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千段崎
內容簡介
小杰和堂兄弟小光一起報名了北埔鄉「小小解說夏令營」,向來不擅言詞的小杰原本很煩惱,不知道該如何當個稱職的鄉土文化導覽員,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小杰遇見了一位神祕的白髮老阿公,這位白髮老阿公帶著小杰穿越時空,看到百年前北埔千段崎的景象……
目錄
孩子的心是最柔軟的,孩子的成長故事最美麗動人……
人物介紹
1. 小小解說員夏令營(夏令營招生簡章)
2. 有名子的房子
3. 失竊的千段崎
4. 白髮老阿公
5. 王牌解說員
6. 細人仔普
7. 上臺初體驗
8. 來到千段崎
9. 帶著長槍的阿太
10. 時勢與英雄
11. 重修千段崎
好評推薦
人物介紹
1. 小小解說員夏令營(夏令營招生簡章)
2. 有名子的房子
3. 失竊的千段崎
4. 白髮老阿公
5. 王牌解說員
6. 細人仔普
7. 上臺初體驗
8. 來到千段崎
9. 帶著長槍的阿太
10. 時勢與英雄
11. 重修千段崎
好評推薦
序/導讀
作者序
一片真心
那年,我大概是國小五或六年級的那年,跟著姊姊到千段崎去拜「阿公婆」。阿公婆是客家人對祖先的尊稱,拜阿公婆就是祭祖的意思。我們陳家的阿公婆,一直供奉在千段崎的公廳裡,逢年過節住在各地的各房子孫,都會回來祭拜祖先。在我國小的那段時間,姊姊常常一個人挑著牲儀,代表我們家這一房,爬上千段崎去拜阿公婆。只有那一次,唯一的一次,比她小三歲的我,提著一袋米酒和三個酒杯,跟在後面一起爬上千段崎。
聽說,我沿路一直問:「快到了嗎?」、「快到了嗎?」;聽說,最後我手上的東西全放在姊姊的擔子上,還一個人賴在半山腰,氣喘吁吁地不肯繼續往前走。這些事情,我全都不記得了,腦海裡模糊的影像是,阿菲伯家的小堂哥,拿著一支砍草的長鐮刀,走在前面為我們開路,揮著揮著,竟砍倒了屋旁的香蕉樹,一大串青綠的香蕉,倒在長長的雜草堆裡。還有祭典過後,菲伯母廚房裡的那張大圓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澎派的菜餚,大人小孩快樂進餐的情景。
後來,我再也沒有去過千段崎的老家。國小畢業後就出外讀書,國中通車、師專住校,大學和研究所就離家更遠更遠了。依稀記得,師專不知道是幾年級的時候,聽姊姊說的,阿菲伯家也搬離了千段崎,阿公婆的牌位請到了大分林。從此以後,逢年過節,陳家各房子孫集合到大分林來祭祖,千段崎在我的腦海中遠了、淡了、模糊了,最後不見了。
這幾年,大家開始研究老東西。姜家的天水堂、姜阿新的老宅、鄧南光的老照片、慈天宮、叮咚橋、老水井、老水車、擂茶、椪風茶等等等等,甚至連已經拆掉的北埔老街,又重新登上舞臺,在人們的口耳之間流傳。在我跟著大家翻閱鄉土文化書籍的時候,千段崎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名詞出現在眼前。原來那裡曾經是人群聚集的造紙重鎮,原來那裡是鄉紳陳尾生出資請工鋪設,原來那裡也有好多好多的故事!只是,當我興沖沖的開車來到應該是千段崎的所在地時,附近住家的阿伯卻跟我說:
「千段崎呀,沒錯,前面那條小溪出口就是當年千段崎的入口呀。只是前幾年開路,千段崎上的石階梯,被偷的被偷、挖走的挖走,早就沒有千段崎囉!」
沒有了?我的公太陳尾生出資請工鋪設的千段崎沒有了?我的阿婆年輕時候挑著竹子走過的千段崎沒有了?啊,真希望有故事中看過的時光機,我要回到那年,惟一一次跟著姊姊爬上千段崎的那年,我要交給國小五年級還是六年級的我一臺數位相機,好好的把千段崎拍下來;我要回到公太請工鋪設千段崎的那年,我要好好的看看人群聚集的造紙重鎮,我要好好的看看挑竹人龍蜿蜒走過的千段崎!
