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告別玻璃心的女力養成指南

堅強,是不當繃緊的橡皮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28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1.《告別玻璃心的十三件事》作者艾美・莫林新作,深入社會、文化,解析惡習成因,致力破解刻板印象束縛,打造人人自在發揮的平權世界。
2.個案與名人故事分享、壞習慣檢測,讓讀者從中看見自我。以實務經驗與學術研究為本,針對事業、家庭、社交等層面提供最實用的建言,提點迷思並加以破除,協助讀者克服心魔、超越難關。


全球女性站出來,甩掉13壞習慣!
玻璃心換鑽石心,撞破玻璃天花板!
國際暢銷書《告別玻璃心的十三件事》作者艾美・莫林
事業╳家庭╳社交 給奮鬥女子的全方位解析與暖心陪伴
拆除13道性別的心鎖,一起練習讓自己和世界不一樣

《告別玻璃心的十三件事》作者艾美・莫林,依據心理治療實務經驗與研究基礎,為女性量身打造《告別玻璃心的女力養成指南》,陪伴女性逐步突破性別框架,探尋最美好強韌的自己。

莫林認為:心智如肌肉,不持續鍛鍊便易萎縮;養成好習慣對心智固然重要,但阻礙人充分施展的常是壞習慣。莫林曾運用自身專業戒除惡習、揮別負面情緒,從家人接連驟逝的傷痛中再度振作。她第一本書分享的技巧,幫助無數讀者打倒十三個心魔,提升抗壓性、改善生活滿意度、增進工作與生活績效。

研究顯示,多數女性重視內在力量,期望藉由強化心智推進成就。莫林的心智強度論述引起眾多女性諮詢。她察覺個人內在以外,女性還極看重人際關係;這些特質使女性具備心智強者的資質、啟發他人的潛力。她也發現因男女承受的文化壓力不同,女性比男性更常與特定惡習搏鬥,如執著完美、懷疑自我、怪罪自己等等。刻板印象在人心中種下病根,大扯新時代女性後腿。若不改變,女性可能一生畫地自限。

莫林在《告別玻璃心的女力養成指南》中列舉十三個女性易有的壞習慣,藉由經手個案與學術研究,引導大家自我檢測,拆解惡習的成因與影響,並提出應對策略,協助讀者發揮實力。她希望以本書實現女性賦權,並由女性創造漣漪效應,激勵他人更堅強。心智強大的女性,終將挺身前進,一步再一步,超越自己也改造世界。

*這些玻璃心小毛病,你中幾個?
△羨慕嫉妒,常與他人比較
△執著完美,為小瑕疵糾結
△害怕示弱,強裝剛硬無缺
△自我懷疑,不敢邁向目標
△想東想西,煩惱過多過雜
△逃避挑戰,害怕失敗挫折
△循規蹈矩,擔心標新立異
△貶低他人,襯托自己高明
△在意批評,做事畫地自限
△怪罪自己,千錯萬錯全擔
△不敢發聲,委屈保持沉默
△抗拒轉變,沒膽改造生活
△看輕自我,貶抑自身成就
是時候跟它們說掰掰了!

堅強,是不當繃緊的橡皮筋
解放真我,強化韌性,挺身前進

作者

艾美・莫林 Amy Morin

臨床社工師、心理治療師、大學心理學課程講師,也是心理界唯一從全盤觀點談論內心力量的人。她發表的十三個常見惡習清單,有超過五千萬人閱覽,相關書籍《告別玻璃心的十三件事》已翻譯成三十種語言。她的 TEDx 演講影片「強化心智的祕訣」(The Secret of Becoming Mentally Strong)也有逾千萬的點擊率。

莫林也是專欄作家,文章常見於《富比士》(Forbes)、《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與 Verywell 健康網站,每月為兩百萬以上讀者指點迷津。除了《告別玻璃心的十三件事》與本書外,她另著有《告別玻璃心的家長特訓班》(13 Things Mentally Strong Parents Don’t Do,書名暫譯,繁體中文版即將發行)。

