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還可以更努力
內容簡介
生命不該只有金錢的顏色、氣息與味道!
 
 ★市面上最容易理解的企業社會責任(CSR)書,財經商管科系必讀!
 ★各種可能性,提供你對台灣整體產業的未來發展、完整快速的想像。
 ★以實際例子,讓企業主以創新人性的文化,為人才爭取海外一片天!
 
 正如賈伯斯所言:「只有相信你做的是偉大的工作,你才能獲得真正的滿足;只有熱愛你的工作,你才能做出偉大的工作」。
 
 周俊吉以理智的法律人和經濟學家的背景,以及不動產企業負責人的高度,全方位剖析台灣產業的未來之路。他認為現今的台灣企業必須以CSR(企業社會責任)為最終發展方向,別無他途。
 
 本書是讓企業主、創業者、甚至每位員工,都能建立自己的「企業道德倫理」的一本實作集。為了宣導自創業以來即秉持的「企業責任」理念,周俊吉董事長,此次特別將八年以來在工商時報、中國時報、經濟日報、遠見網路專欄,以及自己部落格當中,精選的文章集結成冊。希望藉此能喚醒國內企業對於CSR的重視,永續經營在地企業,並且回饋給在這塊土地居住的所有人。
 
 他信手拈來古往今來的故事,篇篇皆是個人/企業經營的好借鑑,其中例子不侷限於台灣,展現出作者淵博的學識,以及多元發展的思路,是少數能兼具理性與感性,同時具有數據分析與說故事能力的企業主事人,也因此使得本書具有綜觀全局的產業觀察角度。讀之有益,還可用做企業經營的範例。
目錄
 出版者的話
 以「信義」為己任的企業家──分享周俊吉新作《還可以更努力》 高希均
 推薦序
 培育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社會責任 許士軍
 見利不忘義 杜維明
 自序 周俊吉
 
 PART 1  立志趁年青,瞭望全世界──回顧盛世經濟的崛起和成長         
 丈夫未可輕年少
 青年如何翻轉世界?
 史諾登的選擇
 協尋漢高祖劉邦
 企業如何運用人才?
 如何成為企業眼中的人才?
 店長的格局
 CEO與店長的共通點
 給新人的三個錦囊妙方
 好得不像話的人生
 因為相信,所以看見
 快樂的選項
 年輕人,到底誰對不起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只有小不公平,沒有大不公平
 樂由心生、境隨心轉
 讓大家都開心的成功學
 抑價或抑量
 人生,為什麼                                   
 發掘台灣新活力
 回收不等於環保見證
 現代蝦奴
 誰,為富不仁?
 共融性事業
 
 PART 2  運籌帷幄,理念先行──台灣當下必須正視的「企業文化轉型」思潮
 一起「企業倫理」吧!
 企業倫理與幸福
 我有罪!
 AIG啟示錄
 加薪等於獲利
 「社會企業」二三事
 全面迎接台灣CSR世紀
 C/P值世界
 C/P值到不了的地方
 信義幸福故事
 許年輕人一個未來
 紀律+當責=樂活
 台灣2.0
 台灣企業倫理元年
 從自由到永續
 創造性分配
 捨我其誰
 治大國者如烹小鮮
 無論收費高低,服務始終感動人心
 賺錢容易花錢難
 關於企業社會責任,我想說的是……
 願CSR之風日盛
 憂+信=優
 「企業倫理」此其時也!
 有思想的SOP
 
 PART 3  珍惜土地,愛護家鄉──該如何達成「已開發國家」的社區營造與實質關懷?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
 典範與對話
 人造社區,社區造人
 期待一場「全民社造運動」!
 欣見台灣「二代農」崛起,「社區一家」十年有成!
 幸福企業公益平台
 從「人」出發的全民社造
 來自星星的「比亞外」
 《四方報》深耕四方
 與「社區一家」共同成長的社會企業「們」
 ──以花蓮牛犁社區與南投埔里長青村為例
 「幸福」自來
 從楚成王到水電失調
 如何解「悶」?唯「信」而已!
 成長性分配
 消防隊=防消隊
 把愛傳出去
 非典型富有
 河馬之死
 終身學習樂
 告別「下限生活」
 弱勢可以不弱勢
 當責
 對社區來說,CSR是門好生意
 與CSR有約的小微企業
 收斂台灣
 
