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的實踐經營哲學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生成、發展、演變,企業經營過程就是一件充滿生命力的藝術品。」
——松下幸之助
一家公司為何存在?
經營管理上,僅僅遵循所謂的常識是不夠的?
經營是一門「生生不息的藝術」?
何謂「生產者的使命」?
一代巨擘企業家的經營沉思與人生問答
自創業以來,松下幸之助走過兩次大戰及大蕭條,成為橫跨明治、大正、昭和、平成四世代的卓越企業家與思想家。從三人草創的家庭作坊起步,他發揮與生俱來的商業才能,創下爆炸性成長績效,歷經超過半世紀飛躍成長,發展成今日擁有數十萬名員工的跨國巨型企業。
從商店學徒到享譽全球的經營之神,他首創「事業部制」、「終身雇傭制」等日本企業管理制度,以及在人才、產品、銷售、市場、企業文化、社會責任各面向歸納總結出「水庫式經營」、「自來水哲學」等經營哲學,至今仍是世界500強企業遵循的核心經營理念。
本書為松下幸之助在其六十多年事業經驗中,淬煉而生的實踐經營哲學:
企業的健全發展必須奠基於正確的經營理念。
企業必須回應人們提升生活文化的願望,並滿足這些需求。
一流的企業文化:景氣好時表現卓越,不景氣時更上一層樓。
經營者應集結眾人智慧,集中資源深耕特定領域,並保持量力而為的經營態度。
經營者是企業中的「靈」,應活用被賦予的各項資源,承擔起激發每一名員工與每項任務最大潛能的責任。
經營的本質,正是人類追求自身幸福的活動。
「企業經營之本,莫過於保有一顆率直的心。」
松下幸之助認為,強大的經營力量須以堅定的信念為後盾,堅韌與聰慧的企業家會順應天地自然之理,同時保有「日日新」的精神,為企業經營留下永垂不朽的典範。
本書不僅是日本「經營之神」一生實踐的思考結晶,
也呈現出一位邁向成功的經營者內心最真實的樣貌。
#松下幸之助語錄
.經營是一種常識,就像雨天撐傘,晴天收傘,順理成章地做好那些應做的事就好。
.能否認清自身及經營團隊的能力、精準掌握公司的綜合實力,是成功的關鍵。
.企業經營應將利害關係人視為命運共同體,若一味追求自身利益而犧牲任何一方,必將遭到反噬。
.所謂的「成功」往往是結果論,過程中可能隱藏無數微小的失誤。若是未能即時修正這些錯誤,最終或將釀成重大的危機。
.具備經營者思維的人才,即使執行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也能以經營者的角度思考問題,發揮主觀能動性。
.利潤並非最終目的。企業經營的根本,在於透過事業提升公共生活品質;而利益僅是履行這個使命不可或缺的手段,絕不可本末倒置。
.倘若一家公司消失,對社會不會造成任何負面影響,代表這家公司對社會毫無助益,索性解散算了。
.做為一個人、一個企業人與領導人,都必須不斷成長。而成長的要件,是擁有一顆開放的心和謙虛的胸懷。
——松下幸之助
一家公司為何存在?
經營管理上,僅僅遵循所謂的常識是不夠的?
經營是一門「生生不息的藝術」?
何謂「生產者的使命」?
