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嗩吶煙塵三部曲之三:苦難餘生

  • 234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作者流著眼淚寫出的故事
讀者流著眼淚讀完的故事
《嗩吶煙塵三部曲:艱辛童年、動盪青春、苦難餘生》
──當代唯一見證大時代,還原歷史現場的大河小說!
描寫活在刀口上的家族
在最動盪混亂的時代,一個母親及一個時代的血淚傳奇
 
我是沈寧,我的外祖父叫陶希聖,我的伯父叫沈鈞儒
我的母親叫陶琴薰,我的父親叫沈蘇儒
這部小說,是寫我母親的一生,她面對艱難環境,依然奉獻無畏無懼的愛與勇氣
謹以此書,獻給她,以及那些在戰爭苦難中犧牲自己的偉大母親們!
 
《嗩吶煙塵三部曲》是作家沈寧的重要之作,以真人真事為骨幹,生動描寫出其母親陶琴薰,陶希聖之女,一位活在大時代下女性的不朽傳奇,以及陶(陶希聖)、沈(沈鈞儒)兩個家族的故事。此部小說不僅刻畫出家族的跌宕經歷,更敘述了中國現代跨半世紀的歷史縮影。在最動盪混亂的年代,這位母親是生繫一命的大地,也與一整個家族的歷史命運息息相關。小說以陶希聖成家開始著筆,帶出陶希聖的家族故事,也生動地表現了中國婦女身處舊社會的艱辛,更有大時代變幻的歷史風雲。
 
沈寧的母親陶琴薰出生於紛亂的封建士大夫家族,歷經困苦童年,住過北伐軍政學校的宿舍,聽過盧溝橋事變的砲聲,曾被日汪敵特扣押為人質,為香港淪陷痛不欲生。她原是一位普通女子,曾經見過胡適、陳獨秀、汪精衛、杜月笙、周恩來等傳奇人物。當一切苦盡甘來,開始享受愛情與家庭生活之際,毀滅性的災難卻已翩翩降臨……1949年沈寧的母親陶琴薰因一念之差留在大陸,與親人分隔兩地,終其一生與命運搏鬥,全書讀來彷彿中國現代歷史的縮影,令人不禁唏噓!

目錄

為沈寧著「母親的故事」所作之序/陸鏗
 
嗩吶煙塵之三:苦難餘生
 
新版後記/沈寧
附錄圖片

序/導讀

【新版後記】
 
沈寧
 
小說《嗩吶煙塵三部曲》,最初寫作時,計劃是上部兩冊從母親出生寫到大陸淪陷,下部兩冊從母親滯留上海寫到她北京遇難。兩部文稿完成,聯經決定出版。因為內容跨越幾乎百年,字數亦近百萬,工作量大。上部兩冊編輯完成,即於2002年先行問世,繼續編輯下部,隨後出版。正這時,台灣政局變化,社會動盪,人心渙散,對海峽對岸的事情逐漸冷淡,面臨此情此景,繼續出版這本書,不再現實。儘管很多讀者查詢和等待,下部書作業還是停頓了。出於同一原因,電視台將上部書改編成電視劇的計劃也被擱置,中廣已經開始的廣播劇製作亦遭腰斬。
 
美國人有句話﹕時機就是一切(Timing is everything)。早了晚了,不合時機,一事無成。好了壞了,碰上時機,飛黃騰達。外祖父的傳記書名為潮流與點滴,意在從潮流看點滴,從點滴看潮流。而以我自己的經歷總結,點滴抗不得潮流,個人爭不過時代。相比於時代潮流,個人如我般渺小者,連點滴也算不上。
 
年輕時測字,我的名字頭重腳輕,根基不穩,儘管四季忙出頭,不過空有一顆雄心。根基就是時代潮流,就是時機。回想大半生,此言不虛,我命裡註定,事事陰錯陽差,時機不當,失之交臂,折羽而終。就嗩吶煙塵來說,差了三年兩載,一切付諸東流。
 
那一停,就是十年。
期間,我讀到一位歐洲作家的話,可以安慰自己。他說:寫完一部小說,應該放進抽屜,過二十年後再拿出來。如果那時候這本書依然能夠被人們接受,就送去出版。此至理名言,我輩當牢記。只有確實探討人生,而非演繹時事;確實揭示人性,而非圖解理念;確實描述真實,而非編造假象的文字,停放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一百年後,仍然會被人們所接受,才屬真正的文學,才有存在的價值,才具永恆的生命力。莎士比亞和托爾斯泰,樹立了偉大的榜樣。
 
我不敢說自己的書能夠達到如此高度,但我願意朝這個方向努力。我願意我的書,在十年二十年後仍舊能夠出版,仍舊能夠被人們所接受。因為我的書,描寫真實的人,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歷史。
 
書寫得好壞,要讀者評判,我自己不敢妄言。但我可以問心無愧,這本書裡的所有故事,都是我家前輩和我個人親身經歷的記錄,沒有虛構,沒有誇張,沒有虛飾。即使一些細節描寫和對話做了文學加工,姓名略為改動以尊重親友的隱私,那些人物和事件本身的存在,一定屬實。
 
我之所以對出版此書一直耿耿於懷,孜孜不倦,十年不輟,是因為我真誠地希望全世界的華人,不要忘記我們曾經遭遇過的災難,千年萬年也不要忘記。有美國學者總結,二十世紀是人類歷史上最為罪惡的時代。那一百年間,中國亦曾始終浸泡在苦難的深淵,戰亂,飢荒,奴役,天災人禍,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中國人民經受了太多太重的苦難,而且至今尚未全部解脫。
經歷苦難縱然不幸,忘記苦難經歷則是更大的不幸。忘記經歷過的苦難,就意味著必定會重複那些苦難的經歷。中國三千年歷史,不斷重複這個悲哀的循環,一個個殘暴皇朝更換,人民大眾則繼續在苦難中掙扎。因為親自嚐透那苦難的滋味,我特別不願意看到中國人再次經歷我所曾經歷的苦難,尤其是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
 
