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同理彼此,實踐親子間最堅定的愛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294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學會安頓自己,好接納全部的你
同理彼此,實踐親子間最堅定的愛

蒙特梭利專家、
暢銷書《蒙特梭利專家親授!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
作者羅寶鴻全新著作

首度結合「蒙特梭利」、「正向教養」與「薩提爾的內在對話」
三大派別集大成之書

◎隨書附贈「愛孩子的安定教養學」精美拉頁,幫爸媽劃重點
◎論述+真實教養案例+解說,一次讀懂蒙特梭利、阿德勒與薩提爾

寶鴻老師的安定教養金三角


用愛蒙特梭利,正向陪伴,
以同理與覺察安定孩子與自己的內在。
從理論到方法,從孩子內在發展、有效溝通到情緒自由,
寶鴻老師教你如何教養孩子不NG,
親子關係大提升!

寶鴻老師身為蒙特梭利專家、同時也是一個小男孩的爸爸,
除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外,透過粉專經營,
累積大量與爸爸媽媽線上討論教養疑問的經驗,
同時也在日常教學中,閱「孩」無數,
是爸媽在教養路上,最信賴又溫暖的好夥伴。

不論你的孩子是學齡前或是小學生,
各種教養困擾,都能在這本書找到解方。

◎本書三大主軸

主軸一→ 0-6歲的孩子:最需要蒙特梭利

從蒙特梭利核心理論出發,順應兒童內在發展需求,
教你看懂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
不再以成人角度誤解孩子的需要,適時適當提供孩子愛的養分。

主軸二→ 7-10歲的孩子:阿德勒正向教養是正解
以正向的態度與孩子溝通,建立生活常規,溫和而堅定的回應孩子
練習各種教養實戰「工具」,養成孩子正向人格。

主軸三→ 爸爸媽媽自己與所有孩子:薩提爾是爸媽的好朋友
陪伴孩子覺察並適當表達自己的感受,釋放情緒,
也陪伴身為爸媽的自己探尋內在小孩,以安穩的心靈接納孩子。

作者

Henry羅寶鴻 老師

AMI國際蒙特梭利協會0~3歲、3~6歲翻譯講師,美國Positive Discipline正向教養協會認證家長講師,有近20年幼兒教育經驗,在台灣北、中、南等地區舉行過上百場演講、家長講座及師資訓練課程。多年來在幼兒教育的耕耘,獲得許多家長的信賴。面對家長教養煩惱的諮詢,以最親切又專業的態度回覆,其堅定且溫和的文字,總是能療癒每個因爲教養而焦躁不安的爸爸媽媽。

作為一個七歲男孩的父親,從迎接新生命的驚喜、到看著孩子漸漸長大,透過陪伴孩子的親身經驗,不但印證蒙特梭利教養理論的深奧與偉大,更將阿德勒正向教養與薩提爾模式融入每日生活裡。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天,都充滿了驚喜與感動,促成老師以更靈活實用的方式,將這三種不同領域的學習相互融合,以愛而不寵的方式,陪伴孩子跟隨內在需求成長茁壯。

這些體驗與感動,還有多年來在教育現場實際協助家長們的實務經驗,羅老師關於這教養金三角的精華,全濃縮於此書。

For the Love of the Child——是羅老師的座右銘,老師期許透過這些分享,能幫助更多父母與家長瞭解孩子:讓他們更能聽到孩子內心的聲音,更能看到孩子真正的色彩……讓孩子都能擁有自己的一片天。

目錄

推薦序 伴您從容面對種種教養挑戰 何翩翩
推薦序 融合三大心法,幫助家長跨越教養困境
推薦序 讓每個孩子都能快樂正向的成長,成為快樂正向的大人
好評推薦

前言 當蒙特梭利碰上薩提爾和阿德勒

Part 1 人類傾向

‧探索‧

01從內在到外在的力量
02回應孩子的內在發展需求

‧秩序與定位‧
01孩子透過外在秩序,建立內在秩序
02熟悉的秩序能穩定孩子情緒

‧溝通‧
01語言是感官經驗最精準的表達方式
02用語文教育幫助孩子建構自己人格
03大人態度決定了孩子的信念
04走進薩提爾的冰山

‧工作‧
01工作能使生命發展更完善
02預備良好的「工作」環境
03了解孩子真正的「工作」需求

Part 2 規範
01起於缺乏歸屬感與價值感的四種不當行為
02尋求過度關注的孩子
03與大人權力鬥爭的孩子
04報復的孩子
05自暴自棄的孩子
06把焦點放在解決問題上

Part 3 內在
01處理自己當下的情緒
02處理孩子當下的情緒
03回溯過往事件,療癒孩子傷痛
04回溯童年,療癒內在小孩
05欣賞自己,找回內心的光明

結語 親子相長,核心是愛

序/導讀

【推薦序】
伴您從容面對種種教養挑戰
資深蒙特梭利幼兒園長 何翩翩


如果你需要一本同時蘊含教養內功(蒙特梭利)、招數(阿德勒)和心法(薩提爾)的武功祕笈,羅寶鴻老師的這本著作,絕對讓你愛不釋手、大呼過癮!