看過小說的讀者們一定知道,書裡的哪些事情是真的,哪些事情只是作者我心中的想望;哪些人物可能是真的,而哪些人物只是作者我心中的想像。親愛的讀者呀,不管事情跟人物是真的,還是只是我的想像,那都出自於我的一片真心!真心的想要留下北埔曾經有過的歷史,真心的想要留住千段崎曾經有過的風光,真心的想為你說一個美好的故事。
陳素宜推薦序1
北埔,多麼熟悉的名字,從小我都住在新竹縣關西鎮,生於斯、長於斯,和北埔只有一山之隔,無論是生活環境、習俗、信仰、口音……都幾乎完全一樣。
近幾年來,教育、文化單位都十分注重鄉土的教學與報導,我們也許知道幾千公里外的山川、古蹟,卻對自己生長的故鄉感到陌生,對故鄉地名的起源一無所知,說不出故鄉開發的故事、叫不出故鄉長老的姓名,即使在外頭功成名就,還是有很深的失落感。
陳素宜小姐所撰寫的「千段崎」,就是最寫實的鄉土報導,看著、看著,不禁跟著作者之彩筆,遨遊北埔山川古蹟,千段崎、老街、金廣福、天水塘……一幕幕的畫面活生生的在眼前跳躍,連所使用的語言也是那麼道地:
「阿杰犢!阿光犢!」
「我媽人艱苦。」
「路的盡頭是一個很大的埤塘。」
「哇!竹筍封肉、鹹菜湯還有剁雞肉,好澎湃呀!」
這不就是真正的「母語」嗎?小時候,我們就是這麼說的,假如我們用「池塘」取代「埤塘」;用「竹筍蒸蹄膀,蒸得爛爛的」取代「竹筍封肉」;用「好豐盛的一桌菜」,取代「澎湃」,就有點不對味了。
不過我也擔心,除了少數像我這樣道地的客家人,能夠感動之外,能否同樣打動其它非客家族群的心弦?
這種描述鄉土的文章,總是要有一批有心人去撰寫、傳承,否則再過幾十年,煙消雲散,後代子孫連遺蹟都無法憑弔了。
作者對鄉土之了解、語言文字運用之道地,對鄉土傳承之使命感,我深表佩服,小魯出版社願意出版鄉土味濃濃的少年小說,願意予以掌聲與最大的祝福。
兒童文學作家
呂紹澄
推薦序2
何謂鄉土?有人說:「鄉土,是我生長的地方。」有人說:「鄉土,是我小時候的記憶。」有人說:「鄉土,是凝聚你、我情義的人文與環境。」是的,土地是我們立足的地方,文化則提供了滋長的養分。「鄉土」,是一群人在一起生活所形成的一種文化。「千段崎」充滿濃濃的鄉土,厚厚的情義,是一本精采的鄉土文學。
千段崎,是一條用先民血汗走出來的古道,蘊涵北埔豐富的歷史資產。素宜小姐以清新自然、雋永細膩的文筆,透過「鄉土導覽解說員培訓」的手法,娓娓敘說一段年代久遠的故事,呈現北埔原汁原味的風土民情,勾起在地人古老的鄉愁,觸動外地人的嚮往。「千段崎」人物刻劃鮮明,躍然紙上,就像一件自然質樸、連刻痕都保留的藝術雕刻品,值得細細品味其所散發的至真、至善與至美。
筆者曾在教育界服務多年,總覺鄉土教育扎根不易,最大的原因是無法誘發小朋友的興趣。然而「千段崎」寓鄉土教育於故事,中、老年人看了,往事歷歷;小孩子看了,興味十足。因此,「千段崎」是一本出色的文學作品,更是優質的鄉土補充教材,牽引著你,也牽引著我,就讓我們一同跟著作者的步伐,享受深度的心靈SPA和文化尋根之旅。
新竹縣兩河文化學會顧問
姜信淇
推薦序3
素宜是我的「老」學生,在進入兒文所就讀之前,她已經開始兒童文學的創作。在近於不惑的年紀,每個禮拜趕飛機來臺東上課,再趕飛機回臺北上班,我相信她對於兒童文學有一股努力向前的決心。當了兩年的空中飛人之後,她跟我討論碩士論文的題目。我問她:
「為什麼一定要寫客家呢?」
她說:
「就是很想寫呀!」
我發現她對客家也有一份不能忘懷的決心。
畢業後她努力創作不輟,不少作品以客家為背景,寫客家人的生活,寫客家人的傳統,寫客家人的文化。這本《千段崎》更是有著濃濃的客家味,客家孩子流利的國語當中,夾雜著道地的客家話;跟其他地區孩子一樣的學校生活外,還有客家地區特有的風俗,這本書確實是呈現客家文化的好作品。
不過,跳過客家元素,我想談談兒童文學方面的元素。我一直認為,「遊戲」是兒童文學中,一個重要的元素。素宜使用幽默風趣的筆調,十分貼近讀者的生活之外,每一個篇章之前出現的各式文體,好像是一把金鑰,點出該章節的重點,就像交給讀者遊戲中的線索,讓他們去探尋結果,這是一個頗具巧思的安排,同時也給小讀者接觸各式文體的機會。
「成長」是兒童文學中的另一個要素。主角小杰功課很好,身上背負著祖父希望他光耀門楣的重責大任,可是他除了很會讀書之外,其他方面比不上堂哥阿光,更嚴重的是,他有「上臺恐懼症」,人多的時候說話就會結巴。在故事的發展過程中,小杰總是自省:我要做什麼才好?我要做什麼才好?他帶領讀者尋思生命的目標,引領大家思考時代英雄的意義。從小杰的成長過程,引發讀者審視自身的思維。本書也同時挖掘歷史上,被後人忽略的無名英雄,質疑歷史記載的公平性,這又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好問題,提供了孩子鍛鍊腦力的好機會。
就客家領域而言,《千段崎》是一本很好的鄉土補充教材;就兒童文學領域而論,《千段崎》是超越族群的優秀作品。
我想,在客家之外,還有我們的記憶;我們的歷史。
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林文寶
推薦序4
什麼樣的歷史會讓人感動,什麼樣的記憶讓人永遠留存,不是轟轟烈烈的傳說,而是身邊勤勤懇懇的小人物。記得社會課上到「馬關條約」日本準備要接收臺灣,當時的抗日行動,課文並未提及新竹北埔客家的「乙未抗日」戰爭,為了彌補這段歷史的遺缺,我以電影「一八九五」為教材,讓客家鄉親的抗日行動終於有了真實的身影可捕捉。五年級的孩子看完之後,有人眼眶泛紅,有人義憤填膺,有人被濃濃的家園之愛所震撼,那一幕,身為老師的我,發現客家先民與孩子的距離竟是如此之近,近得我們可以問他們相關年代的重要抗日事蹟,還有當時的穿著打扮,以及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除了抗日的英勇形象,手上拿著的少年小說《千段崎》,書中呈現的是客家族群在歷史上扮演的另一種風貌。讀著,念著《千段崎》,彷彿又看到小時後媽媽從「田丘」忙完時,依然得在「灶下」忙進忙出打理三餐的背影;彷彿我還興奮的周璇在一群大人當中,忙著一起揉「粄脆」,準備在重要的節日前,把「圓粄」搓好。(美濃客家稱湯圓為「圓粄」,跟北埔客家的 「粄圓」稍有不同。);一幕幕客家上一輩,親子間有愛卻不知如何相互表達的窘境,歷歷在眼前;書中建造千段崎的主人翁- - 陳偉生,活脫脫就是客家男人慈悲卻又「硬頸」的特質,這些人都是我周遭的「阿叔」、「阿伯」啊!
