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世界就像一隻小風車:李維史陀與《憂鬱的熱帶》

  • 273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世界就像一隻小風車,轉得我們眼花撩亂  
但始終固定在不變的支點上

楊照解讀,結構主義人類學開山經典《憂鬱的熱帶》  
梳理人類學百餘年發展系譜  
進入人類學宗師克勞德‧李維史陀的心靈深處  
建立在共同基本結構上千變萬化的綜合思維  
結構主義開枝散葉的創見根源

 

李維史陀認為,社會和人一樣,會做夢,會將其群體意志無法完成的事,投射到夢裡。藝術就是社會集體的夢,集合了社會的挫折與滿足不了的慾望。從這個角度看,他所進行的知識活動,是社會的精神分析。
 

我們必須停止自欺,我們要承認:隨時都活在文明的投影下的人,意識不到、感覺不到在異文化、在野蠻中生活了八個月後產生的領悟。正因為遇到了太多稀奇古怪的現象,逐漸地,現象再也刺激不了稀奇感,所有的稀奇古怪都變得不稀奇、不古怪了,於是現象退位,「結構」浮凸了出來。
 

人類的文化多樣性不可能是無窮的。這是李維史陀的信念,是他到遠方想要證明的。他會不斷在多樣中看出規律,也就無可避免在多樣中找出了千篇一律,找出了「野蠻」的共同邏輯,找出了「文明」的共同結構,也就等於找出了自己大可不必跑那麼遠來的理由。
 

李維史陀之後,有了拉岡的結構主義精神分析,有了傅柯的結構知識史,有了羅蘭.巴特的文學結構主義……從結構主義衍伸出後結構主義,再到德希達的解構主義、李歐塔的後現代主義,來自法國的一波波思想浪頭,持續衝擊全世界。
 

從哈佛大學人類學課程出發,楊照披露其多年來學習人類學的經驗,細細解讀最重要的人類學經典──《憂鬱的熱帶》,引領讀者踏上李維史陀的思路歷程,展現李維史陀融合科學規範與藝術想像的卓越成就。
 

如果人類學(anthrology)指的是「研究人類」的學門,那麼它和同為「人類研究領域」的社會學、心理學、歷史學等等學門有什麼不一樣?
 

楊照清楚指出,李維史陀在人類學領域中的鮮明特質與特殊之處,在於他為這門學科開闢了新方向,超脫於細碎繁瑣的民族誌紀錄之外,致力追尋對人類社會的整體性、全面性解釋,重在涵括與貫串,而非個別的細節或特例。唯有具備巨大勇氣與想像力的卓越心靈才能勝任這樣的任務,《憂鬱的熱帶》正是最能呈現李維史陀學思精髓的經典著作。
 

閱讀李維史陀的著作,猶如朗誦以科學寫就的詩歌,《憂鬱的熱帶》是其中最出色的傑作。楊照認為,即使人類學門在這半個多世紀以來已有長足進展,此書依然是屹立不搖的經典,因為它不只提供了當年遠遠走在時代之先的學術思維,更展現了宏大深邃的智慧與企圖心,那是永遠不可能過時的學習典範。

目錄

自 序

第一章 在哈佛遇上李維史陀
詩、結構、普遍真理
魔術師的咒語
這才是自由討論
垃圾變黃金

第二章 人類學大轉向
離開安樂椅
馬林諾斯基革命
雙重焦距
從普遍轉向獨特
忘了我是誰
從獨特轉向結構

第三章 進入憂鬱的熱帶
地質學、佛洛伊德、馬克思
向語言學取經
探索基本結構

第四章 曖昧如詩
只能用詩來描述
詩學式成就
曖昧歧義的力量
從除魅開始
永遠來不及
詩不須被證明

第五章 穿梭於個別現象與基本結構之間
挑戰「存在主義」熱潮
兩種結構主義
誇富宴的功能與意義
是詩還是科學?
大師風範

第六章 人類學家是創造者
尋找「總意義」
跨越疆界的基本樣式
用人類學取代哲學
女店員式的形上學
別鬧了,存在主義!
以創造超越蒐集
得魚不忘筌

第七章 大知識
世界就像一隻小風車
無盡的名單
拒絕化約
類比式思維才是主流

第八章 野性思維
不受科學因果證明所侷限
生活在現代藝術的黃金年代裡
一起向野蠻人學習
跨越學科壁壘

第九章 前往新世界
萬物還來不及命名的新世界
新興的衰敗/熟成的滋味
誰的「日常生活」?
種姓制度與素食主義

第十章 不再理所當然
鎖定野蠻人
從民族學到民族誌
異文化不必遙遠
顛覆必然性



第十一章 二元對立──李維史陀的思想核心
誰才比較像「人」?
分析心靈功能
對稱的不對稱
執著於二元論
建立文化元素表
結構與多樣性的曖昧矛盾
真正的洞見



第十二章 承先啟後
為什麼是蕭邦?
所有的經驗都是當下的
「現代偏見」的用處
 


第十三章 遠行的意義
成神就不再是人
為了證明黑天鵝不存在
去一次就夠了
在遠方尋找自己



第十四章 不停擴大的結構
不斷修補、不斷包納
科學其實是特例
結構主義開枝散葉

序/導讀

自序(節錄)

只有骨頭、骨頭、骨頭!

