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誠義
內容簡介
	抓住時代脈動,掌握產業趨勢
	一位目光遠大的企業家──侯貞雄
	
	一九四六年,侯金堆創立東和行,經過七十年時間,從五金行到鋼鐵公司,從父親侯金堆到兒子侯貞雄,從拆船鉅子到鋼鐵大王,寫下台灣鋼鐵業重要的歷史篇章。
	
	五、六○年代,侯金堆在拆船業厚植的實力,為日後的東和鋼鐵奠下扎實根基;而他的獨子侯貞雄,秉持父親的創業精神,加上自己的智慧、遠見與勇氣,率先捨棄當時正值火熱的拆船業務,投入鋼鐵產業,迎上台灣鋼鐵產業升級的浪潮,帶領東和鋼鐵成功轉型,並持續精進技術,斥資百億元興建華人圈第一座H型鋼廠,積極推動台灣政府明訂耐震建築鋼材政策……
	
	七○年代,侯貞雄便有環保節能概念,一手催生台灣第一座沒有加熱爐的煉鋼廠;更在他的堅持下,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全台百年大震之後,推動台灣政府明訂耐震建築鋼材政策……
	
	一九七九年,美國與台灣斷交,侯貞雄等「六壯士」積極奔走,為《台灣關係法》的誕生傾盡一己之力,而他自己也在蔣彥士、辜濂松等人力薦下,一九八○年獲得艾森豪獎金,成為台灣獲得該項獎金的民間第二個人。
	
	九○年代前後,侯貞雄斥資百億元,打造華人圈首座H型鋼廠──依據鋼鐵公會的資料,到一九九三年,台灣H型進口量已達九十五萬多公噸,和一九八九年的二十三萬多公噸比較,四年之間大幅成長三倍多。這項過人的遠見,讓台灣營建業大為改觀……
	
	心繫台灣的他,在一九九一年創設「侯金堆傑出榮譽獎」,至今已有一百四十餘位得獎人──中研院院士李鎮源、暨南大學前校長李家同、台大醫學院前院長陳定信、交通大學前校長張俊彥、環保署前署長蔡勳雄、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黃聲遠……,多位學術界名人一一在列,累計捐獻的資金近億元。
	
	九○年代,台灣經濟快速起飛,正是「台灣錢淹腳目」的大好年代,政府也選在時投入航太領域,在侯貞雄的堅持下,避免了一波重大財務風險損失。
	
	二○○五年一月二十七日,台灣高鐵首次通車,但高鐵在興建之初曾是困難重重,侯貞雄甘願在風口浪尖上居中協調;二○○七年二月一日,高鐵正式通車營運,這個台灣交通史上劃時代的一刻,也有他一份辛勞。
	
	東和鋼鐵創立時,資本額不過四百五十萬元;到侯貞雄卸任時,資本額接近一百億元,營收近四百億元,資本、營收以及獲利,都是台灣電爐鋼鐵的龍頭,並名列台灣製造業一百大,是台灣中小企業成功壯大的典範之一。
	
	這一切,其中有多少故事?用心閱讀本書,讀者將不難明瞭體會。
目錄
	序
	以一當十的傑出人才  李遠哲
	俠士、詩人和企業家 孫震
	擁有無私之心的鋼鐵才子  陳維昭
	真情豪氣的不凡企業家  陳力俊
	我和一個特別的人結婚  侯王淑昭
	
	楔子
	翻轉命運的輪盤
	
	第一部    奠基:從五金行到拆船王國
	第一章 從雜貨店頭家到五金行老闆
	第二章 東和行的靈魂人物
	第三章 轉業拆船賺得第二桶金
	第四章 東和鋼鐵的誕生
	第五章 侯金堆的管理哲學
	
