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從事大學通識教育授課六年12學期的講本,將科技知識以生活化的方式,深入淺出地加以闡述。全書分為五篇計二十三章,由數學、物理的有趣現象入手,再分別介紹中西文明中的科技發展,最後回歸到現代人類所面對新科技與新問題,並引導讀者共同思考人類生存的問題。除可提供國內各大專院校理工科系學生閱讀外,更可作為大學通識教育的課程用書。
本書特色
◎ 作者在擔任國立大學校長十年以後重拾教鞭,致力科技教育的普及化工作,非常值得肯定,本書將作者近40年的研究、教學和生活諸多層面的寶貴心得融會而成,強調基本觀念與人文思維的建立,在介紹人類科技發展之餘,更重視人文的素養。
◎ 為充分了解年輕人的想法和表達方式,特別力邀其子女,黃祥哲教授與黃郁琇教授一起參與本書的寫作。
本書特色
◎ 作者在擔任國立大學校長十年以後重拾教鞭,致力科技教育的普及化工作,非常值得肯定,本書將作者近40年的研究、教學和生活諸多層面的寶貴心得融會而成,強調基本觀念與人文思維的建立,在介紹人類科技發展之餘,更重視人文的素養。
◎ 為充分了解年輕人的想法和表達方式,特別力邀其子女,黃祥哲教授與黃郁琇教授一起參與本書的寫作。
目錄
龔序
李序
自序
第一篇:有趣的數字、圖形與數學
第一章 探索「數」的奧秘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數」的妙趣
第三節 數的起源
第四節 圓周率的故事
第五節 人體的結構與黃金分割
第六節 數與地震的震撼
第七節 有趣的等比級數
第八節 奇異的數與數列
第二章 有趣的「形」與「圖」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吸引人們的簡單圖形
第三節 自然界中的多面體
第四節 益智的七巧板
第五節 中國的「畢氏定理」
第六節 令人震駭與賞心悅目的螺線
第七節 玩一下「拿破崙定理」
第八節 至今解不開的作圖問題
第三章 數學的奇妙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現實與邏輯
第三節 「數學」的定義
第四節 「微積分」是什麼東西?
第五節 奇妙的數學世界
第二篇:奇妙的物理天地
第四章 大自然的神奇與玄妙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傳奇與傳承
第三節 自然界的奧妙
第四節 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現象
第五草 人類心靈的偉大推論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哥白尼與第谷的推測
第三節 刻卜勒的使命與成就
第四節 牛頓的偉大推論
第六章 探索地球的奧秘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地球的物態
第三節 穹蒼的層次
第四節 地層的結構
第三篇:中國文明中的科技發展
第七章 中國科技文明中的天文學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中國的曆法
第三節 中國的宇宙觀
第四節 中國的天象觀測
第五節 古中國的地理學與地圖學
第八章 中國的數學、物理學和工程技術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中國人的「算之術」
第三節 《墨經》和中國人的物理思想
第四節 中國的偉大工程成就
第九章 中國的農學和醫藥學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中華文明中的農業概貌
第三節 《黃帝內經》和中醫的祖師爺
第四節 中國的藥王和藥聖
第十章 四大發明與人類文明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指南針與火藥
第三節 造紙與印刷術
第四節 中國的四大發明對人類文明的衝擊
第四篇:西方文明中的科技發展
第十一章 古埃及與古美索不達米亞的科技文明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古埃及的科技文明
第三節 古美索不達米亞的科技文明
第四節 金字塔與空中花園
第十二章 古希臘與古羅馬時期的科技文明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古典希臘時期的科技文明
第三節 希臘化時期的科技文明
第四節 世界本源的探索
第五節 古羅馬時期的科技發展
第十三章 歐洲科學發展的黑暗期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中世紀時期歐洲的思想根源
第三節 教父派與學院派
第四節 大學的設立
第十四章 文藝復興時期的科技發展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十字軍東征的重大影響
第三節 地理的大發現
第四節 活字印刷的文明衝擊
第五節 文藝復興的巨人
第十五章 近代科技的發展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17世紀人類的科技成就
第三節 18世紀人類的科技成就
第四節 19世紀人類的科技成就
第五節 20世紀人類的科技成就
第五篇:現代人類的科技文明
第十六章 認識能源科技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世界總體與我國能源情勢
第三節 能源的狀態與形式
第四節 能源政策與解決問題的良方
第十七章 認識雷射的神奇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雷射的誕生
第三節 雷射的神奇
第四節 生活的衝擊
第十八章 電、磁與電子的文明世界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電與磁的起源與文明
第三節 電子科技的歲月
第四節 電磁與電子科技的未來
第十九章 通訊科技與人生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通訊的通道
第三節 通訊的種類
第四節 通訊與生活
第二十章 氣與場的科學觀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氣的神奇與科學印證
第三節 場的神奇與科學印證
第四節 氣、場與能量
第二十一章 「奈米科技」的旋風
第一節 引言 177
第二節 自然界的「奈米現象」
第三節 奈米世界的降臨
第四節 奈米科技的潛能
第二十二章 生命科技的演進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生命科技的過去
第三節 生命科技的現在
第四節 生命科技的未來
第二十三章 科技發展與人類生存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科學家看人生
第三節 科技發展是人類生存唯一的途徑嗎?