近幾年,透過各種單位舉辦的活動,客家團體不斷找尋文化傳承延續的方式,不想只侷限在族群內的少數宗親,我們要讓所有的人都能認識客家文化的婉約與繽紛,也想告訴所有人,客家鄉親的可親與可愛。然而,曾幾何時,家鄉的孩子已經漸漸失去說客語的能力,也不再追著爸媽問「阿公」、「阿婆」的過往生活點滴,還好,素宜銜負使命,藉由自己家族的故事,塑造了書中的小主角---阿傑犢與阿光犢,讓他們領著我們,細細品味了文學與鄉土雙雙結合的不老傳奇,也意味著唯有一代代的孩子傳承,方能讓客家風情永遠綻放光采。
臺南大學附設實驗小學教師
溫美玉
一片真心
那年,我大概是國小五或六年級的那年,跟著姊姊到千段崎去拜「阿公婆」。阿公婆是客家人對祖先的尊稱,拜阿公婆就是祭祖的意思。我們陳家的阿公婆,一直供奉在千段崎的公廳裡,逢年過節住在各地的各房子孫,都會回來祭拜祖先。在我國小的那段時間,姊姊常常一個人挑著牲儀,代表我們家這一房,爬上千段崎去拜阿公婆。只有那一次,唯一的一次,比她小三歲的我,提著一袋米酒和三個酒杯,跟在後面一起爬上千段崎。
聽說,我沿路一直問:「快到了嗎?」、「快到了嗎?」;聽說,最後我手上的東西全放在姊姊的擔子上,還一個人賴在半山腰,氣喘吁吁地不肯繼續往前走。這些事情,我全都不記得了,腦海裡模糊的影像是,阿菲伯家的小堂哥,拿著一支砍草的長鐮刀,走在前面為我們開路,揮著揮著,竟砍倒了屋旁的香蕉樹,一大串青綠的香蕉,倒在長長的雜草堆裡。還有祭典過後,菲伯母廚房裡的那張大圓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澎派的菜餚,大人小孩快樂進餐的情景。
後來,我再也沒有去過千段崎的老家。國小畢業後就出外讀書,國中通車、師專住校,大學和研究所就離家更遠更遠了。依稀記得,師專不知道是幾年級的時候,聽姊姊說的,阿菲伯家也搬離了千段崎,阿公婆的牌位請到了大分林。從此以後,逢年過節,陳家各房子孫集合到大分林來祭祖,千段崎在我的腦海中遠了、淡了、模糊了,最後不見了。
這幾年,大家開始研究老東西。姜家的天水堂、姜阿新的老宅、鄧南光的老照片、慈天宮、叮咚橋、老水井、老水車、擂茶、椪風茶等等等等,甚至連已經拆掉的北埔老街,又重新登上舞臺,在人們的口耳之間流傳。在我跟著大家翻閱鄉土文化書籍的時候,千段崎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名詞出現在眼前。原來那裡曾經是人群聚集的造紙重鎮,原來那裡是鄉紳陳尾生出資請工鋪設,原來那裡也有好多好多的故事!只是,當我興沖沖的開車來到應該是千段崎的所在地時,附近住家的阿伯卻跟我說:
「千段崎呀,沒錯,前面那條小溪出口就是當年千段崎的入口呀。只是前幾年開路,千段崎上的石階梯,被偷的被偷、挖走的挖走,早就沒有千段崎囉!」
沒有了?我的公太陳尾生出資請工鋪設的千段崎沒有了?我的阿婆年輕時候挑著竹子走過的千段崎沒有了?啊,真希望有故事中看過的時光機,我要回到那年,惟一一次跟著姊姊爬上千段崎的那年,我要交給國小五年級還是六年級的我一臺數位相機,好好的把千段崎拍下來;我要回到公太請工鋪設千段崎的那年,我要好好的看看人群聚集的造紙重鎮,我要好好的看看挑竹人龍蜿蜒走過的千段崎!