	第二部    茁莊:從少年時代到生意啟蒙
	第一章 英雄出少年
	第二章 在經濟學中體悟人生
	第三章 一世情緣
	第四章 初生之犢展現生意天分
	
	第三部    轉型:與台灣經濟共同成長
	第一章 第一次大轉型
	第二章 掌握關鍵技術
	第三章 進軍電爐煉鋼
	
	第四部    滄桑:拆船王國的全盛與沒落
	第一章 打造拆船王國
	第二章 邁向輝煌
	第三章 見微知著再造新生
	
	第五部    視野:《台灣關係法》的推手
	第一章    不能說的祕密
	第二章    六壯士折衝樽俎
	第三章    關鍵之日
	
	第六部    壯大:民間第一大鋼廠
	第一章 翻轉的起點
	第二章 百億元打造華人圈首座H型鋼廠
	第三章 只有夕陽公司,沒有夕陽工業
	
	第七部    使命:心繫台灣,放眼國際
	第一章 為產業開拓新領域
	第二章    催生台灣高鐵
	第三章    推動第二次產業革命
	第四章    迎向全球化與區域經濟大潮
	
	第八部    儒商:企業家典範
	第一章    服務是一輩子的事
	第二章    君子務本
	第三章    關於安心和安全的生意
	第四章    要做企業家,不當生意人
	
	第九部    回饋:實踐社會責任
	第一章    企業不論大小,都可以承擔社會責任
	第二章    家庭是最初的學校
	第三章    以一己之力彌補學術教育缺口
	第四章    投資無形價值
	第五章    最喜悅的「損失」
	
	第十部    傳承:永續創新基業長青
	第一章    交棒與傳承
	第二章    台灣第一座沒有加熱爐的鋼筋廠
	第三章    永遠要做有意義的事
	
	第十一部    鋼鐵人生:鐵漢柔情
	第一章 鐵漢柔情見真性
	第二章 洋溢熱情與毅力的企業家
	第三章 如鋼鐵般的生命鬥士
序/導讀
	以一當十的優秀人才
	李遠哲・中央研究院前院長
	
	一九九三年二月,我受邀擔任「侯金堆傑出榮譽獎」頒獎典禮貴賓,有機會更深入了解貞雄兄,誠如我當時演講所說的,「一位最傑出人才往往勝過十位次好的人才」。
	
	貞雄兄擁有上帝賜予聰慧的資質、成長過程中,受父母影響的生意頭腦、敏銳的觀察力以及凡事認真努力、追根究柢的精神,創造許多台灣第一,也給台灣許多領域,尤其鋼鐵產業,帶來深遠的影響。
	
	為台灣產業做先鋒
	
	以本書中一些重要記載為例,台灣在一九七一年至一九八八年間,年平均拆船量稱霸世界,當時全世界有約百分之七十五的船在台灣拆解,其中一大部分是由東和鋼鐵拆解的,貞雄兄確確實實與同業協力打造台灣成為全球拆船業王國。
	
	另外、貞雄兄的遠見、宏觀與創新思維,使他獨具慧眼,看出電爐煉鋼將取代拆船船板成為鋼筋原料,於是開始投資小型電爐,引進「連續鑄鋼機」新技術,備置電爐和連續鑄鋼設備,成為台灣鋼鐵業首家引入連續鑄鋼技術和設備的廠商。
	
	一九八六年收購桃園乏人問津的法拍鋼鐵廠,將廠房及土地重新規劃,逐步將東和鋼鐵轉型成電爐煉鋼、軋鋼一貫作業的鋼筋廠。
	
	不日,東和鋼鐵躍居民間電爐煉鋼第一大廠,但貞雄兄不以第一大廠自滿而停頓腳步,更因應社會對環境需求及營建品質安全之重視,不惜斥資百億元,打造華人圈首座H型鋼廠,產品廣受社會的歡迎。
	
	近年設置東和鋼鐵觀音桃園新廠,為台灣第一座沒有加熱爐的鋼筋廠,是全台灣最現代化、最有效率、產能最大,也是完成軋延速度最快的鋼筋廠之一。從拆船到電爐煉鋼、從鋼筋到型鋼、從電爐煉鋼到煉軋鋼一貫化生產,貞雄兄為東和鋼鐵打造了世界級鋼鐵廠般永續經營的競爭力。
	
