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之狼(精裝版)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時報全書系購書滿549元,金幣加碼3倍送
👉逛逛去
內容簡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塞小說代表作
迷離夢幻,層層堆疊
帶你踏上追求自我的智慧之旅
▎從前有一個人名叫哈利,又稱荒野之狼。
他兩條腿走路,身上穿有衣服,是一個人。
但他打從心底知道,自己其實根本不是人,
而是一頭誤入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的荒野之狼……
在「一戰」期間和之後飽受批評與誤解的赫塞,來到中年時,面臨著老病、孤獨、憂鬱與精神危機,因此,赫塞將創作重點移至自己正身處的「中年危機」,以三重的文本層次構造出了這部十分奇特的小說《荒野之狼》。故事一開始,首先是看似真實、實則虛構的出版者前言,赫塞藉這篇前言來描繪他人眼中的「荒野之狼」;之後的正文則以主角哈利本身的觀點出發,寫出了哈利在中年時的離奇遭遇,和歌德及莫札特對話、進入一個又一個奇異的房間;而其中又插入了另一本名為《論荒野之狼》的小冊子。赫塞以如此層層堆疊的繁複設計,構築出了一部多重視角、迷離詭譎的新文學小說。
小說中,赫塞用人性與狼性的共存來表現盤踞在主角哈利內心的兩股衝動,然而,當讀者繼續讀下去,會發現赫塞想探討的不只是兩種性格,而是如何面對居住在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千百個靈魂。經過種種辨證和反覆詰問,赫塞最終給我們的忠告是:要學會笑、要學會幽默,才能在你被痛苦擴展的靈魂中納入越來越多的世界,最終收下整個世界,抵達終點,歸於寧靜。
▎今夜四點開始,在魔法劇場
- 僅予以瘋人 -
入場需支付理性
非所有人可入。
迷離夢幻,層層堆疊
帶你踏上追求自我的智慧之旅
▎從前有一個人名叫哈利,又稱荒野之狼。
他兩條腿走路,身上穿有衣服,是一個人。
但他打從心底知道,自己其實根本不是人,
而是一頭誤入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的荒野之狼……
在「一戰」期間和之後飽受批評與誤解的赫塞,來到中年時,面臨著老病、孤獨、憂鬱與精神危機,因此,赫塞將創作重點移至自己正身處的「中年危機」,以三重的文本層次構造出了這部十分奇特的小說《荒野之狼》。故事一開始,首先是看似真實、實則虛構的出版者前言,赫塞藉這篇前言來描繪他人眼中的「荒野之狼」;之後的正文則以主角哈利本身的觀點出發,寫出了哈利在中年時的離奇遭遇,和歌德及莫札特對話、進入一個又一個奇異的房間;而其中又插入了另一本名為《論荒野之狼》的小冊子。赫塞以如此層層堆疊的繁複設計,構築出了一部多重視角、迷離詭譎的新文學小說。
小說中,赫塞用人性與狼性的共存來表現盤踞在主角哈利內心的兩股衝動,然而,當讀者繼續讀下去,會發現赫塞想探討的不只是兩種性格,而是如何面對居住在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千百個靈魂。經過種種辨證和反覆詰問,赫塞最終給我們的忠告是:要學會笑、要學會幽默,才能在你被痛苦擴展的靈魂中納入越來越多的世界,最終收下整個世界,抵達終點,歸於寧靜。
▎今夜四點開始,在魔法劇場
- 僅予以瘋人 -
入場需支付理性
非所有人可入。
名人推薦
《荒野之狼》是一本真正有德意志品質的書,宏大而深邃,揭示了靈魂而剛正堅定。赫塞孤身一人,懷著敵意與苛刻,對抗著我們這個時代。
——德國文學評論家 庫爾特·品圖斯
《荒野之狼》是德國的《尤利西斯》。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托馬斯·曼
赫塞的書就像暴風雨之夜的燈塔之光。
——心理分析學家 榮格
