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從前從前有個紅衛兵
本書為兩岸第一本關於文革的作品,堪稱最早的傷痕文學,曾獲當時蔣經國總統推薦。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再現那場青春殘酷物語、復刻文革天讎錄
50年前,
他,
是造反有理的紅衛兵頭頭;
是投奔自由的反共義士。
他記得,
「「天是紅衛兵的天,地是紅衛兵的地!」
「要讓神鬼一見到我們就發愁,不是我們見了神鬼發愁!」
他也記得,
「對著浩浩江水,敢問蒼天,少年壯志知多少。」
「恐懼又湧上了心頭,我發覺我們是茫茫大海中的兩顆小粟。」
50年前,我們窺探一個文攻武鬥的扭曲世界;
50年後,我們閱讀一段飄風驟雨的少年往事。
文革紀實,作者以當時一名中學生任紅衛兵頭頭的身份,回憶記錄文革初期(1966-1968年),福建紅衛兵鬥爭福建省長葉飛、王于耕夫婦;全國紅衛兵「大串連」;到北京謁見毛澤東主席;批鬥王光美(劉少奇之妻);不同派系紅衛兵持械武鬥廝殺的場面,一直到最後女友梅梅不幸中彈身亡,他隨二哥由廈門鼓浪嶼跳海游泳至金門大膽島,投奔台灣。
本書為兩岸第一本關於文革的作品,堪稱最早的傷痕文學,最早提供西方世界關於文革中「文攻武鬥」的情況,1972年以英譯本出版,曾獲《紐約時報》以及當時蔣經國總統推薦。
中國歷時10年的文化大革命(1966-1976),青少年為共產黨不同派系用來剷除異己的工具,他們失學參加紅衛兵,正值青春年華,感性又衝動,充滿理想性又易於盲從附會,逞強鬥狠之下,有人晉升領導地位,有人死亡,有人沒有學歷、與社會脫鉤的結果,是永遠的下鄉。本書是歷史的軌跡,更是活生生一世代年輕人的生死場,青春的殘酷物語。
除了武場,本書諸多描述溫暖親情、年少純純初戀的文戲,感人至深。中央研究院文哲所李奭學讚譽「⋯⋯扣人心弦的程度絕不輸金庸」。文革50年後,本書由作者重新校閱、增刪,並執筆新序補綴抵台去美期間的許多「後來⋯⋯」,同時配合照片首度公開個人的心路歷程,彌足珍貴。
目錄
牛鬼蛇神
第一批紅衛兵
破四舊
往福州之路
八—二九事件
敢把皇帝拉下馬
準備串連
在火車土
冒險家的樂園
葉飛、王于耕倒台記
安徽乞丐
在北京的收穫
毛主席萬歲!
學校與串連
征服使館區
王光美落網記
回到廈門
二哥
一月風暴
凌總指揮
女兒國
三月黑風
閩西之旅
外事部
七—二一事件
革聯被趕出廈門
伏擊
作戰武器
天讎
二—二談判
另一個世界
序/導讀
推薦序1
游過金廈海峽的同學
我在當台大校長的時候,每年暑假七月兩岸四地近20位大學校長會選擇兩岸四地的某一城市召開大學校長會議,交換辦學的心得及聽取兩岸四地代表報告前一年當地高等教育發展的狀況,會後到附近學校或風景名勝參觀。由於各大學報告的是該校第一手資料,對了解台大競爭對手的實力非常重要,因此只要能出席我一定參加。有一年在金門開會,大陸高校的校長提到了1979年抱著籃球從金門游到廈門的林義夫,當時是世界銀行副總裁。我也不甘示弱,講了我1970到1974年讀台大電機系時的同學郭坤仁的故事,一個紅衛兵1968年抱著籃球從廈門游往金門然後進入台大電機系、畢業後到美國唸書創業成功的故事,一個近距離見過毛澤東、蔣介石、蔣經國、鄧小平這幾個決定中國或台灣命運的領袖、甚至談過話的奇幻人士。