	熱愛台灣
	
	貞雄兄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愛與期望,是有目共賭的。
	
	擔任台翔航太公司董事長期間,帶領台灣在航太工業發展上有顯著進步;後為高鐵能順利興建,親自於銀行與政府間奔走協商,為高鐵起死回生的關鍵推手。
	
	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至今仍是台灣人記憶中最深的痛,東和鋼鐵在第一時間捐出超過一萬公噸的鋼材,供中、小學希望工程災後重建所需,協助興建災區校園工程。
	
	台大社科院遷建,東和鋼鐵捐贈鋼材與捐款逾兩億元,對社科院回遷母校計畫挹注重大,台灣大學社科院頤賢館遂成為校園裡最美麗的風景之一。
	
	清華大學以他令尊為名的「侯金堆講座」則為貞雄兄以個人名義捐助兩億元,協助學校積極留任並延攬國際優秀人才,提升學術研究水準。貞雄兄捨棄有形,而以無形的講座捐贈,因為他認為,「有意義的事情就值得去做」。
	
	「侯金堆傑出榮譽獎」則是為長期默默投身基礎科學領域的教育及研究工作、且貢獻優異而者成立,這種堅持扶植學術領域的心,自始至終都沒變過,是貞雄兄深深令我折服之處。自一九九一年成立榮譽獎項至今,享有「學界小諾貝爾獎」的美稱,成為傑出學者競相爭取的桂冠。其他善舉,確也不能在此細數。
	
	一生從事鋼鐵業的領頭尖兵,一位善盡社會責任的企業家,一身鐵漢柔情的多情才子,貞雄兄熱愛生命、不斷追尋使命,生命中堅持追尋第一、守護台灣這片土地,正以良善的正向能量,持續發光發熱,確是一位值得大家學習與敬佩的傑出的人才。
	
	序
	
	俠士、詩人和企業家
	孫震・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台大經濟研究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東和鋼鐵公司名譽董事長侯貞雄先生,是我台灣大學經濟學系的學弟。一九五八年,貞雄考進台大經濟系時,我已經是研究所三年級的研究生,由於一年級的學生在羅斯福路四段的校總區上課,而經濟系所屬的法學院卻在徐州路,所以我們在校的時間雖有一年重疊,但是並無見面的機會。
	
	貞雄台大畢業並服完預備軍官役後,到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經濟系深造,一九六五年獲得碩士學位,到史丹佛研究中心(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擔任電腦程式設計研究員。
	
	他原本希望,工作一段時間,有了一些社會經驗後,繼續攻讀博士,往學術領域發展;然而,由於家族事業的需要,他又是家中的獨子和長兄,責無旁貸,遂在父親侯金堆先生的要求下,於一九六七年返國,任東和鋼鐵副總經理,負責採購業務。
	
	然後,隨著歷練增加,接續他的堂兄侯政廷為總經理和董事長,展現雄才大略,一步一步走向台灣鋼鐵大王和工業界領袖的地位,也將東和鋼鐵發展為民間最大的鋼鐵公司。
	
	侯金堆先生的東和鋼鐵於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從嘉義遷至高雄市,並在台北市設立辦事處;六○年代和七○年代的業務主要為拆船,供應國內外鋼鐵材料、機件和產製鋼筋,唯受到設備的限制,鋼筋的產量不多。
	
	卓然超群的眼界
	
	八○年代中期,貞雄看出美、蘇和解,東西冷戰結束,國際鋼胚的供應充裕,價格下降,而廢船的數量減少,價格上漲,國內工資又不斷提高,環保意識上升,拆船的優勢不再,於是說服董事會,將東和鋼鐵的經營重心,從拆船轉向電爐煉鋼。
	
