
《無量壽經》,具名《佛說無量壽經》,為淨土宗正依三經之一,以其含上下兩卷,又稱《雙卷經》;於三經中文字最豐,義理淵闊,詳述法藏因地發四十八願修行成佛之事,以及十方凡聖依之往生極樂之因因果果,而為一大法門之肇基,故又特稱《大經》。由其直截淵底,橫吞八荒,而為一切淨土教理的來源及依準。
相承論釋皆宗《無量壽經》彌陀本願以為靈魂,固顯彌陀救度之生命活力無限,但畢竟非專門展開講述《無量壽經》。古德註疏,如慧遠、嘉祥,雖稱完璧,非唯文辭幽深,今人不便;更以宗骨不同,或迷大猷。本宗末學之著,如日人《會疏》《甄解》等,依善導宗骨,復通釋全經,彌足珍貴,但以卷帙浩繁,初學望洋。
今吾師慧公上人述成《無量壽經大意》,正契時機而盡消諸憾。略說有以下特點:
一、宗骨專依善導。依彌陀本願為宗,確保中正穩健。如脊柱一正,諸體自正;樹根既立,枝葉隨風。
二、整體簡明扼要。先將全經依文次分為十段,述其大概,令人一目了然,是簡而明。次摘五文,握一經襟喉,乃扼其要。
三、細釋豐富詳實。於五文解釋,一一周到入微。略處大段而過,詳處不厭其煩,大開大合,大疏大密,張力十足,閱者知味。
四、勸信理事並徵。理由五文綜攝全體,事引古今,觸動人心,以理照事,以事映理,聞者自然生信。
五、勵行真俗圓融。真則獨稱六字,俗乃自求多福。不以真害俗,謂「念佛何必世善」;不以俗害真,謂「無善不得往生」。既教往生,又教做人,婆心親切,直同釋尊廣說往生勝益,復誡三毒五惡;亦如彌陀普攝十方善惡,而又抑止逆謗。
六、舉益現當滿足。俾維持信心,鞏固專念,現生入攝取之光,臨終獲蓮臺之證。
至於發佛祖微意,破常人謬解,不雄文辭,平展慈悲,無居高之態,盡謙下之風,令開卷有益,如沐春風,書如其人也。
拜讀頂戴之餘,略記申誠,難盡萬一。
釋淨宗
二○一八年十二月廿二冬至日恭書於杭州
《無量壽經》,具名《佛說無量壽經》,為淨土宗正依三經之一,以其含上下兩卷,又稱《雙卷經》;於三經中文字最豐,義理淵闊,詳述法藏因地發四十八願修行成佛之事,以及十方凡聖依之往生極樂之因因果果,而為一大法門之肇基,故又特稱《大經》。由其直截淵底,橫吞八荒,而為一切淨土教理的來源及依準。
相承論釋皆宗《無量壽經》彌陀本願以為靈魂,固顯彌陀救度之生命活力無限,但畢竟非專門展開講述《無量壽經》。古德註疏,如慧遠、嘉祥,雖稱完璧,非唯文辭幽深,今人不便;更以宗骨不同,或迷大猷。本宗末學之著,如日人《會疏》《甄解》等,依善導宗骨,復通釋全經,彌足珍貴,但以卷帙浩繁,初學望洋。
今吾師慧公上人述成《無量壽經大意》,正契時機而盡消諸憾。略說有以下特點:
一、宗骨專依善導。依彌陀本願為宗,確保中正穩健。如脊柱一正,諸體自正;樹根既立,枝葉隨風。
二、整體簡明扼要。先將全經依文次分為十段,述其大概,令人一目了然,是簡而明。次摘五文,握一經襟喉,乃扼其要。
三、細釋豐富詳實。於五文解釋,一一周到入微。略處大段而過,詳處不厭其煩,大開大合,大疏大密,張力十足,閱者知味。
四、勸信理事並徵。理由五文綜攝全體,事引古今,觸動人心,以理照事,以事映理,聞者自然生信。
五、勵行真俗圓融。真則獨稱六字,俗乃自求多福。不以真害俗,謂「念佛何必世善」;不以俗害真,謂「無善不得往生」。既教往生,又教做人,婆心親切,直同釋尊廣說往生勝益,復誡三毒五惡;亦如彌陀普攝十方善惡,而又抑止逆謗。
六、舉益現當滿足。俾維持信心,鞏固專念,現生入攝取之光,臨終獲蓮臺之證。
至於發佛祖微意,破常人謬解,不雄文辭,平展慈悲,無居高之態,盡謙下之風,令開卷有益,如沐春風,書如其人也。
拜讀頂戴之餘,略記申誠,難盡萬一。
釋淨宗
二○一八年十二月廿二冬至日恭書於杭州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