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你想活出怎樣的小鎮?何培鈞的九個創生觀點
內容簡介
                        
用心感受 抬頭看見的天空、腳下所踩的土地
你熟悉的故鄉,處處都是豐滿的契機
「天空的院子」創辦人/地方創生先行者
何培鈞用行動、熱情與理想,淬鍊出扭轉地方的力量
十五年前,大二那年,何培鈞在海拔八百公尺的竹山山林之中,發現一棟荒廢已久的百年古厝,對於傳統文化建築式微興起感嘆,保存文化的熱血種子在他心中悄悄萌芽。退伍後,他與醫生表哥舉債千萬,歷經一年山中修屋的艱苦歲月,終於打造出被譽為台灣最美民宿──「天空的院子」。
此後,他未曾停歇,從山上的民宿出發,走進竹山,創辦「小鎮文創」,從振興地方產業到擁抱創新科技;活化台西客運車站、吸引年輕人改變竹山;向台灣各地擁有同樣夢想的團隊學習,更攜手合作,像是薰衣草森林、勤美學,以及水牛建築師事務所等。近幾年來,他積極將經驗輸出亞洲,擴及中國、馬來西亞、日本等地,與當地創生團隊合作,期待讓鄉鎮重回世界的舞台。
在本書中,他將十五年來多元豐富的經驗,濃縮為九個觀點:
1.持續一件自己認同的事情十年以上,那就是信念。
2.將觀光提升為教育事業,重新思考人與自然、土地的關係。
3.培養在熱鍋裡迸發創意力的能量。
4.虛擬與實體通路並用,克服銷售懸崖。
5.擁抱創新科技,從數位趨勢中看到無限可能。
6.培養整合資源與平台、翻轉地方未來的關鍵能力。
7.讓年輕人成為家鄉嶄新的力量。
8.把話說到對方心坎裡,讓更多人起而行動。
9.走出在地,開闊視野與格局。
「懷抱台灣土地滋養我們的愛與善意,促進海外城鄉議題的合作,媒合海外人才流動,共創亞洲美好未來。」──何培鈞
				你熟悉的故鄉,處處都是豐滿的契機
「天空的院子」創辦人/地方創生先行者
何培鈞用行動、熱情與理想,淬鍊出扭轉地方的力量
十五年前,大二那年,何培鈞在海拔八百公尺的竹山山林之中,發現一棟荒廢已久的百年古厝,對於傳統文化建築式微興起感嘆,保存文化的熱血種子在他心中悄悄萌芽。退伍後,他與醫生表哥舉債千萬,歷經一年山中修屋的艱苦歲月,終於打造出被譽為台灣最美民宿──「天空的院子」。
此後,他未曾停歇,從山上的民宿出發,走進竹山,創辦「小鎮文創」,從振興地方產業到擁抱創新科技;活化台西客運車站、吸引年輕人改變竹山;向台灣各地擁有同樣夢想的團隊學習,更攜手合作,像是薰衣草森林、勤美學,以及水牛建築師事務所等。近幾年來,他積極將經驗輸出亞洲,擴及中國、馬來西亞、日本等地,與當地創生團隊合作,期待讓鄉鎮重回世界的舞台。
在本書中,他將十五年來多元豐富的經驗,濃縮為九個觀點:
1.持續一件自己認同的事情十年以上,那就是信念。
2.將觀光提升為教育事業,重新思考人與自然、土地的關係。
3.培養在熱鍋裡迸發創意力的能量。
4.虛擬與實體通路並用,克服銷售懸崖。
5.擁抱創新科技,從數位趨勢中看到無限可能。
6.培養整合資源與平台、翻轉地方未來的關鍵能力。
7.讓年輕人成為家鄉嶄新的力量。
8.把話說到對方心坎裡,讓更多人起而行動。
9.走出在地,開闊視野與格局。
「懷抱台灣土地滋養我們的愛與善意,促進海外城鄉議題的合作,媒合海外人才流動,共創亞洲美好未來。」──何培鈞
目錄
						各界讚譽
自序 從小鎮出發,與國際接軌
第一章 信念這回事
從夢想到實踐蛻變
看到地方的美好
從天空的院子到竹山小鎮
古宅裡的音樂會
串聯在地資源的小鎮文創
小鎮生活態度
竹山光點小聚
歡迎提供腦汁來換宿
大象與水牛
鄉村裡的建築師事務所
第二章 觀光是教育事業
竹山老車站的華麗轉身
竹青庭人文空間
台西冰菓室
跨界竹山文化創生節
促進遊客與地方的媒合
最偏遠的咖啡館──薰衣草森林
努力換來的美好果實
挫折中的溫暖
在風災後的甲仙拓點
慢生活的哲學與美學
緩慢.北海道
勤美學的經典山城風格
一千零一夜計畫
村長與村民共築歡樂天堂
變數帶來的突破與創新
累積美好生活底蘊
第三章 熱鍋裡的創造力
令人驚豔的服務體驗
傳統竹產業的嚴峻考驗
竹編藝術也能模組化
跨界、跨域又跨齡的整合溝通力
靈光乍現的造夢者
讓品牌更聚焦
市場是創造出來的
量產的艱鉅挑戰
整合專業技術與藝術家的溝通藝術
真愛激發的力量和潛能
第四章 克服銷售懸崖
破除實體通路的迷思
平台就是通路
靈活運用虛擬通路
如何在茫茫網海中異軍突起?