譯者

譯者簡介
黃逸涵


外語系、翻譯研究所畢業,靠著強調「譯者隱形」的本地化產業餬口,認為名字能印在出版物上就算美夢成真了。譯有《一九一九,日本與中國:杜威夫婦的遠東家書》(合譯)。

目錄

前言

1不與他人比較
一定會有人過得比你好。浪費精力比較,並無法激勵你更加努力,還會摧毀你的意志、拖累你的進步。

2不執著完美
完美主義看似榮譽的象徵,卻可能會讓你高估自身能力,一輩子都過得沒有成就感,還犧牲掉你的體力、金錢、情感和社交。

3不把弱點當缺點
不讓別人認識真正的你,可能無法建立深入關係。害怕丟臉,也很難踏出舒適圈並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

4不讓自我懷疑阻斷目標達成
一旦不相信自己能夠達成目標,事情發展很可能就會如你所想。不停告訴自己會失敗,是保證無法成功的最快方法。

5不想太多
反覆琢磨自己煩心的事、可能的原因和結果,只是著重已改變不了的問題本身,無法想出解決辦法,反而可能引發新問題。

6不迴避艱鉅挑戰
感受到些微焦慮感時,才能充分發揮潛能。艱難挑戰會讓你發憤圖強,以求實現目標。沒有挑戰,你就不會竭盡全力成長。

7不怕打破常規
女性不願彼此支持、反抗社會上的不成文規定,會使不良現象得以延續不止。有時就是得打破陳規,才能創造改變的契機。

8不為抬舉自己而貶低他人
破壞他人形象可以美化自身,這種觀念是迷思。絕對沒人可以透過辱罵或刻薄的言語來提升自己的地位。

9不讓他人限制自我潛力發揮
因為被拒絕而放棄,就是放任別人限制你的潛能發揮。有人認為你技術或天分不足,並不表示你真的沒有能力,也不等於你無法自我精進。

10不在進展不順時怪罪自己
為不可控制的事物責怪自己,最終會喪失熱忱而感到倦怠。無論創造了多少成果,將過多責任往自己身上攬,將使你感到自己努力不足。

11不保持沉默
如果不承認自己是受害者,就不會有人開始討論相關議題;沒有人討論,情況也就不會有任何改變。

12不為改變自我產生罪惡感
無論你是人生出現重大變化,還是生活相對穩定,個性可能都有所轉變。面對並重視這些轉變,有助於你展現出最優秀的一面。

13不貶抑自己的成就
沒有能力承認個人努力成果的女性會覺得自己像在行騙,既不能坦然面對自己的成就,也無法充分發揮個人潛能。

結語
謝辭
參考書目

序/導讀

前言

我是開著越野型沙灘車、抓著蚯蚓當魚餌長大的,向來不喜歡洋娃娃,對美妝沒興趣,而且很討厭購物。

不過,我那破皮的雙膝、亂糟糟的頭髮、髒兮兮的指甲縫,仍交織出美好的童年。父母讓我相信,男生能做到的事,我也都能做到—我也真的努力去達成。不論是下課時間的賽跑,還是比腕力,我通常都能與男生並駕齊驅。但我不是想證明什麼,單純是因為好玩。

回想起來,我第一次聽說「性別歧視」這個詞是七年級的時候。我們的代數老師總是會出一道與數學完全無關的體育類加分題,但如果答對了,測驗成績就可以加五分。要拿到這五分,就必須知道是誰在星期天的足球賽上跑了最多碼,或者是誰在去年NBA季後賽拿下最多分。這點令人懊惱,但沒有人抱怨過。

有一次,我生病請假在家,錯過了代數小考,只好隔天放學留下來補考。加分題跟美國職棒大聯盟的某個球員有關,剛好我很喜歡棒球,而且知道答案。次日一上課,老師把改好的考卷交還給我,考卷最上方用紅筆寫著:「加零分。你答對加分題是因為有同學洩題。」

老師竟然認為我作弊!我嚇壞了,卻沒對他說什麼。我不知道該說什麼。我把考卷帶回家,拿給爸爸看。

爸爸立刻寫了一張便條回覆老師:「艾美擁有的棒球卡超過一萬張,而且每個星期都跟我一起在電視上看棒球賽,但你卻因為她答對了加分題而指責她作弊。她可是答得光明磊落,真正不公平的是你考了跟數學毫不相干的體育題。顯然是你意圖偏袒男同學,因為多數十三歲的女孩子都不太關注職業體育活動。」

隔天,我把那張便條交給老師,便快速回到座位上。他看完便條之後,向全班宣布:「以後我不能再給你們出加分題了,因為有人的爸爸覺得我性別歧視。」那是老師最後一次出加分題,也是我第一次有機會真正思考所謂的性別歧視。

我突然意識到,他並沒有假定朋友向我透露任何數學題,而是只有體育加分題。而且他認定我要不是作弊,根本不可能答對一道冷僻的棒球題。我不禁開始揣測,如果我是男生,他也會這麼想嗎?