一代巨擘企業家的經營沉思與人生問答
自創業以來,松下幸之助走過兩次大戰及大蕭條,成為橫跨明治、大正、昭和、平成四世代的卓越企業家與思想家。從三人草創的家庭作坊起步,他發揮與生俱來的商業才能,創下爆炸性成長績效,歷經超過半世紀飛躍成長,發展成今日擁有數十萬名員工的跨國巨型企業。
從商店學徒到享譽全球的經營之神,他首創「事業部制」、「終身雇傭制」等日本企業管理制度,以及在人才、產品、銷售、市場、企業文化、社會責任各面向歸納總結出「水庫式經營」、「自來水哲學」等經營哲學,至今仍是世界500強企業遵循的核心經營理念。
本書為松下幸之助在其六十多年事業經驗中,淬煉而生的實踐經營哲學:
企業的健全發展必須奠基於正確的經營理念。
企業必須回應人們提升生活文化的願望,並滿足這些需求。
一流的企業文化:景氣好時表現卓越,不景氣時更上一層樓。
經營者應集結眾人智慧,集中資源深耕特定領域,並保持量力而為的經營態度。
經營者是企業中的「靈」,應活用被賦予的各項資源,承擔起激發每一名員工與每項任務最大潛能的責任。
經營的本質,正是人類追求自身幸福的活動。
「企業經營之本,莫過於保有一顆率直的心。」
松下幸之助認為,強大的經營力量須以堅定的信念為後盾,堅韌與聰慧的企業家會順應天地自然之理,同時保有「日日新」的精神,為企業經營留下永垂不朽的典範。
本書不僅是日本「經營之神」一生實踐的思考結晶,
也呈現出一位邁向成功的經營者內心最真實的樣貌。
#松下幸之助語錄
.經營是一種常識,就像雨天撐傘,晴天收傘,順理成章地做好那些應做的事就好。
.能否認清自身及經營團隊的能力、精準掌握公司的綜合實力,是成功的關鍵。
.企業經營應將利害關係人視為命運共同體,若一味追求自身利益而犧牲任何一方,必將遭到反噬。
.所謂的「成功」往往是結果論,過程中可能隱藏無數微小的失誤。若是未能即時修正這些錯誤,最終或將釀成重大的危機。
.具備經營者思維的人才,即使執行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也能以經營者的角度思考問題,發揮主觀能動性。
.利潤並非最終目的。企業經營的根本,在於透過事業提升公共生活品質;而利益僅是履行這個使命不可或缺的手段,絕不可本末倒置。
.倘若一家公司消失,對社會不會造成任何負面影響,代表這家公司對社會毫無助益,索性解散算了。
.做為一個人、一個企業人與領導人,都必須不斷成長。而成長的要件,是擁有一顆開放的心和謙虛的胸懷。
目錄
序
首要之務是確立經營理念
凡事皆從萬物生生不息的角度思考
深刻洞察人的本質與特性
認清使命
遵循自然的法則
企業獲利是貢獻社會的報酬
貫徹共存共榮
信任大眾的智慧
堅信必定成功
自主經營是企業的根本
實行水庫式經營
量力而為,穩健經營
專注本業
用人之道
集結眾人的智慧
對立中尋求協調
經營即藝術
與時代並肩
關心政治
保有率直的心
後記
首要之務是確立經營理念
凡事皆從萬物生生不息的角度思考
深刻洞察人的本質與特性
認清使命
遵循自然的法則
企業獲利是貢獻社會的報酬
貫徹共存共榮
信任大眾的智慧
堅信必定成功
自主經營是企業的根本
實行水庫式經營
量力而為,穩健經營
專注本業
用人之道
集結眾人的智慧
對立中尋求協調
經營即藝術
與時代並肩
關心政治
保有率直的心
後記
試閱
序
自我以微薄的資本創業至今,恰好六十年。六十年,以人的一生來說,就是所謂的還曆,亦即回到一甲子的本命年。生來體弱多病的我,還算健朗地帶領企業披荊斬棘地走到今天,實在是出乎意料的喜悅。而這六十年間,最初僅由三人起步草創的事業,承蒙各方人士的愛護與支持,今日已發展成包括關係企業在內,超過十萬名員工的規模。若說這是成功,確實是罕見的成就;對我而言,也是始料未及的成果。我由衷的心境,唯有滿懷感謝。