看過小說的讀者們一定知道,書裡的哪些事情是真的,哪些事情只是作者我心中的想望;哪些人物可能是真的,而哪些人物只是作者我心中的想像。親愛的讀者呀,不管事情跟人物是真的,還是只是我的想像,那都出自於我的一片真心!真心的想要留下北埔曾經有過的歷史,真心的想要留住千段崎曾經有過的風光,真心的想為你說一個美好的故事。
陳素宜推薦序1
北埔,多麼熟悉的名字,從小我都住在新竹縣關西鎮,生於斯、長於斯,和北埔只有一山之隔,無論是生活環境、習俗、信仰、口音……都幾乎完全一樣。
近幾年來,教育、文化單位都十分注重鄉土的教學與報導,我們也許知道幾千公里外的山川、古蹟,卻對自己生長的故鄉感到陌生,對故鄉地名的起源一無所知,說不出故鄉開發的故事、叫不出故鄉長老的姓名,即使在外頭功成名就,還是有很深的失落感。
陳素宜小姐所撰寫的「千段崎」,就是最寫實的鄉土報導,看著、看著,不禁跟著作者之彩筆,遨遊北埔山川古蹟,千段崎、老街、金廣福、天水塘……一幕幕的畫面活生生的在眼前跳躍,連所使用的語言也是那麼道地:
「阿杰犢!阿光犢!」
「我媽人艱苦。」
「路的盡頭是一個很大的埤塘。」
「哇!竹筍封肉、鹹菜湯還有剁雞肉,好澎湃呀!」
這不就是真正的「母語」嗎?小時候,我們就是這麼說的,假如我們用「池塘」取代「埤塘」;用「竹筍蒸蹄膀,蒸得爛爛的」取代「竹筍封肉」;用「好豐盛的一桌菜」,取代「澎湃」,就有點不對味了。
不過我也擔心,除了少數像我這樣道地的客家人,能夠感動之外,能否同樣打動其它非客家族群的心弦?
這種描述鄉土的文章,總是要有一批有心人去撰寫、傳承,否則再過幾十年,煙消雲散,後代子孫連遺蹟都無法憑弔了。
作者對鄉土之了解、語言文字運用之道地,對鄉土傳承之使命感,我深表佩服,小魯出版社願意出版鄉土味濃濃的少年小說,願意予以掌聲與最大的祝福。
兒童文學作家
呂紹澄
推薦序2
何謂鄉土?有人說:「鄉土,是我生長的地方。」有人說:「鄉土,是我小時候的記憶。」有人說:「鄉土,是凝聚你、我情義的人文與環境。」是的,土地是我們立足的地方,文化則提供了滋長的養分。「鄉土」,是一群人在一起生活所形成的一種文化。「千段崎」充滿濃濃的鄉土,厚厚的情義,是一本精采的鄉土文學。
千段崎,是一條用先民血汗走出來的古道,蘊涵北埔豐富的歷史資產。素宜小姐以清新自然、雋永細膩的文筆,透過「鄉土導覽解說員培訓」的手法,娓娓敘說一段年代久遠的故事,呈現北埔原汁原味的風土民情,勾起在地人古老的鄉愁,觸動外地人的嚮往。「千段崎」人物刻劃鮮明,躍然紙上,就像一件自然質樸、連刻痕都保留的藝術雕刻品,值得細細品味其所散發的至真、至善與至美。
筆者曾在教育界服務多年,總覺鄉土教育扎根不易,最大的原因是無法誘發小朋友的興趣。然而「千段崎」寓鄉土教育於故事,中、老年人看了,往事歷歷;小孩子看了,興味十足。因此,「千段崎」是一本出色的文學作品,更是優質的鄉土補充教材,牽引著你,也牽引著我,就讓我們一同跟著作者的步伐,享受深度的心靈SPA和文化尋根之旅。
新竹縣兩河文化學會顧問
姜信淇
推薦序3
素宜是我的「老」學生,在進入兒文所就讀之前,她已經開始兒童文學的創作。在近於不惑的年紀,每個禮拜趕飛機來臺東上課,再趕飛機回臺北上班,我相信她對於兒童文學有一股努力向前的決心。當了兩年的空中飛人之後,她跟我討論碩士論文的題目。我問她:
「為什麼一定要寫客家呢?」
她說:
「就是很想寫呀!」
我發現她對客家也有一份不能忘懷的決心。
畢業後她努力創作不輟,不少作品以客家為背景,寫客家人的生活,寫客家人的傳統,寫客家人的文化。這本《千段崎》更是有著濃濃的客家味,客家孩子流利的國語當中,夾雜著道地的客家話;跟其他地區孩子一樣的學校生活外,還有客家地區特有的風俗,這本書確實是呈現客家文化的好作品。