——德國文學評論家 庫爾特·品圖斯
《荒野之狼》是德國的《尤利西斯》。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托馬斯·曼
赫塞的書就像暴風雨之夜的燈塔之光。
——心理分析學家 榮格
目錄
出版者前言
哈利·哈勒的筆記
赫曼·赫塞年表
譯後記 荒野之狼,永遠在人心深處嚎叫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哈利·哈勒的筆記
赫曼·赫塞年表
譯後記 荒野之狼,永遠在人心深處嚎叫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試閱
出版者前言
這本書中所含的,是一位男士留給我們的個人手稿,對於他,我們總用他自己多次使用過的一個名號來稱呼:「荒野之狼。」他的手稿是否需要一篇前言來介紹,這個問題不妨先擱置;就我自己來說,確實有這樣一種需要:在荒野之狼這數頁紙前再添上幾頁,在上面試著寫下我對他的記憶。我對他所知甚少,實際上他的所有過往和身世,我始終不曾得知。然而他的個人品性卻留給了我一種強烈而且-無論如何我都得如此說-頗讓人心生好感的印象。
荒野之狼是一個年近五十的男人,他在若干年前的一天到我姑媽家來詢問,想找一間附家具的房間租住。他租下了樓上的閣樓間和旁邊的小臥室,幾天之後便帶了兩個行李箱和一個大書箱過來,在我們這裡住了九到十個月。他生活過得悄無聲息,也不與人來往。若不是我們的臥室彼此相鄰,讓我們在樓梯上和走廊裡偶爾有幾次相遇,我們可能根本不會結識對方。因為這個男人實在不好交友結伴,他孤僻離群的程度之高,是我之前在任何人那裡都不曾見識過的。就像他時不時自稱的那樣,他確實是一頭荒野之狼,一個陌生、野性,卻又羞怯,甚至非常羞怯的生物,來自一個與我的世界迥然不同的世界。不過,他由於自己的秉性和際遇,曾在多深的孤獨自處中度日,以及他又是如何有意識地將這孤獨自處認作自己的命運,我是從他留下的這些手稿中才瞭解到的。可是,在這之前,透過幾次短暫的相遇和對話,我畢竟已經對他多少有了點認識。此時我覺得,我在讀他的手稿時看到的他,基本上符合我在與他的私人來往中看到的那個形象,後者當然要蒼白一些,而且更不完整。
湊巧的是,在荒野之狼第一次走進我們的住宅,要從我姑媽那裡租房住時,我也在場。他是中午到的,當時飯桌上還擺著盤子,我還可以休息半個小時再去辦公室。我至今都不曾忘記,在這第一次見面時,他給我留下了多麼不尋常、多麼矛盾的印象。他穿過玻璃門走了進來,之前在門前拉響了門鈴。姑媽在略為昏暗的走道裡問他,他想做什麼。但是他、這頭荒野之狼,把自己留著短髮、線條直挺的頭抬得老高,神經質地用鼻子四處嗅了嗅,既沒有先回答問題,也沒有自報名字,而是說:「噢,這裡聞起來真好。」他邊說邊微笑,而我善良的姑媽也微笑了。但是我覺得這樣的問候語只可說是古怪,心中便對他有了反感。
「是這樣的,」他說,「我是為了您要出租的房間到這裡來的。」
在我們三人沿著樓梯往閣樓上走的時候,我才有機會仔細打量一下這個男人。他個頭並不很高,但是走路的樣子和頭部的姿勢都儼然是高個子的架勢。他穿著一件時新而舒適的冬天大衣,其餘的衣著也都還得體,但並沒有細心打理。鬍鬚剃得很乾淨,頭髮非常短,髮間這裡那裡閃出一點灰白。一開始我並不喜歡他走路的樣子,顯得有點費力和猶豫不決,這和他銳利而鮮明的外形以及他說話時的語調與情緒都不相符。後來我才發現,並聽說他有病在身,走路對他來說要費不少力氣。他帶著一種當時也讓我覺得不舒服的特有微笑,打量著樓梯、牆壁、窗戶和樓梯間裡高而舊的櫃子。這些他似乎都很喜歡,但同時又覺得有點可笑。
總之,這個男人整個讓人感到,他像是從一個陌生的世界,比如海外的國度,來到我們這裡,覺得這裡的一切雖然都很漂亮,但是有點奇怪。他有禮貌,甚至可以說很友善,這沒什麼好說的。對於這房子、這房間,租房加早飯的價格,還有其他一切條件,他也立刻表示同意,沒有提出任何異議。但是這個男人身上總環繞著一種陌生的,在我眼裡顯得不善或者帶有敵意的氣息。