看完羅老師的大作,闔上書稿後,我心裡想著:「居然能如此順暢的結合三個高深卻又不同的教養學說,不但可以相互佐證,又能巧妙的互通應用,除了羅老師可以做到外,大概也想不出第二個人了吧!」

記得我第一次見到羅老師,是在十多年前一場蒙特梭利的國際論壇中,他是與會的其中一位成員,除了酷似郭富城的外表令人矚目之外,在男女老師嚴重失衡的幼教界,出現這樣一位認真的男學員總是引人側目的。當時還是老師的我,對他留下了驚鴻一瞥的印象,但心裡也想著,他應該會像大多數的男老師一樣,不久就會默默離開蒙氏的圈子吧。

再見到羅老師依舊是在一場蒙特梭利的研習會上,那次研習會的主題是蒙特梭利的中小學教育,當時他的前一本著作《蒙特梭利專家親授!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已問世,並得到非常大的迴響。我已透過網路聯絡,邀請他幾週後到我們學校和家長們分享,碰巧在研習會上第一次正式見面,聊得很投緣。當時還有大樹老師在現場,因為知道彼此都是蒙氏人加上對教育的熱愛,也就一見如故的聊了起來,並覺得在蒙氏教育的路上有這樣志同道合的夥伴,各自在不同的領域努力,真是幸運啊!

羅老師到我們學校的講座當然是叫好又叫座,結束後的一番對話更對我有很大的幫助(詳見羅老師為我的書《蒙特梭利教養進行式》所撰寫的推薦序)。但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後來我帶著全園老師一起參加他的蒙氏教育列車課程,在六堂課中清楚感受到羅老師功力之高深,以及能如此融會貫通運用的智慧。

循序漸進、巧妙互通的教養觀

讀第一部分「人類傾向」時,我又重溫了羅老師在課堂上對孩子需求真切的了解,並將蒙特梭利女士著名的幾個理論:吸收性心智、秩序感、敏感期、人類傾向等,透過真實的例子,讓讀者了然於心。我很認同羅老師在語文教育中所說的:「幫助孩子建構自己人格,遠比強迫他們把單字記熟、把作業寫好重要太多。贏了分數,輸了人格,從來就不是好的教育方式。」另一個身分是英文老師的他,能在經歷補教業的洗禮後還如此堅定不移,我相信這才是真正的相信。

在第二部分「規範」中,運用薩提爾為心法、阿德勒為策略招數,帶領讀者看到自己內在真正的焦慮。我很喜歡羅老師條理分明的教戰手冊,像是當孩子出現權力鬥爭行為時,其中第二點更是關鍵,「不對立,也不放棄」是身為成人的我們要準備好的心態;也唯有能善待自己,欣賞自己努力的成人,才有可能做到這樣的層次啊!

第三部分當然要回到「內在」。其實情緒的議題不只影響著孩子,也時常影響著我們。如同羅老師所說的,任何教養理論就算再好,也只有身心安頓的成人能真正的執行。找到自己的內在小孩,療癒自己成長過程中可能不小心留下的傷,才能真正面對教養的問題,才能真正面對自己。

孩子之於我們是鏡子,更是禮物,在羅老師的著作陪伴之下,相信所有的大人都能集內功、招數與心法於一身,從容面對教養帶來的種種挑戰。再次感謝羅老師在教育這條路上的付出,包括傾囊相授的完成了這本好書。

融合三大心法,幫助家長跨越教養困境
大樹老師,育兒顧問


看了那麼多教養書,您是愈看愈明白,還是愈看愈困惑呢?

學習各種教養理論,可以成為跨越的梯子,也可能是限制的框架。您看的教養書,是梯子還是框架呢?