第四節 聯合國的呼籲
李序
自序
第一篇:有趣的數字、圖形與數學
第一章 探索「數」的奧秘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數」的妙趣
第三節 數的起源
第四節 圓周率的故事
第五節 人體的結構與黃金分割
第六節 數與地震的震撼
第七節 有趣的等比級數
第八節 奇異的數與數列
第二章 有趣的「形」與「圖」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吸引人們的簡單圖形
第三節 自然界中的多面體
第四節 益智的七巧板
第五節 中國的「畢氏定理」
第六節 令人震駭與賞心悅目的螺線
第七節 玩一下「拿破崙定理」
第八節 至今解不開的作圖問題
第三章 數學的奇妙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現實與邏輯
第三節 「數學」的定義
第四節 「微積分」是什麼東西?
第五節 奇妙的數學世界
第二篇:奇妙的物理天地
第四章 大自然的神奇與玄妙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傳奇與傳承
第三節 自然界的奧妙
第四節 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現象
第五草 人類心靈的偉大推論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哥白尼與第谷的推測
第三節 刻卜勒的使命與成就
第四節 牛頓的偉大推論
第六章 探索地球的奧秘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地球的物態
第三節 穹蒼的層次
第四節 地層的結構
第三篇:中國文明中的科技發展
第七章 中國科技文明中的天文學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中國的曆法
第三節 中國的宇宙觀
第四節 中國的天象觀測
第五節 古中國的地理學與地圖學
第八章 中國的數學、物理學和工程技術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中國人的「算之術」
第三節 《墨經》和中國人的物理思想
第四節 中國的偉大工程成就
第九章 中國的農學和醫藥學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中華文明中的農業概貌
第三節 《黃帝內經》和中醫的祖師爺
第四節 中國的藥王和藥聖
第十章 四大發明與人類文明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指南針與火藥
第三節 造紙與印刷術
第四節 中國的四大發明對人類文明的衝擊
第四篇:西方文明中的科技發展
第十一章 古埃及與古美索不達米亞的科技文明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古埃及的科技文明
第三節 古美索不達米亞的科技文明
第四節 金字塔與空中花園
第十二章 古希臘與古羅馬時期的科技文明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古典希臘時期的科技文明
第三節 希臘化時期的科技文明
第四節 世界本源的探索
第五節 古羅馬時期的科技發展
第十三章 歐洲科學發展的黑暗期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中世紀時期歐洲的思想根源
第三節 教父派與學院派
第四節 大學的設立
第十四章 文藝復興時期的科技發展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十字軍東征的重大影響
第三節 地理的大發現
第四節 活字印刷的文明衝擊
第五節 文藝復興的巨人
第十五章 近代科技的發展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17世紀人類的科技成就
第三節 18世紀人類的科技成就
第四節 19世紀人類的科技成就
第五節 20世紀人類的科技成就
第五篇:現代人類的科技文明
第十六章 認識能源科技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世界總體與我國能源情勢
第三節 能源的狀態與形式
第四節 能源政策與解決問題的良方
第十七章 認識雷射的神奇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雷射的誕生
第三節 雷射的神奇
第四節 生活的衝擊
第十八章 電、磁與電子的文明世界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電與磁的起源與文明
第三節 電子科技的歲月
第四節 電磁與電子科技的未來
第十九章 通訊科技與人生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通訊的通道
第三節 通訊的種類
第四節 通訊與生活
第二十章 氣與場的科學觀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氣的神奇與科學印證
第三節 場的神奇與科學印證
第四節 氣、場與能量
第二十一章 「奈米科技」的旋風
第一節 引言 177
第二節 自然界的「奈米現象」
第三節 奈米世界的降臨
第四節 奈米科技的潛能
第二十二章 生命科技的演進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生命科技的過去
第三節 生命科技的現在
第四節 生命科技的未來
第二十三章 科技發展與人類生存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科學家看人生
第三節 科技發展是人類生存唯一的途徑嗎?
第四節 聯合國的呼籲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