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有尊嚴地活到最後一刻
	「老」、「末期疾病」、「長期照顧」、「病人自主權利」
	人生的必經課題,自己人生,自己做主!
	
	◤這是中國時報廣受好評「樂活一生」的系列專題改編集結,書中提到關於緩和醫療、失智症病人、日間照顧、居家照護、居家安寧……等末期疾病的照護的問題,全是來自臺灣都會區及偏鄉部落的真實故事。這裡有醫師及照護團隊的經驗分享,也有病人及家屬的心內話。
	
	◤有助於每個人了解關於「老」,以及「末期疾病」、「長期照顧」、「病人自主權利」……等人生必經的課題,是人人必經的歷程。
	
	◎衛福部長陳時中在醫院為臨終的父親拔掉呼吸器,父親牙齒一時間崩落,讓他自責,為何沒讓父親選擇在家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萬芳醫院居家安寧團隊不惜路途遙遠,來到貢寮雙溪肺癌病患盧張雪子的家,不但為她帶來止痛藥物,更為她帶來信任與關心。
	
	◎失智的李瑞傳阿公,總是忘記太太已經離世,每天都在等待回家就能看到太太,直到看到太太的牌位才恍然想起太太已經不在了,日復一日。
	
	◎台中石崗獨居的林阿伯,原本以為自己會孤獨潦倒到老,沒想到在長照日照中心活的更豐富。
	
	◎失智的顏奶奶,努力移除鼻胃管,終於再次嚐到最喜歡的水果泥滋味。
	
	◎巴金森氏症的陳阿伯,有太太在旁照顧,努力生活、攜手一生。
	
	◎資深主播傅達仁赴瑞士以安樂善終方式結束自己的一生,讓社會再次掀起安樂死合法化的討論。
	
	如何面對死亡?隨著時間的演進及民眾觀念的扭轉,改變正慢慢的累積著,每個人都應要先做好準備。
	
	本書在呈現台灣社會對於生命關懷與圖像的同時,也希望能成為實用的工具書,讓每個人在樂活善終這條路上,走的更加圓滿、無憾!
	
	各界好評
	
	很高興中時以「樂活一生」為主題集結生命故事成冊,並以充電站方式教導大家認識安寧療護、預定醫療決定等,同時讓國人瞭解我國政府因應高齡化人口所發展的政策及可運用的方式,期待本書能觸動國人開始反思生命的期盼,對善終選擇有所認識,做自己生命的主人,維護生命品質。──衛福部常務次長╱薛瑞元
	
	臺灣在2018年四月進入高齡社會,每7人當中就有1人是65歲以上的長者。甚至推估到了2026年,臺灣的老人比例將佔總人口 20%,成為超高齡社會,「老」已無可避免,站在醫療的角度,不只治療疾病是目的,如何幫助民眾健康變老,以及如何幫助病人有尊嚴的終老,更是重點。──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
	
	這本書,就是「長照教練」與「學長姊」的綜合,其中介紹了長照家庭所歷經的殘酷凶險,但也看到一線曙光,更多專業人士進場成為「新家人」,相信能化解不少人的擔憂恐懼。──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
	
	在此之前的15年中,陪同父母走完他們人生的最後一段路,深感每個人這段必走的路,如果沒有準備,走起來會不太容易。……中國時報長期關懷社會,希冀中國時報的媒體力量做「樂活一生」系列報導,讓多一點人重視此事,及早準備安排老之將至。──西安台商協會副會長/何善溪
目錄
	推薦序
	安心選擇,終老無憾/衛生福利部次長薛瑞元
	全面關注健康,安心終老沒煩惱/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
	長照2.0新家人關係/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陳景寧
	陪父母走完他們人生的最後一段路/西安臺商副會長何善溪
	
	前言 
	
	Part 1 樂活
	自主善終,兩老留給孩子的愛
	救命是天職,醫生反思:但這是病人要的嗎?
	與死神拔河,搶救生命,林欣榮籲預防醫療,健康沒煩惱
	日照像大家庭,獨老走出孤寂
	長輩動一動,身心舒暢卡勇健
	斷片的記憶,忘了老伴離世,天天盼著見她
	家中貼滿照片,爸,別忘了我們
	日夜顛倒、暴躁、妄想……失智警訊
	※充電站※
	.日照中心是什麼?
	.獨居老人現有什麼資源可以利用?
	.什麼是《病人自主權利法》?
	.《病人自主權利法》,如何簽署及收費?
	