本書彙集了我經由這六十年來的事業經驗,所建立、實踐關於經營的基本想法,也就是企業的經營理念、經營哲學。提到經營理念、經營哲學,或許稍嫌嚴肅,但本書並非學術研究的成果報告,也不是經過系統性整理的論述,完全是我在實務中累積的經驗。我深信,若能秉持這些基本理念來經營,必能引領企業走向成功的道路。
適逢公司迎來六十週年,這不僅是回到本命年的重要時刻,亦可說是重新出發、邁向下一步的起點。我有幸出版此書,分享我對於經營的觀點與想法,供各界參考,也是一件別具意義的事,希望能獲得各位的賞閱。
凡事皆從萬物生生不息的角度思考
正確的經營理念,不應只是經營者主觀的臆想,而應根植於自然法則與社會規律。宇宙萬物生生不息,正是自然與社會運行的根本法則。這是一個極其廣大而深奧的議題,或許縱使窮盡人類智慧,也難以一窺全貌。然而,我認為這正是經營理念的核心所在。
我們所置身的大自然、浩瀚的宇宙,從無限的過去到無限的未來,生生不息地變化;人類社會與人類的共同生活,也同樣在物質與精神層面上依循著自然規律,不斷演變。
宇宙的運行、社會的流變,皆遵循「生生不息、永續發展」的法則。企業經營亦應順應此理。我的經營理念,正是源於對此一法則的深刻思考,並以之為根基所建立。
舉例而言,有人憂心能源即將枯竭,斷言幾十年後將面臨能源危機,甚至危及人類生存。
對此,我持不同的見解。的確,單一能源終有耗盡之時,但人類的智慧必將催生新能源,或找出替代方案。事實上,歷史早已證明。當代人口大幅增長,生活水準仍遠勝往昔,今日尋常百姓所享有的便利,遠非古代王侯貴族所能企及。
這正是自然的規律使然,人類也是在這樣的規律下誕生與演化。無止境的生成與發展,既是自然的鐵律,也是社會運行的準則。
倘若能源真將耗竭而導致社會困頓,企業經營也難保獨善其身,遑論擴張,甚至可能走向緊縮乃至終結。
然而,我們如能堅信宇宙萬物日新月異,持續前行,那麼前景自然充滿希望。儘管發展速度時有起伏,但人類社會整體向前的趨勢不會逆轉,與之相應的物資與服務需求也必將與日俱增。唯有如此,才能實現真正的發展。因此,企業的永續經營原則,唯有不斷開拓創新,持續投資未來。
當然,發展的過程也伴隨著新事物的誕生與舊事物的消亡。這是整體演進不可或缺的一環。在企業經營上,我們固然需要考慮個別產品或產業的生命週期,但更應放眼整體發展布局,切勿因短期變化因噎廢食,捨本逐末。
總而言之,人類社會與自然宇宙皆生生不息,不斷發展演進。企業經營作為其中一環,更應以此為根本認知,立足穩固的磐石之上,才能在各種挑戰與境遇中,構建堅實的經營基礎。
經營即藝術
我始終認為,「經營」是一件極具價值的事,甚至堪稱一門精妙藝術。
或許有人會覺得,將經營與藝術相提並論有些不倫不類。一般人提及藝術,多半會想到繪畫、雕塑、音樂、文學、戲劇等領域,屬於精神層面的創作範疇;經營則往往被視為物質層面的世俗的事務,屬於現實層面範疇。然而,如果將藝術定義為一種創造性的活動,那麼經營正是創造的精髓所在。
舉例來說,優秀的畫家會先在內心構思畫面,接著在空白的畫布上揮灑顏料,完成一幅畫作。而完成的畫作,不再只是畫布與顏料的堆疊,而是自畫家靈魂躍動而生的藝術品,是無中生有的偉大創造。
那麼,經營又是如何呢?經營者首先要從零構思事業藍圖,規畫發展方向,接著籌措資金,建立工廠等設施,招募團隊人才,進一步研發與生產,並將產品推向市場,滿足社會的需求。這整個過程,如同畫家創作藝術品般,是一場連續不斷、充滿創造力的革新。
的確,單從形式上來看,經營似乎只關乎生產與銷售。但實際上,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經營者的眼光與判斷,背後蘊藏的是無數決策與創新的累積。在這層意義上,經營者的工作與畫家、音樂家等藝術家的創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將經營視為一門「藝術」可謂實至名歸。
