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好卡路里,壞卡路里

  • 599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碰觸真相不輕鬆,
真心想了解的人必看!
100年來最精采、最重要的飲食、減重科學證據,
你一定要知道的營養抹黑、逃罪大亂鬥!


★不論你吃的是生酮、原始人、地中海飲食,還是低脂蔬食、低GI飲食或在執行斷食……都應該要知道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之間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採訪600位醫生、學者、官員,收集大量實驗證據,並指明證據來源,以及它被專家、政策如何解讀、如何使用、忽略或扭曲,整整寫了4年才完成!

飲食方針180度大轉彎,
造成近40年的健康災難!


早在一百多年前,大胖子班廷整整26年再拚命運動、如何少吃節食都瘦不下來,反而還更胖,後來在執行哈維醫師開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菜單後,奇蹟似的減掉22公斤,感到前所未有的健康。他把這個經驗寫成小手冊《胖子手札──給大眾的話》出版,不只成為了史上第一本減重飲食暢銷書,還形成班廷學說,影響之後整整一世紀的減重飲食方針。

在那個時候,大家都知道:過多的澱粉飲食和糖是導致肥胖和疾病的凶手。

不過,後來醫療保健圈圈出現了一個恐怖的180度大轉彎,人們開始被教育:膽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凶手;果糖是好糖;吃馬鈴薯、米食和義大利麵可以減重;少吃多動才會瘦!

結果,我們成了史上最肥胖的一代人,許多威脅生命的慢性文明病伴隨而來──造成了近40年的全球健康災難!

多吃少動不是肥胖的原因,
文明病大爆發的凶手不一定是飽和脂肪!


★心臟病流行最嚴重的幾十年裡,吃植物油的人增加2倍,吃動物脂肪的人卻減少了。
★丹麥哥本哈根城區的脂肪攝取量少了50%,乳癌發生率卻是鄉村的4倍。
★日本醫生建議病人提高膽固醇,因為低膽固醇濃度與出血性中風有關!
★相撲選手用來養胖自己的,就是吃極低脂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
★2000名女性吃低卡飲食加運動,8年平均只瘦1000克,腰圍還增加了──代表內臟脂肪增加!
★膽固醇不是心臟病的最佳預測因子,高三酸甘油脂更具指標性。
★飲食中的脂肪愈少、碳水化合物愈多,低密度脂蛋白就愈小、愈稠密,愈容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比起任何脂肪,膽固醇受到碳水化合物的影響更多。
★胰島素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症或使之惡化,會增加胰島素分泌的東西都容易增加心臟病風險。
★最有致癌作用的脂肪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飽和脂肪幾乎不會──除非和多元不飽和脂肪一起吃。
★腫瘤組織(乳癌)比健康組織有更多「胰島素受器」,更容易受到胰島素的影響。
★飲食中果糖愈多,之後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愈高,而果糖只經過肝臟代謝,升糖指數無法辨識。
★果糖比較葡萄糖更容易提高血壓。
★維生缺乏素可能是吃精製碳水化合物和糖而消耗維生素所致,不一定是吃肉導致缺維生素。

其實,肥胖是脂肪堆積作用的失調,不是因為過多熱量;吃太多和不受活動,是這種失調導致的結果──久坐不動或吃很多,是因為循環中的脂肪一直進到脂肪組織,而不是被當燃料使用──燃料不夠,身體自然會要你多吃少動。在這當中,碳水化合物是讓身體發出這個指令的關鍵,它會造成一連串荷爾蒙變動,讓脂肪進入脂肪組織囤積下來,而不是使脂肪組織釋出脂肪來做燃料。

更令人擔心的是,一旦精製碳水化合物被添加到飲食裡,就容易導致各種慢性疾病,不論你的飲食裡充滿再多必需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脂肪酸,都一樣!

既然攝取澱粉和精製碳水化合物有這麼大的健康疑慮,為什麼主流觀點都只顧著妖魔化脂肪呢?顛覆全球、影響每個人,並以一連串廣泛全面而精密的調查研究為科學基礎,《好卡路里,壞卡路里》帶你「突破盲腸」。

本書特色

★ 挑戰營養學歷史的偉大鉅作

揭露營養學界在四、五十年前大轉彎(從限制碳水化合物飲食到高碳水化合物飲食)的來龍去臘,以及當中的偏見、執念、抹黑和逃罪手段,導致有待商榷的健康概念變為真理,進而造成愈來愈多現代慢性病和肥胖患者。本書做為領頭羊,劃時代的對這個飲食轉變提出質疑、問題,才有近十、二十年來更多對低醣、生酮、原始飲食等更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歷經近20年心血的深入調查
自美國農業部膳食指南公佈後,美國人肥胖率的暴增(從1980年的15%至2000年的35%)的現象,引起了陶布斯的注意與質疑,於是開始了他一連串的調查(也許近20年),只不過直到2001年他的一篇報導受到媒體注目後,陶布斯才開始有將此著述成書的計畫,更專心、投入採訪、蒐集資料,在4年間專訪了600位醫生、學者、官員並寫成這本書。

