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以學思達為外功、薩提爾為內力,
讓教室成為沒有邊界的舞台
李崇建、張輝誠專文推薦
學思達教學法 × 薩提爾對話,兩大教育心法最強實踐應用
為人師者的鍛鍊與精進之路,教師成長增能最佳實作指南
學思達教學模式提供良好的教學與學習架構,
薩提爾對話模式讓教師能自我安頓,
並以正向好奇的態度引導學生學習。
學思達核心講師郭進成、馬琇芬,以多年來課堂教學及帶領數十場工作坊之豐富經驗與深刻反思,淬煉精華、凝鑄而成這本教師覺察成長之書。
以學思達為經──讓學生願意思考、樂於互動、提出見解;
以薩提爾為緯──安頓教師內在;以陪伴代替督促、以對話發掘意義。
教育,不再是斥責與糾正,而能真誠聆聽、連結渴望;
教師,不再是答案的提供者,而是思考與表達的催生者;
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吸收者,而是從學習者成為創造者。
教學,成為一座沒有邊界的舞台。
學思達課堂實作
․「情境式課程」以體驗代替說理
․「焦點討論法」(ORID)帶領學生深刻思考與討論
․活用「問題設計三層次」,搭建學習的鷹架
․寓教於樂的「小遊戲」,引發好奇心與學習動機
․巧妙運用「學思達五步驟」,逆轉單向講述的課堂困境
薩提爾師生對話
․對話,從傾聽開始,尤其是傾聽自我內在的聲音
․對話的目的是了解學生的內在,而不是急著解決問題
․以三個簡單的問題,開啟溫暖好奇的談話
․採取垂直式對話,逐步探索師生內在冰山的各個層次
․關心學生前,教師必須先安頓自我
․從感受切入,對話過程留心「二不二沒有」原則
「教學」是將知識傳遞給他人的歷程,讓每一個學習習慣不一樣的人都能獲得有效的學習,這是一項多麼艱巨的任務。
不是刻意組織社群,而是為了自己的成長;不是為了成為帶領者,而是希望找到夥伴,在教學成長的道路上同行。
如果你也泅泳在名為「教師」的大海裡,這本書或許像一枚救生圈,希望能成為支持你的力量。
──郭進成、馬琇芬
▌本書特色
1.學思達核心講師 /「學思達與師生對話」教師增能工作坊創辦者郭進成、馬琇芬首部力作。
2.熱門教師社群「學思達教學社群」、「學思達與薩提爾的對話」管理者郭進成力作。
3.「學思達五步驟」的活用與課堂實踐心法。
4.「薩提爾對話」探索內在、改善師生關係實作示例。
5.以學思達為外功、薩提爾為內力,教師成長增能指南。
讓教室成為沒有邊界的舞台
李崇建、張輝誠專文推薦
學思達教學法 × 薩提爾對話,兩大教育心法最強實踐應用
為人師者的鍛鍊與精進之路,教師成長增能最佳實作指南
學思達教學模式提供良好的教學與學習架構,
薩提爾對話模式讓教師能自我安頓,
並以正向好奇的態度引導學生學習。
學思達核心講師郭進成、馬琇芬,以多年來課堂教學及帶領數十場工作坊之豐富經驗與深刻反思,淬煉精華、凝鑄而成這本教師覺察成長之書。
以學思達為經──讓學生願意思考、樂於互動、提出見解;
以薩提爾為緯──安頓教師內在;以陪伴代替督促、以對話發掘意義。
教育,不再是斥責與糾正,而能真誠聆聽、連結渴望;
教師,不再是答案的提供者,而是思考與表達的催生者;
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吸收者,而是從學習者成為創造者。
教學,成為一座沒有邊界的舞台。
學思達課堂實作
․「情境式課程」以體驗代替說理
․「焦點討論法」(ORID)帶領學生深刻思考與討論
․活用「問題設計三層次」,搭建學習的鷹架
․寓教於樂的「小遊戲」,引發好奇心與學習動機
․巧妙運用「學思達五步驟」,逆轉單向講述的課堂困境
薩提爾師生對話
․對話,從傾聽開始,尤其是傾聽自我內在的聲音
․對話的目的是了解學生的內在,而不是急著解決問題
․以三個簡單的問題,開啟溫暖好奇的談話