記得在電機系大二時就聽說系上有一位反共義士,當過紅衛兵,成績不錯,當時是戒嚴時代,海峽兩岸隔絕不通,大陸人士像是外星人,到底長得如何? 是不是跟我們不一樣,滿臉橫肉像漫畫裡的匪幹一樣,讓大家很好奇,很想看看。後來第一次在校園見到時發現他長得高高瘦瘦文質彬彬,不像漫畫裡的人物,只是滿臉青春痘,這點跟我一樣,大概是年輕氣盛內分泌失調吧。不過由於我們屬於不同班級很少碰面,也沒有太多交往。對他的身世也完全不知,為什麼離開廈門也毫無所悉。直到大三他出了一本書《天雔》(本書《從前從前有個紅衛兵》舊版) 一時洛陽紙貴人手一本,他一下子變成大紅人,成為我們那個時代的年輕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暁的人物。原來他是紅衛兵頭頭,代表過福建省紅衛兵進過北京、在天安門前參與過毛主席的校閱,也經歷過不同造反團體武鬥槍林彈雨的場面,女友因此而陣亡,人生比我們豐富血腥的多了。對他不禁有些肅然起敬起來。有一年國慶日慶祝大會,他在總統府陽台上站在老蔣總統夫婦面前以反共義士的身分向全國同胞發表演講,可是一板一眼有大將之風,完全沒有怯場,想當然耳是做過紅衛兵頭頭鬥爭訓練出來的本事。他出書以後,有一天在台大總圖書館讀完書後出來,被安全人員帶去見了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閉門談了一段時間,蔣院長要他好好念書。這些匪夷所思的經歷可不是我們從小乖乖念書的人所能想像到的場景。我常想如果當年我的父母沒有隨政府來到台灣,我的命運可能比他要坎坷多了。
畢業後大家各奔東西聯繫比較少,但也偶而聽到他的豐功偉績,1978年大陸開放學生到外國留學,第一批六位研究生是送到美國史丹福大學進修,而我正在史丹福大學念博士是當時的盛事。接著1979年1月大陸與美國建交,鄧小平訪美,美方招考鄧小平中文隨身翻譯,沒想到我的這位郭同學竟然跑去考試挑戰四川話的聽力,更想不到的是竟然讓他考上了,陪伴鄧小平走了一圈美國,想必也讓鄧小平聽了他的故事,同是文革劫後人,一老一少想必激盪出相憐之感。後來他唸完書做事以後,發揮他泳渡金廈海峽的精神,開始創業並獲得成功,公司被收購後變成電子新貴,令人讚嘆不已。他成功以後也不忘本,大量捐款或股票給就讀過的學校,包括台大在內。這次《天雔》以新書名《從前從前有個紅衛兵》出版,替五十年前那個狂飆的時代做一些注解,身為他的同學,回首來時,在那個時代能有他這種冒著生命危險,橫跨兩岸奇幻經驗的人士委實不多見,也成就了我們同學們的豐富人生體驗,我以他為榮是以為序。
李嗣涔(國立台灣大學前校長)
推薦序2
敢問蒼天,少年心志知多少
我高一的寒假春節,回彰化北斗老家,在母親陪嫁的妝奩、一座作工精細的櫥櫃裡,發現了版型開本異於一般書籍的《天讎》(本書《從前從前有個紅衛兵》舊版),原主我推測是已經離鄉北上多年的三叔或五姑。版權頁載明:「新境傳播公司 九龍佐敦道廟街223號四樓 香港九龍郵箱K1207號 中華民國六十一年八月初版」,更增添幾分神祕氣息。求書若渴的年代與年紀,我自然是據為已有。
不到一年前的春夏一日,我傍晚下課騎腳踏車路過中華路的舊書攤,翻到一本剪報合輯的舊書,是一九六零年代末一個早慧的國中少女首仙仙的自殺案件,社會為之喧騰,書中並收錄了她的日記。就著天光與雨前的潮濕水氣看完,隆隆下起雷雨,我淋了一身大雨回到家,整晚血脈勃勃,死亡巨靈彷彿雨水野腥還黏在我皮膚上。
四字頭——更普遍的說法是潛藏彼得潘症侯群的四年級、我輩求學過程飽受完整的反共教育,小學國語課本的工人〈李明的故事〉,全校分梯次帶隊去電影院看《秋霜寸草心 李潤福的日記》,中學必讀《一個小市民的心聲》、《南海血書》,及至中美斷交,質變為「龍的傳人」之感性軟調訴求,我輩已當是汽水可樂般消費。
