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套書】
知名歷史網站『故事』2014十大歷史好書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臺大學生口耳相傳「四年修不到,成終生遺憾」名師!
超過43000人爭相搶修的超人氣課程,首度結集出書!
歷史上成功和失敗的關鍵究竟何在?如何在巨變時代中找到一條出路?
他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時代,還是最壞的時代?
他的一生就彷彿一面鏡子,映照出人性的幽暗和光明……
秦始皇十三歲繼位,二十二歲剷除權臣親政,這個在巨變中成長的中國第一位皇帝,不僅結束了一個綿延千年的舊時代,也開創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時代。
為了邁向成功,他時時刻刻克制自己的感情。為了統一天下,他忍辱負重,禮賢下士,不計出身和國籍,重用任何對自己有利的人才。為了子孫久長,他事必躬親,貫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強勢改革,帶給後世深遠的影響。
但最後他所得到的結局,卻是身腐屍臭,斷子絕孫。他強盛的天下,他珍視的帝國,在一生中最信任的三個人聯手背叛他之後,短短三年便一敗塗地、灰飛煙滅。
回顧秦始皇充滿爭議又波瀾壯闊的一生,讓我們不禁思考:像他這樣聰明絕頂、意志剛強的人物,為什麼會讓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向滅亡?他究竟是殘酷無情的暴君、剛愎自用的昏君,還是一位勇於改變世界的強者?
如何學習歷史,才能對我們的人生有用?成功與失敗的關鍵,究竟何在?在這個價值混亂、年輕人彷徨不安的巨變年代,藉由本書精闢的剖析,重新理解秦始皇一生的抉擇和成敗,作者將帶給我們一個你從未思考過的嶄新歷史視野!
序/導讀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想對各位說的話
「中國古代歷史與人物--秦始皇」是在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規模網路免費公開課程)上的全球第一門中文文史課程,也是針對非文史專業的同學而設計的通識入門課程。而這本書是希望將這門課程的許多內 容,藉由文字的形式呈現給各位讀者。因此在開始閱讀前,必須說明這本書的理念和特別之處。
過去我們所上的許多歷史課程,內容通常是教授大量的歷史知識,課程的重點在於對歷史知識的熟悉程度。但相對地,卻往往不重視這些知識和自己的生命有何 關聯?學習這些東西,到底對我們有什麼用?這種上歷史課的方式,其結果便是重記憶而輕思辨,所以大家也不願意去思考,只想記下標準答案就好了。但歷史學真 正了不起的地方,正在於「思辨」。強調記憶而忽視思辨,這不但是買櫝還珠,更是莫大的遺憾。
教育,應該是讓人成為知識的「主人」,而不是知識的「奴僕」。
歷史學的本質,就是研究「時」和「變」。時間不斷流逝,世界剎剎更新,上一刻正確的事,未必能適用於下一刻;別人用來正確的方法,卻未必適用於您。所有的知識,都將隨時而變;只有能夠運用知識的思辨和智慧,才是上天賦予人類最寶貴的資產。
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打破歷史思維有「標準答案」這種想法,希望大家在讀過這本書後,都能打破思想的框框,解放各位的思辨能力。在書中,我會藉由一 個又一個的歷史案例,來向各位示範學習歷史可以如何思維。但希望閱讀這本書的朋友一定要記得,不要把作者的答案當成是「標準答案」。人文學的本質是思辨, 思辨有「好」和「更好」的答案,但根本沒有「標準答案」。
這本書是一門通俗而入門的歷史書,因此我將避免繁瑣的史料考證,由《史記》中的秦始皇故事出發,向各位說明歷史學的有趣和迷人之處,以及和各位一起探討學習歷史究竟對我們的生命可能有什麼樣的用處。
感謝各位讀完這些話,也請各位用接下來的內容,來驗證這本書是否能達成這樣的目標。
呂世浩 敬上
推薦序
閱讀這本書,就像進入一座寶山 政大歷史系退休教授 孫鐵剛
當世浩邀我為《秦始皇》一書作序,我的腦子立刻浮現不久前遇見雷俊玲(前輔仁大學西洋史教授)的情景。我問她退休後有沒有兼點課?她說沒有,只是在家 寫寫毛筆字,到臺灣大學旁聽幾門課。話峰一轉,她說呂世浩的《史記》講得真精采,有先睹為快的心理,所以就沒有推辭寫序的重任。當我一邊看這本書,一邊心 生佩服,世浩真能講課,雷教授的稱許,實不我欺。