他租下了那個閣樓間,也租下了小臥室,打聽了暖氣、水、食宿服務的情況和住戶規定。他一直認真而友善地聽著,對於聽到的一切都不反對,並且提出可以立刻預交房租。但是他在整個過程中都顯得有點心不在焉,似乎覺得自己在這番舉動裡顯得滑稽,沒有太把這些事當回事,彷彿租一個房間,和別人說德語對他來說是少見而新奇的事,而他內心裡其實掛念著截然不同的事情。這差不多就是我的初次印象了,而這個印象如果不是與許多細節相交匯,被這些細節修正,它可不會是個好印象。
首先是這個男人的面容,它從一開始就讓我覺得舒服,儘管它顯示出了那種陌生感,我也還是喜歡它。這是如此一種面容,也許有點另類,而且還顯得憂傷,但是清朗,極富睿智,飽經滄桑而脫於凡俗。其次讓我更覺心軟的,是他的那種禮貌與友善,儘管他似乎是勉力為之,卻不帶絲毫高傲-正相反,這禮貌與友善之中有種幾乎感動人的、類似於懇求的意味,對此我後來才找到解釋,而當時這讓我立刻又對他有了點好感。
對這兩個房間的查看和其他商談還沒完,我的午休時間就已經結束了,我必須回店裡去。我於是告辭,把他留給了我姑媽。我晚上回來時,她告訴我,那位陌生人已經租好了房間,這兩天就會搬過來,他只是請求我們不要去警察局登記他的住處,因為他這樣一個病弱的男人沒法承受那些手續,沒法做到在警察局登記處四處站著等候或其他之類的事。我還清楚地記得,這樣的請求當時讓我頓生疑竇,記得我如何警告姑媽,不要接受這樣的條件。在我看來,這個男人對警察的這種畏懼,正和他身上透露出的那種疏異和陌生匹配得完美無缺,想不讓人生疑也難。我向姑媽解釋,對這樣一個完全陌生的人,她無論如何都不可以對這本身已顯得非同尋常的過分請求表示贊同,如果聽之任之,搞不好會給她造成什麼惡果。但實際情況是,姑媽已經答應了那人,滿足了他的願望,她已經完全讓那個陌生人給俘虜了、迷惑住了;況且她還從來沒有哪一次接收房客時,不曾表現出人道的、友善的、女性長輩般的,甚而母親般的善意,而這善意也曾經被某些房客好好利用過。在最初的幾個星期裡也依舊如此:我對這位新房客總有些怨言,而每一次我姑媽都滿懷溫暖地為他辯護。
拒絕去警察局登記這事已讓我心生不快,我還想至少再聽聽,姑媽對這個陌生人、對他的來歷和目的都有什麼瞭解。她對此還真略知一二,雖然他中午在我走之後也沒有待多久。他告訴她,他想在我們這座城市停留幾個月,用用圖書館,看看城裡的古蹟。其實對姑媽來說,他只想租這麼短時間的房,並不太合她的意。但是他卻顯然已贏得了她的心,儘管他初次亮相的樣子頗為怪異。簡而言之,房間已經租給他了,我的反對來得太遲了。
「他到底為什麼要說,這裡聞起來滿好的?」我問。
對此,我那有時感覺滿靈的姑媽說:「這我很清楚。我們這裡能讓人聞到乾淨、秩序,聞到友善而正直的生活。而這正是讓他欣喜的。他看起來已經不太習慣這些,正缺少這些呢。」
那好,我想,我倒不在意。「但是,」我說,「如果他並不習慣一種有秩序的正直生活,那他怎麼做得到呢?如果他自己不乾淨,還把東西都弄得髒兮兮的,或者每個晚上都喝得醉醺醺地回家,那你又怎麼辦呢?」
「這我們走著瞧好了。」她邊說邊笑了。而我也就順其自然了。
果然,我的擔憂是毫無根據的。雖然這位房客過的絕不是一種有序有理的生活,但是他不曾騷擾也不曾妨害過我們。我們今天都樂於回想起他。然而在內心裡、在靈魂中,這個男人還是讓我們兩個—我和姑媽受到了許多干擾和負累。坦白說,我有很長時間都不能擺脫他的影響。我有時在深夜裡會夢見他,感到我其實是因為他、因為有這樣一種生物存在這件事本身而疑惑不安,儘管他對我來說已變得非常親切可愛。
兩天之後,一個馬車夫將這位名叫哈利.哈勒的陌生人的行李運了過來。一個極為悅目的皮箱給我留下不錯的印象;一個平整的大行李箱則帶著早年漫漫旅途的印記,至少黏在它身上的那些發了黃的商家標籤各式各樣且都是來自海外的旅館和運輸公司。
然後他自己也出現了。隨之也開始了一段我逐步瞭解這位奇特男人的時光。起初,我沒有主動做任何事。儘管我從看到哈勒的第一分鐘起,就對他產生了興趣,但是我在最初的幾個星期裡沒有邁出探訪他或者與他交談的第一步。不過,我必須承認,我最開始的時候稍稍觀察過他,偶爾也會在他離開的時候走進他的房間,僅僅出於好奇做了一點點密探的工作。