 

我第一次接觸李維史陀,是在一九八二年年初,大一寒假,從圖書館裡借了Edmund Leach寫的、黃道琳翻譯的《李維史陀:結構主義之父》。
 

二○○七年英年早逝的黃道琳,是最早將李維史陀與結構主義介紹給台灣讀者的重要人物,事實上也就是他將Levi-Strauss譯為「李維史陀」。雖然另外一位英年早逝的人類學才子王志明翻譯《憂鬱的熱帶》時,將作者名譯為「李維—史特勞斯」,但至今我都還是維持用黃道琳譯的「李維史陀」,一來習慣難改;二來誌念這位曾經短暫有過一段交誼的前輩友人;三者,在法文中,Levi-Strauss的最後兩個ss是不發音的,「李維史陀」比「李維—史特勞斯」更接近原音。
 

那個寒假,除了《李維史陀:結構主義之父》之外,我還借了一本Elvin Hatch的《人與文化的理論》,在那個慣例潮濕寒冷的台北冬天,這兩本書卻讀得我處在一種忽忽如狂的頭腦過熱狀態中。
 

從高中時開始自以為對「文化」有了特別的關懷,也自以為讀了許多談「文化」的書(《中國文化史》、《西洋文化史》、《東西哲學及其文化》、《中國文化的前途》、《佛教與中國文化》……),卻從來不知道可以用這種方式來看待「文化」、解釋「文化」,進而透過「文化」來探索人類行為。
 

我第一次真正接觸了一門過去陌生的學科—「文化人類學」,因而對「人類學」有了徹底翻轉的不同看法。
 

我們那個時代,高中考大學時要填志願,但說老實話,對於擺在我們眼前的大學科系,絕大部分是搞不清楚狀況的。文科志願中最奇怪、最難理解的,首推全台灣獨一無二的「台大考古人類學系」。就此一家,別的大學都沒有這種怪系,但偏偏又開在台大,不是任何其他大學。如果是台大以外的任何一所大學單獨開了這個系,我們的反應可以很自然、很直接—不理它,當作它不存在就算了。然而這是台大文學院的最後一個志願,絕大部分考生還是覺得不能放棄任何可能上得了台大的機會。
 

於是我們難免要對「考古人類學」這幾個字多看幾眼,難免要嘟噥討論一下這幾個字的意義。不知從多久以前,建中文組班的學長們就傳留下來對「考古人類學」的簡單定義—用台語說「挖死人骨頭的」。
 

就算我年少時興趣廣泛,也不可能會對專門學習如何「挖死人骨頭」動念的。自己認定了就是要讀歷史,連外文系、中文系都沒填進志願裡,當然不會考慮「考古人類學系」。
 

沒想到依照自己的志願進了台大歷史系,大一的必修課中,赫然出現了「考古人類學導論」。我高中時蹺課就蹺得厲害,上了大學更是變本加厲,大部分時間寧可耗在圖書館裡找書讀書,課堂能不去就不去。開學好一陣子,都還沒好好在「考古人類學導論」的課堂坐過,也就一直沒搞清楚這究竟是如何一門學問。
 

我不急、不在乎,歷史系的直屬學姊比我急、比我在乎。她好心地翻找出自己大一時用過的筆記祕笈,硬塞給我。我花了一、兩個小時在圖書館翻了翻上學期的筆記,哇,「考古人類學」還真的是「挖死人骨頭」的啊!
 

陳奇祿老師教的「考古人類學導論」,先列出了「考古人類學」的分項內容,包括:「體質人類學」、「考古學」、「民族誌」和「文化人類學」,然後就進入對於「體質人類學」的說明。筆記上密密麻麻都是人體結構的繪圖、骨骼形狀、還有關於人骨的種種專有名詞。乍看之下,很像醫學系學生的課程內容,唯一最醒目的差別是:不教肌肉、不管內臟,就只有骨頭、骨頭、骨頭!
 

