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拚教養

以親職焦慮為鏡,折射出當代臺灣的面貌
  • 322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臺大社會系特聘教授、《跨國灰姑娘》作者藍佩嘉對於臺灣教養現況的重要田野報告★★

 

做父母,為何變得這麼難??
以親職焦慮為鏡,折射出當代臺灣的面貌

 

人們經常以為教養是個別父母的煩惱。然而,面對不確定的全球化未來、擴大的階級不平等,種種看不見的結構力量與社會界線,正讓當代父母集體感到焦慮與不安。

 

面對貌似不安全與不確定的未來,當代臺灣父母採取不同的教育與親職策略,試圖保障下一代的安康。弔詭的是,這些保安策略卻經常讓我們感到更不安全。
 

從拚經濟到拚教養
在臺灣「拚經濟」的時代中成長的父母,如今「拚教養」成為人生重點。 他們渴望擺脫體罰與聯考的陰影,成為與上一代大不相同的父母,同時也希望下一代在全球化的時代裡,更有能力與機會去探索世界。儘管這一代父母擁有比過去更豐富的教養資源,然而,教養這件事卻讓他們益發焦慮,不時懷疑自己是否做太少、做太多、做不好、做不對?

 

透過教養焦慮,看見當代臺灣
本書以親職焦慮為鏡,映現出臺灣在全球化脈絡中所面對的風險與挑戰,包括相對停滯的本地經濟與薪資、與全球資本主義更緊密的連結與競爭、產業變化的不確定性,而日趨擴大的階級落差正透過教養形塑許多孩子的不平等童年。
臺大社會系特聘教授藍佩嘉,延續她在《跨國灰姑娘》中對於社會不平等的觀察與追索,從城市到鄉村,深入田野訪談近六十個家庭,並到學校教學現場實際觀察,扣緊中產階級與勞工階級的差異,分析臺灣目前幾種主要的教養模式,追問為什麼父母會做出某種選擇,以及這些選擇對家庭與孩子的影響,是理解臺灣當代教養現況重要的田野報告。
 

本書特色

 

#完整且多元的家庭與學校訪談觀察,包含最多中年父母普遍面臨的教養問題。既有微觀細膩的人物故事,也有宏觀的結構與全球化分析,是本土社會學近年的經典之作。

#豐富的田野以及精采個案故事,幫助讀者透過教養為入口,深入瞭解臺灣的階級差異,以及此種差異如何在使得不平等問題更形嚴重。

作者

藍佩嘉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特聘教授、亞洲社會比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領域為性別、家庭、國際遷移與社會不平等。第一本專書Global Cinderellas: Migrant Domestics and Newly Rich Employers in Taiwan及其改寫而成的《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臺灣新富雇主》,獲得美國社會學會、臺北國際書展、開卷好書、金鼎獎等諸多國內外獎項。第二本專書《養育全球家庭:臺灣與美國的教養、移民與階級》(Raising Global Families: Parenting, Immigration, and Class in Taiwan and the US )於二○一八年由史丹佛大學出版,比較臺灣家庭與在美移民,如何因應全球化與移民挑戰發展出不同的教養策略。

目錄

序  從孩子成為父母

 

PART 1  問題與方法
導論  當代父母為何如此焦慮?

 

PART 2  中產階級家庭
第一章  我們想成為跟上一代不同的父母
第二章  留學與私校:為全球競爭鋪路
第三章  公立學校家庭:協作組裝教養資源
第四章  另類學校家庭:規劃自然成長 

 

PART 3  勞工階級家庭
第五章  我們沒辦法那樣養小孩
第六章  城市邊緣家庭:自然造化或翻轉階級?
第七章  鄉下小校家庭:野放式自然成長
            
PART 4  總結與改變
結論  不安的親職
          
附錄一  從「照豬養」到「照書養」
附錄二  受訪個案數量與特性分析
注釋
參考資料

序/導讀

導論  當代父母為何如此焦慮?

 

二〇一一年六月在古坑國中舉行了一場炮聲隆隆的公聽會。由於人口外流,該校學生只剩下四百人,雲林縣政府擬將其轉型為華德福實驗學校,但引發學校老師的激烈反彈,批評此舉是「滅校」。學校針對周邊家長進行意見調查,三百多份問卷一面倒地反對,他們深怕孩子失去「競爭力」,因為聽說主張「慢學」的華德福不教算數、寫字、電腦,只重音樂、美術與手工。在公聽會上,鄉長被罵哭、華德福代表被罵跑,需要人員保護才能安全離開現場。稍後校長請辭、提案擱置數年。直到二〇一四年,古坑才逐步轉型為華德福實驗高中,卻吸引了許多來自臺北等都會區的家庭移居偏鄉,追求一個減壓的教育桃花源,好讓孩子快樂、自然地長大。

