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轉化與明清敘事文學(精裝)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中國敘事文學之全面性發展,明、清乃是一關鍵時期,且就文學經典之建構與傳播過程中,其所歷經的擬作、續寫、翻寫、評點等轉化,敘事文學具有較之詩文更明晰的「親眾性」。這使得敘事性文學經典之構成,涉及更為複雜之社會因素,抑且由於明清時代變遷所造成之新的社會變動因素之加入,經典之構成,實際上亦在其「建構」的同時,預伏「轉化」之契機,使得經典與「次經典」、「非經典」文本之間「經典性」之擴散、衍化與重構,形成更為迅捷之機制。本書所收錄之十三篇論文,即是由各篇作者以前述明清敘事文學之「經典建構與轉化」問題為核心,所作出之研究成果的結集,亦可視為中研院文哲所「明清文學經典之建構、傳播與轉化」重點計畫的一項集體成果。書中各篇論題,依其主旨之相關性,大體可以分為「經典的生成」、「經典之閱讀與詮釋」、「經典的轉化」、「朝向現代性」四個部分。這四部分呈現了明清敘事文學的經典研究中值得重視的幾個主要面相。總體而言,各篇論文所討論的議題彼此關聯。尤值注意者,本書從個案、議題與理論層面對經典轉化與明清敘事文學之關係作了整體性的探討,有力地促進了明清文學研究。而除了對明清敘事文學經典作出「歷時性」觀察外,在「共時性」層面,我們從微觀分析擴至宏觀論述,亦涉及多種文類間之經典性傳承,在文學研究方法、理論與視野上都有所拓展與突破。而作為我們初步的這項集體成果,又正可與若干晚近西方文學經典研究主要論題遙相呼應,並與國際之明清文學與文化研究相接軌。因而本論文結集,必然亦有其作為當前學界回應世界研究思潮上之意義。
目錄
導言
壹. 經典的生成
一、「四大奇書」──明代小說經典之生成(譚帆)
評價體系之轉化與小說經典之生成
文人之改訂與小說品位之提升
貳. 經典的閱讀與詮釋
二、淫辭艷曲與佛教──從《西廂記》相關文本論清初戲曲美學的佛教詮釋(廖肇亨)
「不風流處也風流」:從順治與木陳道忞的對話談起
「一齣好戲」:最佳演員釋迦牟尼
「十界升沈」:天台學說的介入
「止借菩薩極微之一言」:金批《西廂記》的深度心理閱讀
「怎當她臨去秋波那一轉」:《西廂制義》的社會意涵
「如何是嶄新曲調」:朝向新理論的可能
三、欲的凝視──《金瓶梅詞話》的敘述方法、視覺與性別(陳建華)
「視點」和「觀點」的運用
「展示」與「講述」的弔詭
「偷覷」的敘事:從「全知」到「限知」
不亦樂乎:「偷覷」的情色譜系
欲的凝視與晚明性別美學
「眼」的寓言與晚明視像文化
四、「忖度予心,百不失一」──論《桃花扇》評本中批評語境之提示性與詮釋性(王璦玲)
關於文學評點、詮釋與接受之理論思考
《桃花扇》之創作、演出與孔尚任的「讀者意識」與「批評意識」
「意旨存於隱顯」:批語對孔尚任創作文本構思之總解
斷除「花月緣」,歸結「興亡案」:批語對《桃花扇》文本構造之抽繹
排場起伏,境界獨闢:批語對《桃花扇》藝術境界的約括
「精神面目,細為界出」:批語對《桃花扇》人物綱領與筆法之提示
五、《閱微草堂筆記》與中國敘事傳統(陳文新)
子部小說與史家紀傳
《閱微草堂筆記》與傳奇小說的差異
《閱微草堂筆記》的敘事準則
六、女性讀者眼中的《鏡花緣》 (魏愛蓮Ellen Widmer)
女性題辭
與男性讀者反應的對照
沈善寶與《鏡花緣》
參. 經典的轉化
七、從《賢愚經》到《西遊記》──略論佛教「祇園」母題在中國敘事文學裡的轉化(李奭學)
開講
變形轉化
三教歸一
差異的力量
八、悲劇、喜劇,再回歸到悲劇──《鶯鶯傳》、《紅樓夢》及其間的經典轉化(陳大康)
愛情故事的經典的形成
既類比又有變化:元明中篇傳奇小說
努力騰挪卻難脫窠臼: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說
《紅樓夢》:最後一部愛情故事的經典
九、晚明文人鄧志謨的創作活動──兼論其爭奇文學的來源及傳播(金文京)
鄧志謨的著作:類書類;書信、韻語類;靈怪小說;爭奇類;戲曲類
生平交遊
鄧志謨的爭奇類作品:《花鳥爭奇》;《山水爭奇》:《風月爭奇》:《童婉爭奇》;《蔬果爭奇》;《梅雪爭奇》;《茶酒爭奇》
