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快速掌握系統思考與會談互動的技巧
	社工、家庭治療師與諮商輔導不可或缺的實用工具書
	
	★以實際案例示範會談的步驟與技巧
	★融合多位家族治療先進的智慧以及作者長年的實務經驗
	★附案例影片網址,可線上觀看作者與家庭的訪談過程
	★實務工作者、家庭研究者的重要參考資源
	
	廣為家族治療師和健康照護專業人士所採用的家系圖,用圖像化的方式統整家庭評估時所收集的大量資訊,並在家庭系統中找出模式,以擬定更切中核心的處遇目標。對一個有家庭關係問題或創傷歷史的個案來說,他可能很難跟治療師談論過往和現在的關係,然而,家系圖能讓我們以一種不具威脅、不對立的方式,瞭解個案的過去經歷,繪製關鍵的複雜訊息,進行有效的評估和治療。
	
	本書透過既豐富又詳盡的案例,示範了如何在實務工作中活用家系圖,來與個案進行接觸和合作。書中探討了各種議題:個案對家系圖評估的抗拒、克服功能不彰的關係模式、如何和夫妻伴侶工作、離婚和再婚議題的探索、如何運用家庭遊戲家系圖和孩子會談溝通、修復家庭成員間的衝突與破碎關係,最後也提醒治療師本身,需要關照自己的家庭經驗,在助人之餘,也別忘記這是自助最重要的途徑。
	
	除了文字敘述之外,許多案例都附有影片的連結網址,讓讀者可以線上觀看作者與家庭成員的實際會談過程,從雙方對話與作者對過程的說明中,體會她想要傳達的理念與技巧。
	
	這是一本在心理健康實務中,教導如何運用家系圖的一個實用且重要的最佳指南,也是家庭工作者(社會工作師、臨床及諮商心理師、精神科醫師、護理師等)不可或缺的參考與智慧來源。
目錄
	專文推薦 讓這本書成為更多人的祝福  吳方芳
	專文推薦 亦步亦趨,見樹見林──學習家庭評估工作的指引手冊  張貴傑
	專文推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劉可屏
	譯者序  有希望的地方,痛苦也成歡樂
	作者序  為什麼是這本書
	家系圖標準符號示意圖
	
	第一章 臨床實務的家系圖運用
	.治療目標和家系圖如何協助 
	.收集家庭生命週期的觀點 
	.收集文化脈絡的觀點 
	.家系圖中「家」的重要性 
	
	第二章 揭開序幕:向個案介紹家系圖 
	.創造一個合作的安全脈絡 
	.連結主訴問題與家系圖 
	.首次會談 
	.開始會談的示範:約翰.費爾曼 
	
	第三章 治療中的評估與接觸 
	.與他人連結的指南 
	.首次行動:試圖理解故事和建立合作關係 
	.開始:文化評估、接觸和初始步驟
	.第二次會談 
	.第三次會談 
	.幫助個案對治療做出承諾 
	
	第四章 對家系圖的抗拒
	.個案對自身歷史的知識軌跡
	.征服對家系圖的抗拒:未解決的失落遺物 
	▲關於抗拒家系圖的實務問話 
	
	第五章 融合與截斷 
	.探索家系圖中融合、截斷和隱見忠誠的模式 
	.「有毒害的」父母和其他難以忍受的家庭成員 
	.信件、電子郵件、簡訊、電話和親自溝通 
	.把家庭成員帶進治療室 
	.反轉 
	.疏離
	.修復截斷關係
	▲關於融合與截斷關係的實務問話 
	
	第六章 三角關係與去三角化
	.雙方、三方和三角關係 
	.去三角化 
	.姻親關係和其他局外人的三角關係 
	.面對威脅 
	.和患有精神疾患或成癮行為之家庭成員的三角關係 
	.和上帝或宗教的三角關係 
	.秘密
	.教導個案去三角化關係 
	▲關於三角關係和去三角化的實務問話 
	
