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甲骨斷代綜述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本書全文分為「甲骨斷代」、「斷代標準」及「斷代工作」三篇(合計十五章)進行綜合論述。「甲骨斷代」篇含「斷代概說」、「觀念釐清」兩章,屬於本書主題的概說。「斷代標準」篇含四章,分別是重點介紹董作賓與陳夢家的甲骨斷代成果,以及運用考古「地層學」與「類型學」理論的斷代諸說,並論其尚須商榷之處。「斷代工作」篇中,計分九章對九項斷代主題進行論述,其中包括綜採各家相關主張,歸納斷代依據,落實擴展「甲骨五期」為「甲骨九朝」的構念,以及針對武丁以前卜辭、花東卜辭時代、第一四期卜辭區分、第三四期卜辭區分等問題,依實際現狀,提出個人考察所得,供學術同道者參考。
目錄
許 序 許進雄 Ⅰ
徐 序 徐富昌 Ⅲ
前 言 i
凡 例 v
甲骨著錄簡稱對照表 vii
第壹篇 甲骨斷代 1
第一章 斷代概說 3
第一節 意義 3
第二節 簡史 6
第三節 成果 17
第二章 觀念釐清 27
第一節 甲骨的時代 27
第二節 貞人的角色 34
第三節 計量的意義 43
第貳篇 斷代標準 51
第一章 董作賓的斷代十項標準 53
第一節 主要內容 53
第二節 內容評析 75
第三節 意義價值 99
第二章 陳夢家的甲骨斷代意見 111
第一節 稱號的整理 111
第二節 貞人的分組 125
第三節 坑位的運用 152
第三章 甲骨斷代的地層學運用 167
第一節 殷墟甲骨坑層 167
第二節 甲骨時代主張 177
第三節 地層斷代平議 191
第四章 甲骨斷代的類型學運用 237
第一節 卜辭字體分類 237
第二節 鑽鑿形態分析 331
第三節 類型斷代檢視 373
第參篇 斷代工作 423
第一章 武丁以前卜辭的存佚 425
第一節 探求概況 426
第二節 材料疑義 431
第三節 判別標準 443
第二章 武丁卜辭時代再析分 449
第一節 武丁分期 449
第二節 賓組分段 455
第三章 祖庚祖甲卜辭的分辨 465
第一節 分辨工作 465
第二節 分辨基準 475
第四章 廩辛康丁卜辭的區別 485
第一節 區別工作 485
第二節 區別基準 493
第五章 武乙文丁卜辭的區分 505
第一節 區分工作 506
第二節 區分基準 508
第六章 帝乙帝辛卜辭的判別 515
第一節 判別工作 515
第二節 判別基準 523
第七章 花東卜辭時代的定位 529
第一節 諸家異說 529
第二節 本文主張 533
第八章 第三四期卜辭的差異 545
第一節 分期問題 545
第二節 區分作業 547
第三節 區分標準 554
第九章 第一四期卜辭的爭議 569
第一節 爭議源起 569
第二節 論據評析 589
第三節 「復古」與「兩系」 670
參考暨引用書目 697
一、 專書 697
(一)古籍 697
(二)編著 698
二、 論文 702
(一)發掘報告 702
(二)一般期刊 703
(三)專書論文集 710
(四)學位論文 714
(五)媒體網文 715
後 記 717
徐 序 徐富昌 Ⅲ
前 言 i
凡 例 v
甲骨著錄簡稱對照表 vii
第壹篇 甲骨斷代 1
第一章 斷代概說 3
第一節 意義 3
第二節 簡史 6
第三節 成果 17
第二章 觀念釐清 27
第一節 甲骨的時代 27
第二節 貞人的角色 34
第三節 計量的意義 43
第貳篇 斷代標準 51
第一章 董作賓的斷代十項標準 53
第一節 主要內容 53
第二節 內容評析 75
第三節 意義價值 99
第二章 陳夢家的甲骨斷代意見 111
第一節 稱號的整理 111
第二節 貞人的分組 125
第三節 坑位的運用 152
第三章 甲骨斷代的地層學運用 167
第一節 殷墟甲骨坑層 167
第二節 甲骨時代主張 177
第三節 地層斷代平議 191
第四章 甲骨斷代的類型學運用 237
第一節 卜辭字體分類 237
第二節 鑽鑿形態分析 331
第三節 類型斷代檢視 373
第參篇 斷代工作 423
第一章 武丁以前卜辭的存佚 425
第一節 探求概況 426
第二節 材料疑義 431
第三節 判別標準 443
第二章 武丁卜辭時代再析分 449
第一節 武丁分期 449
第二節 賓組分段 455
第三章 祖庚祖甲卜辭的分辨 465
第一節 分辨工作 465
第二節 分辨基準 475
第四章 廩辛康丁卜辭的區別 485
第一節 區別工作 485
第二節 區別基準 493
第五章 武乙文丁卜辭的區分 505
第一節 區分工作 506
第二節 區分基準 508
第六章 帝乙帝辛卜辭的判別 515
第一節 判別工作 515
第二節 判別基準 523
第七章 花東卜辭時代的定位 529
第一節 諸家異說 529
第二節 本文主張 533
第八章 第三四期卜辭的差異 545
第一節 分期問題 545
第二節 區分作業 547
第三節 區分標準 554
第九章 第一四期卜辭的爭議 569
第一節 爭議源起 569
第二節 論據評析 589
第三節 「復古」與「兩系」 670
參考暨引用書目 697
一、 專書 697
(一)古籍 697
(二)編著 698
二、 論文 702
(一)發掘報告 702
(二)一般期刊 703
(三)專書論文集 710
(四)學位論文 714
(五)媒體網文 715
後 記 717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