․採取垂直式對話,逐步探索師生內在冰山的各個層次
․關心學生前,教師必須先安頓自我
․從感受切入,對話過程留心「二不二沒有」原則
「教學」是將知識傳遞給他人的歷程,讓每一個學習習慣不一樣的人都能獲得有效的學習,這是一項多麼艱巨的任務。
不是刻意組織社群,而是為了自己的成長;不是為了成為帶領者,而是希望找到夥伴,在教學成長的道路上同行。
如果你也泅泳在名為「教師」的大海裡,這本書或許像一枚救生圈,希望能成為支持你的力量。
──郭進成、馬琇芬
▌本書特色
1.學思達核心講師 /「學思達與師生對話」教師增能工作坊創辦者郭進成、馬琇芬首部力作。
2.熱門教師社群「學思達教學社群」、「學思達與薩提爾的對話」管理者郭進成力作。
3.「學思達五步驟」的活用與課堂實踐心法。
4.「薩提爾對話」探索內在、改善師生關係實作示例。
5.以學思達為外功、薩提爾為內力,教師成長增能指南。
目錄
推薦序──既溫柔且剛強的行者 李崇建
推薦序──神鵰俠侶,創新教學 張輝誠
教育界齊聲推薦
Part 1我走上另一條街
1 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2 遇見學思達與薩提爾
3 我打開了教室的門──共學社群與社群帶領
Part 2學思達課程設計
1 課堂暖身,活化教學──寓教於樂的「高手過招」
2 遊戲,不只是遊戲──層次分明的焦點討論法
3 體驗比說理更有力──情境式課程設計
4 為閱讀打下穩固的地基──具體問題設計
5 引發好奇,探索答案──單元問題設計
6 提升閱讀素養──核心問題設計
7 搭建學習的鷹架──活用「問題設計三層次」
8古文,離孩子並不遠──國文學思達(上)
9古文,離孩子並不遠──國文學思達(下)
Part 3薩提爾師生對話
1 最重要也最困難的事──真正需要改變的人
2 霸凌者的孤單──完全接納的傾聽
3 當師生關係面臨衝突──先覺察,再同理
4 孩子,你的眼淚是什麼?──用正向好奇開啟師生對話
5 以關心取代糾正──以對話探索內在冰山
6 一到十分,你的滿意程度有幾分?──以量尺技術快速核對
7 對治拖延症的解方──以薩提爾對話引導寫作
8 看見孩子的亮點──從感受切入,連結渴望
後記──看不見的學生 (進成)
後記──沒有邊界的舞台 (琇芬)
推薦序──神鵰俠侶,創新教學 張輝誠
教育界齊聲推薦
Part 1我走上另一條街
1 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2 遇見學思達與薩提爾
3 我打開了教室的門──共學社群與社群帶領
Part 2學思達課程設計
1 課堂暖身,活化教學──寓教於樂的「高手過招」
2 遊戲,不只是遊戲──層次分明的焦點討論法
3 體驗比說理更有力──情境式課程設計
4 為閱讀打下穩固的地基──具體問題設計
5 引發好奇,探索答案──單元問題設計
6 提升閱讀素養──核心問題設計
7 搭建學習的鷹架──活用「問題設計三層次」
8古文,離孩子並不遠──國文學思達(上)
9古文,離孩子並不遠──國文學思達(下)
Part 3薩提爾師生對話
1 最重要也最困難的事──真正需要改變的人
2 霸凌者的孤單──完全接納的傾聽
3 當師生關係面臨衝突──先覺察,再同理
4 孩子,你的眼淚是什麼?──用正向好奇開啟師生對話
5 以關心取代糾正──以對話探索內在冰山
6 一到十分,你的滿意程度有幾分?──以量尺技術快速核對
7 對治拖延症的解方──以薩提爾對話引導寫作
8 看見孩子的亮點──從感受切入,連結渴望
後記──看不見的學生 (進成)
後記──沒有邊界的舞台 (琇芬)
序/導讀
【自序】
看不見的學生 (進成)
在新聞報導上看到這些斷斷續續發生各級校園的事件,或實際聽聞這些持續上演的師生衝突時,我常忍不住對號入座,揣想這些故事中的導師很可能就是我。
這些事件常讓我心驚與心疼。發生什麼事了?