 PART 4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汲取以往成功經驗,營造人心的穩定力量
 華人社會的文化雁頭
 台灣,Cheer up!
 黃浦江上幾條船?
 每一位總經理的家業夢想
 預見新一輪台、韓競賽
 催「生」台灣新未來
 世上最安全的地方
 人類會一直幸福下去嗎?
 人生最大的需要
 你希望留下什麼?
 「施」與「受」之間
 君子立長志
 反商仇富?
 「銀行倫理」vs.「倫理銀行」
 是費用?還是罰鍰?──從六大跨國銀行聯合認罪談起
 論「奢侈稅」再進化
 時候未到?
 曼德拉與企業
 期待名符其實的金蘋果
 論「公益」的層次
 施比受更有福?
 變身銀領!
 適當
 星星之火
 看見改變
             
 PART 5  全球化怒濤下,誰說文創沒有用?──放眼華人社群,發揚精緻文化
 徐光啟與文化創意
 台灣競爭力新思維──產業文創化
 產業文創化=產業全面升級
 美麗新世界
 美麗新台灣
 中產階級之怒
 小時代中的大青年
 世代公平、包容與衝突
 自我毀滅的自利
 巴西世足賽與漢武帝
 孔夫子周遊列「國」
 文創與現代服務
 台灣企業的「藍血」氣質
 與時逐而不責于人
 下流社會?
 比數字更重要的事
 企業如何傳承?
 何謂卓越?
 FTA很重要嗎?
 百變之本
 餿水油vs.創新
 從「遺忘」到「記住」
 人口紅利消失下的企業對策
 縮減貧富差距的可能解方
序/導讀
 自序
 
 這本書是我人生中的意外。周俊吉
 
 從小,我就愛讀書,啟蒙者是我的父親。父親本身熱愛閱讀,除了自己喜歡之外,也常以書為禮送給我們;由於父親的耳濡目染,我自幼就喜歡翻閱各式各樣的書籍,還不時偷溜到父親書房看書,印象中,我11歲就接觸常被查禁的《文星叢刊》,也常看柏楊、李敖等名家文章,在幼小心靈裡埋下了「憂國憂民,人人有責」的無形種子,但過於早熟的心智也讓我在教育體制中適應不良,很難與同儕們打成一片。
 
 許多年以後,有機會遇到李敖大師本人,還忍不住向大師小小抱怨:「還我少年」!
 
 因為有書,讓一個在台灣嘉義長大的鄉下孩子,無需遠渡重洋、親歷其境,也能輕鬆學習到日本幾位偉大企業家的經營心法。第一位是松下幸之助,其寶貴的創業經驗,舉凡確立經營理念、人才是企業根本、與社會共生共榮等原則,字字句句都對創業之初的我深具醍醐灌頂之效;另一位是稻盛和夫,從二次戰後的百廢待舉中一路走來,如何沉潛以待、創造奇蹟、面對困境、再造高峰,其永不言退的精神,在在都為不同時期的我帶來深刻啟發。
 
 更重要的是,我從萬千書海中演繹出做人處事的道理與經營事業的原則:一種讓身邊所有人都開心的成功學-企業倫理(其三大主軸是「以人為本」、「先義後利」、「正面思考」)。
 