只要心誠,石頭也會開花。十年之後,我終於等到機會,本書下部又有出版的可能。不過畢竟時代不同,書太厚重,究竟不妥,故與出版社協商,將上下兩部四冊書稿,修改縮寫成三冊,出版一套完整的新版。
 
付梓之際,我要特別感謝聯經出版社多年來對我和拙作的關愛,感謝劉國瑞先生和林載爵先生十年不忘提攜後輩,感謝顏艾琳小姐在編輯初版時對我不斷的鼓勵,感謝胡金倫先生和邱靖絨小姐在編輯新版時所做的種種努力,感謝精彩的封面設計。
最後,我要衷心感謝此書的每一位讀者。沒有讀者,任何書都失去存在價值。而我所期望於讀者的,是在掩卷之後,對自己說一聲﹕那樣的日子絕不可以再有。
 
寫於美國落磯山腳
【推薦序1】
 
為沈寧著「母親的故事」所作之序/陸鏗
 
一九四六年至四八年,我在南京《中央日報》做副總編輯兼採訪主任,與沈寧的外祖父陶希聖先生同事,也認識了沈寧的父親沈蘇儒先生。
 
當時陶希聖先生是國民黨中宣部副部長兼《中央日報》總主筆,與社長馬星野先生,代表黨國對報紙的領導。陶公提出「先中央,後日報」的經營方針。我們一批年輕人則提出「先日報,後中央」以對,並得到馬老師的支持,因而創造了《中央日報》最光輝的紀錄,銷路和盈利為開報以來從未曾有之興旺。對陶公的看法,我在自傳書中寫過,也直接對沈寧講了,他仍要我寫這篇序。
 
蘇儒也是我的恩師趙敏恆先生親自培養的新聞記者,當年並由總編輯趙敏恆派做上海《新聞報》駐南京特派員,所以我們在南京跑新聞經常碰面,成了朋友。我們一起出席上海記者招待會,蔣總統與蘇儒握手的照片在《新聞報》上刊出過。我們還一起上廬山採訪馬歇爾。
 
大陸政權易手後,我與蘇儒雖都滯留內地,但我在共產黨監獄度過廿二年,自然無法與蘇儒聯絡。後來獲知他一家也多災多難,乃至最後琴薰中年含恨逝世。從我和千百萬中國知識分子的經歷,不難想像陶希聖先生的女兒女婿在共產黨天下會過怎樣的日子。
 
八○年代中期,我選舊金山定居,蘇儒到加州來過兩次。當時沈寧也在舊金山工作和生活,開車帶蘇儒到我家來過幾次。青年好友,闊別經年,異國相會,痛飲暢談,不亦樂乎。當時沈寧總是坐在一邊,不多言語。或許是遵循家規吧,長輩們相坐聊天,小輩人很少插嘴。
過了幾年,我在北美《世界日報》上讀到連載長篇小說「陶盛樓記」(即聯經後來出版的《嗩吶煙塵》),作者就是沈寧。
 
那文章我很喜愛,只要到美國,必讀不漏。沒想到當年默默坐在一邊聽我們談天的兒童,居然寫出長篇小說來。而且文筆精采生動,對民國史料頗有研究,近百年的民俗也寫得細密,每讀其有關書法烹調等文字,尤其是對於他的母親琴薰智慧過人的寫實,總不免拍案叫絕。下一輩人,特別經大陸幾十年黨化教育,能有如此文化修養,又如此勤奮,實在不易,我很為他高興,決定將他的著作推薦給馬悅然(Göran Malmqvist)教授指正,並鼓勵他向諾貝爾進軍。
 
於是我給沈寧幾次打電話,稱讚他的文章,他總是很客氣,陸伯伯長陸伯伯短的請教不已。
又過一年,上下兩冊厚厚一套《嗩吶煙塵》寄到我的桌上,聯經書做得非常精緻,附有許多歷史照片,倍覺珍貴。才剛剛讀罷,又接沈寧來信,說是續寫他母親後半生經歷的另一部長篇已經完成,名叫「母親的故事」,也將由聯經出版,請我寫篇序。
 
聽說蘇儒一直很反對沈寧寫這套書,怕他會過度情緒化,寫作不慎。也難怪,沈寧的黃金少年和青春歲月,都在毛澤東極權統治下的大陸社會度過,鮮有幸福,苦不堪言,他懷有怨氣也可以理解,甚至應該,所謂無情並非真豪傑。可是沈寧對我講:他寫這本書,並不想發洩個人憤恨,只想忠實地寫出母親來。描寫他一家人的生活,完全不必再添什麼,真實本身已經夠色彩,足以讓讀者感受到中國人民的苦難。他用意雖不錯,但是否做到,還要讀者們來評判。
 
近些年中國有一些怪現象,寫大陸幾十年社會狀況的作品,特別寫文革浩劫的文字,不吃香,常遭嘲笑。這是一種變態心理的反映。對於那麼一個史無前例的時代,對於中華民族所深受的沉重苦難,留下真實的紀錄,正是對歷史負責任。所以我很支持沈寧寫作並出版這本書。
 
一九九八年我把一本自傳送給沈寧,在扉頁上寫了三句話:「尊大人和我是老友。我發現你們這一代比我們那一代強。希望我們先啟的教訓,能成為你們成功的借鑑。」我真心希望,沈寧這一代的年輕人,超過前一代,這樣文化才能發展,社會才能更新,歷史才能進步。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57084580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8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