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我想安心吃飯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如果我們要求不合理的CP值,一定會吃到不健康的添加物
如果我們只想買便宜的東西,生產者就會缺乏供應好食物的動力
如果我們依賴進口食物找安心,等於把國家安全都交到別人手上
消費者才是食品安全的關鍵,以下是我們可以做的事:
●放棄對美味不合理的期待,理解超高CP值背後的風險。
●了解食物生產過程,真心感謝與尊重生產者。
●購買有完整產銷履歷,生產資訊清楚透明的食物。
●要求政府清楚訂出食品安全標準,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及能力選擇。
還有什麼事比「吃飯」更重要?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臺灣的消費者失去了「安心吃飯」的基本權利?
臺灣的食安問題很複雜,環環相扣,除了各種政策、制度不健全,產銷結構失衡之外,消費者對食材生產和來源的知識缺乏,導致消費型態扭曲,也是重要因素。
每一個環節共好,消費者才會有安心的好食物,這包括了:
對動物好。降低飼養動物的密度,用優質營養品餵養,讓動物快樂生長,我們才可以得到無藥物殘留、對人體無毒害、品質良好、口味佳的肉奶蛋。
對土地好。做好廢物汙水處理,才不會讓環境荷爾蒙、重金屬、汙染土壤和水源,再透過食物循環鏈,又吃進人的肚子裡。
對農民好。肯定農民的專業技術和經驗,真心感謝和讚賞他們的付出,才會有新血願意投入、創新。
產銷結構好。縮短產地到餐桌的距離,資訊透明公開,消費者可以掌握食物的來源與生產履歷,生產者可以得到合理的回饋,才會產生好的循環。
從產地到餐桌的每一個環節,都與食物的安全、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身為消費者,並不是無辜的受害者,而是能決定每一口吃下肚的食物品質的關鍵力量。只要你願意用你的味蕾、你的消費、你的行動,經由能提供透明清楚食物資訊、給予生產者尊嚴及合理報酬的交易平臺,支持對土地友善、利於永續發展的農產品和畜產品,就能讓生產好食物成為臺灣農業的普世價值,讓自己和後代子孫,永遠安心吃飯。
本書不是從消費端出發,教消費者如何找到好食材的書;也不是從生產端出發,介紹堅持自然農法、生產有機食材的小農故事,而是站在極高的視角,進行全面性「食物教育」的書。
目錄
序一 期待一個良性互動的生態系統 葉雲龍
序二 讓傳統農產業迎向新局 王政騰
序三 建立了一條模範食物鏈 廖震元
序四 欣見青年入農,喜迎食安尖兵 許秀嬌
自序 食品安全,我們都不能置身事外
第一章 弟弟美女圍繞,我與豬為伍
性格迥異的兩兄弟
為了適性發展而移民
承接起老大的家庭責任
以前滿腦子想當醫生,結果…….
興趣不符,毅然決定轉系
猶豫是否該進入父親的事業
赴日唸管理碩士,奠定日後基礎
婉拒雷曼兄弟,就此踏上農業之路
2008年,弟弟名揚時尚界的一年
2008年,我的農業探索元年
第二章 動物吃什麼,人就吃什麼
我家的DNA:勇於改變現況
下鄉體驗職場震撼教育
吃飯喝酒,摸索臺式人情世故
逐漸融入農業現場
做畜牧業必須對動物有愛心
對動物好,其實就是對我們好
看見客戶眼中深深的鬱悶
第三章 為什麼吃不到好食物?
養和賣,無法互相支援
健美豬不等於健康豬
「我也不知道自己養的雞賣到哪裡去了」
環境成本一直被輕忽
新血不進來,農業無法改
要吃良食,不改不行
第四章 農產品也可以有潮牌
農業生產價值觀,決定餐桌上的食物
臺灣最需要「食品安全分級制度」
三個品牌經典,臺灣的路在裡面
挪威好鮭魚,上下游要同心
養豬王國丹麥,挫敗淬煉出嚴謹專業
行銷團隊,讓全世界認識Zespri
讓業者自發動起來,讓消費者決定產業走向
第五章 我有一個夢:安心吃飯
首要之務:政府訂定食品安全標準
三部曲,本土農業順利轉型
農民重新找回尊嚴
消費者意識:每一個選擇都是關鍵
食育農育,從小做起
第六章 捲起袖子開始做
預拌劑工廠,考驗格局與眼光
做食物的人,一定要有良心
豬肉是夢想的載體
市集與餐廳,了解消費者的平臺
通路數據,看看我們吃了什麼
改變,來自態度
序/導讀
自序
食品安全,我們都不能置身事外
我入行以前,和大多數的消費者一樣,對於食物的態度懵懵懂懂,吃東西的時候並不會想到食物的源頭,也不認為採買食物和農業生產有關係。入行後,接觸農業現場,才發現農業生產是很重要的工作,因為食物品質影響我們身體健康極大,但是農業從業者卻沒有得到相對應的尊重與報酬回饋。
我揣測未來會有兩種結果:一,農業無法永續經營,從業人員愈來愈少,大家覺得這個行業不值得投入,缺乏新血加入。二,在極端氣候、大環境惡化、原物料供應不穩定的狀況下,生產成本不斷攀升,這個行業沒有合理的利潤回饋,怎能期待有好的產品?
