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1013_10月選書

【電子書】投資前最重要的事

  • 300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邀您同遊解憂秘境!

內容簡介

■ 驚人的獲利,來自單純的投資策略!
■ 不要想成為第二個巴菲特,但你能用最單純的方法,贏過 80% 投資人!

★ 1923 年來最經典的 40 本投資書之一——美國財經網站「市場觀察」(MarketWatch)專欄推薦
★ Amazon 網站投資類暢銷書、讀者 4.7 顆星好評

▍回應複雜系統的最佳方法,是單純

金融市場是一個混亂、複雜又瞬息萬變的系統,很多人假設,要在這種複雜的系統裡獲得成就,勢必需要複雜的投資策略與組織。這是一個錯誤的假設,但無論是金融產業的業界人士或門外漢都對這個假設深信不疑,因而產生許多迷思。

本書作者班‧卡爾森(Ben Carlson)是知名財經部落格「致富的常識」(A Wealth of Common Sense)創辦人兼主筆,他是一位合格財務分析師(CFA),身兼彭博社(Blommgerg)專欄作者,從投入職場後一直從事退休金、捐贈基金和各種基金會的法人投資組合管理工作。投資經驗讓他深刻體會到:

‧以投資決策的數量來說,「少」即是「多」;
‧單純比複雜好;
‧因襲傳統比標新立異更能成功達到目標;
‧長期的流程比短期的結果重要;
‧洞察力比戰術有用。

要在金融市場中成功,不盡然要使用複雜且需要不斷忙進忙出的投資策略。相反地,對一般投資人而言,最好的方法是單純、透明並減少買賣交易的投資組合管理流程(可利用指數化投資工具,即 ETF)。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協助所有投資人利用單純方法與常識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書中沒有什麼數學算式和專有名詞,用最簡潔易懂的文字,寫出每個投資人都應該要知道的事。

▍選對戰場,才能發揮優勢

作者明白指出,散戶投資人相較於機構投資人,在專業資金管理的戰場中沒有一點優勢,因此不該投入這個領域。但是散戶卻擁有專業投資人沒有的其他優勢,例如:(1)擁抱長期思維,以耐心致富;(2)專注在自己的投資目標:你的投資績效不見得需要打敗大盤,也不用贏過鄰居,你的目標可能是財務獨立、多去度假、存下孩子的學費、有更多時間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只要事先擬定投資計畫,這些目標都是可以達成的。

對一般投資人來說,「成為巴菲特」是不切實際的目標(就像你知道自己不會成為下一個喬丹、費德勒或陳金鋒),與其追求這不切實際的目標,不如追求「優於平均」的績效,因為這個目標百分之百務實,而且絕對可實現,尤其若投資時程夠長,這個「優於平均」的思維就會創造令人驚豔的成果。散戶只要善加利用長期思考的力量,設法減少非外力造成的失誤(不要成為自己的絆腳石),並耐心等待複利的力量為你創造利益,就能獲得驚人的投資報酬。

在本書中,你還會知道:

‧為什麼長期思考勝過短期獲利? 
‧怎麼區分市場風險與投資組合風險?如何以正確的態度應對?
‧哪些似是而非的迷思必須破除?
‧資產配置為何重要?
‧為什麼必須擬定投資計畫?
‧如何選擇理財顧問?他能為你做什麼?

作者以務實建議為你撥開投資的層層疑雲,引導你避開雜音的干擾,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作者

卡爾森Ben Carlson


合格財務分析師(CFA)、彭博社(Bloomberg)專欄作者,他從投入職場後一直從事退休金、捐贈基金和各種基金會的法人投資組合管理工作,他也是知名財經部落格「致富的常識」(A Wealth of Common Sense)的創辦人兼主筆。

譯者

陳儀


目前為投顧公司的投資部主管,投入金融理財領域長達10年以上,曾任投信基金經理人及專業投顧研究主管,實務經驗豐富。譯有《2014-2019經濟大懸崖》(合譯)、《2012大蕭條》(合譯)、《比努力更關鍵的運氣創造法則》《管理會計與決策績效》《透析財務數字》《財務管理立即上手》《聰明理財的第一本書》《識破財務騙局的第一本書》《標準普爾教你做好選股策略》《交易未來的決策技術》《美元的榮光》等。

相關著作:《2014-2019經濟大懸崖:如何面對有生之年最嚴重的衰退、最深的低谷》《比努力更關鍵的運氣創造法則:除了天賦、努力與方法,意料之外的機運才是決勝條件》《為什麼出布容易贏?從球賽、股市到選擇題,在未知中輕鬆致勝的22個預測練習》《物聯網革命:共享經濟與零邊際成本社會的崛起》《經濟成長的終結:景氣不會復甦、社會出現斷裂,這,才是我們要面對的真實世界》

目錄

推薦序 1投資時,早知道這些就好了/Mr. Market 市場先生
推薦序 2用「常識」就足夠的投資術/施昇輝
推薦序 3「簡單」才是投資的正確道路/陳志彥
推薦序 4把投資導向正確的目標/綠角

導言為何單純代表全新定義的老練?