充滿邏輯性又誠心誠意的專業剖析
本書出自一位邏輯、分析、歸納能力極強的哈佛和史丹佛高材生,他還是《發現》、《科學》、《紐約時報》等權威媒體的專欄作家,更是第一位獲得三次美國科學作家協會「科學社會新聞獎」的記者,對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症與脂肪、碳水化合物的關係有非常精闢、詳盡的見解和說明。

沒有這本書,
就不可能有現在的低醣、生酮研究!

作者

蓋瑞.陶布斯(Gary Taubes

《科學》雜誌撰稿作者,其作品散見於《大西洋》、《紐約時報雜誌》、《君子》、《全美最佳科學著作精選》等。並三度獲美國科學作家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Writers)頒發「科學社會新聞獎」(Science in Society Journalism Award),是唯一獲此殊榮的媒體工作者。

他是健康政策研究所(Health Policy Research)中的羅伯特.伍德.強森基金會(Robert Wood Johnson Foundation)研究員獎獲得者,也是營養科學計畫(NuSI)的聯合創始人。目前住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奧克蘭(Oakland)。

序/導讀

序言|飲食方針的180度大轉彎

【Part1 脂肪與膽固醇真的有罪嗎?】
Chapter 1 艾森豪總統低脂飲食失敗──禁不起考驗的飲食—心臟假說
低脂飲食沒能降低艾森豪的膽固醇
「脂肪-心臟」假說的2大神話(心臟病真的流行了嗎?/「改變美式飲食」傳說──現代飲食的脂肪是增加或減少?)
醫療惡棍膽固醇!?(對膽固醇測量結果的解讀不夠精準/許多高膽固醇者並非死於心臟病)
脂肪假說的最大功臣──安瑟.凱斯(信念的轉變/反對者的聲音:有關係不代表互為因果/真正的惡棍──脂肪?動物性脂肪?飽和脂肪?/倒戈的美國心臟學會)

Chapter 2 將脂肪視為不必要之惡──以選擇性偏見惡殺反對意見
選擇性偏見(證實是遲早的事?/吃高脂飲食、血膽固醇卻極低的民族該如何解釋?/佛萊明罕心臟研究/西方電器公司的心臟病再分析)
流行病學資料的普遍問題(7國研究計畫/飲食實驗的困境)

Chapter 3 創造出來的健康殺手──假說如何變成真理?
肉食漸成道德議題
企業教育醫生
促成《美國飲食目標》背後的偏見(任期到了的最後作為!?/極端分子的膳食脂肪報告/修訂的放鬆版)
早就傾斜的《美國農業部膳食指南》
營養背後的金錢戰爭(因利益衝突而蒙塵的《邁向健康飲食》/真的都是邪惡聯盟嗎?)
令人困惑的不一致性(當結果不支持官方假設……/低膽固醇可能導致高癌症風險!?)
解決爭議的2大「希望」(多重風險因子干預試驗──實驗結果一敗塗地/脂質臨床研究與冠狀動脈心臟病初步試驗)

Chapter 4 力倡降膽固醇讓少數人受惠?──一廂情願的科學
矛盾實驗促成的官方建議(低脂得還不夠!?/血清膽固濃度和心臟病死亡率之間缺乏關聯/降膽固醇的好處並不明顯)
一廂情願的科學──羅斯學說(創造社會的「脂肪壓力」/你一定要知道的4大「羅斯邏輯」風險/「羅斯邏輯」的最佳案例──脂肪導致乳癌假說)
科學給我們的考驗
再看脂肪、膽固醇、心臟病(7國研究悖論冒泡/心血管疾病監測也無法證實凱斯假說/低脂飲食也許弊大於利)

【Part2 營養翹翹板失控傾斜碳水化合物】
Chapter 5 文明病爆發──現代飲食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營養變遷
文明病的出現(最早的觀點來源/非洲的觀察/印地安人的狀況/最全面的2項孤立族群癌症調查)
可怕的麵粉和糖
精製澱粉如何造成疾病?