因此,我興起農業品牌化的目標。當初起心動念認為,農業沒有利潤和贏得尊重,很難永續經營,農業又身負「民以食為天」的重大責任,這種情況下,食品安全堪憂。
2012年11月,我們嘗試經營「良食究好市集餐廳」,期許建立一個與消費者溝通的平臺,第二年,問題油品風暴引爆,連品牌廠商都淪陷。人家說:「你眼光真精準,已經知道會爆發食安問題。」我必須承認,當初只是推論,沒想到這件事情會發生得這麼快,牽涉範圍這麼廣,因此深切體認到,從產地到餐桌的產業結構中有許多問題。本身熱血又雞婆的個性,讓我不吝分享觀念給周圍朋友,只要有時間,演講邀約來者不拒,希望更多人了解臺灣農業的問題。
接觸愈多,我發現農業相關政策的不連貫、農民處境的兩難、消費者資訊有限……整個產業鏈環環相扣。與其靠著我傳教士般的傳遞觀念,不如有一本書做為政策者、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對話基礎。在這三方中,消費者尤其是關鍵,消費者不買單,一切的生產都是無用的廢物。消費者要有看法,你的看法不一定要與我相同,有看法,就會做出選擇,選擇符合價值觀的食物。出這本書是希望讓大家思考對食物的態度,消費者表態就會影響生產者,守住食品安全的防線。
消費者要有態度,生產者也要有意識,臺灣農業生產者碰到的問題不單是臺灣的問題,全世界都面臨相同問題。澳洲豬農抵制外國豬肉進口,他們問:「我要怎樣才能讓消費者願意買我的豬肉?」法國雞農遇到巴西大量廉價的雞肉進口,被打得落花流水,才發展品牌農業。全世界農業都是在數量和品質上競爭,要看清楚自己的農業體質,要走量大低價或精品高價路線?有什麼強項和國外進口產品競爭?找到正確的定位來決勝負。
我曾在澳洲參加農業研討會,澳洲豬農叫苦連天,因為澳洲內需市場的豬肉需求不大,澳洲豬肉又不像澳洲牛肉、羊肉外銷國際。於是豬農就找第三方公正團體辦公聽會,邀請生產者、代表市場的通路商和政府代表與會,消費者可以旁聽。現場人聲嘈雜,氣氛火爆。
豬農問:「我的豬要怎麼賣,消費者才會買單?」
市場通路商說:「根據市調,澳洲消費者願意花比較高的價錢買人道飼養生產的豬肉。」如果是一般豬肉,消費者會選擇廉價的進口豬肉。
豬農不爽:「我連利潤都沒有了,還要做人道飼養!」
政府代表免不了被雙方攻訐,充分聆聽雙方意見,以民意為依歸,以政策引導消費者願意買單的生產方式。
政府代表最後說:「各位豬農,你要豬肉賣好價錢,消費者願意買人道飼養的豬肉。所以,政府可以推動大家信任的認證標章,流程由政府監督。豬農自行決定要不要採用政府認證標章,如果採用就要符合生產品質…」
人道飼養不是自動自發的,所有的生產模式都是奠基於政策方向和消費者需求,如果消費者不要求,政府不會有政策規定,生產者不會遵守。
我參與那場公聽會整個過程,雖然氣氛是嘈雜對立的,可是結論是好的,這就是雅量。臺灣的農業政策制定者、生產者、消費者,大家要多溝通、建設性對話,現在多是攻防戰,不容易有共識和結論。食品安全需要持續關心,不能把問題丟給別人,絕對不是政府或生產者決定方式,把結論給消費者,問題就結束了。不要怕溝通,也不要避重就輕,一定要政策制定者、生產者、消費者三方溝通達成共識,農業生產才會不斷進步,食品安全方能獲得解決。
我真心感謝本書主編希如,若非她當初邀請我寫這本書,並在過程中不斷協助釐清方向,這本書不會誕生。感謝宛澍協助文字整理,梳理我的想法,過程雖然曲折,但現在出書的時間點剛好,藉著這本書提醒消費者持續關心食安問題。感謝父母親給我正確觀念和適當機會,讓我從事這份很有熱忱的工作。也感謝我弟弟的一席話,讓我回到臺灣,與豬為伍。
最後,感謝太太的體貼支持,即使我為了工作常常出差,她都沒有微詞,讓我沒有後顧之憂,繼續走新農業這條路。一歲半的兒子是我忙碌工作之餘的療癒小物,這本書最終是為了我兒子,為了我親愛的家人可以安心吃飯。
