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社會不平等+收入不平等 套書

有錢人變得更有錢,窮人卻只會原地不動。
  • 63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社會不平等:為何國家越富裕,社會問題越多》

們以為生活品質不佳是我們努力得還不夠,
但事實是,在貧富落差懸殊的社會裡,
有錢人變得更有錢,窮人卻只會原地不動。
 
說來矛盾,身處物質與科技登峰造極的年代,我們卻察覺自己備受壓力煎熬、陷入憂鬱;時時擔心他人凝視的眼光,又對人際關係心存懷疑。我們的工時日益增加,焦慮卻絲毫不減;下班後,不由自主購物採買填補空虛的心靈、暴飲暴食撫慰總感到飢餓的身體,甚至淪為酒精、精神藥物與毒品的囚徒。我們明明擁有人類史無前例的財富與舒適生活,為何卻同時製造出那麼多精神與情感痛苦?
 
翻開理查.威金森和凱特.皮凱特的暢銷巨著《社會不平等:為何國家越富裕,社會問題越多?》,你會發現這些熟悉的困境都源自──不平等。兩位作者透過長期的研究數據及圖表證實,從身心健康到暴力犯罪及教育成果,幾乎所有事情都受貧富不均、而非富裕程度所影響。當貧富階級差距越大,人們越容易產生競爭焦慮、進行炫耀型消費,並失去對旁人的同理心及信任感,這對每個人(包括有錢人)都不是好事。身心壓力及社會互信關係的流失,不僅造成平均壽命降低、肥胖、精神疾病增加,同時也會引發未成年懷孕、犯罪和藥物成癮等社會問題。
 
《社會不平等》這本具開創性的經典,以公衛及社會心理的角度診斷階級弊病,於二○○九年推出後獲極大迴響,並入圍歐洲最高榮譽歐威爾獎,翻譯超過二十七國語言。作者不僅洞察貧富差距如何對個人身心構成嚴重威脅、築起人我間的疏離和焦慮;更進一步剖析擴及社會的結構問題。這本書急迫且挑釁地直指核心,試圖爬梳自我和社會關係的思考路徑。作為扭轉現況的戰鬥宣言,這本書為物質主義生活困境,帶來了解決的方向及行動的可能性。

《收入不平等:為何他人過得越好,我們越焦慮?》

收入不平等跟我們有何切身關聯?
為何高層薪水越領越高、基層薪水萬年不漲,應該被打破?
其實我們的心理問題、高壓的人際關係、低落的自信以及被扭曲的天性,
統統都跟貧富不均、競爭壓力與不平等的社會有關。
 
為什麼有些國家的人比較放鬆、人際關係不那麼緊張?為何我們總是擔心別人怎麼看待自己,常常覺得參加社交生活就像一場充滿壓力的表演?為什麼美國人得到心理疾病的比例是北歐的三倍?為何美國夢是在丹麥實現而不是美國本土?在本書中我們將看到,這些問題的原因就是「不平等」。

「收入不平等」的背後其實意指了一個普遍的社會迷思:地位高的社會菁英較有能力、應領高薪;地位低的人們天生能力較差,因此無法爬出底層。知名公衛學者理查.威金森與凱特.皮凱特,即用本書打破的這樣的刻板印象。他們提出大量的研究數據,顯示了階級焦慮是如何弱化人們的能力,而非天生能力導致階級差異。他們也指出階級不平等如何荼害人們的心靈:當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人們就越容易以高低位階及薪水收入來評價自己與他人,因為擔憂落於人後,自信破滅,自卑感、防禦性自戀、瘋狂購物等現象也隨之而生。不僅如此,對於社會地位的焦慮更導致壓力賀爾蒙升高,不但學習或工作表現受到影響,焦慮、憂鬱、藥物濫用的頻率也隨之增加。

本書的前作《社會不平等:為何國家越富裕,社會問題越多?》在二○○九年推出後獲得巨大的成功,並曾入圍歐洲最高榮譽歐威爾獎;時隔十年,社會心理問題越發嚴重,七成人口患有程度不一的心理疾病、民粹崛起、社會分化越演越烈,《收入不平等》即在此基礎下誕生。延續前作對貧富不均的影響,本書尤其著重心理層面,為當代每個人在社會上遇到的問題,找到了合理的解答。

《「不平等與台灣社會」專題別冊》

當《社會不平等》與《收入不平等》兩書,透過大量的公衛數據與科學研究,證實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社會,將損及人們的心理健康與社會環境:對地位競爭的焦慮,讓人們更加追足金錢、抑或是能代表財富地位的消費性商品,而地位焦慮也讓人們比過往更依賴酒精、食物、甜品、藥物,社會問題即從此細節滋生。

