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翻轉白吃的午餐
凝聚與時俱進的、台灣需要的現代觀念內容簡介
	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四十年台灣新刻版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
	(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
	 
-傅利曼(Milton Friedman)
	
	「市場經濟大師」傅利曼是一九七六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是在西方世界推廣「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觀念最著名的一位學者。
	
	四十年來,高希均教授引進傅利曼「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的思維,從早期挑戰蔣經國的經濟政策,鼓勵讀者要盡自已的責任、不要事事仰賴政府,到近年來檢視民粹風潮下的「溫水青蛙」困境,深憂台灣的經濟與政治處境,發人深省。
	
	高教授愷切陳言:「大陸在改革開放中快速崛起,台灣在白吃午餐與內鬥討好中逐漸衰落。從一九九六年台灣直選總統以來,最大的白吃午餐受益者與製造者,就是政治人物的競選政見與選民,二者都在討好聲中模湖了判斷與是非,忘記了自己的原則與責任。」
	
	一本全球經驗與思索之書,
	是經濟學家的深思、
	和平倡導者的熟慮、
	教育與出版者的憂心之作;
	
	高希均教授指出台灣四十年的種種問題,
	還是在於全民「白吃午餐」的心態,
	造成今日的「溫水青蛙」困境。
	
	經濟起飛二十年後,我們也結出了民主的果實,
	如何重返小龍年代的榮景,
	從政府到民間,我們必須要有態度的轉變。
	
	在這本文集中,匯聚了這些年來的觀察,挑選了五十六篇文章,從不同時間、不同層面、不同場景、不同的人物與他們的著作,簡單地說,自己的注意力聚焦於一個大哉問:
	
	如何凝聚與時俱進的、台灣需要的現代觀念:
	政黨與民主如何運作?
	政府應該如何有效治理?
	企業應該如何創新求變?
	人民應該如何自求多福?
	
	如果這些論述真的能感動有政治權力的人,以及握有選票的選民,那麼台灣可以東山再起,重振雄風。這可以從「四不一沒有」啟動:
	
	不做虛報佳音的天使。
	不做財政赤字的聖誕老人。
	不做「民粹」下的順民。
	不在全球進步列車中脫班。
	沒有開放及穩定的兩岸,就沒有安定的台灣。
	 
─高希均
	
	觀念推介
	
	張作錦(曾任《世界日報》總編輯,《聯合報》社長)
	于宗先(中研院院士)
	孫  震(曾任台灣大學校長、國防部長、工研院院長)
	陳長文((理律法律事務所所長)
目錄
	卷首語   
	台灣白吃午餐四十年──從小龍年代到溫水青蛙的警示                    高希均
	為高希均教授建言作一補充──台灣獨立沒有「白吃的午餐」                    張作錦
	
	第一部    迷失在「白吃午餐」中
	1      從白吃「午餐」到白吃「盛宴」──台灣的轉型與發展會是一個悲劇性的結局?
	2      誰在扭曲理性的公共政策?──仍然是人性中的「白吃午餐」
	3     苦悶台灣出現奇蹟──多數民眾要翻轉「白吃午餐」心態
	4      從「白吃午餐」的美夢中覺醒
	5     互比台、中、港、新四地進步指標,台灣殿後──「政治正確」「白吃午餐」為共犯
	6     共同推動「新」獨立宣言
	
	第二部    糾結於兩岸關係與台灣民主
	7      新總統如何克服兩岸難題?──選「China Plus」或「China Minus」         
	8     兩岸一家親,台北與上海更親
	9     以陳總統第一年執政困境為戒
	10   「台灣經濟」繞不繞得過「大陸市場」?
	11   台灣如何在退步中自救?   
	12    投資軟實力,遠比買軍火更迫切──從旁觀「MAD」到追求「MAP」
	13   小國如何「不弱」?強國如何「不霸」?
	14   為什麼三位總統都做不好經濟?──都做了自己從政風格的囚犯
	15    兩岸經濟各奔前程──「新常態」vs.「新平庸」
	16    政客變君子,台灣走出政治霧霾       
	17    從日本「二十年失落」中找教訓
	18   二二八事件七十年,我有一個夢
	