教師們忙於課務與輔導,心力交瘁之際忍不住對違紀的學生採取斥責的姿態;青春正盛卻困於學業與人際關係的學子們,迫不得已選擇激烈的方式。
有沒有其他的發展可能呢?
有一次,我發現保健室的消毒水放在教室好幾週了,所以請衛生股長小碩協助歸還保健室,小碩大力拍了拍胸脯向我保證他會處理好。我向小碩表達我的感謝,謝謝他願意為班上服務。
沒想到,過了幾天消毒水依然還在教室,看到這情景我立刻有了一些情緒,幸好養成自我覺察習慣後,很快地看見湧起的情緒。在處理問題前,我先回到內在,透過深呼吸保持平穩,然後才請小碩來找我。
「小碩啊,消毒水還沒送還保健室,怎麼了?」小碩有些緊張,但仍然誠實回答,他忘了。「喔,好!那麼今天要記得還。」小碩又信心滿滿的向我保證絕對沒問題。
過了二天,消毒水依然在教室的同樣地方。再次看到這瓶消毒水,一瞬間我的情緒滿溢,忍不住連名帶姓的叫小碩過來找我。此刻,我也很快察覺到自己的情緒正在內心集聚,宛如千軍萬馬。
我帶著怒氣瞪著小碩,準備開口說話時,立即察覺到如果此時開口說話,肯定盡是責罵與怒斥。於是我暫時不看小碩,而是靜下心陪著自己。
停頓並靜心了一會兒,覺得內在比較安頓了,才重新看向小碩。正準備開口,又覺察到千軍萬馬集聚於心,於是停頓下來,如此反覆了二、三次。
我不斷的靜心和深呼吸,很緩很深的呼吸,試著安頓自己。許久,才輕輕吐了口氣,一如以往平和詢問小碩。
「小碩,這段時間你擔任衛生股長,自己覺得做得還不錯的地方有哪些?能不能舉出三件事?」我刻意問這個問題,是希望能幫助我看到並關注學生的亮點,而不會只侷限在學生沒做好的地方。
小碩想了一下,開始說了三件事。
沒想到當小碩一開口講話,我的內在情緒瞬間波動起來,內心小劇場大吼:「你還真的敢講!」但是,我咬住自己的舌頭,沉住氣靜靜的聆聽。
當他說完後,我有些驚訝,也變得更平靜了。是啊!學生說的這三件事,都是我提醒他的,他也慢慢進步成長了。
原來,小碩認真地聽進我的提醒,雖然進步的速度慢了些,但的確改進不少。
我想起電影《小偷家族》裡,雜貨店老伯伯對偷竊小孩的寛厚。
我對小碩有著期待,那麼小碩對我的期待又是什麼呢?有沒有可能,我可以和小碩交換一下彼此的期待?或者回到十四歲的我,如果做錯事了,期待導師如何對待我?
一個轉念,我的口氣更放鬆了,溫和的回饋:「小碩,你真的進步很多,這些我曾經叮嚀你要注意的事,你真的都做到了。謝謝你這麼尊重我、配合我。小碩,這瓶消毒水,下課後記得要拿去還。」
原本充滿警戒神情的小碩,一聽完我的話放鬆許多,略帶緊張的點點頭。
看著小碩轉身離去的身影,我的內心感慨不已。我終於做到了!十多年了,我總算像一個成熟的大人,好好的處理這樣的事。很不容易啊!