羅寶鴻老師在第一本暢銷書《蒙特梭利專家親授!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出版後,有些讀者想要練習運用時,卻遇到了「知道卻做不到」的困境。我與他曾多次談到這件事,我的觀點是,因為我們的角色是老師,相對於家長,比較不會因為「關心則亂」,比較能「說到做到」。

另一方面,蒙特梭利教學培訓的主要對象是老師,在親職教育這個領域,能把深奧的蒙特梭利理論,轉換成一般家長看得懂的文字,已是功德無量。羅寶鴻老師的第一本書做到了,但是讀者的問題是「知道卻做不到」。

當我還在默默思考如何是好時,羅寶鴻老師已經大步向前,帶著想幫助家長跨越「知道卻做不到」的心情,先後參加了阿德勒正向教養培訓、薩提爾溝通培訓,並且開始帶領工作坊,多次獲得熱烈的回響。

我和羅寶鴻也意識到,「原生家庭的影響」是造成讀者「知道卻做不到」的另一個原因,於是合辦了「探索原生家庭工作坊」。工作坊後,我只出一張嘴在精神上支持,建議他把蒙特梭利教學和阿德勒、薩提爾這些理論融合的心得寫成書,可以嘉惠更多的讀者。

羅寶鴻老師在百忙之中硬是擠出時間,再次做到了!他不但以身作則先突破框架,跨越了舒適區去學習,又把蒙特梭利教學、薩提爾溝通、阿德勒正向教養三者的心法,巧妙融合在這本書裡,無私的與讀者分享這把新造的「梯子」。

跟隨孩子,跟隨家長

在蒙特梭利教學裡,強調「跟隨孩子」,觀察孩子,示範給孩子看;在親職教育裡,我認為要「跟隨家長」,觀察家長,示範給家長看。親職講師要看得懂家長的困境,而且自己有能力跨越,才能完整跟家長示範及分享,幫助家長突破教養困境。

許多人在付出大量時間與心力,拿到蒙特梭利證照之後,努力成為一位真正的蒙特梭利老師。然而所謂真正的蒙特梭利老師,並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即使如此,許多老師仍持續在努力學習,不只是一位蒙特梭利老師。我覺得阿德勒、薩提爾的方法,都是非常好的工具,協助我們跨出蒙特梭利教學,進入「跟隨家長」這一片領域,羅寶鴻老師率先做到了!

本書從蒙特梭利理論中的「人類傾向」開始談起,這是瑪麗亞.蒙特梭利博士的兒子瑪力歐,在演講中用數個人類發展的面向,總結蒙特梭利教育的精華。「人類傾向」簡單說,就是人類潛能如何發展的各種行為面向,如果有適當的環境支持,人可以有無限的可能。相反的,如果被限制住了,就會衍生各種問題。

羅寶鴻老師從「人類傾向」中的「探索」、「定位」、「秩序」幾個面向切入,使用簡單的例子,幫助讀者了解孩子發展需求,化解許多親子間可能的誤會。例如新生兒哭要不要抱?若從「人類傾向」來看,新生兒雖然不會動,可是也跟大人一樣,有「探索(環境)」的需求、新生兒用哭來「溝通」,表達自己不想要一直被關在嬰兒床裡,看著無聊的天花板。孩子一放到床上就哭,身為照顧者的我們,聽懂看懂了嗎?其實只要給新生兒「工作」,讓新生兒有事可做,例如黑白吊飾,他的眼睛有東西可以看,滿足了「探索」的需求,就不需要哭了。在這部分也同時搭配阿德勒正向教養,讓讀者更加了解,回應新生兒的需求跟價值感與歸屬感之間的關連。書中有太多精采的實例,值得讀者一看再看。

接著再從「溝通」需要注意的各種面向、阿德勒的「啟發式問句」,連結到薩提爾「溝通姿態」、「冰山模式」,探討大人的態度如何影響孩子的信念。然後再談到「人類傾向」的「工作」,孩子如何在「工作」中成為自己,成人應該扮演怎樣協助的角色。

最後再切回阿德勒正向教養的價值感與歸屬感,這部分同時把蒙特梭利教育談到的「正常化與心理偏態」、薩提爾對「症狀」的觀點,都融合在一起討論。這是讀者的福氣,可以閱讀到羅寶鴻老師的心法整理,從更多不同的觀點,更了解價值感與歸屬感對孩子成長過程的重要性!