 打從創業第一天起,我便不斷地以身實驗、精益求精,從混亂失序的市場中出發,為了一份身為清流的堅持,虧損、橫逆、頓挫都是稀鬆平常,但我依舊選擇「千萬人吾往矣」;沒想到,就這麼一路走著走著,竟也踏出一番漸入佳境的嶄新天地。當思考策略的觀點逐漸多元、盱衡局勢的視野益發全面之後,由個體、企業、社會到所有利害關係人,一次又一次都令我更加確認並堅信,企業倫理的經營理念是一條雖然崎嶇、但方向正確的道路。
 
 對書、對思考、對企業倫理的忠貞信仰,為我帶來終極力量。
 
 每天,總是要讀上幾頁字,才覺得不枉此日,卻從沒想過自己也能寫書,在天下文化高希均教授的不斷鼓勵下,將這幾年的信筆文章集結成書,除了為自己留下一落人生剪影之外,更期盼能邀請有志之士齊來共襄盛舉:如果您也期待台灣愈來愈幸福、人類社會愈來愈美好,歡迎您從本書開始了解企業倫理,並善用箇中理念翻轉世界,讓你、我的生命可以從此不一樣。
 推薦序
 
 培育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社會責任許士軍
 
 記得在六年前,同樣是天下文化出版了一本書《信任帶來新幸福:信義房屋的故事》描述同樣一家公司──信義房屋──自一九八一年以來的成長歷程和它所代表的精神。儘管在這六年間,整個世界,包括台灣在內,歷經了各方面激烈和許多預想不到的變化,然而在這本由故事主人翁──信義房屋的創辦人和董事長周俊吉先生──親筆述說的新著中,我們所看到的,這家公司經營的「立業宗旨」卻一樣不改,那就是:以「信義」贏得顧客的信任,再以「創新」帶動整個產業的進步,也就是作者對於「不改初衷」這句格言的實踐。
 
 這本新書是由周董事長自己現身說法,將三十多年來的經營菁華經驗寫成一百二十四篇文章集結成書。和六年前那本書對照,記得當時個人在拜讀之後,曾經以「信義是用做的,不是用說的」做為讀後感言,如今卻必須修正那句話,因為周董事長不僅做了,還更進一步將他所做的寫下來。
 
 做的和說的,都和企業社會責任有關
 
 不管是用做的,還是用說的,兩本書都和「信義房屋」這家上市公司在「企業社會責任」這一課題上的想法和做法有關。
 
 具體說來,信義房屋一開始便是以努力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做為公司最核心的企業文化,為國內企業界這方面的一位先驅,不過,有關公司在這方面的許多作為,在本書以及前此有關書中,都有具體和詳細的記載,不必在此細說。
 
 在此所要指出的是,公司在這方面的實踐,相當程度回答了人們對於企業社會責任這件事的一大疑惑:那就是在企業社會責任和公司經營績效之間,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關係:是正面或是負面?
 
 企業社會責任和經營績效的關聯性
 
 基本上,許多實證研究對於這一問題並沒有提供一個明確的答案:固然有甚多這類研究發現二者間存在有正面相關,但也不乏證據顯示,公司從事企業社會責任可能導致其財務績效的降低。
 
 這一問題之所以難有一致的答案,背後的原因甚多。一方面,所謂企業社會責任範圍和內涵十分多樣而複雜,企業不可能全部都去做,或做同樣的事,因而可能隨著不同公司所選擇和著力事項的不同,帶來了不同的績效後果。再另一方面,有關企業如何將這方面事實的理念予落實,納入公司的價值鏈和策略中尚無成規可循,其間存在有極大的鴻溝。譬如在二〇〇六年某期<哈佛商業評論>中,即有兩位學者曾針對這種問題發表一篇以「策略與社會:競爭優勢和企業社會責任的聯結」為名的論文;這篇論文企圖將二者聯結以產生某種「綜效」(synergy)。特別在此一提的,這兩位作者均非等閒之輩,其中一位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策略大師邁可波特。由這樣頂尖學者特別針對這一問題撰文探討,可見這一問題之受到重視。
 