原來,是有其他的發展可能。我終於看到了,也做到了。雖然還是會常常回到慣性裡,但我已經有了其他的選擇。
面對國中導師的日常,我可以一如以往用指責怒罵的方式應對犯錯的學生,但我也可以選擇對學生多一點正向好奇,對學生的情緒多一點照顧,看見彼此的期待,連結內在冰山深層的渴望。
沒有邊界的舞台 (琇芬)
據聞日本傳說中「機會之神」的髮辮梳攏在額頭前面,所以當機會之神迎面而來時,一定要趕緊揪住祂的髮辮,一旦錯身而過,你回頭想要攔祂,已無任何可以抓取之處,只能嘆息的看著祂的背影愈行愈遠。
雖然大學以前的學業成就低落,但發生在我身上最幸運的一件事,便是在專科三年級發現了自己的「天賦」。
執教以來,與其說是傳遞中國文學的知識,不如說是藉由作者闡述在文章裡的人生理念,影響學生的觀點,期盼自己也能成為引導學生探索自我、發現天賦的推手。
探索自我,需要思考;引導學生思考,需要搭建學習鷹架;搭建鷹架前,需要畫出藍圖。
學思達教學模式的「學生自學」、「思考問題」、「小組討論」、「師生問答」、「教師統整」五步驟,就像「宮商角徵羽」古樂五音,因應課程與學生的不同,每堂課的進行猶如一首歌,節奏與旋律雖不同,但全由五個音階組合而成。
初時運用學思達教學五步驟,猶如音樂門外漢,總是固定的節奏與旋律。練習的時間久了,曲調會因學生的共鳴而改變。有些課程可能自學多一點、討論少一點;有些班級可能思考多一點、統整少一點;有時候五步驟如副歌一再彈唱,有時候師生問答如交響樂,磅礡激昂。
博二那年,我拉住了機會之神的髮辮,人生舞台從舞蹈轉向教學。好大的一圈迴旋,暈頭轉向中仍緊握不放。
如果說我從小熱愛的舞蹈是在舞台的燈光中展現自我,那麼如今我挑戰的教學則需打破講台的第四面牆,與台下的學生互動交流,讓教室成為一面平台,師生共舞。
教學頭幾年,我還在學習如何成為一名教師。雖然嘗試打開第四面牆,走下講台與學生互動,一旦師生互動遇到阻礙,就又退回講台,關上第四面牆,唱著教學的獨角戲。
教學這幾年,第四面牆已不復存在。教室成為一座大舞台,學思達教學五步驟的音調在課堂裡敲擊出節奏,師生間的對話則交織成旋律。
兒時那個舞步嫻熟帶隊領舞的小孩,仍在我的心裡,如今帶領學生共同踩著知識的舞步,跳出生命的舞曲。
打開第四面牆,不只是學思達教師們的共同態度,打開教室的門,讓各界走入教學現場觀課、議課,更是學思達教師們的共同邀請。
讓教學成為一座沒有邊界的舞台。
【推薦序】
既溫柔且剛強的行者
李崇建(作家、教育家)
進成與琇芬是最認真的學習者,亦是我心中學習者的典範。
說他們「博覽群經」不為過,經常看他們曬出新資訊,亦參與各種研習,他們以學思達為經,以薩提爾模式為緯,但內容卻包羅萬象,他們從各處取經且消化,融合成特殊的風景,因此他們也是創造者。
我曾推薦他們舉辦工作坊,無論是到學校單位,或者公務員培訓系統,乃至宗教團體演講,我都收到甚多回饋,回饋他們的帶領優質,甚至有夥伴與我分享:「他們的帶領太讚了,甚至超越崇建了。」
他們的帶領超越我,實在令人激動且開心。
張輝誠老師曾有願景,勉勵所有學思達老師:「要一代勝過一代。」未料這麼快就看見了。
進成琇芬夫婦的帶領,整合出自己的方式,帶著一批又一批老師學習,成立專業的學習團體,據說新一代學習者,也已經在各地推廣對話。這樣不藏私的帶領,正是教育改變的動力,也是讓地球、宇宙更好運轉的方式,將好奇、連結、接納與愛的方式,廣泛的傳播出去。
進成琇芬帶領工作坊的方式,我一直無緣學習,只知道結合了學思達,去介紹薩提爾模式,並且推廣對話方式。
因此本書我不知道的部分,正是他們帶領工作坊的內容,包括覺察、連結與對話的系統,還有學思達授課、討論的部分,我一頭進入他們的世界,有非常多的學習,也有很多新的點子迸發,並且覺得此書應重複讀,甚至集體共讀與討論,發展更多的新思維,為現有的教學、討論與工作坊,帶來更多創造性元素。
我非常感謝進成與琇芬,他們將對話、討論與覺察的工作坊,做了那麼多嘗試與整合,讓我想起薩提爾女士,她也是一創造力強大的人,整合了各種學派為用,我以為進成琇芬亦是如此,承襲了薩提爾兼容並蓄的精神,大開大合的展現與人連結,與知識連結的美好風景,在閱讀此書時,我為他們讚嘆,也對他們感到尊敬。
神鵰俠侶,創新教學
張輝誠(學思達創始人)
進成,是學思達大將;琇芬,是進成親密伴侶。他們兩位,也是台灣教育圈神鵰俠侶。
