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靜農佚文集

  • 228

內容簡介

集文學史家、小說家、詩人、書法家、教育家於一身
一代學人風範,呼應文學史上無數的聲音
中國新文學的燃燈者臺靜農


本書《靜農佚文集》特別收錄臺靜農先生於1921至1949年間的創作散稿,含括小說、散文、序跋、劇本、論文等多樣貌類型,並增補新發現兩篇集外文:
〈一九三〇年試筆〉、〈許壽裳先生〉

臺靜農被尊為一代學人的風範。早在一九二、三十年代即以文學創作著稱,後因戰亂不及整理,許很多文章散落在各個報刊,現經文學史料專家陳子善和秦賢次編訂為《靜農佚文集》。

《靜農佚文集》內容以短篇小說、散文為主,及學術論述數篇,過去均未收錄在其他的獨立文集中,並增收晚近發現的散逸文字。這些篇章流露出五四一代的鷹揚氣息,其中包含正視人間苦難,反對不合理現象,著眼人性真實,以及對於明天,對於人類未來的嚮往

作者

臺靜農(1902-1990

現代著名作家、學者。1922年就讀於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1925年春結識魯迅,參與組織未名社。1927年後,任教於輔仁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及齊魯大學。抗戰期間,舉家遷四川,任職國立編譯館和白沙女子師範學院。1946年來臺,於臺灣大學擔任中文系主任。

1922年至1949年間,以筆名青曲、聞超、孔嘉、釋耒,發表論著、散文、小說、劇本等,散見各報章雜誌。著有《地之子》、《建塔者》、《靜農書藝集》、《龍坡雜文》、《靜農論文集》、《中國文學史》等。

編者
陳子善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現代文學資料與研究中心主任、《現代中文學刊》執行主編。著有《自畫像》、《一瞥集》、《不日記》一至三集、《簽名本叢考》、《從魯迅到張愛玲:文學史內外》等書,編訂周作人、郁達夫、梁實秋、臺靜農、張愛玲等中國現代作家的作品集和研究資料集多種。

秦賢次

筆名秦雲、石彬室等。臺灣著名民間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者,長期致力於新文學史料的蒐集與整理,並經常撰文向臺灣讀者介紹五四時期文學家之生平與著作,如郁達夫、朱湘、梁遇春、陸蠡、錢鍾書等。曾任臺灣文學館「臺灣文學雜誌期刊史編纂暨藏品詮釋計畫」研究顧問。後將主要收藏捐贈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圖書館。

目錄

【小說】
途中
死者
懊悔
被侵蝕者
么武

【散文】
壓迫同性之卑劣手段
鐵柵之外
記──
去年今日之回憶
奠六弟
夢的記言
人獸觀
病中漫語
記張大千
談「倭寇底直系子孫」
國際的戰友
「士大夫好為人奴」
魯迅眼中的汪精衛
塡平恥辱的創傷
《歷史之重演》
秀才
關於販賣生口
關於買賣婦女
老人的胡鬧
我與老舍與酒
讀知堂老人的《瓜豆集》
追思
一九三○年試筆
許壽裳先生

【序跋】
《關於魯迅及其著作》序言
《擇偶的藝術》序
《葉廣度詩集》序
跋自書魯迅詩卷贈方重禹

【劇本】
出版老爺

【論文】
宋初詞人
魯迅先生的一生
魯迅先生整理中國古文學之成績
〈記錢牧齋遺事〉
讀《日知錄校記》
錮黨史話
《古小說鉤沉》解題

編後記 陳子善
跋 秦賢次
附錄 臺靜農先生前期創作目錄陳子善、秦賢次編

序/導讀

編後記

陳子善

廿五年前,聯經出版公司在臺灣出版了秦賢次先生與我合編的《我與老舍與酒:臺靜農文集》。此書曾經重印,可見受到了臺灣讀者的歡迎。廿五年後的今天,聯經出版公司又重新出版此書的修訂增補版,並改書名為更確切的《靜農佚文集》,做為編者之一的我,當然感到由衷的高興。

《靜農佚文集》初版時,我在〈編後記〉中說:

六年前,臺灣《聯合文學》雜誌在出版「臺靜農專卷」時,稱許臺靜農先生是中國「新文學的燃燈人」,這句話說得形象、生動,也很恰切。回顧「五四」以來的中國新文壇,臺先生不但是二十年代鄉土文學的重要代表,為魯迅所賞識,與王魯彥、許欽文等齊名,而且三十年代以降,臺先生在散文小品和學術論著的撰述上也頗多建樹,卓然一家。

但是,臺先生的前期作品,除了《地之子》、《建塔者》兩本短篇小說集之外,大部分未能結集。這是臺先生留給後來者的一筆寶貴的文學遺產,自有其審美或史料的價值,如果任其湮沒,未免可惜。基於這種認識,我和秦賢次先生隔海合作,鉤沉索隱,銳意窮搜,費時三載,終於編成這本臺先生的佚文集。遺憾的是,臺先生本人已不及親見了。

臺靜農先生是二十世紀中國最具代表性的鄉土小說作家之一,他的散文和學術論著同樣也是獨樹一幟,影響深遠,這是我對臺先生文學和學術成就的基本看法,至今沒有改變。正是從這個觀點出發,我當年與秦先生合作編選了這部臺先生佚文集,也正是從這個觀點出發,今天重印這部臺先生佚文集,竊以為具有更全面更充分地為臺先生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和學術史上定位的重要意義在。

重印臺先生這部佚文集,有兩點應向讀者說明:

一、佚文集增補了新發現的臺先生兩篇集外文。一篇是〈一九三○年試筆〉,發表於一九三○年三月二十日北平《新晨報》副刊,這是我的好友趙國忠先生在查閱一九三○年代初舊報刊時偶然發現提供給我的。已知臺先生在一九三○年只發表了兩首新詩,這篇隨筆的重見天日,正可填補他這一年創作的空白。另一篇是我在一九四八年十月上海《青年界》新六卷第二期上找到的短文〈許壽裳先生〉。許壽裳先生當年在臺北遇害,是中國文化界的一個不幸事件,臺先生在這篇短文之前已寫了充滿深情的悼念文字〈追思〉,分別在臺北和上海兩地發表,沒想到他還寫了這篇〈許壽裳先生〉,足見他對許先生遇害之痛心疾首。

二、佚文集這次重印,仍分為小說、散文、序跋、劇本和論文五輯,每輯文章按發表時間先後編排。全書採用了舒適易讀的新版式。更有必要指出的是,所有文章均重新作了校訂,糾正了初版的錯訛字,引用文字也據原典作了仔細校勘,從而使全書的訛誤降至最低。



秦賢次

臺靜農先生是編者非常景仰心怡的前輩作家學人,在他生前曾有三次機會拜訪過他老先生。第一次拜訪他,是在一九八八年七月十四日的午後,我託臺老高足,也是我的好友吳宏一兄帶領前往。我知臺老喜歡喝酒,因此遵宏一兄吩咐,特地買一瓶軒尼斯XO級洋酒做為伴手禮,也遵囑不談有關魯迅事。這次拜訪的目的,係與上海好友陳子善兄約定合編一部除《地之子》級《建塔者》兩本小說集以及論文外,臺老在一九四八年以前所寫的作品集,因此特地前往拜訪,終取得臺老的欣然同意。拜訪中,我訪談的重點集中在他的生平。訪談後我也敬請臺老在我的藏書,即他自己編輯的北新初版本《關於魯迅及其著作》上簽名留念。

第二次拜訪,則係應北京陳漱渝兄要求,他趁來臺探親中,已自己去拜訪過三次,這次他邀我同去,我又找也是他的高足王國良兄帶隊,以避免冷場,時間係翌年的九月二十四日,因拍有多幀合照,故清楚記得。

第三次拜訪他老人家,係再隔一年(一九九○年)的六月十日,因為本人將於八月間去北京後順道去天津訪問李霽野先生。夙知霽野先生晚年念茲在茲的就是他在臺的摯友臺老,因此我特地請問臺老要幫他帶什麼給霽野先生。除了託帶東西外,臺老請我告訴霽野先生,他得了食道癌,因為說話沙啞,無法再用電話聯繫了云云。

我與子善兄合編的《我與老舍與酒:臺靜農文集》一書,遲至臺老逝後的一九九二年六月,始由聯經出版公司印出。本書未及讓臺老在生前過目,實是我們最大的遺憾。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57085085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9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