	第七章 失落的遺物:協助家庭哀悼失落 
	.性別與哀悼 
	.照顧者的家系圖 
	.失功能的失落適應 
	.家庭運用否認或逃避 
	.協助家庭維繫某程度的掌控感
	.治療計劃:一起會談或個別分開 
	.關於失落的實務問話 
	.協助家庭面對未解決的哀悼 
	.揭露被埋葬的哀悼 
	.近期失落 
	.面對矛盾 
	.認可療癒儀式的需求 
	.即將發生或預期發生失落時的治療 
	.遺囑和失落的遺物 
	
	第八章 與伴侶、結婚、離婚、再婚家庭工作
	.我們的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的伴侶關係
	.重複的三角關係
	.伴侶關係的家系圖:尼克和亞琳
	.倒退與前進
	.離婚和再婚:三角關係、截斷和重新連結
	.再婚家庭常見的三角關係
	▲關於夫妻伴侶議題的實務問話
	
	第九章 育有小孩的家庭:如何運用家庭遊戲家系圖
	.探索三角關係
	.兒時和青少年時期的兄弟姊妹:同盟、三角關係和截斷連結
	.評估與參與
	.家庭遊戲家系圖:玩與說
	▲關於兒童議題的實務問話
	
	第十章 運用家系圖瞭解成人面臨的手足議題
	.影響手足關係的因素
	.生命週期歷程和超越的關係
	.家有身心障礙手足之家庭生命週期的議題
	.手足關係和伴侶關係
	.手足關係對親職的重要性
	.父母過世後的手足關係
	▲關於手足模式的實務問話
	
	第十一章 治療師自己的家庭
	.治療師家庭與實務家庭間的對應
	.治療師家庭探索的原則
	▲關於治療師自己家庭的實務問話
	
	致謝
	參考文獻
序/導讀
	這本書是學習運用家系圖作為評估與會談工具的實用操作手冊。不但內容詳盡、知識與實務兼具,還具有非常豐富的實務案例。
	──吳方芳,家立立基金會執行長 
	
	如果您想知道:我現在卡在一段關係裡,我該怎麼辦?我現在被問題困住了,我該如何面對?打開這本書,它會幫助您找到答案。
	──莫茲婷,格瑞思心理諮商所所長 
	
	我們可以跟著作者的思路,將與家庭一起工作的樣態、身為助人工作者的思考途徑、在家庭中該如何發問,以及作為治療師需要注意的事情,都透過作者一再的提醒與標示,從實務的經驗中去逐步建構專業會談的圖像。
	──張貴傑,玄奘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家系圖是臨床工作者熟悉的工具,然而能夠有效地發揮其潛能的人並不多見。本書在臨床工作者學習進行系統思考的過程中,會是一本助益良多的案頭書。
	──彭榮邦,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本書讓工作者更清楚:繪製家系圖不是接案或初評時,收集案家資料,填寫在紀錄表上的紙上作業,或登錄到政府相關資料系統上的行政工作,而是真真實實、可以活用於實務工作中,有效幫助案家的工作利器。
	──劉可屏,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書中包含的理論知識和實務執行建議是如此豐富,讓我一讀完又重新再讀一次。
	──哈里特.勒納博士(Harriet Leaner),臨床心理學家、人際關係專家
	
	本書是治療師不可或缺的陪伴者、教練和智慧來源。
	──德威特.鮑德溫二世醫師(Dewitt Baldwin),內華達醫學院大學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榮譽教授
	
	閱讀本書,就像你和作者本人進行個人對話一般,隨著她呈現如何幫助個案超越其立即困境,並與更廣泛之自我的社會歷史感連結,逐漸走向目標──創造個案想在他們生命中所要的連結。
	──努森.馬丁博士(Carmen Knudson-Martin),劉易斯和克拉克學院婚姻、夫妻和家庭治療組教授兼主任
	
	本書豐富的案例帶領讀者踏上一趟個人/專業準備的旅程,歷經接觸和評估,到具高度處遇效能的多元模式和案例,是如何進行家族治療的經典之作。
	──詹姆斯.羅伯特.畢特(James Robert Bitter),東田納西州立大學諮商教授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