他倆從學思達早期尚無影響力、甚至乏人問津之時就毅然投入學思達,並且一路實踐至今,歷久彌新,經久彌堅,背後真正的意義,是他倆的絕佳眼光、準確判斷力、篤厚實踐力,還有他倆強化並壯大了學思達的陣容。
進成和琇芬在學思達之路不斷精進,進成是最早響應我的號召,很快就隨時開放他的教室,讓老師們進到他的教室觀課,分享學思達和他的各種創新教學內容給更多老師,同時也自主開辦工作坊、或外出分享學思達。後來,他倆又將薩提爾融入,書中可見他倆如何坦誠自己的成長歷程、原生家庭的應對方式帶給他倆的深遠影響、以及薩提爾帶給他倆的改變。於是,他倆把學思達與薩提爾精密地結合起來,再融入他們所擅長的情境化學習,打造出體驗性十足、反思性深刻的「學思達與師生對話工作坊」。
進成和琇芬精心打造的工作坊在全台各地開辦,只要一開放報名,極短的時間時間就會額滿,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我曾邀請他倆一起為宏達電文教基金會舉辦過一場,當天我旁聽他倆一整天的課程,我看著參與的老師神采奕奕,收穫良多,甚是精采。
這本書,就是他們多年來帶領工作坊經驗與課堂教學的精華,每一單元的課程設計都是經過幾十場的工作坊淬煉,每一回的經驗分享都經過多年課堂實踐的去蕪存菁,每一次師生對話都經過多少次的困頓、卡關與突破。這本書,談的都是扎扎實實的成功經驗,可讓讀者隨取即用、有效複製、也可示讀者以南針,帶領走進學思達與薩提爾迷人的教學新世界。
除此之外,進成與琇芬合著此書,也標示著學思達新里程碑,那就是,學思達核心老師也開始著書作論,用他們的專業、用他們的經驗、用他們的能力。而這,也是學思達迷人之處!何以迷人?請您翻閱此書,一頁一頁讀下去,就能知道緣由了。
看不見的學生 (進成)
在新聞報導上看到這些斷斷續續發生各級校園的事件,或實際聽聞這些持續上演的師生衝突時,我常忍不住對號入座,揣想這些故事中的導師很可能就是我。
這些事件常讓我心驚與心疼。發生什麼事了?
教師們忙於課務與輔導,心力交瘁之際忍不住對違紀的學生採取斥責的姿態;青春正盛卻困於學業與人際關係的學子們,迫不得已選擇激烈的方式。
有沒有其他的發展可能呢?
有一次,我發現保健室的消毒水放在教室好幾週了,所以請衛生股長小碩協助歸還保健室,小碩大力拍了拍胸脯向我保證他會處理好。我向小碩表達我的感謝,謝謝他願意為班上服務。
沒想到,過了幾天消毒水依然還在教室,看到這情景我立刻有了一些情緒,幸好養成自我覺察習慣後,很快地看見湧起的情緒。在處理問題前,我先回到內在,透過深呼吸保持平穩,然後才請小碩來找我。
「小碩啊,消毒水還沒送還保健室,怎麼了?」小碩有些緊張,但仍然誠實回答,他忘了。「喔,好!那麼今天要記得還。」小碩又信心滿滿的向我保證絕對沒問題。
過了二天,消毒水依然在教室的同樣地方。再次看到這瓶消毒水,一瞬間我的情緒滿溢,忍不住連名帶姓的叫小碩過來找我。此刻,我也很快察覺到自己的情緒正在內心集聚,宛如千軍萬馬。
我帶著怒氣瞪著小碩,準備開口說話時,立即察覺到如果此時開口說話,肯定盡是責罵與怒斥。於是我暫時不看小碩,而是靜下心陪著自己。
停頓並靜心了一會兒,覺得內在比較安頓了,才重新看向小碩。正準備開口,又覺察到千軍萬馬集聚於心,於是停頓下來,如此反覆了二、三次。
我不斷的靜心和深呼吸,很緩很深的呼吸,試著安頓自己。許久,才輕輕吐了口氣,一如以往平和詢問小碩。
「小碩,這段時間你擔任衛生股長,自己覺得做得還不錯的地方有哪些?能不能舉出三件事?」我刻意問這個問題,是希望能幫助我看到並關注學生的亮點,而不會只侷限在學生沒做好的地方。
小碩想了一下,開始說了三件事。
沒想到當小碩一開口講話,我的內在情緒瞬間波動起來,內心小劇場大吼:「你還真的敢講!」但是,我咬住自己的舌頭,沉住氣靜靜的聆聽。
當他說完後,我有些驚訝,也變得更平靜了。是啊!學生說的這三件事,都是我提醒他的,他也慢慢進步成長了。
原來,小碩認真地聽進我的提醒,雖然進步的速度慢了些,但的確改進不少。
我想起電影《小偷家族》裡,雜貨店老伯伯對偷竊小孩的寛厚。
我對小碩有著期待,那麼小碩對我的期待又是什麼呢?有沒有可能,我可以和小碩交換一下彼此的期待?或者回到十四歲的我,如果做錯事了,期待導師如何對待我?