對荒野之狼的外貌,我已經有過一些描述。他從頭到腳,而且是從第一眼看起來,都顯得是個頗有深意、個性特別、天賦超常的人。他的面容透著聰慧,而他格外溫柔、活躍的神情變動則映射出一種有趣、極為動盪而又異常細膩敏感的內心生活。當別人和他說起話來,他在這不常有的情況下,突破了常規的界限,從那種陌生中走出來,帶著私人口吻說出心裡話時,像我這樣的人立刻就會相形見絀:他比其他人思考得更多,對於涉及精神的話題有著那種近乎冷漠的客觀,那種堅實的成熟見地和知識。唯有真正執著於精神追求而毫無野心,絕不期望自己光芒耀眼,不是非要讓對方口服心服或總自認為正確無誤的人才會有如此的態度與見識。
我所記得的這樣一次表述—不過它其實算不上表述,而僅僅是一個眼神中表露出的無聲之言—出自他在我們這裡停留的最後一段時日。那時一位著名的歷史哲學家兼文化批評家,一位在歐洲負有盛名的男士將在大禮堂裡發表一次演講。我說服了本來對此毫無興趣的荒野之狼去聽這次演講。我們一起到了那裡,並排坐在禮堂裡。當演講者登上講臺,開口說話時,他通身透出的那種過分修飾而顯得愛慕虛榮的氣派,讓一些聽眾感到失望,他們原以為在他身上能看到某種先知的形象。然後他開始演講,首先向聽眾說了幾句恭維話,感謝他們這麼多人出席。這時荒野之狼很快地朝我看了一眼,那眼神透出對這些話、對演講者整個人的批判。
哦,那真是一個讓人無法忘卻的可怕眼神,其意味可以讓人寫出整整一部書來!這眼神不僅僅批判了那位演講者,也透過它那儘管柔和卻又逼人的諷刺將這位知名人士毀滅殆盡,這還只是其中最微不足道者。那眼神與其說是諷刺的,不如說是悲傷的,甚至是種深不見底、毫無希望的悲傷。一種寧靜、某種程度上理所當然、某種程度上已經成其習慣與形式的絕望是這眼神中所含之物。它不單以其絕望的神聖照透了虛榮的演講者,不單嘲諷並貶棄了這一刻的事態,聽眾的期待和情緒、預告中這演講名過其實的標題—不,荒野之狼的這眼神擊穿了我們的整個時代,照透了那所有的碌碌之為,那所有的進取野心,那所有的虛榮作態,那自命不凡、實質淺薄的精神追求所出演的所有膚淺遊戲。
啊,可惜這眼神並不駐留於我們的時代、我們的精神層面和我們文化的缺陷與無望,它看得更深、更遠。它直達所有人性的心臟,它在僅僅一秒鐘之內雄辯地說出了一個思想者,一個或許確有所知者對尊嚴、對整個人類生活之意義的所有懷疑。這個眼神說的是:「看,我們就是這樣的猴子!看,這就是人!」而所有的名望,所有的機智,所有的精神成就,所有朝人性之崇高、偉大和恆久的邁進都崩潰了,儼然成了一場猴戲!
我的這個回憶大大超前了。與我的計畫和意願相悖,它已經基本上說出了哈勒的本質特徵,而我原本的意圖是,藉由敘述我和他逐步結識的過程一點點勾勒出他的形象。
既然我現在已經超前了,那就不必繼續追述哈勒謎一般的「陌生」,不必具體講述我是怎麼逐漸感受並認識到這種陌生,這非比尋常的可怕孤獨的來由與含意了。這樣更好,因為我想盡量不讓自己喧賓奪主。我不願陳述我的告白,也不願講離奇故事或者做一番心理分析,而只是想略盡見證人之力,好好地再現這個留下荒野之狼手稿的獨特男人的形象。
在他推開我姑媽家的玻璃門走進屋子,像鳥兒一樣伸出頭,稱讚屋子裡的好氣味時,也就是我第一次看到他時,我不知怎麼就注意到了這個男人身上有什麼奇異之處,而我第一個天真的反應是反感。我感到(我那姑媽雖然和我正相反,沒有絲毫知識素養,卻也有相當一致的感覺),這個男人生病了,精神或者心理或者性格上的某種病。而我則以健康人的直覺採取了防備。這一防備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好感所消解,這好感植根於對如此一個常年深受苦痛之人的悲憫同情。這個人的孤獨和內心的頹滅我一直看在眼裡。在這段時間裡,我越來越意識到,這受苦之人的病不是源自他天性中的某個缺陷,正相反,它源自他心中那極為豐富而無法達致和諧的稟賦與力量。我發現,哈勒是一個善於受苦的天才,按照尼采的某些說法,他在其自身形成了一種天才而無限,且可怕的受苦才能。同時我也發現,他的悲觀不是以厭世而是以厭己為基礎,因為他儘管談起各個機關團體或某些個人時毫不留情,貶損至極,卻從來不忘提及,他舌箭所向的第一個總是他自己,他第一個憎恨和否定的是他自己……