莉雅是一位打扮時尚的母親,也曾經是上海商場的女強人。當她讀到雜誌上介紹另類學校的報導時,心中充滿嚮往。她想要保護孩子,免於承受自己少時痛恨的填鴨教育;嚴厲打罵的老師讓他心有餘悸,如今夜半還不時夢到試卷一片空白的恐慌。她決定辭去上海的工作,帶著孩子搬到宜蘭就學,臺商朋友們紛紛勸告她:「妳瘋了嗎?大家都拚命往國外跑了,妳怎麼還把孩子送回鄉下去?」連住在鄉下的祖父母也質疑另類教育的成效:「孩子只會爬樹、做手工?」、「沒有課本?沒有考試?二年級還不會寫字?」外界的雜音讓這些選擇實驗教育的父母處於一個「不斷跟自己對抗、拉扯的過程」,想要讓孩子自由奔跑,卻小心翼翼地劃定界線,試圖揚棄陳舊的教養傳統,卻得時時檢查是否不知不覺中又讓「長輩上身」。

二〇一七年冬日,有位母親騎車載著穿無袖洋裝的女兒,被網友拍照、錄影後上網爆料。轉載的媒體用「讓女兒穿吊嘎凍到發抖」的字眼大加撻伐,網路肉搜如風,社工隨即登門向家長表達可能涉及「兒童虐待」的關切。這位參加親子共學團體的母親在網路上發文,堅定說明她其實是尊重孩子的「身體自主權」:「當天出門我有詢問孩子天冷,要不要多穿衣服,但小孩喜歡那件衣服,堅持只要穿這件,在我的立場下,我尊重孩子有身體自主權,她選擇不穿外套出門。但為什麼報社要憑一個網路新聞就告知全世界,用來評論一位媽媽?」

曾經擔任管理職,現在專心家務的芸芸媽,同樣試圖在教養上尊重孩子的自主與自治。她總是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跟她說話,給孩子選擇、而非指令。她的做法承受來自其他家庭成員的批評。忙於工作的先生認為她對小孩「太寵」、「有點超過」;公婆批評她教養不力:「妳這樣教不行啦!不會對小孩兇,他們不聽大人的話、講話沒禮貌。」更令她擔心的是不確定的未來:採行西方理念引導下的教養方式,與孩子將來要面對的本地現實環境是否相容?另一位母親用遲疑的語氣描述主見超多的女兒:「我們給她太多自己決定的空間,可是職場上很多事情不是這樣的。我擔心有一天,她會回過頭來問:為什麼她不能自己決定?」

小布媽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婚姻移民,她面對的教養困境則相當不同。經濟不安全是家庭生活中最大的陰影:做鐵工的先生處於半失業狀態,只能靠她在社區工廠打雜提供家庭主要收入。她去學校時總覺得其他家長對她冷淡、漠視,不確定是由於她的新移民身份,或因為小布在學校闖過幾次禍。擔心孩子的管教不足,她在公寓牆上掛了手寫的「家規」,也不時使用體罰,即便先生覺得她太過嚴厲。她的教養挫折感主要來自外界的否定與質疑,她常常掛在嘴上說:「我教得很失敗,你們可以教我嗎?」

在上述的例子中,我們看到來自不同社經地位的家庭,對於教育、教養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同樣的做法,有家長視之為扼殺下一代的競爭力,卻也有養育者認為是尊重適性發展的節奏。讓孩子作主,究竟是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還是父母責任的撤退?這些有關教養的爭議,以及照顧者的焦慮,不只呈現個別家庭的困擾,也反映出臺灣社會與文化的快速變遷,以及家庭處境與教養腳本的分化。同時,更多的國家制度介入,網路無所不在的監看,將個別家庭的教養實作放在放大鏡下檢視,強化了公共領域與私人生活之間的拉扯。

為了撰寫這本書,我在臺北、宜蘭訪談了近六十個臺灣家庭。這些父母的社經地位殊異,有醫師、工程師、老師、公務員,也有業務、建築工、漁工、計程車司機。有些住在臺北市寸金寸土的蛋黃區,有些住在宜蘭海邊的小漁村。有些父親在中國工作、形成兩岸分偶家庭,有些母親是來自東南亞或中國大陸的新移民。他們的孩子(多為小學年紀)就讀的學校也有所不同,從國際學校、私立學校,到公立學校、另類實驗學校,以及海邊小校。

人們經常以為教養只是個別父母的煩惱。本書呈現看不見的結構力量與社會界線,如何造成父母們的教養困境與情緒焦慮。親職也像是一個經驗透鏡,折射出如萬花筒下的臺灣面貌,不論是壓縮的文化變遷,或是擴大的社會不平等。面對貌似不安全與不確定的未來,當代臺灣父母採取不同的教育與親職策略試圖保障下一代的安康,弔詭的是,這些保安策略卻經常讓我們感到更不安全。(未完待續)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973594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0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