一個轉念,我的口氣更放鬆了,溫和的回饋:「小碩,你真的進步很多,這些我曾經叮嚀你要注意的事,你真的都做到了。謝謝你這麼尊重我、配合我。小碩,這瓶消毒水,下課後記得要拿去還。」
原本充滿警戒神情的小碩,一聽完我的話放鬆許多,略帶緊張的點點頭。
看著小碩轉身離去的身影,我的內心感慨不已。我終於做到了!十多年了,我總算像一個成熟的大人,好好的處理這樣的事。很不容易啊!
原來,是有其他的發展可能。我終於看到了,也做到了。雖然還是會常常回到慣性裡,但我已經有了其他的選擇。
面對國中導師的日常,我可以一如以往用指責怒罵的方式應對犯錯的學生,但我也可以選擇對學生多一點正向好奇,對學生的情緒多一點照顧,看見彼此的期待,連結內在冰山深層的渴望。
沒有邊界的舞台 (琇芬)
據聞日本傳說中「機會之神」的髮辮梳攏在額頭前面,所以當機會之神迎面而來時,一定要趕緊揪住祂的髮辮,一旦錯身而過,你回頭想要攔祂,已無任何可以抓取之處,只能嘆息的看著祂的背影愈行愈遠。
雖然大學以前的學業成就低落,但發生在我身上最幸運的一件事,便是在專科三年級發現了自己的「天賦」。
執教以來,與其說是傳遞中國文學的知識,不如說是藉由作者闡述在文章裡的人生理念,影響學生的觀點,期盼自己也能成為引導學生探索自我、發現天賦的推手。
探索自我,需要思考;引導學生思考,需要搭建學習鷹架;搭建鷹架前,需要畫出藍圖。
學思達教學模式的「學生自學」、「思考問題」、「小組討論」、「師生問答」、「教師統整」五步驟,就像「宮商角徵羽」古樂五音,因應課程與學生的不同,每堂課的進行猶如一首歌,節奏與旋律雖不同,但全由五個音階組合而成。
初時運用學思達教學五步驟,猶如音樂門外漢,總是固定的節奏與旋律。練習的時間久了,曲調會因學生的共鳴而改變。有些課程可能自學多一點、討論少一點;有些班級可能思考多一點、統整少一點;有時候五步驟如副歌一再彈唱,有時候師生問答如交響樂,磅礡激昂。
博二那年,我拉住了機會之神的髮辮,人生舞台從舞蹈轉向教學。好大的一圈迴旋,暈頭轉向中仍緊握不放。
如果說我從小熱愛的舞蹈是在舞台的燈光中展現自我,那麼如今我挑戰的教學則需打破講台的第四面牆,與台下的學生互動交流,讓教室成為一面平台,師生共舞。
教學頭幾年,我還在學習如何成為一名教師。雖然嘗試打開第四面牆,走下講台與學生互動,一旦師生互動遇到阻礙,就又退回講台,關上第四面牆,唱著教學的獨角戲。
教學這幾年,第四面牆已不復存在。教室成為一座大舞台,學思達教學五步驟的音調在課堂裡敲擊出節奏,師生間的對話則交織成旋律。
兒時那個舞步嫻熟帶隊領舞的小孩,仍在我的心裡,如今帶領學生共同踩著知識的舞步,跳出生命的舞曲。
打開第四面牆,不只是學思達教師們的共同態度,打開教室的門,讓各界走入教學現場觀課、議課,更是學思達教師們的共同邀請。
讓教學成為一座沒有邊界的舞台。
【推薦序】
既溫柔且剛強的行者
李崇建(作家、教育家)
進成與琇芬是最認真的學習者,亦是我心中學習者的典範。
說他們「博覽群經」不為過,經常看他們曬出新資訊,亦參與各種研習,他們以學思達為經,以薩提爾模式為緯,但內容卻包羅萬象,他們從各處取經且消化,融合成特殊的風景,因此他們也是創造者。
我曾推薦他們舉辦工作坊,無論是到學校單位,或者公務員培訓系統,乃至宗教團體演講,我都收到甚多回饋,回饋他們的帶領優質,甚至有夥伴與我分享:「他們的帶領太讚了,甚至超越崇建了。」