結合教養學派,打造金三角

羅寶鴻老師在本書中談到:「蒙特梭利教育能讓我們了解孩子內在發展需求,給予孩子良好的發展環境;阿德勒正向教養能給予有效的教養工具,幫助培養孩子正向人格;但是要讓每個成人內在安頓,能以穩定情緒給予孩子正向教養,落實蒙特梭利教育的美好理念,還需要透過薩提爾。」

我的觀點是:「蒙特梭利幫助我們『了解孩子』,支持孩子不同面向發展的需求;薩提爾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安頓自己,找到連結自我、連結孩子渴望的對應溝通;阿德勒幫助我們『了解問題』,對治問題,建立孩子的價值感與歸屬感,培養正向人格。三者相輔相成,幫助讀者從不同面向,跨越教養困境。」

希望有更多讀者可以遇見這本書,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讓每個孩子都能快樂正向的成長,成為快樂正向的大人
知名主持人 蕭彤雯


在卸下長達二十年「女神主播」身分後,我轉型為生活類型節目主持人,粉絲們私訊我的議題,從討論時事、個人生涯規畫,逐漸轉成各種生活大小事。包括健康資訊、美容保養、旅遊、吃喝玩樂等。

對於粉絲的問題,我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惟獨一種類型的問題,我敢說的很少很少,且給的建議永遠只有一個:

「你可以上網搜尋羅寶鴻老師,我相信你一定能在他的影片或文章裡找到解答。因為我也是。」

是的,這個區塊就是親子教養。就是那個即便自己能力再強、事業再成功、社經地位再高,卻總會讓你手足無措、仰天興嘆、理智瞬間斷線、夜裡暗自垂淚的——「親子教養」。

可能因為我常分享兩個寶貝的生活點滴,他們又分別處於最「難搞」的兩階段:十三歲的青春期大女兒,以及四歲半狗都嫌的學齡前小兒子。我寫的東西總引起很多爸媽共鳴,進而成為煩惱父母們諮詢的對象。但跟真正的親子教育專家聊愈多,愈覺得自己在親子教養這條路上,根本還在幼稚園階段。感謝老天!讓我因為主持廣播節目結識寶鴻老師,每月一次的專訪,持續一年下來,我覺得自己大躍進!目前應該已經進階到小學六年級(笑)

你可能會好奇:親子教養專家這麼多,相關書籍疊起來可能跟一○一大樓一樣高,為什麼我這麼推崇寶鴻老師?我要給你的答案很膚淺,就是:

因為真的有用。

剛認識寶鴻老師時,我正為了小兒子的教養非常痛苦。三歲多的他聰明又倔強,如果大女兒小時候是天使,那弟弟絕對有一半時間是惡魔。最可怕的是,他完全激發我最糟糕的一面。我這輩子沒想過有一天,我竟會對著小孩歇斯底里狂吼,然後一路用拖的,把他拖進房間裡關起來。三歲多的他在房內拚命敲門哭喊:「媽媽我錯了!請原諒我,放我出去。」而在門外的我死命拽著門把,就是要關到他「知道錯了」、「會記取教訓」為止。

拚輸贏。對,聽起來很變態,但就是這種感覺。然而有用嗎?每次失控後,我得到的從來不是一個「已經記取教訓,下次不會『再惹媽媽生氣』的好孩子」,我得到的,只有一雙恐懼的眼神,以及自己夜裡的自責、後悔外加掉眼淚。第一次跟寶鴻老師聊過後,我開始學習在孩子哭鬧的當下「同理但不處理」,我發現情況改善非常多。

更意外的是我發覺改變最多的,竟是自己的情緒。原來當我心緒穩定時,孩子的情緒也會跟著緩和,然後耳朵才能聽到媽媽真正想表達的事情(而不只是獅吼)。最重要的,是他能接收到「媽媽是愛我的」的頻率。

這一年來,我看著寶鴻老師從單純的蒙特梭利教育,開始融入薩提爾及阿德勒理論。從幼兒教養講座,延伸到原生家庭工作坊。為的只是能幫助更多父母了解自己、穩定自己,進而達到最終期盼—

讓每個孩子都能快樂正向的成長,成為快樂正向的大人。

我真的非常感動,也感恩。有這樣的暖心付出者,才是社會真正往前往上的推動力。

若要我完整寫出對寶鴻老師的敬佩,這篇可能會從推薦序變成一本書。所以我必須就此打住。但最後我還是想以媽媽的身分,給所有媽媽們一個建議:

如果你正墮入孩子教養的無間地獄並已近乎絕望,與其在臉書上抱怨,並在底下接收來自四面八方「自以為是教育專家的朋友們」的建議,不如靜下心來,好好看完這本書。會有用的,真的。因為我親身實驗過了。

然後也藉此機會對幼教界的郭富城告白一下:

寶鴻老師,在親子教養的路上,我將終身成為你的信徒。

絕對不只是因為你帥,而是因為你對孩子,以及對我們的愛。謝謝你。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57503539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6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