在這裡我要加入一點心理學解釋。雖然我對荒野之狼的人生所知極少,但是我完全有理由推測,他是由滿懷關愛,但為人嚴厲且非常虔誠的父母和老師教養大的,他們將「破壞意志」作為教育他的基礎。這種對個性的摧毀和對意志的破壞在這個學生身上並不成功,他的個性過於強和硬,他過於驕傲而獨具智性,遠非他們所能征服。於是,這種教育未能泯滅他的個性,而只是教會了他憎恨自己。他從此一生都將用盡他幻想的天分、用盡他思想的強力反對他自己,反對這個無辜而高貴的對象。因為他在這一點上,不管怎樣,都是徹徹底底的基督徒、徹徹底底的殉道者。他力所能及的每一份尖銳、每一份批判、每一份惡毒、每一份憎惡都首先集中攻向他自己。至於其他人、至於周遭的世界,他始終做著最具英雄氣概也最嚴肅的嘗試:去愛他們,恰如其分地對待他們,不傷害他們,因為在他心中,「愛你近旁之人」 與他對自己的憎恨植入得同樣深。因此,他的整個人生是一個例子,它說明:若缺少對自己的愛,博愛也無法實現;對自我的憎恨正是如此,它最終會如極度的自私一般,造就同樣令人悚然的孤立與絕望。
但是現在是時候把我的想法放到一邊,講講現實經過了。我對哈勒先生的初步瞭解,部分來自我的暗探行動,部分來自我姑媽的講述,並集中於他的生活方式。他是一個耽於思想,與書本為伴的人,沒有真的在做什麼工作,這很快就能看出來。他總是在床上待很久,常常快到中午時才起床,穿著睡衣從臥室兩三步踱進起居室。起居室是間大而怡人的閣樓間,有兩扇窗。它在短短幾天之內已經變得與之前房客居住時大不一樣,有各種東西填入其中,而且與日俱增。牆上掛上了畫,釘上了素描圖,不時還有從報紙上剪下並頻頻替換的圖片。一片南國風光展示在一組德國某個鄉村小鎮的照片上,那顯然是哈勒的故鄉。這些圖片之間是些色彩繽紛,閃著光亮的水彩畫。我們後來才得知,那是他自己畫的。然後是一位漂亮的年輕女子或者一個小女孩的照片。有一段時間,牆上掛了一幅暹羅佛像,隨後被一幅米開朗基羅〈夜〉的複製品所取代,而它又被聖雄甘地的畫像所替換。
這本書中所含的,是一位男士留給我們的個人手稿,對於他,我們總用他自己多次使用過的一個名號來稱呼:「荒野之狼。」他的手稿是否需要一篇前言來介紹,這個問題不妨先擱置;就我自己來說,確實有這樣一種需要:在荒野之狼這數頁紙前再添上幾頁,在上面試著寫下我對他的記憶。我對他所知甚少,實際上他的所有過往和身世,我始終不曾得知。然而他的個人品性卻留給了我一種強烈而且-無論如何我都得如此說-頗讓人心生好感的印象。
荒野之狼是一個年近五十的男人,他在若干年前的一天到我姑媽家來詢問,想找一間附家具的房間租住。他租下了樓上的閣樓間和旁邊的小臥室,幾天之後便帶了兩個行李箱和一個大書箱過來,在我們這裡住了九到十個月。他生活過得悄無聲息,也不與人來往。若不是我們的臥室彼此相鄰,讓我們在樓梯上和走廊裡偶爾有幾次相遇,我們可能根本不會結識對方。因為這個男人實在不好交友結伴,他孤僻離群的程度之高,是我之前在任何人那裡都不曾見識過的。就像他時不時自稱的那樣,他確實是一頭荒野之狼,一個陌生、野性,卻又羞怯,甚至非常羞怯的生物,來自一個與我的世界迥然不同的世界。不過,他由於自己的秉性和際遇,曾在多深的孤獨自處中度日,以及他又是如何有意識地將這孤獨自處認作自己的命運,我是從他留下的這些手稿中才瞭解到的。可是,在這之前,透過幾次短暫的相遇和對話,我畢竟已經對他多少有了點認識。此時我覺得,我在讀他的手稿時看到的他,基本上符合我在與他的私人來往中看到的那個形象,後者當然要蒼白一些,而且更不完整。
湊巧的是,在荒野之狼第一次走進我們的住宅,要從我姑媽那裡租房住時,我也在場。他是中午到的,當時飯桌上還擺著盤子,我還可以休息半個小時再去辦公室。我至今都不曾忘記,在這第一次見面時,他給我留下了多麼不尋常、多麼矛盾的印象。他穿過玻璃門走了進來,之前在門前拉響了門鈴。姑媽在略為昏暗的走道裡問他,他想做什麼。但是他、這頭荒野之狼,把自己留著短髮、線條直挺的頭抬得老高,神經質地用鼻子四處嗅了嗅,既沒有先回答問題,也沒有自報名字,而是說:「噢,這裡聞起來真好。」他邊說邊微笑,而我善良的姑媽也微笑了。但是我覺得這樣的問候語只可說是古怪,心中便對他有了反感。