Chapter 6 人類營養最慘烈的變遷──與精緻澱粉同時興起的糖尿病
糖尿病的蔓延
當代糖尿病學大師怎麼說?(反對糖和糖尿病的關係/大師的信念根據)
打槍大師的眾多報告(50倍的驚人差距/勞動也救不了愛吃糖的毛利人/只攝取600大卡熱量的低脂飲食仍得糖尿病/「糖尿病潛伏期」駁斥了喬林斯的論點)
糖代謝病(戰俘飲食的前後對照/齲齒──放棄傳統飲食後的第一個警訊/精製澱粉從3個面向造成傷害/也許不能只考量到糖)
糖與三酸甘油脂

Chapter 7 加入戰局的膳食纖維──模糊焦點的營養新星
殺手級聽證會上的爭執
膳食纖維假說的誕生(證明精製碳水化合物致病的假說/焦點逐漸轉移到膳食纖維)
引爆膳食纖維狂熱(另一個「一廂情願的科學」/媒體的站邊擁護)

Chapter 8 碳水化合物真的不必吃太多──從體內平衡系統檢視高醣飲食
托克勞移民的健康大轉彎(多勞動、少飽和脂肪也無法解釋的健康退化)
代謝症候群的發展(從X症候群到代謝症候群/成為「脂肪或膽固醇假說」的修改版)
體內平衡──維持生命的精密設計(下視丘的精心安排/胰島素、能量分配和代謝異常)
從「體內平衡」檢視疾病假說(高血壓謬誤/水分滯留效應、高血壓效應、心臟病)
進一步討論

Chapter 9 三酸甘油脂與複雜的膽固醇──被簡化的膽固醇理論
膽固醇不是心臟病的最佳預測因子(更要關注的是極低密度脂蛋白/碳水化合物會提高極低密度脂蛋白)
碳水化合物誘發的脂血症(熱量高低會影響脂血症/碳水化合物、三酸甘油脂→脂肪、膽固醇→心臟病/證實高三酸甘油脂更具指標性)
對假說進行大規模檢驗(4大類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心臟病的逆向關係)
焦點再度轉移(受壞時機淹沒的真相/從降低總膽固醇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不可靠但大受歡迎的血脂化驗/被消失的影響力/「看似」理想的單元不飽和脂肪)
發現低密度脂蛋白的次類別(重新認識低密度脂蛋白/最小和最稠密的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次類別如何影響心臟病?(飲食比基因更具影響力/證據充分但仍不受重視)
另一個重要關鍵(從極低密度脂蛋白到低密度脂蛋白/讓「油滴」較小的方法)

Chapter 10 胰島素過多不只影響糖尿病──受矚目的促脂肪囤積因子
腹部肥胖
胰島素阻抗性(推薦糖尿病患碳水化合物飲食的後果/看似缺乏胰島素,實際上……)
心臟病與胰島素阻抗(著名的班廷演說/消失的真相──代謝症候群是過度攝取碳水化合物所引起/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再次被官方除罪化)

Chapter 11 糖尿病告訴我們些什麼?──碳水化合物對血管的影響
認知失調
胰島素分泌過多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活性氧化物和最終糖化蛋白

Chapter 12 糖之毒──糖類究竟是不是營養禍害?
果糖使糖變得無罪(升糖指數引起的爭議/蔗糖竟成了理想的甘味劑)
高果糖玉米糖漿之亂
果糖──最油的碳水化合物
最糟的2種糖

Chapter 13 碳水化合物與慢性病──失智症、癌症與老化
胰島素、血糖與阿茲海默症(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澱粉樣蛋白斑增長的原因)
癌症與胰島素(癌症是可以預防的/飲食與化學物質的影響/可疑的主要嫌犯──胰島素/半飢餓狀態為何較健康長壽?/胰島素和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如何影響壽命?)
肥胖的元凶是熱量的質或量?


【Part3 如何才能真正的瘦下來?】
Chapter 14 減重的神話──少吃多動真的能逆轉肥胖?
多吃少動的肥胖假說
我們究竟吃了多少?
矛盾──愈窮,愈胖(皮馬族印第安人:隨現代化而來的肥胖/蘇族印第安人的情況/更多非工業國家的貧窮族群)
節約基因假說(人體是超有效率的熱量保存機器?/自我推翻節約基因的假設/狩獵-採集生活並沒有缺乏營養/脂肪儲存機制不只避免飢餓,也會避免過多脂肪/從冬眠看脂肪堆積)

Chapter 15 捱餓還要運動?──肥胖管理中的飲食神話
飲食限制的效果(卡內基報告/更嚴格的熱量限制/令人失望的半飢餓飲食/低脂飲食也好不到哪裡去)
運動的減重成效又如何?(運動有可能導致胃口大增/運動控制體重假說/系統性分析揭露運動的減重效益並不醒目)