	Part 2 長照居家照護
	妻子孫女將他從鬼門關拉回
	不捨老伴孤單,寧可他先走一步
	居家醫療結合社區,照顧網更完備
	退化癱坐輪椅,最放不下老母親
	外婆帶大的她跟老人家超投緣,護理師把長輩當家人
	拆鼻胃管,顏奶奶嚐幸福滋味
	失智媽老說東西被偷,女兒哭笑不得
	好厝邊幫看顧,居護網不漏接
	※充電站※
	.居家照顧是什麼?如何申請長照?
	.三管是什麼?一定要裝嗎?
	.器捐的意義?如何器捐?
	
	Part 3 醫院安寧
	獨子生命盡頭,全家一起簽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
	媽媽拒插管不電擊,兒哽咽支持
	陪妻兒出遊,與母和解,他無憾離開
	※充電站※
	.什麼是安寧緩和醫療照顧?在國內的緣起
	.安寧緩和醫療照顧會不會到最後什麼都不做?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有何不同?
	.如何簽署安寧緩和醫療及在IC 卡上註記?
	.國內可提供醫院安寧緩和醫療照顧的醫療院所?
	
	Part 4 居家安寧
	縫補父親拔管後的洞,陳時中心痛
	哪怕只有半天……病患叨念著想回家
	居家安寧不是放棄,是給予病患與家屬更強而有力的信任
	原本半年生命光景,居家安寧5年多了
	偏鄉資源不足,家屬疲憊無助
	謝過母恩,平靜嚥下最後一口氣
	※充電站※
	.何時該考慮安寧緩和醫療照顧,哪些人適合居家安寧?居家安寧的優點?
	.安寧病房、安寧共照、居家安寧有什麼不同?
	.如何評估是否一定要裝設鼻胃管?
	.居家安寧能得到哪些醫療服務?
	.若患者已經走到了最後一步,該怎麼辦?
	.居家安寧還能使用長照2.0的資源嗎?
	
	Part 5 無憾離世
	族人圍繞,頭目闔眼返「天家」,拒絕留院救治,堅持落葉歸根
	傅達仁安樂離世,沒有遺憾的選擇,看著父親受苦,家人決定放手
	※充電站※
	.什麼是「安樂死」?
	.安樂死議題首次在國內進行公投及立法狀況?
	.安樂死為何在台灣尚無法通過?
	.安樂死與《病主法》有何不同?
	.安樂死在國外的情形?
序/導讀
	序
	
	2019年1月6日,在台灣、也是全亞洲第一部完整保障病人自主權利專法《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民眾可以在清醒時預先決定,一旦自己處於永久植物人及重度失智等狀態,可以不要無謂延長生命的醫療措施,有尊嚴、安寧的走完人生的最後一哩路。
	
	《病主法》的上路,讓人再去重新思考每個人所追求的安寧善終,當自己的生命貼近終老,又是如何看待這事件?《中國時報》特別策劃「樂活一生」系列報導,貼近採訪醫院或居家的癌末患者、老人,傾聽他如何安頓人生最後一哩路,同時分享家屬、醫師、護理人員及社工等照顧者心聲,並創新將其錄製成影音檔,讓讀者掃瞄報紙上的QR-CODE,便能走入他們的生命終老故事。
	
	「樂活一生」系列報導訴說了衛福部長陳時中在醫院為臨終的父親拔掉呼吸器,父親牙齒一時間崩落,讓他自責,為何沒讓父親選擇在家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萬芳醫院居家安寧團隊不惜路途遙遠,來到貢寮雙溪肺癌病患盧張雪子的家,不但為她帶來止痛藥物,更為她帶來信任與關心。失智的李瑞傳阿公,總是忘記太太已經離世,每天都在等待回家就能看到太太,直到看到太太的牌位才恍然想起太太已經不在了,日復一日。
	
	但在這條安老路上,也有人努力的走得的更好,台中石崗獨居的林阿伯,原本以為自己會孤獨潦倒到老,沒想到在長照日照中心活的更豐富;失智的顏奶奶,努力移除鼻胃管,終於再次嚐到最喜歡的水果泥滋味;巴金森氏症的陳阿伯,有太太在旁照顧,努力生活、攜手一生。
	
	資深主播傅達仁赴瑞士以安樂善終方式結束自己的一生,讓社會再次掀起安樂死合法化的討論,如何面對死亡,隨著時間的演進及民眾觀念的扭轉,改變正慢慢的累積著,每個人都應要先做好準備。
	
	系列報導推出後,獲得各方極大的肯定,為了克盡媒體的社會責任,中國時報決定讓這分回響延續,將系列報導集結成書出版,同時在內容上,大幅增加相關資訊,讓這本書在呈現台灣社會對於生命關懷與圖像的同時,也能成為實用的工具書,希冀民眾在樂活善終這條路上,走的更加圓滿、無憾。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