	一九八六年六月東鋼宣布停止拆船業務,以新台幣四億元買下桃園八德的盛進鋼鐵廠,包括:兩萬餘坪土地和兩座當時台灣最大的五十公噸電爐,將其加以整修,提升性能,並將高雄小港廠電爐的性能從二十公噸提高為三十公噸,全力向電爐煉鋼發展。
	
	一九八七年四月,東和鋼鐵總部從高雄遷至台北市;一九八八年七月,股票上市,貞雄繼續尋找下一個主力產品,決定興建H型鋼廠。
	
	東鋼的H型鋼廠,落腳於苗栗西湖工業區,土地面積四十公頃,從籌劃到落成歷時六載,耗資百億元,成為國內第一座一貫化自動生產一體成型的H型鋼廠,也是華人社會第一座、世界第七座型鋼廠。嗣後,繼續增添設備、訓練人才、精進技術,使東和鋼鐵電爐鋼廠的生產性能蜚聲國際,在國內更是穩居型鋼霸主的地位。
	
	貞雄從父親繼承的庭訓是「生意人要誠信」,貞雄認為,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態度,一諾千金,絕不食言;誠信也是東和鋼鐵嚴守的企業倫理,雖然鋼鐵市價變動無常,然而東和鋼鐵答應人家多少就是多少,不論市價如何變動,一定按約定的價格和數量供貨;也因此建立起良好的商譽,受到客戶的信賴和尊敬。
	
	貞雄「要做企業家,不當生意人」,兩者的區別在於,生意人精打細算為了賺錢,企業家則不斷在技術上和產品上創新,賦予舊產業新生命。他說:「只有夕陽公司,沒有夕陽工業。」又說:「鋼鐵公司永遠不會被淘汰,但沒有競爭力的鋼鐵公司是會被淘汰的。」
	
	他雖然不是科技專家,卻不斷產生創意,引進新設備、新產品,提升產品的品質和性能,改善製程,增進生產效率,不斷提高公司的附加價值;而他的創意得以落實,則有賴他重視人才,以及對員工在技藝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訓練。
	
	一九九四年他從誠信出發,引申出「律己、愛智、樂觀」的理念,做為東和鋼鐵的企業文化,希望讓公司像一個和諧的大家庭,員工在共同的價值引導下,一起努力追求企業的永續發展。
	
	律己是企業倫理的根本,愛智是技術進步的源泉,樂觀是積極進取、永不氣餒的精神。
	
	富而好施的風範
	
	貞雄樂善不倦、富而好施,台大經濟系的系友最感驕傲、也最感謝的是,他捐贈巨資,幫助社會科學學院,完成從徐州路遷回校總區的宿願。
	
	搬遷前的社科院,也就是以前的法學院,位於徐州路,為日據時期台北高等商業學校的舊址,但一年級的學生都在校總區上課。
	
	記得六十多年前,我還是一年級新生的時候,下了課無處可去,在遼闊的校園遊蕩,也無系裏的師長和學長可以請教,感到沒有歸屬感;二年級回到徐州路,又覺得地方狹小,缺少高等教育學府的氣象,而且和校總區有一點距離。
	
	法學院的學生到校總區選課,或者校總區的學生到法學院選課,都有很多不便,學生和教師都不能從一個完整大學的優勢中得到利益。後來在經濟系任教,也常聽同事們談起,希望遷回校總區的心願。
	
	一九八四年,我出任校長後,收購臨近辛亥路的校園預定地,保留為法學院用地,完成虞兆中校長時期的計畫,將商學系擴充為管理學院,遷回校總區,在從國防部新收回的土地上興建大樓。
	
	在我校長任內的最後時期,台大向立法院爭取到二十二億元預算,做為法學院遷回校總區的建築和搬遷經費,可惜直到陳維昭校長時期,只完成了社會系、社工系、國發所和新聞所的遷建,其餘部分則因延宕過久被收回。
	<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