第一章散戶投資人相對機構投資人
機構投資人相對散戶投資人
你我皆凡人
不論資金多寡,基本原則皆同
長期思維
重點摘要
附註

第二章負面知識與成功投資人需具備的特質
世界上最大的錯誤
成功投資人應具備的特質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重點摘要
附註

第三章市場與投資組合風險定義
波動性:是風險?還是機會?
了解最重要的投資守則
風險承受度問卷
風險與不確定性的差異
風險趨避
恐懼與貪婪的循環
重點摘要
附註

第四章市場迷思與市場歷史
迷思 1:唯有精準掌握市場買賣時機才能賺到優渥的報酬
迷思 2:必須等到情況好轉些再投資
迷思 3:只要掌握下一次的衰退時機,就可以抓住進場時機
迷思 4:歷史股價有精確的市場週期模式
迷思 5:股票與債券永遠朝不同方向發展
迷思 6:在危機時刻,必須使用花俏的黑天鵝避險策略
迷思 7-1:股票的風險比債券高
迷思 7-2:債券的風險比股票高
迷思 8:二○○○年代是股市失落的十年
迷思 9:股市創新高意味著接下來就會崩盤
迷思 10:得到投資的收益就代表這項投資很安全
迷思 11:原物料商品是優質的長期投資標的
迷思 12:住宅是優質的長期投資標的
迷思 13:投資股市就像在賭場賭博
重點摘要
附註

第五章找出你自己的投資哲學
積極與被動管理的程度
無為的好處
行使你的意志力
簡單促成純粹
把自己定義為「投資人」
重點摘要
附註

第六章華爾街的行為
透過負面的證據來證明什麼途徑才是正確的
既然如此,我永遠都不該投資積極型基金囉?
自我約束至關重要
重點摘要
附註

第七章資產配置
資資產配置決策
為何分散投資很重要
均值回歸與再平衡作業
風險因子、價值投資與耐心的力量
價值溢酬
智選的興起
如何才能堅持到底
重點摘要
附註

第八章完整的綜合投資計畫
為什麼必須擬訂投資計畫?
投資政策聲明
生命週期投資法
打敗市場
儲蓄
稅賦與資產帳戶屬性的選擇
重點摘要
附註

第九章理財專業人士
仔細審查你的理財建議來源
把投資作業外包給理財專業人士
理財顧問能為你做些什麼
要怎麼當一個好客戶
淺談標竿化分析與持續不間斷的維護作業
替代方案
重點摘要
附註

結語
建議書單
附註

序/導讀

推薦序 1
投資時,早知道這些就好了
Mr. Market 市場先生/《商業周刊》專欄作家

很多人常常問我:「市場先生,我該如何學習投資理財?」

在我還是學生剛開始學投資時,也曾經問過別人這個問題,當時得到的回答是:從閱讀投資書籍、基本分析、技術分析畫線圖、估價法……等等技巧開始學起。隨著接觸投資的日子愈來愈久,接觸到的商品、方法愈來愈多,到現在聽到同樣的問題,我的回答是:「學習投資理財,你應該從假裝自己是有錢人開始。」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如果能將自己的想法稍做調整,你將能得到更巨大的收穫!

為什麼這麼說呢?和你分享一個故事:

曾經有一個朋友問我:「我有三十萬元,要怎樣才能靠投資致富?」三十萬元如果按六‧五%的年化報酬率,三十年後會變成一百九十八萬元,他對這個結果感到相當的失望,我問他希望能靠投資賺多少,他回答的數字是一千萬至二千萬元,相當於需要年化報酬率一三%至一五%左右。

有趣的是,當我提到一三%至一五%的年化報酬率可以達成目標,他眉頭一皺說:「我希望是每年資金能夠成長一至兩倍的方法。」對他來說,每年一三%的報酬率相當於明年他的三十萬會變成三十四萬元,只成長區區四萬元。對他來說,至少一年要賺三十萬,也就是一○○%的報酬率之下,他的財務才會比較「有感」的改善。後來兩年後再次見面時,他侃侃而談自己操作權證和選擇權的經驗,兩年下來大概處在略有小賺的狀況,但聽到他的操作巨大的起伏,也讓人捏了一把冷汗。