此外,經營的範疇極其廣泛,即便只看企業內部的職能領域,也涵蓋了研發部門、依據研究成果生產商品的製造部門、將商品銷售至通路或客戶手中的業務部門、原物料的採購部門,以及會計、人事等後勤部門。攸關經營的每一個領域都需要創意與革新,而要統籌整合、協調運作這些領域的經營本身,的確是一種宏大的創造物。
由此可見,經營如同藝術,但並非像繪畫或雕塑那樣單一的藝術形式,而是包羅萬象的綜合藝術,如同一部交響樂,融合了繪畫、雕塑、音樂、文學等各種藝術形式,共同譜寫出企業發展的壯麗樂章。
更重要的是,經營是動態的,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之中。社會與經濟情勢瞬息萬變,經營者必須敏銳地感知這些變化,靈活應對,甚至要預判趨勢,超前部署。因此,經營並不像繪畫,完成後即是一幅靜態作品;經營更像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演奏,不斷地生成、發展、演變,其過程本身就是一件充滿生命力的藝術品。從這個意義來說,經營是一種動態且生生不息的綜合藝術。
當然,我並非指稱經營凌駕於其他藝術形式之上。藝術能豐富人們的情感、陶冶情操、提升心靈境界,其價值無庸置疑。我只是想強調,經營同樣具有與藝術比肩的崇高價值,值得我們敬畏與尊重。
然而,即便是藝術,作品的價值也並非千篇一律。無論繪畫、文學或音樂,都有令人深深動容的傑作,也有乏善可陳的平庸之作。
儘管以金錢來衡量藝術品的價值未必妥當,但作為參考,同樣是藝術創作,價值也可能天差地別。一幅畫可能價值連城,也可能乏人問津。這種情況不限於繪畫,也適用於所有藝術形式,在經營領域亦然。
有的企業經營如藝術傑作般令人驚嘆,有的則如劣作般黯然失色。因此,即使將經營比喻為生生不息的綜合藝術,也並非所有經營都能當之無愧。
工廠設施、產品品質、銷售策略、人才培育、財務管理……每個環節都必須精益求精,而當這些要素所構成的整體經營,展現出企業的核心理念與精神時,這樣的經營才堪稱藝術。
畫作的優劣會造成其價值的巨大落差,經營也是如此。但不同的是,一幅畫若是劣作,頂多只是無法感動人心,不致造成多大的危害;而經營的失敗卻可能帶來巨大的災難。最極端的情況就是企業倒閉、破產,不僅經營者血本無歸,員工失業,還會牽連上下游廠商,對社會造成衝擊;相對地,成功的經營則能促進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為社會做出巨大貢獻。
因此,身為「經營藝術家」的經營者,遠比一般藝術家肩負起更沉重的責任,也更有義務創造出優秀的作品,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
我對藝術的了解有限,但據說,要成為一位出色的藝術家,必須經年累月刻苦訓練,在創作時投入全副身心,追求極致。唯有如此,才能創作出動人心魄、流傳後世的佳作。
同樣地,若要在經營上創造出堪稱「生生不息的綜合藝術」,經營者須付出的努力絲毫不亞於藝術家,甚至更為艱辛。若少了這份付出,卻妄想取得輝煌成就,就如同光憑三分鐘熱度便期盼畫出曠世名畫般,顯然不切實際。
經營是一門生生不息的綜合藝術,也是一項崇高的事業。經營者必須深刻認識經營的價值與責任,以身為經營者為榮,並全力以赴,方能不辱使命,締造社會福祉。
自我以微薄的資本創業至今,恰好六十年。六十年,以人的一生來說,就是所謂的還曆,亦即回到一甲子的本命年。生來體弱多病的我,還算健朗地帶領企業披荊斬棘地走到今天,實在是出乎意料的喜悅。而這六十年間,最初僅由三人起步草創的事業,承蒙各方人士的愛護與支持,今日已發展成包括關係企業在內,超過十萬名員工的規模。若說這是成功,確實是罕見的成就;對我而言,也是始料未及的成果。我由衷的心境,唯有滿懷感謝。