因此,我十六歲閱讀《天讎》,以驚悚、顫慄這樣的字眼來形容那一場震撼,完全是政治正確,也是事實。對於那時解讀能力相當有限的我,此書雖有著類似銘刻作用,卻又很難不時時質疑書中凌耿果真也只有十六歲?從一九六六至六八共三年,一個還會寵愛小貓與母親撒嬌的中學生,突然領頭造反,運籌帷幄,破四舊,批鬥師長,闖蕩「秋海棠葉」上的大江南北(這點或才真正是令彼時的我沸騰、無比神往的吧),挨餓受凍,吃過人肉包子,見過毛澤東,目睹鬥爭王光美大會,還當上統領全廈門一百四十七間工廠與八千個駐紮工廠的學生之總指揮,揹著五大罪狀逃亡;爾後紅衛兵演變為派系傾軋,凌耿再次帶頭進行武鬥槍戰,女友梅梅中彈死亡,他突然徹悟,決心走自己的道路,與二哥一起海泳偷渡,投奔自由國度。總總,其壯烈與慘烈足可與推翻滿清的十次革命、「阿拉伯的勞倫斯」並列。
難怪多年後楊照為文直批,這是一本令人難以置信的「自述」,「我們很難真正弄清楚,書中的內容,到底有多少是『小說』, 因為實在太『傳奇』,太『戲劇性』了。」稍有經驗的讀者,很容易從「研究計畫主持人與研究員」的序、譯者序,合理懷疑並判斷,凌耿的五十萬字原稿是素材,勢必經過美國某特殊機構的集體提煉、補綴、溶合,意圖成為自由民主陣營詮釋文革的一份集體記憶、資料與供詞。
是的,多年後,我翻找出此書,封面封底已經脫膠破損,出版社另寄來凌耿願意曝光真實身份的自序,一併重讀,只覺好像他與二哥當年游向大膽島時,一回顧家鄉滿天紅霞如同火燒,恐懼兄弟倆是茫茫大海的兩粒小粟。該說是僥倖吧,天行健,持續承載且篩濾一代又一代人的時間巨靈,還未將此書消磨成為齏粉,亡佚大化中。
時間的殘酷與寬容並存,「往事並不如煙」(章詒和之書)並非用嘴巴講講,而是必須相信記憶是可以撐起硬頸、活絡血性的一條脊椎。對比在書中出現過的清華大學生蒯大富,與蒯共同列名為北京紅衛兵造反派之五大領袖,凌耿小紅衛兵那三年的作為其實是小巫見大巫。不管數十年後他們如何為自己辯護,是年少無知可欺,因此好傻好天真的被老謀深算的父老輩利用了,但是整個紅衛兵世代是以極狠戾、血腥的暴力寫下一頁極醜陋、非人的歷史。文革廢墟化了一整個民族文化的根基,遺害迄今還是一大本未好好清算的帳,不管主從,誰敢說他自己是無辜、沒有罪?
台灣要等到九0年代,電視台音樂頻道的廣告才敢嬉戲竄用「革命無罪,造反有理」,此書另一句彼時的名言:「這是一個兒子鬥老子的時代」,數十年後,我還是觳悚要問,弒父果真是群居動物的變異本能?不擇地皆可叛逆躁動、一生起碼發作一次的青春,也果真是一種莫名其妙的災難?一切,自有一代又一代的書寫者與讀者,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並審驗。
我仍相信此書之真,是當串連結束,他們搭船順長江而下返家,梅梅每天起個絕早,跑到船頭對著滔滔江水握緊拳頭唱著各地民謠,眾人且幫船夫撐篙,幫伙夫切菜,幫不識字的寫家書,那短暫三天,凌耿有時佇立船頭,思潮澎湃,想古今英雄豪傑,想他此身、此生與所從屬的國族與時代,「敢問蒼天,少年心志知多少?」(此刻,我因何想到上古神話的刑天?)此一問足矣,那是射穿古老大陸新中國一次集體盲從反動、非理性毀滅的一道光。
林俊頴 (作家)
自序
記《天讎》新版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遭遇到一些不平靜的日子。
對我來說,那發生在半個世紀前⋯⋯
紅衛兵成了反共義士
六十五年前我出生於福建廈門,一個和台灣遙遙相對的海邊小城市。
一九六六年, 十六歲的我是廈門雙十中學的高一學生。這一年,毛澤東為剷除他的政敵,發動了文化大革命,全中國在他一聲令下,學校停課,學生走向街頭「鬧革命」;自此我便成了「紅衛兵」,在接下來的兩年多裡成為他的鬥爭工具,分派鬥來鬥去。
事隔這麼多年,現在來撲捉當時的心情,一定會有偏差,而現時的感想,則是和大家都一樣。我們都知道走出校園,搞文化大革命,是「中央」要利用我們的年輕朝氣,去打倒那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