看到這裡,你應該發現問題在哪裡了。

大多數投資新手無法想像自己是有錢人,所有人想的事情都一樣:「想追求超高的報酬,並且不要承擔任何風險。」我們姑且可以把有這種想法的人稱為散戶,這樣的想法會讓人忽略掉許多顯而易見的投資事實,而且要說服散戶改變心意非常困難。

心態影響期待,期待影響選擇,選擇影響結果

這問題無關任何複雜的投資方法,也不是權證和選擇權不好,只是因為資金少影響了判斷,導致他不認同市場上公認合理的報酬率,因此選擇了高報酬但也高風險的方法。

在投資中有許多人追逐著一夕致富的方法和技巧,他們著迷於各種分析技術,認為投資是一項非常困難的技術,甚至認為每年一○%、二○%的報酬率很低。

每年讓資產翻倍真的有可能嗎?其實答案顯而易見。

試想一個簡單的加減乘除問題:如果你手上有三十萬台幣,每年報酬率一○○%,若能持續三十年,資產會變成三百二十二兆美元。相當於一百二十四個比爾‧蓋茲(Bill Gates)的總資產,或台灣二十年的GDP總額,可以建造五千七百二十二棟台北一○一大樓……這結果很明顯不合理。

許許多多顯而易見的「普通常識」,一旦心態不正確,就會變得視而不見。反之,如果你能調整心態,不需要太多高深的技術,書中作者提到許多非常簡單的投資觀念,就足夠讓你靠投資創造額外的財富。

想像手上有三千萬元,自己的投資會有什麼不同?

想像明天一早睡醒,股市大跌,你的總資產下跌了二%,相當於虧損六十萬元。等於一個台灣上班族工作一整年的薪水化為烏有。這時候你會選擇怎樣的投資方法?

一、首先你會希望自己晚上睡得著覺,畢竟投資就是為了讓生活過得更好,如果動不動就幾十萬上下,生活品質也會滿受影響的。因此在投資方法上,你會選擇一些輕鬆又安心的方法,避開一些高深複雜、需要常常看盤、造成自己情緒起伏的操作技巧。
二、接下來,你也不再需要每年一○○%的報酬率,甚至不需要一三%至一五%,你在意的是十年後如果能保持在每年六%至七%的報酬率,三千萬資產就可以成長到五千萬到六千萬,至於明年賺多少,那不是很重要。
三、你會非常在意極端的風險,深怕遇到單一無法預期的巨大傷害,因為萬一資產突然間受到三○%至四○%的損失,那可是高達一千萬元!
四、開始投資時,你會非常重視事前的計畫與準備。如果準備不足,將來獲利很可能會少掉幾千萬,這太不值得了!
五、比起許多可能有高報酬但卻搞不懂的方法,你更追求穩定、高確定性獲利方式。在評估時,你會以十年為單位做分析,而不是每隔一兩天就需要看一次數據,在書中你也會看到許多非常長週期的數據分析。
六、對於市場中許多似是而非的模糊概念,甚至明天的行情,你願意大方承認自己「不知道」。因為你知道裝懂的後果並不是損失幾萬塊,而是可能損失掉上百萬元。你會聚焦在自己的能力圈,放棄自己看不懂、不熟悉的方法。
七、當以上事情你都想清楚了,你知道唯一會影響自己成果的,只剩下自己的心境。你會小心的讓自己保持耐心、遠離市場、避免自己充滿控制慾。

所有思考上的改變得先從「假裝自己是有錢人」開始,當想法改變,選擇就會不同,結果也會不一樣。

看到這裡,你會發現在投資的世界上有二種人:

一、一種人把投資當成致富的唯一手段,追逐著複雜高深的方法,盡可能尋求高報酬、高風險,設法讓自己的報酬率遠高於大盤。
二、一種人把投資當成讓生活更好的輔助工具,靠著一些簡單又理所當然的事實,讓自己的資產輕鬆滾動放大。

在閱讀這本書時,如果思考方式屬於前者,會發現書中這些內容你似乎知道,但卻不知道該如何應用。但如果你先把自己當成一個有錢人、學習有錢人的思考,你會發現原來投資只需要這些簡單的事實就夠了。

從書中學習投資中「顯而易見的事實」

在讀這本書時最讓我驚訝的事情是它整理很多的比較數據、破解許多市場上看似直覺的迷思。例如:大多數主動型基金報酬率無法勝過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s,簡稱ETF)的被動操作;失業率高的年頭看似市場會比較差,但實際上報酬率卻相對較經濟好的年度來得高;透過資產配置是否真的能降低風險;過程最差時會發生什麼狀況等案例。作者都有明列出詳細的測試數據,許多數據統計長度甚至超過七十年,只有在這麼長的週期下,你才可能認識到許多短期內看似不存在的風險與報酬效益。