 如前所述,企業可能擔負社會責任的範圍是十分廣泛而複雜的。以信義房屋來說,這些年來所做的,有屬於推動企業倫理教育,有屬於社會公益捐助,有屬於災難救助,當然更多在於對於顧客的貼心和服務照顧。但是在這眾多的作為中,所要特別提出來的,乃在於對於人才的重視和培育。
 
 人才是決定國家和社會的最重要條件
 
 首先,在當今世界,人們已認識到,決定一個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的最重要條件,己不在於資金和資源,而在於人才。以美國而言,之所以在近百年來能夠在多方面居於世界領導地位,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即在於成功吸引各國菁英,給予他們以學習和發展的環境,進而一展抱負,助長了美國的富強。我們也看到,後起之秀的中國大陸,也努力在這方面急起直追。
 
 在這潮流下,如果將人才培育做為企業所擔負的一種社會責任,不但是最務實,最符合企業性質的作法,同時也有效解決了前此所稱在企業經營績效和擔負社會責任上所可能產生的矛盾困境;一石二鳥,二者都可兼顧。
 
 稻盛和夫挽救JAL於敗亡的動力和關鍵
 
 在這方面,我們更可以用近年來日本稻盛和夫先生以三年時間扭轉了一家公司破產的命運的作法,同時也對於社會帶來重大的貢獻,提供一個最令人驚奇的成功事例。
 
 這家公司便是日本航空公司(JAL)。當稻盛和夫應日本政府之邀,在二〇一〇年二月臨危受命擔任會長時,這家世界級的航空公司已連續八年虧損,背負了二兆三千億日圓債務,員工人數也已自五萬一千人減至三萬二千人,股價下跌至只有一日圓。在人們心目中,這家公司已處於一種「神仙也難救」的境界。
 
 然而在他接任會長一千一百五十五天後宣布辭去日航職務時,這家原來瀕臨破產公司,不但償清了所有的抒困融資,還創下JAL有史以來最高的營業利益;股票重新上市後,並為國庫帶進了高達三千億日圓的資本價值。
 
 至於在這短短三年內稻盛先生究竟做了些什麼,創造出這一起死回生的奇蹟,詳細內容已經在一本由大西康之這位資深媒體人所著的《稻盛和夫的最後決戰》一書中有深入的報導,值得讀者仔細閱讀,在此不擬重複。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稻盛和夫是怎樣一個人的背景,他在二十七歲創設京瓷公司,以一生五十二年領導這家公司成為日本數一數二的電子零件製造者,而且自創辦以來,從未發生虧損。不過,當這位創辦人出任日航會長時,他已自京瓷退休,而且已近八十歲高齡。更出人意外的是,他對於航空事業經營幾乎可以說是一個完完全全的門外漢。
 
 以這樣一個人在短短時間內創造這一奇蹟,到底成功的關鍵是什麼?相信這是一般讀者最感好奇的問題。
 
 在此生死關頭,在一般人觀念中,公司馬上要做的,同時也是日本一般公司最常做的,就是立即進行大規模裁員,甚至找到某些藉口逼著員工主動辭職,因為在一般人心中,員工就是成本,裁減人員就是降低成本的最快捷徑。然而令人詫異的,也是引起公司原有幹部極力反對的,就是稻盛先生視「員工是家人」;經營者的責任就是「要讓家人幸福」。他所要做的,一則就是如何保住了剩下的三萬二千人的工作,二則如何遏止JAL破產帶給日本經濟更大的傷害。
 
 如果說這些是促使他接下重任的動力,接下來,也是最可貴的是,他挽救公司厄運的做法也從這裏著手。一開始他在公司公開宣揚這種理念,並未受到公司高階主管的支持,反而被譏笑為鄉下老頭子才會說的話。然而他並不為所動,堅持照這種理念做下去。他認為,必須將公司的經營目的昇華到這一地步,才能真正對公司進行重整的工作。
 
 善念的力量──培育人才的根本
 
 在稻盛和夫另一本《生存之道》(二〇〇四年出版)中,他將推動企業興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