「是這樣的,」他說,「我是為了您要出租的房間到這裡來的。」
在我們三人沿著樓梯往閣樓上走的時候,我才有機會仔細打量一下這個男人。他個頭並不很高,但是走路的樣子和頭部的姿勢都儼然是高個子的架勢。他穿著一件時新而舒適的冬天大衣,其餘的衣著也都還得體,但並沒有細心打理。鬍鬚剃得很乾淨,頭髮非常短,髮間這裡那裡閃出一點灰白。一開始我並不喜歡他走路的樣子,顯得有點費力和猶豫不決,這和他銳利而鮮明的外形以及他說話時的語調與情緒都不相符。後來我才發現,並聽說他有病在身,走路對他來說要費不少力氣。他帶著一種當時也讓我覺得不舒服的特有微笑,打量著樓梯、牆壁、窗戶和樓梯間裡高而舊的櫃子。這些他似乎都很喜歡,但同時又覺得有點可笑。
總之,這個男人整個讓人感到,他像是從一個陌生的世界,比如海外的國度,來到我們這裡,覺得這裡的一切雖然都很漂亮,但是有點奇怪。他有禮貌,甚至可以說很友善,這沒什麼好說的。對於這房子、這房間,租房加早飯的價格,還有其他一切條件,他也立刻表示同意,沒有提出任何異議。但是這個男人身上總環繞著一種陌生的,在我眼裡顯得不善或者帶有敵意的氣息。
他租下了那個閣樓間,也租下了小臥室,打聽了暖氣、水、食宿服務的情況和住戶規定。他一直認真而友善地聽著,對於聽到的一切都不反對,並且提出可以立刻預交房租。但是他在整個過程中都顯得有點心不在焉,似乎覺得自己在這番舉動裡顯得滑稽,沒有太把這些事當回事,彷彿租一個房間,和別人說德語對他來說是少見而新奇的事,而他內心裡其實掛念著截然不同的事情。這差不多就是我的初次印象了,而這個印象如果不是與許多細節相交匯,被這些細節修正,它可不會是個好印象。
首先是這個男人的面容,它從一開始就讓我覺得舒服,儘管它顯示出了那種陌生感,我也還是喜歡它。這是如此一種面容,也許有點另類,而且還顯得憂傷,但是清朗,極富睿智,飽經滄桑而脫於凡俗。其次讓我更覺心軟的,是他的那種禮貌與友善,儘管他似乎是勉力為之,卻不帶絲毫高傲-正相反,這禮貌與友善之中有種幾乎感動人的、類似於懇求的意味,對此我後來才找到解釋,而當時這讓我立刻又對他有了點好感。
對這兩個房間的查看和其他商談還沒完,我的午休時間就已經結束了,我必須回店裡去。我於是告辭,把他留給了我姑媽。我晚上回來時,她告訴我,那位陌生人已經租好了房間,這兩天就會搬過來,他只是請求我們不要去警察局登記他的住處,因為他這樣一個病弱的男人沒法承受那些手續,沒法做到在警察局登記處四處站著等候或其他之類的事。我還清楚地記得,這樣的請求當時讓我頓生疑竇,記得我如何警告姑媽,不要接受這樣的條件。在我看來,這個男人對警察的這種畏懼,正和他身上透露出的那種疏異和陌生匹配得完美無缺,想不讓人生疑也難。我向姑媽解釋,對這樣一個完全陌生的人,她無論如何都不可以對這本身已顯得非同尋常的過分請求表示贊同,如果聽之任之,搞不好會給她造成什麼惡果。但實際情況是,姑媽已經答應了那人,滿足了他的願望,她已經完全讓那個陌生人給俘虜了、迷惑住了;況且她還從來沒有哪一次接收房客時,不曾表現出人道的、友善的、女性長輩般的,甚而母親般的善意,而這善意也曾經被某些房客好好利用過。在最初的幾個星期裡也依舊如此:我對這位新房客總有些怨言,而每一次我姑媽都滿懷溫暖地為他辯護。
拒絕去警察局登記這事已讓我心生不快,我還想至少再聽聽,姑媽對這個陌生人、對他的來歷和目的都有什麼瞭解。她對此還真略知一二,雖然他中午在我走之後也沒有待多久。他告訴她,他想在我們這座城市停留幾個月,用用圖書館,看看城裡的古蹟。其實對姑媽來說,他只想租這麼短時間的房,並不太合她的意。但是他卻顯然已贏得了她的心,儘管他初次亮相的樣子頗為怪異。簡而言之,房間已經租給他了,我的反對來得太遲了。
「他到底為什麼要說,這裡聞起來滿好的?」我問。