	第三部    共鳴之進步觀念
	19    「新」台灣人──改寫台灣生命力的新劇本   
	20   向「平民英雄」學「核心價值」
	21   下一個賈伯斯在哪裡?               
	22   為什麼鼎泰豐能在高峰之巔?   
	23    年輕人要出國學習:接觸陌生,改變自己
	24   誰決定年輕人的前途?──答案就是「你自己」                           
	25    「老人」的稱呼不全是「依賴者」   
	26    面對無處不在的「濫」,你怎麼辦? 
	27   欣賞勝過擁有       
	28    企業家的二十五項自我要求
	29   知識共享及學以致用──在中興大學母校成立「高希均知識經濟研究室」
	30   馬雲在台北講話的聯想
	31    八張機票──與那一代的眷村子弟林全分享
	
	第四部    標竿跨時代人物
	32   馬英九和習近平,雙手緊握的是「和平」
	33   星雲之道:分享大師的一生貢獻
	34   孫震:「書人合一」的君子與學者
	35   鄭崇華:第一位「君子企業家」
	36   蔡長海:醫療和教育志業的巨人
	37   馬玉山:「誠信」是「冠德」建築的基石 
	38   郝柏村:找回抗戰歷史真相
	39    蔣經國:深耕台灣
	40   李國鼎:一位決策者的高貴靈魂
	41   王作榮:台灣第一位「政策經濟學家」
	42   王永慶:從「大」企業家到「偉大」企業家
	43   吳清友:台灣第一位文創企業家
	
	第五部    共享人生難得之書
	44    讀一流書、做一流人──把「承諾」變成「實踐」
	45    《謝謝你遲到了》──如何面對加速年代的劇變?
	46    《鄧小平改變中國》──傅高義第四本著作的出版
	47    奈伊:「軟實力」的興起
	48   布魯克斯:《品格》永不貶值的資產
	49   文明:沙克斯的《文明的代價》
	50    革命有理,創新有功──哈默爾的《啟動革命》
	51    《注意力經濟》:用「注意力」做焦距
	52   哈佛校長的警告:為什麼大學生學習到太少?
	53    《樂在工作》:「樂在工作」與「優質人生」
	54   生之愛情.死之尊嚴──瓊瑤以生命寫下:《雪花飄落之前》
	55    張作錦:《誰說民主不亡國》
	56    王力行:《請問總統先生》
	
	附錄
	附錄一
	做一位出色的台大人──五個自我要求與五道門檻
	二○○七年六月,台灣大學畢業典禮致詞全文                高希均
	
	附錄二
	做一位「內外」兼顧的知識人
	二○一二年六月,清華大學畢業典禮致詞全文                高希均
	
	附錄三
	從落後農業邁向文明社會─
序/導讀
	卷首語
	
	台灣白吃午餐四十年——從小龍年代到溫水青蛙的警示
	
	(一)產生了「五個必然」
	
	自從四十年前《聯合報》總編輯張作錦勇敢地刊出拙文〈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一文後,兩岸顯著的對比就更容易看清:大陸在改革開放中快速崛起,台灣在白吃午餐與內鬥討好中逐漸衰落。從一九九六年台灣直選總統以來,最大的白吃午餐受益者與製造者,就是政治人物的競選政見與選民,二者都在討好聲中模糊了判斷與是非,忘記了自己的原則與責任。這些慷他人之慨地提倡「新」白吃午餐者的特色是:
	
	●以統獨、族群、正名、制憲等意識型態的議題,激化內部的分裂與少數人的情緒,來贏取選舉。
	●再以國家資源、納稅人的錢以及政府舉債,不斷對特定團體、縣市、區域、年齡、產業……透過補助、獎勵、研發、施惠、公共建設等名目,製造出更多的官商勾結、地方勢力、各種財團,並且造成了獨佔與壟斷的既得利益者。
	