課講得好不好,不只是口才的問題,不因口才便給就能把課講得好。課講得好,需具備三要素:真才、實學和見識。在這裡我舉出一例,就可以看出世浩的才、 學、識。世浩把我們中國文化特有的姓、氏、名、字的制度和中國歷史上的三次巨變接軌,中國歷史上的三次巨變反映在「姓、氏、名、字」上的變動。第一次巨變 是從仰韶時代到龍山時代。第一次巨變之後,血緣貴族脫穎而出,建立了一套姓氏制度。第二次巨變是從春秋戰國到秦漢時代,禮壞樂崩,象徵地緣的「氏」比象徵 血緣的「姓」來得更重要,「氏」就取代了「姓」,以「氏」為「姓」,「姓」就逐漸式微。第三次巨變是從鴉片戰爭至今。行之二千多年的「名、字」制度也遭受 破壞,如今大都只有「名」,而無「字」了。這講得多麼精采,令人擊掌!全書之中珠璣處處,這只是其中一例。其他的珠璣有待讀者去拾取。
這本書是世浩在臺大上課的講稿整理而成的書。世浩對上課的學生說:「這門歷史課跟你們過去上歷史課的方法很不一樣。」看過這書後,證實他這話一點也不 假。他講歷史課的方式,真是別開生面,與眾不同。上課時,他不斷向聽講者發問,要聽講者不斷進行思考。他講課一方面像剝洋蔥,一片一片剝開,而直探問題的 核心;一方面像偵探,一點一點搜集證據,而找出事情的真相,引人入勝。讀這本書也產生同樣的感覺。
俗話說「給你一籃子魚,不如教人釣魚」。這本書除了評述秦始皇一生之外,還讓讀者認識中國傳統史學的特質,還教讀者怎麼樣閱讀中國史書,而且做了示 範。這就是給讀者一籃子魚之外,還教讀者怎麼樣閱讀中國古代史書。只要閱讀這本書,就像進入寶山一樣,絕不會空手而歸。因此,鄭重推薦這本書,希望讀者從 中得到啟發,增長智慧。是為序。
推薦序
一堂深具啟發的歷史思辨課 臺大學術副校長˙臺大MOOC總主持人 陳良基
隨著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網路已經走入了現代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更在教育領域中扮演著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網路教育不僅有著比過去傳統教育更為強大的 傳播力,更難得的是它對學生本身經濟或社會的要求也相對更低。如今任何一個有心想學習的人,不論年齡、國籍、身分,都有可能透過網路接受第一流的大學教 育,在歷史上我們第一次有這樣的機會,讓教育更加的公平。
二○一二年四月由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兩位教授創建了Coursera平台,積極推動新一代的世界大學網路課程。此種免費提供全世界學習的線上課程被稱為 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已成為國外學生線上學習的主流。為確保課程品質,目前 Coursera僅以個別邀請的方式邀請世界頂尖大學加入,各校均以質精量少的方式推出精品課程,做為一流教學的展示櫥窗。臺灣大學在二○一三年二月獲邀 加入,並在二○一三年八月同時推出世界最早的華語MOOC課程:「機率」與「中國古代歷史與人物──秦始皇」,成為領先全球的創舉。
「中國古代歷史與人物──秦始皇」課程,是由本校歷史學系的呂世浩老師受校方邀請所開設的人文通識MOOC課程。開課之初便在網路上引起很大的正面迴 響,修課人數多達四萬人。這門歷史課程有別於過去強調記憶的教學方式,透過精細地設計,層層地拋出問題,讓學生不由自主地想得更深。因此有上課的同學,在 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這是第一次意識到歷史是這麼有用!」更有同學在網路上稱讚為「必須承認,這是來自臺灣大學的一場歷史的盛宴」。
近日Coursera統計全世界最受大陸學生歡迎的華語課程,前四名全由臺灣大學囊括,其中便包括了呂世浩老師所講授的「中國古代歷史與人物──秦始 皇」與「史記」,這是對於臺大在網路教育上努力的肯定。而現在呂世浩老師願意將這門深受歡迎的網路課程,寫成通俗易讀的歷史入門書呈現給讀者,這和本校長 期以來積極推動優質全人教育的構想是一致的。呂老師博學多聞,被學生推崇為擁有強悍的口才和分析故事的能力,這本書的精采度自不在話下,閱讀這本《秦始 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就像是享受一場歷史的盛宴,感動源源不絕!