書中提到幾個重要且顯而易見的事實,對於還沒有仔細研究過投資的人來說,如果能仔細了解這些基本常識,實際上投資並不困難:

一、股票的報酬率遠優於債券:一九二八年以來,標準普爾五百(S&P 500)的年化報酬率高達九‧六%,即使扣掉通膨也還高達六‧五%,但如果你持有債券,扣除通膨的年化報酬率就只剩一‧九%。六‧五%和一‧九%的差距有多大?一百萬元投資股票扣除通膨,三十年後會變成六百六十一萬,但一百萬投資債券,三十年後只有一百七十六萬,相差四百八十五萬元。

二、長期持有是非常有效的方式:過去的確發生過一些大型的崩盤危機,導致人們認為應該要買低賣高、趨吉避凶。但如同書中提到,歷史數據證明,如果你每十年才看一次股票,那股票仍是持續在創新高。

三、許多平常高報酬的資產,在不好的年頭風險會很高:例如許多垃圾債、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s),雖然平時有接近一○%的高年化報酬率,但在金融危機來臨時卻也可能虧損三○%甚至虧損五○%。從數據可以了解,風險不應該只看報酬率高低,而是災難來臨時傷害會有多大。

最後一個問題是:「如果投資這麼簡單,那困難在哪呢?」

雖然理論你都知道,但人們對於難以預期的未來,心中仍是抱著恐懼和不安。要消除不安的方法,就是先預想自己未來將會面臨哪些困難。股市崩盤時怎麼辦?當獲利不如預期時怎麼辦?當朋友向你推薦一檔他認為可能有高報酬的標的時該怎麼辦?家人親友認為你的投資是在賭博時該怎麼辦?

看完這本書後,相信你能找到答案。

推薦序 2
用「常識」就足夠的投資術
施昇輝/《只買4支股,年賺18%》作者 

我必須大言不慚地說,沒有人比我更適合為這本書寫序,因為書中歌頌的「簡單」和「認分」,就是我最核心的投資理念。但是看完全書之後,我又很慚愧,我的「波段操作」策略,報酬率絕對不如作者堅持的「長期投資」。

「簡單」在我來說,就是不要浪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投資理財上,而作者則以「忽略雜音」四個字,提出了更具體可行的作法。絕大部分的理財專家都以複雜的術語,讓一般投資人很難理解,如墜五里霧中,這是雜音之一。對於同一個事件,這些理財專家常會提出截然不同的看法,讓一般投資人不知如何判斷,這是雜音之二。既然不懂專家的術語,又無法判斷專家的看法,一般投資人只好到處打聽明牌,這是雜音之三,而這也是最危險的雜音。

唯有把眼睛、耳朵摀起來,才能隔絕雜音,但這真的很難,所以我主張用「紀律」取代「判斷」,就可以不再受雜音干擾。當技術指標來到低檔時,肯定有非常多看壞未來行情的言論會出現,如果你堅持按「低檔買進」的紀律來執行,不就很自然地規避了雜音的干擾?同理,技術指標來到高檔,你若沉醉在未來前景的美夢中不知獲利了結,不按「高檔賣出」的紀律來執行,很可能不過是紙上富貴一場。「買低賣高」不就是投資獲利最簡單的法則?結果絕大多數的投資人都是「追高殺低」,因為大家都被雜音混淆,做了太多無謂的判斷。

「認分」在我來說,就是不要妄想勝過大盤的表現,而作者則告訴大家一個殘酷的事實:「散戶根本沒有打敗法人的勝算」。大家其實都知道,在股市獲利的投資人絕對不會超過兩成,但大家都認為自己一定可以成為那少數的贏家,這就是「不認分」。

二○○八年,我已離開職場五年,一家七口的生活開銷完全來自股票的操作,但當年爆發的金融海嘯,讓我滿手的股票都處於套牢虧損的狀態。某日下午,想要睡個午覺卻鬱卒難眠,心想連我這種台大商學系畢業,又有證券公司十五年經歷的人,不只投資賠錢,連虧損的幅度也遠遠輸給大盤的跌幅,當場真覺得自己是個大魯蛇,對未來人生也近乎徹底絕望。這時,我突然頓悟,如果能跟大盤表現一樣,不就至少睡得著覺?而什麼股票能跟大盤同步呢?那就是「元大台灣50」(0050)。想通之後,隔天我做了此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把所有股票、無論虧損多少都通通賣掉,全數換成0050,從此翻轉了我的人生。這個決定其實就是因為我「認分」了。