不過,跳過客家元素,我想談談兒童文學方面的元素。我一直認為,「遊戲」是兒童文學中,一個重要的元素。素宜使用幽默風趣的筆調,十分貼近讀者的生活之外,每一個篇章之前出現的各式文體,好像是一把金鑰,點出該章節的重點,就像交給讀者遊戲中的線索,讓他們去探尋結果,這是一個頗具巧思的安排,同時也給小讀者接觸各式文體的機會。
「成長」是兒童文學中的另一個要素。主角小杰功課很好,身上背負著祖父希望他光耀門楣的重責大任,可是他除了很會讀書之外,其他方面比不上堂哥阿光,更嚴重的是,他有「上臺恐懼症」,人多的時候說話就會結巴。在故事的發展過程中,小杰總是自省:我要做什麼才好?我要做什麼才好?他帶領讀者尋思生命的目標,引領大家思考時代英雄的意義。從小杰的成長過程,引發讀者審視自身的思維。本書也同時挖掘歷史上,被後人忽略的無名英雄,質疑歷史記載的公平性,這又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好問題,提供了孩子鍛鍊腦力的好機會。
就客家領域而言,《千段崎》是一本很好的鄉土補充教材;就兒童文學領域而論,《千段崎》是超越族群的優秀作品。
我想,在客家之外,還有我們的記憶;我們的歷史。
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林文寶
推薦序4
什麼樣的歷史會讓人感動,什麼樣的記憶讓人永遠留存,不是轟轟烈烈的傳說,而是身邊勤勤懇懇的小人物。記得社會課上到「馬關條約」日本準備要接收臺灣,當時的抗日行動,課文並未提及新竹北埔客家的「乙未抗日」戰爭,為了彌補這段歷史的遺缺,我以電影「一八九五」為教材,讓客家鄉親的抗日行動終於有了真實的身影可捕捉。五年級的孩子看完之後,有人眼眶泛紅,有人義憤填膺,有人被濃濃的家園之愛所震撼,那一幕,身為老師的我,發現客家先民與孩子的距離竟是如此之近,近得我們可以問他們相關年代的重要抗日事蹟,還有當時的穿著打扮,以及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除了抗日的英勇形象,手上拿著的少年小說《千段崎》,書中呈現的是客家族群在歷史上扮演的另一種風貌。讀著,念著《千段崎》,彷彿又看到小時後媽媽從「田丘」忙完時,依然得在「灶下」忙進忙出打理三餐的背影;彷彿我還興奮的周璇在一群大人當中,忙著一起揉「粄脆」,準備在重要的節日前,把「圓粄」搓好。(美濃客家稱湯圓為「圓粄」,跟北埔客家的 「粄圓」稍有不同。);一幕幕客家上一輩,親子間有愛卻不知如何相互表達的窘境,歷歷在眼前;書中建造千段崎的主人翁- - 陳偉生,活脫脫就是客家男人慈悲卻又「硬頸」的特質,這些人都是我周遭的「阿叔」、「阿伯」啊!
近幾年,透過各種單位舉辦的活動,客家團體不斷找尋文化傳承延續的方式,不想只侷限在族群內的少數宗親,我們要讓所有的人都能認識客家文化的婉約與繽紛,也想告訴所有人,客家鄉親的可親與可愛。然而,曾幾何時,家鄉的孩子已經漸漸失去說客語的能力,也不再追著爸媽問「阿公」、「阿婆」的過往生活點滴,還好,素宜銜負使命,藉由自己家族的故事,塑造了書中的小主角---阿傑犢與阿光犢,讓他們領著我們,細細品味了文學與鄉土雙雙結合的不老傳奇,也意味著唯有一代代的孩子傳承,方能讓客家風情永遠綻放光采。
臺南大學附設實驗小學教師
溫美玉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