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透過呂老師的生動引導,我們得以深入理解秦始皇這個在歷史上備受 爭議的人物,他一生的成功與失敗何在?並且靜下心來思考,我們該如何順應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開創屬於自己的未來,相信將可帶給讀者更多的啟發!
推薦序
從秦始皇帝到奉元復性:一位管理學者的思辨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講座教授˙國際管理學會終身院士暨前主席 陳明哲
世浩是我的「奉元」同門,但我們在書院讀書的時間前後相差二十多年,本應無緣相識,卻在近兩年因 先師愛新覺羅毓鋆而結緣。書院三十年前名為「天德黌舍」,後來改為「奉元書院」,其宗旨以「以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為核心。
我與世浩的專業迥然不同,他是歷史考古學者,個人則鑽研企業管理,個性加上專業訓練,個人向來謹守學科分際,不敢輕易逾越自身專業而提出評論;此次世 浩盛情邀約,首次破例。一來是世浩學養俱佳,才華橫溢,更有憂世濟民之心;再者,此書打破傳統、歷史的框架,文章鋪陳與擴展方法都讓人讀來沒有距離感,加 上本書宗旨,亦與個人在管理教學、研究、平日所思、所行若合符節,對我自己有很大的觸動與啟發。因此,恭敬不如從命,謹為文寫序推薦,也藉此介紹文章特色 給各位讀者。
「原始察終,反求諸己」。本書將歷史人物以接近管理學「案例研究」的方式進行論述分析,以秦始皇為主軸,探討了環繞秦始皇身邊的人物及具體事例,以一 個個「小案例」的方式,進行主客觀分析,不但分析人物的性情,亦剖析當下的歷史條件與局勢,以及人物的策略、思考與抉擇,最後再探究其是非成敗的道理,細 細讀來,令人有所思、有所得。
有別於坊間歷史書籍,本書採用少見的雙向互動模式,不僅透過多個案例故事拉近讀者與過往歷史的距離,同時還利用「換位思考」連結讀者與書中人物的關 係,這對啟發普羅大眾,乃至於管理階層的思辨能力都有莫大幫助。例如書中談及張良得黃石公兵書的故事,流傳千古仍發人深省,本書巧妙結合中華文化的思想內 涵來詮釋史記,告訴讀者「忍」與「先」不僅是張良從黃石公的無言身教所學到的受用心法,也是張良後來協助劉邦得到天下的智慧泉源。
「見盛觀衰、慎思明辨」。本書以史證經、以經論史的角度,貫穿了人物的時代精神,在分析不同歷史人物想法的過程中,以「思辨」方式啟發讀者進行大是大 非的思考訓練,透過以人物為中心的史記,著眼於任何人物在歷史上的影響,讓讀者在歷史事件的激盪中,明白每一個歷史人物身處錯綜時局時,所展現的思慮與謀 略。
從本書中,讀者可從多元角度來培養「因人而異」、「見仁見智」的思辨能力,進而建立具個人見解的思維觀點,而非只是依循傳統、墨守成規,只求「標準答案」的思考邏輯。
「春秋重人、大易通變」。本書具有深刻的人性關懷,延續春秋精神與易經窮變通久的思想。作者懷著憂時濟世的人文關懷精神,提出歷史的三次巨變,第一次是從仰韶時代到龍山時代,第二次巨變是春秋戰國到秦漢時代,第三次巨變則是鴉片戰爭到今天。
作者藉由深入探討第二次巨變,分析秦漢英雄人物面對時代變革的胸襟與處世精神。並以積極正向的態度,鼓勵正處在第三次巨變的我們,從歷史脈絡中汲取明 哲保身與經世致用的智慧,培養全方位應變能力,中華文化不講求末日觀,而我們也沒有悲觀的權利,未來歷史的發展完全在我們起心動念之間,面對第三次巨變中 價值觀混亂、人心浮動、社會對立增加的情形,我們只有一肩承擔起歷史責任,深刻思考人心所向,找到解決天下人問題的方式,才能開創人類文明盛世的新視野。
「感動(化)人心,奉元復性」。本書提出了歷史的三個功用「啟發智慧」、「審時度勢」、「感動人心」,隱含在這三個功用中,還有第四、第五…歷史的功 用,其中包括「反求諸己」、「明辨是非」到「奉元復性」。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反求諸己的自省功夫,不僅讓讀者發思古之幽情,更發揮了「古為今用」之效,以 古人思想來啟發後人智慧;培養明辨是非與撥亂反正的能力,一掃我們心中的迷茫,重顯人類共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