這件事距今已經二十五年,我很想相信現在已經沒有老師會為男同學提供不平等優勢,但研究顯示,這樣的情況仍然存在,相關內容我們後續會再詳述。

我也很想相信,現在的學生和家長都不必對這類事件如此忍氣吞聲。在我小時候,根本沒人有意見,他們的家長也不會發聲;我們吞忍下來了。如果當時老師沒有指責我作弊,我也無從得知爸爸會不會點出這個爭議。

我對性別歧視的觀念從七年級那年開始有了轉變,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文化中對性別歧視的觀念也有了改變。不過,女性在現代社會依然面臨著種種特殊的挑戰。我在治療室和私人生活中都曾見過。

關注心智強度起因於個人經歷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心理治療師,當時的我很期待能協助別人克服他們所面臨的挑戰。我擁有碩士學位,還具備從教科書、課堂、實習過程中累積的各種知識。但就在我擔任心理治療師的第一年,我的母親驟然離世。我對心智強度這門學問的探尋,就此成為個人議題。

我開始更深入研究來到我治療室的每個人。我發現,其中有些人似乎復元得比另一些人順利;他們恢復得比較快,對未來充滿希望,而且無論面對什麼問題,都能堅持初心。我很好奇究竟是什麼使他們具備這樣的素質。

後來,我的生命出現了殘酷的轉折,就在媽媽過世三週年的那天,我丈夫林墾也因心臟病發離世,當時他才二十六歲。我就這樣成了一位二十六歲的寡婦,那種感覺很不真實。悲痛不時將我淹沒,但我知道,讓自己體驗這樣痛苦的情緒也是療傷的一部分。

那時的我已經了解心智強度的相關知識。我發現面對人生能夠堅持不懈的人,並不只是擁有健康的習慣,還會刻意避開會使自己無法自拔的不良習慣。

我漸漸從工作中遇到的這些人身上找出明顯的規律。會致力充分發揮潛能的人,都不會縱容自己陷入有礙效率提升的習慣。他們進步的關鍵並不單純在於他們做了什麼,更重要的是他們「不做」什麼。

在那段悲傷的日子裡,我將這些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我花了好幾年才治癒自己的心,而且很幸運能認識史蒂夫,再次遇見愛情。偏偏我們婚後不久,史蒂夫的父親確診為癌症末期。我開始產生這樣的念頭:「不公平,為什麼我就活該不斷失去摯親?」

但我也知道,放任自己自怨自艾會耗盡我內心的能量,而當時是我最需要堅強的時候。所以我寫了一封信自我提醒,列出所有可能使我沉浸在傷痛之中的不良習慣。完成的清單中共有十三件心智強者不會做的事。在接下來的那幾天,我細讀這份清單好幾次,對自己的告誡提醒給了我些許安慰。我心想,如果這份清單能幫到我,那麼或許也能幫到別人。所以我把清單發布到網路上,希望有人對我的心智強度理念有所共鳴。

才幾天的時間,那篇文章就迅速流傳開來,閱覽人次超過五千萬。就在我自己都還沒意識到這個情況時,《富比士》(Forbes)和CNN等媒體就開始訪問我關於那份清單的資訊。我的文章並沒有解釋自己為什麼寫下這份清單,但所有人就這麼認定,那是因為我正是這方面的專業大師。不過,其實當時的我仍需要提醒自己避免那十三種行為。

我很慶幸自己有機會出版《告別玻璃心的十三件事》(13 Things Mentally Strong People Don’t Do)這本書,藉機解釋這篇爆紅文章背後的故事。後來,陸續有許多讀者詢問我如何教導孩子成為心智強者,激勵了我又寫出了《告別玻璃心的家長特訓班》(13 Things Mentally Strong Parents Don’t Do,書名暫譯,繁體中文版即將發行)。

自從我開始談論心智強度,就收到許多女性提出的問題,其中以受#MeToo自白運動啟發者居多。鍛鍊心智強度的原則放諸四海皆準,男女所承受的文化壓力卻有所不同。因此,有些特定不良習慣是我們女性比男性更常擁有、對抗及面對的。

