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人類擁有許多獨特怪異的才華,
造就了各種看似光怪陸離,風馬牛不相及的事,
其祕密就在於⋯⋯腦和心的連結
短短四十年,認知神經科學結合了研究心智的「認知科學」和研究大腦的「神經科學」,漸漸取代傳統心理學,以實徵量化方式,透過各種腦造影技術,探究人類各項行為(包括學習、記憶、語言、知覺、決策和意識等)的大腦神經運作,不僅驗證許多行為研究的理論,也逐步開啟大腦這個黑盒子的秘密。
繼認知神經科學祖師爺葛詹尼加在美國創建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後,這門新興科學也在各地萌芽,而曾志朗,即是隨後在台灣推動認知神經科學的第一人。
他不僅開設了第一個以認知科學為主的研究中心,也在國際上交出許多傲人的成績單。現在,他放下過多嚴肅的學術語言,以最輕鬆的生活角度,帶你認識大腦科學之美。
這本書從哪一篇章翻開來都可以,猶如與愛推理的科學家促膝常談,解開生活中各種謎團。作者從日常接觸的人事物入手,結合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的豐富知識,細緻而生動地為現實生活中各種光怪陸離提出科學解釋,鋪展出各種最新研究。透過他的敘事與分析,一幀幀畫面歷歷在目,讓人不得不正視,有時候看似感性的生活面,也能科學相對。
目錄
自序:歷史盡在腦的演化中
引言:當福爾摩斯遇見白羅
第一章 在海馬回裡游泳
獸之初、性本惡,人呢?
觀其行以識善惡是人的天賦
明識嬰才,洞察人性
囝仔轉大人的代價:認知失調
旁觀者效應蒸發,還紐約清白
認知神經科學家的聖杯之旅
第二章 記憶的祕密房間
用腦導航:五項祕訣走四方
睡眠,生命中承先啟後的關鍵
人定勝天,老則不老
聽不清楚?戴上眼鏡吧!
閉目十分鐘,助憶建大功
第三章 性向天注定,基因難纏
陰佳陽差,定力有別
位置特定的抑制效應:Spooky!
眼眸傳情愫,狗事知多少
從遞減的語音細說祖先的故事
一見鍾情,佳偶怨偶,但看基因?
第四章 小木偶想變成人,得識人心
人、機之別,盡在腦中
神經卡大條,其來有自
猴頭猴腦的缺憾
成智五步:仿、借、存、轉、聯
會記、會忘、會算、會賭:草木有知?
邪不勝正:線上傳訊,善惡分明!
第五章 在意識的繁花裡漫步
石銅鐵、豬狗雞羊馬、蔥蒜黃瓜,都有話說!
膨風也能變創意
速讀成跳讀,越讀失悅讀
意識到意識研究的困境
知識轉換三部曲
附錄
巴拿馬報告:科學的人道精神與作為
序/導讀
自序
歷史盡在腦的演化中
在蘊釀著為這本科普散文集寫序的思索時刻,我正在趕去亞洲大學做一場通識教育演講的路上。閉目養神之際,手機忽然連串震動,實驗室助理傳來幾則訊息,恭喜我獲選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Arts)醫學組的院士,肯定我帶領的研究團隊在認知神經科學與神經語言學上的成就;並附上幾張掃描圖檔,打開一看,那是如今已經很少見的傳統郵戳信封和親筆簽名信函,原來這件喜訊是這麼由歐洲越洋而來的。
那天下午,在亞洲大學的通識講座上,我興致高昂連講了兩個小時的科研故事,相信把聽講的學生都累壞了,但也許被我的熱情感染,竟然很少人睡著。除了以「含羞草會學會記會忘」、「捕蠅草會算」、「豌豆會賭」和「猴嬰會笑」說明草木有「知」,猿猴有情之外,也以細看竇加一張畫,說明物理學家如何利用高科技的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技術,在老婦人的畫像底下,重現竇加至愛的模特兒畫像:科學和人文共同為找真相而合作,譜出一樁非常羅曼蒂克的畫中有畫的揭密歷程!
我講得有些激動,而且意猶未止,卻看見主持人指手眨眼,暗示時間到了。我即時停了下來,話鋒一轉,提了一個問題,給學生們當做思考自我在未來定位時的功課:「從3D列印,到無人汽車及飛機,到靈光十足的機器人夥伴,世界變了。你們要如何準備,才能在以智能製造為核心的後工業社會裡,擁有競爭的優勢呢?」
帶著欣喜的餘韻,在返回台北的高鐵上,對這個天邊飛來的殊榮,我當然感激,但國際學界對我們研究團隊這些年成果的肯定,才是令我感到無比驕傲的地方!我心情盪漾在一生求學、教書、研究、回臺灣、建構腦科學實驗室、成立認知神經科學學會等種種往事的回憶裡,一件件、一樁樁湧出,歷歷如繪。但一路走來,其中的辛酸苦楚也一下子充斥胸間,如今終於有些為世人所讚賞的科學成就,不免露出含淚的微笑。
科學由觀天象開始,都和人的生活相關。天文、地理、水文為時空之依歸,豆草花木、魚蝦獸禽為萬物生命之泉源:格物致知、深度學習,成為智慧發展之根本,這一切知識的鋪陳和創新,都來自人類大腦的認知體系的演化結果。我很稱幸我的下半生都圍繞在對腦的研究上,而且從跨族群、跨語言、跨文化和跨時空的多向度交互作用中,去檢視語文和智慧的神經機制。什麼是普遍性原則?什麼是特殊性發展?社會的複雜如何剖析?在人類多元多樣的行為表現中,有的成功的跨過生命的生物極限,例如有些社會的人民,平均壽命已經延伸到八、九十歲以上,而其他社會的人民,平均壽命仍然停留在五十歲不到的限制裡。
不久前,在一個歲末的旺年會上,主人是幾十年的老朋友鄧維楨,在恭賀我獲選歐洲院士的介紹上,說:「他是位準確的科學預言者。三十年前在我家,他說科學的未來進展,會有四個可預期的方向。第一是核能研究將帶來更嚴重的核電存廢爭議和核戰一觸即發的險域中,第二是環境污染和大氣變遷的關係,第三是奈米和材料的研究將帶動後工業社會的革命,第四是大腦和智慧的研究將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顯學。我那時半信半疑,尤其覺得他對大腦科學的預言太過樂觀,也言過其實。如今看來,他說得都對,而且他在腦科學研究上,從基因到認知,為台灣的腦科學打造了一條可以和國際學界平起平坐的卓越研究之路!」
我莞爾一笑,感到有趣,當年閒聊中的預言,我自己都忘了,想不到他會記得那麼清楚。還好,這些預言一一兌現!那再三十年後呢?留給對科學有興趣的人,去好好的思考吧!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