推薦序一
期待一個良性互動的生態系統
葉雲龍
身為中小企業處處長,我幾乎不為人出書寫序,因為,全國有高達135萬家中小企業。但因本書作者吳季衡先生,係好友吳董事長昆民兄長公子,年輕有為,學驗俱豐,屬二代接班傳承之楷模,基於鼓勵,還是毅然為季衡新書《我想安心吃飯》好好寫個序。
過去農業是一級產業,工業是二級產業,服務業是三級產業,涇渭分明,產業界限清楚。但現在談產業,已不如此明確。我們現在談的是所謂六級產業,以農業為例,從作物栽植培育到加工製造,到品牌行銷通路甚或消費;前店後廠(場)、休閒觀光、智慧生活體驗等等,促使企業生產者、勞動工作者、消費者、政府部門或整個社群所有人的角色、思維、價值觀等,都可以彼此交互激盪影響。可以說,有關的食衣住行育樂,人的生活,盡在一個隨時變遷的生態環境中轉變、調整,並尋求共同的正向價值-或說是往文明的途中移動著。
我們也知道,追求獲利及降低成本是企業考慮的重要因素。像公司是營利事業,是為謀求股東或出資者最大的利益;又如過去亞當史密斯、李嘉圖等傳統經濟學者的觀點,是從生產要素的比較利益法則,闡述企業的競爭力。但現在看來,顯然都已改變,因此,企業必須再考慮獲利及成本要素以外的其他元素,如節能環保食安、社區弱勢關懷、員工照顧等,均屬企業的社會責任(CSR),都是企業在全球地球村理念下應盡的本分。
其次,政府則應在法制環境的調適、鼓勵愛心企業的發展,社會大眾意識覺醒的教育推廣等去努力。當然,消費者更應在消費習性、心態或價值觀的正向思考積極調整,比如說願意多付或以較高價格,去購買符合食安或節能環保的產品或服務。如此,在這樣一個相互良性互動的生態系統中,我們的企業才能創造出最佳的生產力及競爭力,我們的社會才能激盪出正向的價值與和諧的文明。
臺灣的創新思維,是需要社會大眾普遍的覺醒。本書作者吳季衡先生,從一個初習醫者到轉習學商、學管理者的角度,細數親身理念與心路歷程,並從臺灣農業整體構面,提出食物教育的重要,希望「促使政府、生產者、消費者共同努力,全面翻轉臺灣的農業現況,讓每個人都能安心吃飯」,內容淺顯易懂,也極富故事性,可讀性超高的,謹此推薦並為序,以資鼓勵。
本文作者為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
推薦序二
讓傳統農產業迎向新局
王政騰
緣起
本書作者──吳季衡,親友、職場夥伴口中的Kevin;生長於良善家庭,其雙親胼手砥足以動物營養專業經營事業有成,且為通情達理、具現代觀、有理念、重視子女教育的人士。Kevin之胞弟吳季剛乃國際知名的時尚設計師。
Kevin於青少期即赴美加接受教育,就讀名校原訂習醫,後斷然因適性考量改修國際關係與經濟,完成後轉赴東瀛攻讀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對Kevin而言,這些成長背景與其後投身經濟動物產業乃至農發產業發展,似乎是冥冥中早有定數,但深入瞭解之後卻認為這一切因果脈絡清晰、合理可循並非偶然;不過,Kevin的慧根與福報又似先天!
動念
Kevin的父親吳昆民先生事業軌跡,沿途順利,穩健拓展,但曾經歷1997年口蹄疫重創臺灣養豬產業;2002年臺灣加入WTO,合作之荷商帝斯曼(DSM)評估臺灣畜產業勢難敵貿易自由化衝擊,決定停止臺灣工廠的產製;2008年國際原油飆漲三倍,牽動全球飼料原料大幅波動。
此三波劇變對吳家事業經營當然有重大影響必須調適因應,另方面,眼看這些變動對本地畜禽生產客戶造成的挑戰更是嚴峻,不論於公司事業經營或臺灣畜牧產業發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