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另類數學教室

紙本絕版書 Readmoo 電子書
  • 195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提供正確答案給學生,並不等於教學的結束。」--黃敏晃

這是一本引導老師與家長,如何訓練出孩子思考能力的數學書!

談到思考訓練,不少人都感嘆這是台灣教育的最大弱項。
因為學習成果的檢驗,都以知識的記憶(而非應用),為唯一的方式。
黃敏晃教授認為,台灣的數學教育,並未教導孩子,在碰到問題、
尤其是沒遇過的問題時,該怎麼想?
對於中小學數學老師該如何設計適合的教學活動,
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學習,
才能教出有邏輯思考力、頭腦靈活具創意的未來人才,
書裡的十二篇文章記錄了值得分享的寶貴經驗。

目錄

0.引言 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值得我們好好努力
1.制式課程外的另類數學活動
2.漫談數學步道
3.國旗國旗我愛你
4.數學偵探
5.數學燈謎--數學與生活語言的另類連接
6.芳齡五問
7.也算是一種大陸經驗
8.數學魔術又一則
9.從一條算則談起
10.切成幾個小正方形
11.閒話費米問題
12.籃球場數學步道

序/導讀

引言

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值得我們好好努力 黃敏晃


這是一本集子,收在裡面的十二篇文章,都是筆者退休後的這幾年陸續寫成的。文章中的許多材料和想法,其實不完全是我自己的,而是和幾位已退休的中、小學數學老師討論出來的。這裡先謝謝他們,他們是

戴寶蓮 許文化 林志忠 張凰蕙 陳彩鳳 蔡淑英
李和淑 宋立忠 楊守容 呂玉英 李信仲

我們小組的每兩週見面一次,並非每次大家都到。比如說,本書形成的期間,上排的六位老師來得較勤快。討論成熟後,由我寫成文章。所以,文章掛名的著者雖然常只我一人,但他們都是不可或缺的合作者。

我們這些都已退休的人,說不肯每天被孫子女綁住也好,說不甘寂寞想證明自己還有被利用價值也好,總是高高興興的相約見面,討論台灣中小學數學教育改進之管見。

說「管見」,是因為有自知之明,清楚我們沒能力提倡牽扯許多人的重大改革措施,只能談簡單易行的小方案。比如說,設計一些有趣的活動(遊戲、魔術類的),老師若有意願可以立即執行,運用的時間也不會太多。

本書的每篇文章,都在介紹這樣的活動。而且,這些活動都經過我們親自實驗教學過(在大台北地區的中小學,或是一些數學才藝班之類的教室),證實它們確實是受學生歡迎的,有助於引發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制式課程外的另類數學活動〉是本書最早的文章。當時有聽到一些年輕的數學老師抱怨,他們的數學課肯好好聽講的學生不到一半,很洩氣之類的話。所以寫此文給他們打氣,順便分享我們的經驗。

與此同時,筆者應邀到台北市某小學去當「燈謎」(也含自然科的題材)小組成員。此次活動的成功,令我印象深刻,立即動手蒐集更多資料,寫成〈數學燈謎──數學與生活語言的另類連接〉這篇文章。

「數學步道」則是在1991年秋,筆者和朱建正、林福來由加拿大的魁北克市開會回來後,開始推動的。許多學校在設置時,順便做了數學老師的進修培訓,效果不錯。開發中正紀念堂的數學步道時,在他們行政單位的建議下,寫了〈漫談數學步道〉這篇文章,來說明它在數學教育上的功用。

〈籃球場數學步道〉一文,記錄了某校學生在走此步道時的實際狀況。意在讓老師知道,學生會發生的錯誤和迷思,以及可能的因應之道。希望他們由這些事實,回頭反省他們的平常教學,有什麼可以改進之處。

「數學偵探」很受學生歡迎,每次玩這個活動,他們總是從頭high到尾,大家都想當小柯南。在活動中被選出來當謎底的數學物件,都會在學生腦海裡留下細節鮮明的刻印,得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數學魔術」是最近學生很瘋迷的活動,本書有兩篇文章討論到。〈芳齡五問〉介紹了「猜年齡」的五種方式:兩種用到某些數的特性,因數分解和乘、除;一種用代數手法;一種用坐標概念;另一種用到「二進位」的定位法。用到的數學內容都有點深度,但〈數學魔術又一則〉只用到簡單的邏輯及「單、雙」的概念,是低年級小朋友也可以學到的魔術。小朋友一再要求重複玩,欲罷不能。

「國旗國旗我愛你」深獲老師認同,因為他們覺得學生會得到額外的學習(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介紹)。而且此活動的數學教材如長度、面積、形狀和比例等,都是制式課程中很重要的。加上有動手畫國旗的機會,學生也喜歡。

〈從一條算則談起〉一文中,法國農夫比手勢輔助記住部分(六到九)九九乘法事實的材料,令大多數的師生感到驚豔。但很遺憾的,其中許多人對文中所討論的,為什麼這個算則為「恆真」,以及它沒有繼續被沿用而流傳的理由,並沒有什麼興趣。

教室裡的主角是學生,不是老師

其實,我團隊中的老師和我之間,對於出「怎樣的書」一直有很大的歧見。我們都同意讀者群是中、小學數學老師,和高中以上對數學有興趣的學生以及家長或一般大眾,其中以數學老師為主。但是怎樣的書,才會對老師有最大的幫助呢?