很多人不認分,是因為看到媒體報導了很多素人投資股市迅速致富的心法,也看了很多坊間出版的理財暢銷書,就認為「別人能,我為什麼不能?」但我要潑大家一盆冷水,因為我不是不相信「這些英雄」的說法,而是不相信「各位讀者」做得到。這牽涉到不會再出現的時空背景,以及每個人不同的人格特質與風險承受能力,所以「認分」絕對不是消極的想法,而是認清事實,才能不再妄想打敗大盤,也才能避免因選股所帶來的無盡焦慮。

曾有人統計過,以二十年長期績效表現來看,有八○%的主動式基金是輸給大盤的,而作者也提出另一項數據,那就是十五年下來,只有五五%的主動式基金能夠存活下來。即便比各位讀者更專業的基金經理人,大部分都不敵大盤,大家為何還要有這種非分之想?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不只一次強調,去買和指數連結,也就是被動式的基金,即「指數型基金」(ETF)才是一般投資人最明智的選擇。本書作者也持同樣看法,而我近十年也幾乎只操作台股ETF中最具代表性的0050,應該都算是巴爺爺主張的具體實踐者。

看完全書,我唯一該深刻反省的是,我還做不到幾乎所有理財專家都主張,也是所有投資人都認同的「長期投資」。畢竟台股已站上萬點的相對高檔,如果不適時獲利了結,可能仍會讓人睡不安穩,所以我情願建議大家堅守「大盤日K<20,買;大盤日K>80,賣」的紀律,掌握每一次漲跌的相對區間進行買賣,賺取波段利潤。大盤不易被人為操控,所以技術指標相對不易鈍化,也就有很高的參考性,從此無須判斷漲跌背後的利多利空因素,不就非常簡單了?

在低檔敢於買進指數型基金,已經夠違反人性了,要大家不在乎短期績效、不要逢高落袋為安,幾乎可以說是非常人所能為了。當然,在長期投資的過程中,是不可能既要長期致富,又不肯忍受短期虧損,但是如果你投資的標的——如上所述的ETF——每年有穩定的配息,又涵蓋了各種產業,因而能稀釋各產業的個別風險,真的就可以放心地抱牢、抱緊、抱到天荒地老。巴菲特之所以是股神,也一度是世界首富,究其成功的因素,其實就是「長期投資」這四個字。

大部分的投資人不想長期投資,是因為想要快速致富,甚至去玩期貨、選擇權、權證等槓桿極高、希望以小搏大的衍生性商品,但常常忽略了高報酬背後的高風險。二○一八年二月六日,股市盤中暴跌六百點,造成期貨及選擇權交易人總額高達四十億元的巨大虧損,大家怎能不記取教訓,爾後審慎為之?

快速致富的期望,絕對會伴隨著心情的焦慮。如果真能如願,焦慮的代價當然值得,但萬一(其實是常常)事與願違,豈不是賠了夫人(財富)又折兵(心情)?因此,作者除了再三強調不要「快速」致富,而該「耐心」致富之外,更提醒大家,當財富能帶給你快樂時,你才真正擁有財富。

作者在書中提到成功的投資人有幾項特質,一般投資人都能理解,但真的很難做到,唯一最顛覆大家觀念的是他提到「這些人會說『我不知道』」,而這卻最讓我心有戚戚焉,因為很多讀者或網友常問我很多問題,我經常也是這麼回答:「抱歉,我不知道。」千萬別以為自己真的懂,甚至只懂皮毛更危險,還不如承認自己的無知,反而更安全。指數為什麼跌?不知道,反正跌到技術指標的低檔就該買。什麼股票會漲?不知道,反正我只做指數化投資,就不必去選股了。承認自己不知道,其實是最容易讓自己成為成功投資人的方法。

因為承認自己很多都不知道,所以就不會選擇過多的投資工具,也不會投資過多的標的。很多投資人為了分散風險而分散,結果做了過多的配置,裡面甚至有很多都是自己不熟悉,甚至完全不懂的標的。這樣做,其實風險更高。大家千萬別高估自己、別人云亦云、別貪得無厭,才能真正控制風險。

這兩點正好呼應了本書英文書名中的common sense(常識)二字。投資理財只要用大家都應該知道的「常識」就夠了,真的不必妄想自己擁有少數專家才知道的「學問」,而這也正是我一向主張的「無腦理財,人生無惱」,在此與大家共勉之。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477426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68
    • 商品規格
    • 21*14.8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