心智強度三要素

心智跟體力極其類似,如果想要發展、強化,良好的習慣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你在實踐良好習慣的同時,也對壞習慣持之不懈,那麼良好的習慣也沒什麼優勢了。

想要提升體力,可以做重訓,不過要是想擁有明顯的肌肉線條,就不能吃太多垃圾食物,否則運動健身的效果也會打折扣。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你的心智肌肉強度。你必須擁有良好的習慣,像是常懷感恩之心,才能變得更堅強。但如果你希望達到顯著的效果,還得同時戒除與他人比較之類的不良習慣。

重要的是要記得,患有心理疾病並不表示你的心靈很脆弱。就像糖尿病患者有可能身強體壯,同樣的道理,有憂鬱傾向的人也可能心智很堅強。疾病可能會使體力和心智的鍛鍊更加複雜,但並非全無可能。

你的心智並不是絕對的堅強或脆弱。每個人的心智都有一定的強度,而且無論你有多麼堅強,永遠會有加強的空間。

重要的是,要經常鍛鍊你的心智。如果你對於鍛鍊的態度太過懶散,心智肌肉也會逐漸縮水。

堅強的心智共含三個部分:

・思維:擬出實事求是的內心獨白,這點很重要。「我絕不可能成功」這類過度負面的思維會使你一蹶不振,但是也別過度正向思考,「這肯定很容易」這樣的話,也可能導致你面臨措手不及的意外。

・情緒:經歷各式各樣的情緒是件健康的事,但是你不必受這些情緒支配。如果你一起床就很煩躁,可以採取行動讓心情好一點;你感受到憤怒時,就去了解如何安撫自己,可以避免你做出未來後悔的事。隨著你心智強度的提升,你對自己的情緒意識也會愈來愈強,並且更加了解這些情緒會如何影響你做出的選擇。

・行為:不管你身處什麼環境,最重要的都是要採取正向行動。無論你是在疲累時上健身房,還是面臨自我懷疑時在會議上發言,你的選擇都有可能改變你的一生。就算你沒辦法解決問題,也一定能夠做出選擇,讓自己或別人過得更好。

心智強度的三個面向息息相關。要是你認為自己「沒什麼好說的」,就會對主動發言感到尷尬,可能進一步使你保持沉默,因而影響到你的行為。這樣一來,就會愈來愈強化你「沒什麼好說的」這種念頭。

我們在人生中都會面臨像這樣的負面循環。提升心智強度會阻斷這種不健康的循環,有助於培養更好的習慣,讓你過得更有成就感。

為何著重女性

我想為女性寫一本書,準確地描繪所謂的力量。儘管眾人視美國海豹特種部隊(Navy SEALs)為心智堅強的典型,但是通常較熱情且重視人際關係的女性,也能夠展現堅強心智的風範。不見得是壓抑情緒、否定痛苦或突破體能極限,才算堅強。

研究顯示,女性認為心智強度在生活中相當重要。在二○一五及二○一六年,凱洛管理學院(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訪問了全球各地六千名女性關於她們對內在

我訪談了來自美國各地的女性,並將在本書中分享她們的故事、面臨的挑戰及應對的策略。此外,我也會分享來自治療室的個案研究,說明女性揚棄有損心智強度的惡習後,能產生什麼樣的效果。

接下來的十三章並不是讓你查核個人行為的檢查清單。我們每個人偶爾都會有這類不健康的行為,尤其在面臨困境時更是如此。

你在這一生中可能曾有那麼幾次,覺得自己堅強有力、所向披靡,只不過這樣的情形極為罕見。你也可能在幾乎要達成某個創舉時,稍微體驗到自己多麼堅強。如果能隨時展現自己的內在力量,將個人潛能發揮得淋漓盡致,那該有多好?這本書就是要協助你達成這樣的目標。

我不會告訴你要創造更美好的人生,就得從事更多令人身心俱疲的活動(畢竟坊間已經有太多訊息,堅稱你「應該」付出更多才能提升自己)。相反地,我會說明如何戒除惡習,以免這些習慣將你努力培養起來的堅強心智銷磨殆盡,還要教你如何以更聰明的方式自我訓練,而不是一股腦地拚命,這樣才能幫助你變得更好。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976037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1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