寒假之前的「考古人類學導論」期末考,我考得一塌糊塗。考卷上有一整大題完全空白。陳老師上課時交代過,一定會考關於人類頭骨的相關名詞,大部分同學都知道要特別準備,只有我不知道。「請寫出『頭寬』、『頭高』、『頭長』的定義及其學名」,這樣的題目我只能望而生嘆。考試成績公布,我的「考導」(「考古人類學導論」的簡稱)真的「考倒」了,拿了班上倒數的六十二分。看完成績走回文學院,我記起了筆記上說:下學期「考導」的主要授課內容是「文化人類學」,為了避免又被「考倒」,我決定到圖書館借幾本「文化人類學」的書,放假時好好提前進入狀況。
 

大開眼界
 

這一讀,竟使我狀況大亂。文化人類學開展的視野,逼我重新思考歷史、史學與歷史系的訓練。相較於文化人類學那種結合科學、理論、荒野冒險與文學記錄的研究方式,歷史,尤其是我當時所了解的傳統歷史與史學,顯得如此狹隘、如此平板且古板。
 

大一下學期,和上學期徹底相反,「考古人類學導論」成了我最感興趣的一門課。我還是沒有花太多時間在陳奇祿老師的課堂上,不是因為對他教的沒興趣,而是嫌他教得太少、教得太慢了。我拿著那份筆記,把下學期「考導」課程中提到的每個人名、每本書名都抄記下來,然後到圖書館裡抱回一堆又一堆的書。
 

兩、三個月的時間中,我認真讀了Edmund Leach寫緬甸高原社會原住民結構的書,讀了Bronisław Malinowski和E.E.Evans-Pritchard的民族誌,還找到了李維史陀《憂鬱的熱帶》的英譯本,在台北逐漸熱起來的日子裡,開始閱讀。
 

然後我確信自己喜愛人類學遠勝過喜愛歷史。於是我鼓起勇氣,到「洞洞館」的考古人類學系系辦,詢問如何轉系。
 

系辦的助教聽不懂我在講甚麼。前面三分鐘,他認定我要問他如何從考古人類學系轉出去,因而帶點不耐煩地反覆聲明:「你想轉哪個系,就去問那個系,有的系有轉系考,有的系沒有。」我再三跟他說我就是想轉入考古人類學系,所以才來問的,這話好像無論如何都敲不進他腦袋中。終於,他弄懂了,驚呼一聲:「怎麼會?」
 

考古人類學系沒有固定的轉學規定。助教幫我問了之後告訴我,因為已經多年沒有遇到有學生要轉入了。所以,把成績單交來,然後跟系主任談談,應該就可以了。
 

那年考古人類學系的系主任,是李光周老師。約好時間,我去辦公室見他,見面第一個問題當然是:「你為什麼會想轉來我們系?」我早準備好了答案,立即將我對文化人類學的一點點認識全盤掏出,說了一大串話,甚至還狂妄地比較了英國的「結構功能學派」和法國的「結構學派」。
 

李光周老師很有耐心地帶著微笑聽我講,沒有打斷。等我講完了,他才幽幽地問了一句:「這個系叫做『考古人類學系』,但你都沒有講到『考古學』?」我愣了一下,還真沒防備到會有此一問。我以為顯現了自己對於文化人類學的熱情與理解,系主任應該會立即讚許地點頭說:「很好,歡迎加入我們!」
 

沒防備、沒有預想的答案,不到二十歲的我,就只能從心底掏出真話來。我不喜歡考古學,覺得考古是一門很無趣的學問,而且其研究方法與知識推論,大有問題。甚麼樣的東西會留在地下,甚麼樣的東西會被挖掘出土,充滿了偶然,要如何靠那麼偶然又那麼稀少的材料,來推斷過去的人類文化與歷史呢?
 

李光周老師還是很有耐心地帶著微笑聽,也沒有打斷。又等我講完了,李老師仍然帶著微笑,給了我他的答覆:「這位同學,現在我明白你『考導』成績為什麼會那麼奇怪了。很抱歉,我無法接受你轉系,不是因為你剛剛說的話,你來之前,我們在系務會議簡單交換過意見,系裡有老師提醒我:一個『考導』只考了六十二分的學生,實在不適合轉進我們系。」
 

我想爭辯說:「那是上學期,下學期我一定會考出全班最高分!」卻沒說出口。李老師多加了一句:「不過我個人很歡迎你多到系裡來上課,尤其是上上考古學的課,你對考古學很有偏見啊!」
 

三十年後回想這段往事,我都還是忍不住對自己的無知感到滿臉臊熱,我非但不瞭解考古學,也不了解中國考古學的驚人成就;我非但不認識代表中國考古學最高成就的學者如李濟先生,也不知道李光周老師就是李濟先生的公子!
 

但李光周老師非但不以為忤,而且後來幾年親切待我,讓我有機會接觸、學習考古學,扭轉了原先的無知與荒唐態度。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57084598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2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