	接著產生了五個必然:
	(1)從政者的「討好」替代了「求好」;
	(2)既得利益者的要求愈來愈大膽;
	(3)只要想出冠冕堂皇的計劃名稱,經費就可通行無阻;
	(4)正派經營的意志愈來愈弱;
	(5)財政赤字愈來愈不可收拾。在民粹籠罩下,台灣正站在慌張的十字路口。
	
	(二)嚴峻的國內外大環境
	
	一九七○──八○年代生命力旺盛的台灣小龍,已變成今天溫水中的青蛙,欲振乏力。這是一個傷感與沉痛的轉變。
	
	有識之士早就看到台灣一步一步地走到這個結局。我只是目擊及評論者之一。重讀這些年來語重心長及相互呼應與重複的文章,只能說自己仍然沒有放棄做一個知識份子的言責。
	
	一九八○年代末,台灣在浩浩蕩蕩的民主潮流中,沒有政變與流血,贏得了華人世界第一個走向民主國家的讚譽。
	
	令人惋惜的是:除了「投票」的民主,其他的配套完全欠缺,造成了台灣民主根基未堅,民主傳統未建。在一波又一波的選舉中,以仇恨、對立、內鬥來贏取選票聲,「民粹」乘勢而起,「政治正確」替代了理性決策。當國民黨是是執政黨時,在立院受到杯葛,議事癱瘓;當民進黨變成執政黨時,立刻靠投票變成了合法的「一黨治國」。
	
	基本上來看,造成台灣衰退的遠因有三:
	
	●台灣之弊:不擇手段的爭權、奪利以及官商勾結。
	●台灣之病:政治及法律上缺少是非、黑白、對錯。
	●台灣之痛:
	(1)「白吃午餐」持續擴大。
	(2)「決策錯誤比貪污更可怕」的實例層出不窮。
	(3)多數「新台灣人」的表現愈來走向明哲保身的小確幸。
	
	難怪資深媒體人張作錦先生要感嘆:「誰說民主不亡國?」但也需要提醒:「誰說壞人沒惡報?」
	
	(三)尋找翻轉的可能
	
	幸虧台灣是衰,還沒有全垮;台灣是有病,還沒有進入太平間。
	
	五十三年前(一九六四)從助理教授開始教書,此後從未間斷探討一國經濟的盛衰、一個世代的教育發展,以及一個社會追求和平的重要。
	
	在這本文集中,匯聚了這些年來的觀察,挑選了五十六篇文章,從不同時間、不同層面、不同場景、不同的人物與他們的著作,簡單地說,自己的注意力聚焦於一個大哉問:如何凝聚與時俱進的、台灣需要的現代觀念:政黨與民主如何運作、政府應該如何有效治理、企業應該如何創新求變、人民應該如何自求多福?
	
	如果這些論述真能感動有政治權力的人,以及握有選票的選民,那麼台灣可以東山再起,重振雄風。
	
	這可以從「四不一沒有」啟動:
	●不做虛報佳音的天使。
	●不做財政赤字的聖誕老人。
	●不做「民粹」下的順民。
	●不在全球進步列車中脫班。
	●沒有開放及穩定的兩岸,就沒有安定的台灣。
	
	政府的領導人和握有權力的首長及民代要記住三個關鍵詞:
	●它不是權力、名位、財勢。
	●它是和平(兩岸)、開放(台灣)、經濟(人民)。
	
	我們社會要對「五個沒有」明白在心:
	●沒有開放,一切空轉。
	●沒有經濟,一切空談。
	●沒有教育,一切空白。
	●沒有文明,一切空洞。
	●沒有和平,一切落空。
	
	如果政治領袖能減少其中一個「沒有」,是C咖;減少二個「沒有」,是B咖;減少三個以上,那就是偉大的A咖。最有可能的是:政治人物只求長期執政,透過不斷的鬥爭與虛浮的建設,持續地在矛盾的、衝突的、空轉的政策中,進退失據,連C咖都做不到。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高希均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