本書彙集了我經由這六十年來的事業經驗,所建立、實踐關於經營的基本想法,也就是企業的經營理念、經營哲學。提到經營理念、經營哲學,或許稍嫌嚴肅,但本書並非學術研究的成果報告,也不是經過系統性整理的論述,完全是我在實務中累積的經驗。我深信,若能秉持這些基本理念來經營,必能引領企業走向成功的道路。
適逢公司迎來六十週年,這不僅是回到本命年的重要時刻,亦可說是重新出發、邁向下一步的起點。我有幸出版此書,分享我對於經營的觀點與想法,供各界參考,也是一件別具意義的事,希望能獲得各位的賞閱。
凡事皆從萬物生生不息的角度思考
正確的經營理念,不應只是經營者主觀的臆想,而應根植於自然法則與社會規律。宇宙萬物生生不息,正是自然與社會運行的根本法則。這是一個極其廣大而深奧的議題,或許縱使窮盡人類智慧,也難以一窺全貌。然而,我認為這正是經營理念的核心所在。
我們所置身的大自然、浩瀚的宇宙,從無限的過去到無限的未來,生生不息地變化;人類社會與人類的共同生活,也同樣在物質與精神層面上依循著自然規律,不斷演變。
宇宙的運行、社會的流變,皆遵循「生生不息、永續發展」的法則。企業經營亦應順應此理。我的經營理念,正是源於對此一法則的深刻思考,並以之為根基所建立。
舉例而言,有人憂心能源即將枯竭,斷言幾十年後將面臨能源危機,甚至危及人類生存。
對此,我持不同的見解。的確,單一能源終有耗盡之時,但人類的智慧必將催生新能源,或找出替代方案。事實上,歷史早已證明。當代人口大幅增長,生活水準仍遠勝往昔,今日尋常百姓所享有的便利,遠非古代王侯貴族所能企及。
這正是自然的規律使然,人類也是在這樣的規律下誕生與演化。無止境的生成與發展,既是自然的鐵律,也是社會運行的準則。
倘若能源真將耗竭而導致社會困頓,企業經營也難保獨善其身,遑論擴張,甚至可能走向緊縮乃至終結。
然而,我們如能堅信宇宙萬物日新月異,持續前行,那麼前景自然充滿希望。儘管發展速度時有起伏,但人類社會整體向前的趨勢不會逆轉,與之相應的物資與服務需求也必將與日俱增。唯有如此,才能實現真正的發展。因此,企業的永續經營原則,唯有不斷開拓創新,持續投資未來。
當然,發展的過程也伴隨著新事物的誕生與舊事物的消亡。這是整體演進不可或缺的一環。在企業經營上,我們固然需要考慮個別產品或產業的生命週期,但更應放眼整體發展布局,切勿因短期變化因噎廢食,捨本逐末。
總而言之,人類社會與自然宇宙皆生生不息,不斷發展演進。企業經營作為其中一環,更應以此為根本認知,立足穩固的磐石之上,才能在各種挑戰與境遇中,構建堅實的經營基礎。
經營即藝術
我始終認為,「經營」是一件極具價值的事,甚至堪稱一門精妙藝術。
或許有人會覺得,將經營與藝術相提並論有些不倫不類。一般人提及藝術,多半會想到繪畫、雕塑、音樂、文學、戲劇等領域,屬於精神層面的創作範疇;經營則往往被視為物質層面的世俗的事務,屬於現實層面範疇。然而,如果將藝術定義為一種創造性的活動,那麼經營正是創造的精髓所在。
舉例來說,優秀的畫家會先在內心構思畫面,接著在空白的畫布上揮灑顏料,完成一幅畫作。而完成的畫作,不再只是畫布與顏料的堆疊,而是自畫家靈魂躍動而生的藝術品,是無中生有的偉大創造。
那麼,經營又是如何呢?經營者首先要從零構思事業藍圖,規畫發展方向,接著籌措資金,建立工廠等設施,招募團隊人才,進一步研發與生產,並將產品推向市場,滿足社會的需求。這整個過程,如同畫家創作藝術品般,是一場連續不斷、充滿創造力的革新。