對此,我那有時感覺滿靈的姑媽說:「這我很清楚。我們這裡能讓人聞到乾淨、秩序,聞到友善而正直的生活。而這正是讓他欣喜的。他看起來已經不太習慣這些,正缺少這些呢。」
那好,我想,我倒不在意。「但是,」我說,「如果他並不習慣一種有秩序的正直生活,那他怎麼做得到呢?如果他自己不乾淨,還把東西都弄得髒兮兮的,或者每個晚上都喝得醉醺醺地回家,那你又怎麼辦呢?」
「這我們走著瞧好了。」她邊說邊笑了。而我也就順其自然了。
果然,我的擔憂是毫無根據的。雖然這位房客過的絕不是一種有序有理的生活,但是他不曾騷擾也不曾妨害過我們。我們今天都樂於回想起他。然而在內心裡、在靈魂中,這個男人還是讓我們兩個—我和姑媽受到了許多干擾和負累。坦白說,我有很長時間都不能擺脫他的影響。我有時在深夜裡會夢見他,感到我其實是因為他、因為有這樣一種生物存在這件事本身而疑惑不安,儘管他對我來說已變得非常親切可愛。
兩天之後,一個馬車夫將這位名叫哈利.哈勒的陌生人的行李運了過來。一個極為悅目的皮箱給我留下不錯的印象;一個平整的大行李箱則帶著早年漫漫旅途的印記,至少黏在它身上的那些發了黃的商家標籤各式各樣且都是來自海外的旅館和運輸公司。
然後他自己也出現了。隨之也開始了一段我逐步瞭解這位奇特男人的時光。起初,我沒有主動做任何事。儘管我從看到哈勒的第一分鐘起,就對他產生了興趣,但是我在最初的幾個星期裡沒有邁出探訪他或者與他交談的第一步。不過,我必須承認,我最開始的時候稍稍觀察過他,偶爾也會在他離開的時候走進他的房間,僅僅出於好奇做了一點點密探的工作。
對荒野之狼的外貌,我已經有過一些描述。他從頭到腳,而且是從第一眼看起來,都顯得是個頗有深意、個性特別、天賦超常的人。他的面容透著聰慧,而他格外溫柔、活躍的神情變動則映射出一種有趣、極為動盪而又異常細膩敏感的內心生活。當別人和他說起話來,他在這不常有的情況下,突破了常規的界限,從那種陌生中走出來,帶著私人口吻說出心裡話時,像我這樣的人立刻就會相形見絀:他比其他人思考得更多,對於涉及精神的話題有著那種近乎冷漠的客觀,那種堅實的成熟見地和知識。唯有真正執著於精神追求而毫無野心,絕不期望自己光芒耀眼,不是非要讓對方口服心服或總自認為正確無誤的人才會有如此的態度與見識。
我所記得的這樣一次表述—不過它其實算不上表述,而僅僅是一個眼神中表露出的無聲之言—出自他在我們這裡停留的最後一段時日。那時一位著名的歷史哲學家兼文化批評家,一位在歐洲負有盛名的男士將在大禮堂裡發表一次演講。我說服了本來對此毫無興趣的荒野之狼去聽這次演講。我們一起到了那裡,並排坐在禮堂裡。當演講者登上講臺,開口說話時,他通身透出的那種過分修飾而顯得愛慕虛榮的氣派,讓一些聽眾感到失望,他們原以為在他身上能看到某種先知的形象。然後他開始演講,首先向聽眾說了幾句恭維話,感謝他們這麼多人出席。這時荒野之狼很快地朝我看了一眼,那眼神透出對這些話、對演講者整個人的批判。
哦,那真是一個讓人無法忘卻的可怕眼神,其意味可以讓人寫出整整一部書來!這眼神不僅僅批判了那位演講者,也透過它那儘管柔和卻又逼人的諷刺將這位知名人士毀滅殆盡,這還只是其中最微不足道者。那眼神與其說是諷刺的,不如說是悲傷的,甚至是種深不見底、毫無希望的悲傷。一種寧靜、某種程度上理所當然、某種程度上已經成其習慣與形式的絕望是這眼神中所含之物。它不單以其絕望的神聖照透了虛榮的演講者,不單嘲諷並貶棄了這一刻的事態,聽眾的期待和情緒、預告中這演講名過其實的標題—不,荒野之狼的這眼神擊穿了我們的整個時代,照透了那所有的碌碌之為,那所有的進取野心,那所有的虛榮作態,那自命不凡、實質淺薄的精神追求所出演的所有膚淺遊戲。
啊,可惜這眼神並不駐留於我們的時代、我們的精神層面和我們文化的缺陷與無望,它看得更深、更遠。它直達所有人性的心臟,它在僅僅一秒鐘之內雄辯地說出了一個思想者,一個或許確有所知者對尊嚴、對整個人類生活之意義的所有懷疑。這個眼神說的是:「看,我們就是這樣的猴子!看,這就是人!」而所有的名望,所有的機智,所有的精神成就,所有朝人性之崇高、偉大和恆久的邁進都崩潰了,儼然成了一場猴戲!