財政部在二○一八年公布了綜所稅資料,大家才發現,差距一○六倍的貧富落差,讓台灣來到史上第二高的時刻。對於財富與地位引發的競爭和社會不和諧,近幾年的台灣從未少過。究竟從學者到媒體人,如何看待當今台灣的社會困境?我們的苦惱與《社會不平等》與《收入不平等》相同嗎?又或者在「發大財」的脈絡之下,我們如何看待高工時、高壓力、貧富不均衍生的困境。時報文化特邀請公衛學者鄭雅文、心理學者林耀盛、社會學者王維邦,以及作家盧郁佳,一同論述他們眼中兩書以及「不平等與台灣」。

作者

理查.威金森Richard Wilkinson

英國諾丁漢大學社會流行病學榮譽退休教授、倫敦大學學院公共衛生與流行病學榮譽教授、紐約大學客座教授,二○○九年創立平等信託基金會(The Equality Trust)。
 
凱特.皮凱特Kate Pickett

英國約克大學健康科學系流行病學教授、平等信託基金會聯合創辦人。曾在劍橋大學學習體質人類學、在康乃爾大學攻讀營養科學、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學習流行病學,並在芝加哥大學擔任助理教授。
 
兩人合著的《社會不平等》入圍二○○九年《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年度研究計畫,並入選《新政治家》近十年十大好書之一。
 
譯者簡介

黃佳瑜

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企管碩士。曾任聯合利華行銷企劃、美商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管理顧問。現為自由譯者,譯作有:《Jack》、《但求無傷》、《敦克爾克大撤退》、《發光體》、《孤獨的反義詞》、《財團治國的年代》、《精神病院裡的歷史學家》、《成為這樣的我:蜜雪兒.歐巴馬》(合譯)等。

溫澤元

台南人,畢業於師大翻譯研究所。熱愛電影與翻譯,喜歡躺在沙發上看書。譯有《砲彈下的渴望》、《倒帶人生》、《那天清晨他們來敲門》、《漫遊十七世紀古英國》,合譯有《我在紐約當農夫》、《遠離塵囂》、《機艙機密》等。

目錄

《社會不平等:為何國家越富裕,社會問題越多》
 
前言
圖表說明
 
第一部 物質富裕,社會失靈
第一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
第二章 貧窮或不均?
第三章 貧富不均如何讓人抓狂
 
第二部 貧富不均的代價
第四章 群體生活與社會關係
第五章 心理健康與吸毒
第六章 身體健康與平均壽命
第七章 肥胖:所得越懸殊,腰圍越粗大
第八章 教育成果
第九章 青少年生育:貧窮的循環
第十章 暴力:贏得尊重
第十一章 監禁與刑罰
第十二章 社會流動性:機會不平等
 
第三部 更美好的社會
第十三章 失能的社會
第十四章 我們的社會性遺傳
第十五章 平等與永續
第十六章 打造未來
 
後記──研究與政治的衝撞
致謝
平等信託基金會
 
附錄 
健康與社會問題指數資料來源
統計數據
參考書目
 
《收入不平等:為何他人過得越好,我們越焦慮?》
 
圖表目錄
關於數據和圖表
序 史上最遠處的探險
 
第一章 為何社會讓我們如此焦慮
 
第一部 不平等的影響
第二章 貧富差距、他人評價的焦慮與精神疾病
第三章 自戀、自我膨脹與地位顯赫的幻覺
第四章 成癮社會:對酒精、甜食、電玩電視與購物的依賴
 
第二部 為何身分地位如此重要?菁英主義與階級迷思
第五章 利己與利社會的兩種演化
第六章 菁英領導制度的迷思
第七章 財富與階級的影響力
 
第三部 未來的展望
第八章 平等主義與永續未來並不相悖
第九章 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致謝
附錄 
可參考資源
受貧富差距影響之健康與社會結果清單
 
參考書目
 
《「不平等與台灣社會」專題別冊》
 
台灣的憂鬱梯度:省思主/客觀收入和疏離的角色
──王維邦(東海大學社會學系)
 
精神與內勢:公平正義在台灣的思索
──林耀盛(台灣大學心理學系)
 
從英國的健康不平等研究,檢視健康不平等研究的意義與限制
──鄭雅文(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工作自殺:沉默的遺言
──盧郁佳(作家)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471296662347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832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