的確,單從形式上來看,經營似乎只關乎生產與銷售。但實際上,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經營者的眼光與判斷,背後蘊藏的是無數決策與創新的累積。在這層意義上,經營者的工作與畫家、音樂家等藝術家的創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將經營視為一門「藝術」可謂實至名歸。
此外,經營的範疇極其廣泛,即便只看企業內部的職能領域,也涵蓋了研發部門、依據研究成果生產商品的製造部門、將商品銷售至通路或客戶手中的業務部門、原物料的採購部門,以及會計、人事等後勤部門。攸關經營的每一個領域都需要創意與革新,而要統籌整合、協調運作這些領域的經營本身,的確是一種宏大的創造物。
由此可見,經營如同藝術,但並非像繪畫或雕塑那樣單一的藝術形式,而是包羅萬象的綜合藝術,如同一部交響樂,融合了繪畫、雕塑、音樂、文學等各種藝術形式,共同譜寫出企業發展的壯麗樂章。
更重要的是,經營是動態的,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之中。社會與經濟情勢瞬息萬變,經營者必須敏銳地感知這些變化,靈活應對,甚至要預判趨勢,超前部署。因此,經營並不像繪畫,完成後即是一幅靜態作品;經營更像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演奏,不斷地生成、發展、演變,其過程本身就是一件充滿生命力的藝術品。從這個意義來說,經營是一種動態且生生不息的綜合藝術。
當然,我並非指稱經營凌駕於其他藝術形式之上。藝術能豐富人們的情感、陶冶情操、提升心靈境界,其價值無庸置疑。我只是想強調,經營同樣具有與藝術比肩的崇高價值,值得我們敬畏與尊重。
然而,即便是藝術,作品的價值也並非千篇一律。無論繪畫、文學或音樂,都有令人深深動容的傑作,也有乏善可陳的平庸之作。
儘管以金錢來衡量藝術品的價值未必妥當,但作為參考,同樣是藝術創作,價值也可能天差地別。一幅畫可能價值連城,也可能乏人問津。這種情況不限於繪畫,也適用於所有藝術形式,在經營領域亦然。
有的企業經營如藝術傑作般令人驚嘆,有的則如劣作般黯然失色。因此,即使將經營比喻為生生不息的綜合藝術,也並非所有經營都能當之無愧。
工廠設施、產品品質、銷售策略、人才培育、財務管理……每個環節都必須精益求精,而當這些要素所構成的整體經營,展現出企業的核心理念與精神時,這樣的經營才堪稱藝術。
畫作的優劣會造成其價值的巨大落差,經營也是如此。但不同的是,一幅畫若是劣作,頂多只是無法感動人心,不致造成多大的危害;而經營的失敗卻可能帶來巨大的災難。最極端的情況就是企業倒閉、破產,不僅經營者血本無歸,員工失業,還會牽連上下游廠商,對社會造成衝擊;相對地,成功的經營則能促進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為社會做出巨大貢獻。
因此,身為「經營藝術家」的經營者,遠比一般藝術家肩負起更沉重的責任,也更有義務創造出優秀的作品,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
我對藝術的了解有限,但據說,要成為一位出色的藝術家,必須經年累月刻苦訓練,在創作時投入全副身心,追求極致。唯有如此,才能創作出動人心魄、流傳後世的佳作。
同樣地,若要在經營上創造出堪稱「生生不息的綜合藝術」,經營者須付出的努力絲毫不亞於藝術家,甚至更為艱辛。若少了這份付出,卻妄想取得輝煌成就,就如同光憑三分鐘熱度便期盼畫出曠世名畫般,顯然不切實際。
經營是一門生生不息的綜合藝術,也是一項崇高的事業。經營者必須深刻認識經營的價值與責任,以身為經營者為榮,並全力以赴,方能不辱使命,締造社會福祉。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