他們的帶領超越我,實在令人激動且開心。
張輝誠老師曾有願景,勉勵所有學思達老師:「要一代勝過一代。」未料這麼快就看見了。
進成琇芬夫婦的帶領,整合出自己的方式,帶著一批又一批老師學習,成立專業的學習團體,據說新一代學習者,也已經在各地推廣對話。這樣不藏私的帶領,正是教育改變的動力,也是讓地球、宇宙更好運轉的方式,將好奇、連結、接納與愛的方式,廣泛的傳播出去。
進成琇芬帶領工作坊的方式,我一直無緣學習,只知道結合了學思達,去介紹薩提爾模式,並且推廣對話方式。
因此本書我不知道的部分,正是他們帶領工作坊的內容,包括覺察、連結與對話的系統,還有學思達授課、討論的部分,我一頭進入他們的世界,有非常多的學習,也有很多新的點子迸發,並且覺得此書應重複讀,甚至集體共讀與討論,發展更多的新思維,為現有的教學、討論與工作坊,帶來更多創造性元素。
我非常感謝進成與琇芬,他們將對話、討論與覺察的工作坊,做了那麼多嘗試與整合,讓我想起薩提爾女士,她也是一創造力強大的人,整合了各種學派為用,我以為進成琇芬亦是如此,承襲了薩提爾兼容並蓄的精神,大開大合的展現與人連結,與知識連結的美好風景,在閱讀此書時,我為他們讚嘆,也對他們感到尊敬。
神鵰俠侶,創新教學
張輝誠(學思達創始人)
進成,是學思達大將;琇芬,是進成親密伴侶。他們兩位,也是台灣教育圈神鵰俠侶。
他倆從學思達早期尚無影響力、甚至乏人問津之時就毅然投入學思達,並且一路實踐至今,歷久彌新,經久彌堅,背後真正的意義,是他倆的絕佳眼光、準確判斷力、篤厚實踐力,還有他倆強化並壯大了學思達的陣容。
進成和琇芬在學思達之路不斷精進,進成是最早響應我的號召,很快就隨時開放他的教室,讓老師們進到他的教室觀課,分享學思達和他的各種創新教學內容給更多老師,同時也自主開辦工作坊、或外出分享學思達。後來,他倆又將薩提爾融入,書中可見他倆如何坦誠自己的成長歷程、原生家庭的應對方式帶給他倆的深遠影響、以及薩提爾帶給他倆的改變。於是,他倆把學思達與薩提爾精密地結合起來,再融入他們所擅長的情境化學習,打造出體驗性十足、反思性深刻的「學思達與師生對話工作坊」。
進成和琇芬精心打造的工作坊在全台各地開辦,只要一開放報名,極短的時間時間就會額滿,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我曾邀請他倆一起為宏達電文教基金會舉辦過一場,當天我旁聽他倆一整天的課程,我看著參與的老師神采奕奕,收穫良多,甚是精采。
這本書,就是他們多年來帶領工作坊經驗與課堂教學的精華,每一單元的課程設計都是經過幾十場的工作坊淬煉,每一回的經驗分享都經過多年課堂實踐的去蕪存菁,每一次師生對話都經過多少次的困頓、卡關與突破。這本書,談的都是扎扎實實的成功經驗,可讓讀者隨取即用、有效複製、也可示讀者以南針,帶領走進學思達與薩提爾迷人的教學新世界。
除此之外,進成與琇芬合著此書,也標示著學思達新里程碑,那就是,學思達核心老師也開始著書作論,用他們的專業、用他們的經驗、用他們的能力。而這,也是學思達迷人之處!何以迷人?請您翻閱此書,一頁一頁讀下去,就能知道緣由了。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