我團隊中的老師,都是常被全台灣中、小學校邀請去幫忙該校週三進修的優秀老師。根據他們的經驗,老師們都很忙,故如果能拿到準備好的學習單,他們會比較肯改變教學方式(照著學習單的流程)。若要他們自己設計學習單,一方面沒時間,另一方面不見得有能力。

他們曾經拿我寫過的文章,給學校老師讀,並要求把文章中的材料,改寫成學習單。結果是吃力不討好,最後常以提供事先準備好的學習單收場。由此可證,我們的書所含的內容及其表達方式,跟目標端的老師(還是有心想進修改變的老師)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我承認這段距離的存在,但對一般老師的成長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一個人的改變,一定起自意識型態。若非如此,則只是表面上的教學法技術層面的改變,他(或她)不會變成更好的老師。譬如說,〈從一條算則談起〉中介紹了各種的乘法,老師們很高興,這符合了目前制式課程中,要求多元解題的原則。但是,課程為什麼這樣要求?他們大多說不出話來,也懶得去理解!

2012年4月,我應邀到杭州大學去參加「千課萬人」的活動。這是個大型的數學教育秀場,大陸各地報名參加的小學數學老師(在大陸是專任,即這些老師只教數學課)就有四千多人。演講結束後的Q&A時段,有人問我為什麼需要多元解題(他們的課綱中也如此要求)?

我反問他怎麼想?他愣了一下後說:「『現』過後發現學生很佩服我。」我說:「你實在很幽默。」這恐怕也是許多台灣老師的想法。他們把上一堂數學課,當作一場秀,自己是個數學藝人。若是這樣,很難上好數學課。

教室中的主角是學生,而非老師。教學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因學到而成長為一個未來社會中的人才,至於老師的形象如何,一點也無關緊要。內人常嫌我出門上課或演講時穿得邋遢(不肯穿她幫我買的名牌衣服),我向她保證在開講5分鐘後沒有人會記得我穿什麼衣服。有次我在演講中間脫了鞋襪,講完才有聽眾發現我光著腳丫子。

問題有兩個,即如何選擇適合的教材,以及如何的教學才會讓學生學到。這兩個都是值得花很多篇幅討論的課題,這裡也不想討論。只想指出,要成為一個好的老師,是要稍微想深一點點。比如說,多元解題的課題會被提出來的原因,可分成下面幾點來說:

教育最後的目的,是使每個學生變成一個健全的公民,這包含會思考。即若他對某議題有興趣,就要能思考後有他自己的意見。所以,數學教育的第一步,是老師在提出問題(當然要讓學生感興趣)後,要求每位學生想出解法。

初期,學童提出的想法會南轅北轍,甚至離譜,此時一定要加以鼓勵(不然他以後都不想了),再來討論改進之道。這樣子,兒童想法就會百花齊放,百鳥爭鳴,多元解法紛紛出籠。

兒童的解題想法,和老師或其他人提供的民俗算法,以及解一些特殊題目非常有效的「撇步」,都只是過渡性的。老師一定要花時間,將之慢慢引導到制式的想法──這些都是比較形式而抽象的。這些制式的想法很重要,因為等到後來在我們腦袋中堆疊、建構數學知識時,這樣的想法之延伸性才夠強。

1991年左右,台灣的小學數學課程修訂的時候,剛好是1988年解嚴、台灣步入民主時代的關鍵時刻,提出多元解題想法為教材一部分,意在強調「任何人的意見都應該被尊重」,是有其時代意義的。

數學科是各級考試都很被重視的科目,老師都認為解題效率較高的制式解題想法是得分的必要,所以對學生學習有嚴重的強制性(對非制式解法,有很多老師不給分),讓一些學生覺得像是傀儡(不能有自己的想法),而討厭數學。現在,這種狀況已有改善。

鼓勵兒童勇於發表「另類的解題想法」,有助於發散性的運思或創作,但也一定要有收斂於制式解法的社會化歷程(不然,很多小孩將來恐怕變成跟社會格格不入的怪物),其起點就是傾聽,並想辦法理解別人的想法,然後透過質疑、澄清、討論、辯難各種解法之優缺點的過程,來形成社會共識。

這種過程雖然很花時間,卻是培養〈從一條算則談起〉一文中談到的「知識之上層結構」最好的方法。教育(把小孩變成對複雜的人類社會有用的人)本來是漫長的路程,許多家長卻常期望教學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很多老師也跟著這種想法起舞,真是怪事。下面,提供一個案例。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時間累積且急躁不得的

蔡聰池退休前是台北市建國中學的數學老師,曾因忙碌(也許是接太多家教學生)而病倒。病癒後,參加了筆者和好友朱建正教授(已過世)合開的「數學老師聊天會」,每週二晚上見面三小時(此聊天會維持了五年,產生了多位早期師鐸獎數學組的得主),討論老師對數學或數學教學方面的疑難問題;老師想做的教案設計,執行後的檢討;若沒人提出問題或想做什麼事,則由朱教授和我講些外國的教育見聞和理念。

在這樣的氛圍下,蔡老師啟動了在建中的幾輪教學實驗,每次都由高一帶一班學生到高三(兼導師)。數學課的教學法類似上述,重視自學和討論。這樣的學習進度,開頭當然很慢(學生需要時間適應)。所以,該班高一上的數學考試成績,在同年級35班中排名殿尾,不足為奇。

學生慢慢適應後,高一下成績升到二十幾,高二上又升到二十左右,高二下躋到第十附近,高三就進入前十名以及前五名了。大專聯考的成績更炫,他的班總平均約430分,這相當於拿到台、清、交、成等大學的入學證書。

蔡老師說,這有點像信教。「老師對自己的教育理念要有信心,學生和家長也信任我,給我三年,我當然可以做出成績。頭一輪較難,但第一輪的亮麗成績單,使第二、三輪的學生和家長都無條件信任,目標就更容易達成。」

當然會有讀者質疑,建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320112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3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