Chapter 16一大卡並不等於一大卡──吃得多未必會形成脂肪堆積
肥胖是一種疾病?
每個人增加體重的能力不同(基因有影響嗎?/熱量測量技術進步帶來的迷思)
能量守恆與肥胖(外因性與內因性肥胖/基礎代謝率/心理和意志力的討論/正確卻沒有意義的論點/胖子為什麼不會無上限的發胖?/過度進食的背後原因/再談飲食的意志力)
限制熱量的一再失敗

Chapter 17 飲食過量究竟是因是果?──體重與熱力學間的謬誤
熱力學的誤解之一(能量方程式的因果關係/飢餓及活動與否受到荷爾蒙影響?)
熱力學的誤解之二(人體不是簡單的機器/體重是受到自我平衡調節)

Chapter 18 令人意外的增胖飲食──你很難光靠吃脂肪去養胖人
各種增胖飲食的啟發
脂肪致胖的4項證據與問題點(心臟、肥胖和糖尿病之間的關係/實驗室大鼠吃高脂飲食會變胖?/稠密脂肪熱量會害人吃過多的假說/熱力學)
過量攝食是行為問題還是疾病表徵?

Chapter 19 用低醣控脂──探討能長期逆轉肥胖的飲食
聚焦早期的減重飲食──共通點是限制澱粉
胖子特別偏好碳水化合物
第一份有意義的限制碳水化合物飲食效益報告
生酮飲食(因紐特人的含脂肉類飲食/與傳統健康飲食的爭議/被徹底顛覆的多肉飲食成見/碳水化合物反而會多消耗維生素)

Chapter 20 非傳統飲食法──高脂飲食的驚人成功
吃肉減肥法(奇蹟的杜邦經驗/官方立場又是如何?/潘寧頓飲食法的更多測試/臨床上的驚人一致性/低熱量的吃肉飲食法)
均衡低熱量飲食PK「吃到飽」飲食法
飢餓感與碳水化合物(斷食的啟發:是什麼啟動了飢餓感?/關於限制碳水化合物飲食的詭辯/人們就是不喜歡吃黃油?/限碳水化合物飲食讓人倒盡胃口?)
脂肪酸的調動速度可能是關鍵原因
限制碳水化合物來調動脂肪(被困住的脂肪──脂肪代謝缺陷假說/限制碳水化合物讓體內脂肪動起來)

Chapter 21肥胖是否為脂肪代謝異常?──碳水化合物假說1
肥胖的遺傳假說(飲食過量假說VS遺傳假說/環境因素的觸發/親脂假說──異常的脂肪儲存現象/荷爾蒙的影響/親脂假說的消失)
下視丘肥胖症:飲食過量的真正禍首?(下視丘,腦垂體,誰影響了體重調節?/下視丘損傷如何帶來肥胖?/從體液平衡調節看內在飢餓)
更多的證據……
體內平衡假說的消失

Chapter 22胰島素阻抗對肥胖的影響──碳水化合物假說2
荷爾蒙在肥胖中扮演的角色(變胖荷爾蒙的爭議/以胰島素治療體重不足和厭食症/胰島素控制脂肪的代謝)
脂肪概念的革命(革命的3大階段/三酸甘油脂和自由脂肪酸)
調節機制(胰島素扮演的角色/更多一定要知道的細節/導致肥胖或糖尿病傾向的3種胰島素分泌情勢)
影響脂肪分布的脂蛋白酶(肥胖的守門員假說/會增加脂肪組織中脂蛋白酶活動的飲食)
吃出來的易胖體質會遺傳給下一代

Chapter 23 碳水化合物的發胖疑慮消失了──碳水化合物除罪化
碳水化合物的代罪羔羊(一夕被翻盤的真相/限制碳水化合物飲食主導的期間/限制碳水化合物飲食的「政治正確化」/當阿金飲食的暢銷被說成「妖言惑眾」)
肥胖科學的「重建」(公開譴責阿金飲食和類似飲食法/為碳水化合物除罪的關鍵推手)
空泛的脂肪假說反而變成了真言

Chapter 24 如何抑制飢餓感與誘發飽足感?──碳水化合物假說3
兒童減重計畫
大腦如何誘發飢餓和飽足感?(葡萄糖恆定假說和脂質恆定假說/體內平衡的驅動力/內部燃料的可用程度和分配)
重新定義攝食的機制(人體的2大燃料庫/從代謝燃料的觀點看肥胖與不孕/從菸癮看飢餓和飽足感)
再談胰島素(胰島素影響到脂肪的「流動」/胰島素對味覺的影響/胰島素誘發的飢餓如何影響發胖和減重飲食?)

結語
後記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970069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80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