爭奇文學探源
爭奇文學在日本的傳播及其影響:
(一)林羅山與男色文學
(二)爭奇文學在日本的出版
(三)《酒茶論》及其模仿作品
十、中國古代的「清官」文化及其省思(林保淳)
「清官」的雙重涵義
「治人」、「治法」與道德威權
「清官」與酷吏
「清官」的威權
「清官」文學及其省思
十一、酗酒、瘋癲與獨身──清代女性彈詞小說中的極端女性人物(胡曉真)
酗酒的母親
瘋癲的妻子
獨身的女兒
十二、《兒女英雄傳》中的無為丈夫和持家妻妾 (馬克夢Keith McMahon)
俠女的雌伏
終生孩子氣與女性化
讓心不會變肥
肆. 朝向現代性
十三、晚清小說的現代性追求:以公案/偵探/推理小說為探討中心(陳俊啟)
現代性的開展過程
晚清思潮與晚清小說
公案小說在晚清的轉化
偵探/推理小說與現代性追求
索引
壹. 經典的生成
一、「四大奇書」──明代小說經典之生成(譚帆)
評價體系之轉化與小說經典之生成
文人之改訂與小說品位之提升
貳. 經典的閱讀與詮釋
二、淫辭艷曲與佛教──從《西廂記》相關文本論清初戲曲美學的佛教詮釋(廖肇亨)
「不風流處也風流」:從順治與木陳道忞的對話談起
「一齣好戲」:最佳演員釋迦牟尼
「十界升沈」:天台學說的介入
「止借菩薩極微之一言」:金批《西廂記》的深度心理閱讀
「怎當她臨去秋波那一轉」:《西廂制義》的社會意涵
「如何是嶄新曲調」:朝向新理論的可能
三、欲的凝視──《金瓶梅詞話》的敘述方法、視覺與性別(陳建華)
「視點」和「觀點」的運用
「展示」與「講述」的弔詭
「偷覷」的敘事:從「全知」到「限知」
不亦樂乎:「偷覷」的情色譜系
欲的凝視與晚明性別美學
「眼」的寓言與晚明視像文化
四、「忖度予心,百不失一」──論《桃花扇》評本中批評語境之提示性與詮釋性(王璦玲)
關於文學評點、詮釋與接受之理論思考
《桃花扇》之創作、演出與孔尚任的「讀者意識」與「批評意識」
「意旨存於隱顯」:批語對孔尚任創作文本構思之總解
斷除「花月緣」,歸結「興亡案」:批語對《桃花扇》文本構造之抽繹
排場起伏,境界獨闢:批語對《桃花扇》藝術境界的約括
「精神面目,細為界出」:批語對《桃花扇》人物綱領與筆法之提示
五、《閱微草堂筆記》與中國敘事傳統(陳文新)
子部小說與史家紀傳
《閱微草堂筆記》與傳奇小說的差異
《閱微草堂筆記》的敘事準則
六、女性讀者眼中的《鏡花緣》 (魏愛蓮Ellen Widmer)
女性題辭
與男性讀者反應的對照
沈善寶與《鏡花緣》
參. 經典的轉化
七、從《賢愚經》到《西遊記》──略論佛教「祇園」母題在中國敘事文學裡的轉化(李奭學)
開講
變形轉化
三教歸一
差異的力量
八、悲劇、喜劇,再回歸到悲劇──《鶯鶯傳》、《紅樓夢》及其間的經典轉化(陳大康)
愛情故事的經典的形成
既類比又有變化:元明中篇傳奇小說
努力騰挪卻難脫窠臼: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說
《紅樓夢》:最後一部愛情故事的經典
九、晚明文人鄧志謨的創作活動──兼論其爭奇文學的來源及傳播(金文京)
鄧志謨的著作:類書類;書信、韻語類;靈怪小說;爭奇類;戲曲類
生平交遊
鄧志謨的爭奇類作品:《花鳥爭奇》;《山水爭奇》:《風月爭奇》:《童婉爭奇》;《蔬果爭奇》;《梅雪爭奇》;《茶酒爭奇》
爭奇文學探源
爭奇文學在日本的傳播及其影響:
(一)林羅山與男色文學
(二)爭奇文學在日本的出版
(三)《酒茶論》及其模仿作品
十、中國古代的「清官」文化及其省思(林保淳)
「清官」的雙重涵義
「治人」、「治法」與道德威權
「清官」與酷吏
「清官」的威權
「清官」文學及其省思
十一、酗酒、瘋癲與獨身──清代女性彈詞小說中的極端女性人物(胡曉真)
酗酒的母親
瘋癲的妻子
獨身的女兒
十二、《兒女英雄傳》中的無為丈夫和持家妻妾 (馬克夢Keith McMahon)
俠女的雌伏
終生孩子氣與女性化
讓心不會變肥
肆. 朝向現代性
十三、晚清小說的現代性追求:以公案/偵探/推理小說為探討中心(陳俊啟)
現代性的開展過程
晚清思潮與晚清小說
公案小說在晚清的轉化
偵探/推理小說與現代性追求
索引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