我的這個回憶大大超前了。與我的計畫和意願相悖,它已經基本上說出了哈勒的本質特徵,而我原本的意圖是,藉由敘述我和他逐步結識的過程一點點勾勒出他的形象。
既然我現在已經超前了,那就不必繼續追述哈勒謎一般的「陌生」,不必具體講述我是怎麼逐漸感受並認識到這種陌生,這非比尋常的可怕孤獨的來由與含意了。這樣更好,因為我想盡量不讓自己喧賓奪主。我不願陳述我的告白,也不願講離奇故事或者做一番心理分析,而只是想略盡見證人之力,好好地再現這個留下荒野之狼手稿的獨特男人的形象。
在他推開我姑媽家的玻璃門走進屋子,像鳥兒一樣伸出頭,稱讚屋子裡的好氣味時,也就是我第一次看到他時,我不知怎麼就注意到了這個男人身上有什麼奇異之處,而我第一個天真的反應是反感。我感到(我那姑媽雖然和我正相反,沒有絲毫知識素養,卻也有相當一致的感覺),這個男人生病了,精神或者心理或者性格上的某種病。而我則以健康人的直覺採取了防備。這一防備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好感所消解,這好感植根於對如此一個常年深受苦痛之人的悲憫同情。這個人的孤獨和內心的頹滅我一直看在眼裡。在這段時間裡,我越來越意識到,這受苦之人的病不是源自他天性中的某個缺陷,正相反,它源自他心中那極為豐富而無法達致和諧的稟賦與力量。我發現,哈勒是一個善於受苦的天才,按照尼采的某些說法,他在其自身形成了一種天才而無限,且可怕的受苦才能。同時我也發現,他的悲觀不是以厭世而是以厭己為基礎,因為他儘管談起各個機關團體或某些個人時毫不留情,貶損至極,卻從來不忘提及,他舌箭所向的第一個總是他自己,他第一個憎恨和否定的是他自己……
在這裡我要加入一點心理學解釋。雖然我對荒野之狼的人生所知極少,但是我完全有理由推測,他是由滿懷關愛,但為人嚴厲且非常虔誠的父母和老師教養大的,他們將「破壞意志」作為教育他的基礎。這種對個性的摧毀和對意志的破壞在這個學生身上並不成功,他的個性過於強和硬,他過於驕傲而獨具智性,遠非他們所能征服。於是,這種教育未能泯滅他的個性,而只是教會了他憎恨自己。他從此一生都將用盡他幻想的天分、用盡他思想的強力反對他自己,反對這個無辜而高貴的對象。因為他在這一點上,不管怎樣,都是徹徹底底的基督徒、徹徹底底的殉道者。他力所能及的每一份尖銳、每一份批判、每一份惡毒、每一份憎惡都首先集中攻向他自己。至於其他人、至於周遭的世界,他始終做著最具英雄氣概也最嚴肅的嘗試:去愛他們,恰如其分地對待他們,不傷害他們,因為在他心中,「愛你近旁之人」 與他對自己的憎恨植入得同樣深。因此,他的整個人生是一個例子,它說明:若缺少對自己的愛,博愛也無法實現;對自我的憎恨正是如此,它最終會如極度的自私一般,造就同樣令人悚然的孤立與絕望。
但是現在是時候把我的想法放到一邊,講講現實經過了。我對哈勒先生的初步瞭解,部分來自我的暗探行動,部分來自我姑媽的講述,並集中於他的生活方式。他是一個耽於思想,與書本為伴的人,沒有真的在做什麼工作,這很快就能看出來。他總是在床上待很久,常常快到中午時才起床,穿著睡衣從臥室兩三步踱進起居室。起居室是間大而怡人的閣樓間,有兩扇窗。它在短短幾天之內已經變得與之前房客居住時大不一樣,有各種東西填入其中,而且與日俱增。牆上掛上了畫,釘上了素描圖,不時還有從報紙上剪下並頻頻替換的圖片。一片南國風光展示在一組德國某個鄉村小鎮的照片上,那顯然是哈勒的故鄉。這些圖片之間是些色彩繽紛,閃著光亮的水彩畫。我們後來才得知,那是他自己畫的。然後是一位漂亮的年輕女子或者一個小女孩的照片。有一段時間,牆上掛了一幅暹羅佛像,隨後被一幅米開朗基羅〈夜〉的複製品所取代,而它又被聖雄甘地的畫像所替換。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