虛實並用,主動開發新客源
群眾募資
元泰竹藝社的群募魅力
價值行銷之道
第五章 不麻煩的科技
在網路上賣水餃
竹山數位鎮民計畫
去中心化/不可竄改的區塊鏈
數位身分證與社區貨幣
消費足跡與數位分析
以地方均衡發展為目標的社區營造
悄悄改變的地方運作模式與機制
第六章 敏感又專業的雜事
竹山光點小聚與竹巢學堂
不要看「欠缺的」,看到「還在的」
竹山光點小聚啟蒙─埔里桃米生態村
做友善當地的事
里程碑一:從桃米村到桃米生態村
里程碑二:紙教堂
里程碑三:再現埔里蝴蝶王國計畫
台灣地方創生元年
大林萬國戲院的故事
創生新亮點,照亮返鄉路
老戲院新生
返鄉創業到人氣民代
為鄉里挺身而出
第七章 孩子的視野,地方的教育
大學陪伴鄉鎮成長
跨越校園與教室的藩籬
理論與實踐雙向並行
從竹山出發的理想地方教育
活化校園
重振大學社會價值
傳統教育的蛻變
我們需要故鄉學校
第八章 小感動,大故事
小鎮遊樂園
香蕉人生
寫好人生腳本
努力到有機會為止
故事力,就是人生實力
中年返鄉的遊子人生
竹工藝經驗傳承
勇敢中年的農業理想
友善食材的耕種計畫
放手去做,別擔心搞砸
把話說到對方心坎裡
第九章 從亞洲看地方
中國大陸的兩岸示範項目
馬來西亞南向豐華之路
來自日本的關懷與期許
從亞洲回看台灣
				自序 從小鎮出發,與國際接軌
第一章 信念這回事
從夢想到實踐蛻變
看到地方的美好
從天空的院子到竹山小鎮
古宅裡的音樂會
串聯在地資源的小鎮文創
小鎮生活態度
竹山光點小聚
歡迎提供腦汁來換宿
大象與水牛
鄉村裡的建築師事務所
第二章 觀光是教育事業
竹山老車站的華麗轉身
竹青庭人文空間
台西冰菓室
跨界竹山文化創生節
促進遊客與地方的媒合
最偏遠的咖啡館──薰衣草森林
努力換來的美好果實
挫折中的溫暖
在風災後的甲仙拓點
慢生活的哲學與美學
緩慢.北海道
勤美學的經典山城風格
一千零一夜計畫
村長與村民共築歡樂天堂
變數帶來的突破與創新
累積美好生活底蘊
第三章 熱鍋裡的創造力
令人驚豔的服務體驗
傳統竹產業的嚴峻考驗
竹編藝術也能模組化
跨界、跨域又跨齡的整合溝通力
靈光乍現的造夢者
讓品牌更聚焦
市場是創造出來的
量產的艱鉅挑戰
整合專業技術與藝術家的溝通藝術
真愛激發的力量和潛能
第四章 克服銷售懸崖
破除實體通路的迷思
平台就是通路
靈活運用虛擬通路
如何在茫茫網海中異軍突起?
虛實並用,主動開發新客源
群眾募資
元泰竹藝社的群募魅力
價值行銷之道
第五章 不麻煩的科技
在網路上賣水餃
竹山數位鎮民計畫
去中心化/不可竄改的區塊鏈
數位身分證與社區貨幣
消費足跡與數位分析
以地方均衡發展為目標的社區營造
悄悄改變的地方運作模式與機制
第六章 敏感又專業的雜事
竹山光點小聚與竹巢學堂
不要看「欠缺的」,看到「還在的」
竹山光點小聚啟蒙─埔里桃米生態村
做友善當地的事
里程碑一:從桃米村到桃米生態村
里程碑二:紙教堂
里程碑三:再現埔里蝴蝶王國計畫
台灣地方創生元年
大林萬國戲院的故事
創生新亮點,照亮返鄉路
老戲院新生
返鄉創業到人氣民代
為鄉里挺身而出
第七章 孩子的視野,地方的教育
大學陪伴鄉鎮成長
跨越校園與教室的藩籬
理論與實踐雙向並行
從竹山出發的理想地方教育
活化校園
重振大學社會價值
傳統教育的蛻變
我們需要故鄉學校
第八章 小感動,大故事
小鎮遊樂園
香蕉人生
寫好人生腳本
努力到有機會為止
故事力,就是人生實力
中年返鄉的遊子人生
竹工藝經驗傳承
勇敢中年的農業理想
友善食材的耕種計畫
放手去做,別擔心搞砸
把話說到對方心坎裡
第九章 從亞洲看地方
中國大陸的兩岸示範項目
馬來西亞南向豐華之路
來自日本的關懷與期許
從亞洲回看台灣
序/導讀
						  【自序】
從小鎮出發,與國際接軌
 
我在極度忙碌的狀態之中,還能完成這本書,在寫序的當下回想起來,真是深覺非常慶幸與感恩。
今年六月三十日,我們剛結束在嘉義市舉辦的二○二○年第一屆「台灣地方創生年會」。這個活動最早主要由「甘樂文創」的林峻丞,以及「林事務所」的林承毅籌備,同時邀請「旅庫」邱明憲、「幸福果食」廖誌汶、「台青蕉」王繼維、「樹冠影響力投資」楊家彥、「鹿港囝仔」張敬業、「茶籽堂」趙文豪,加上我,九位發起人共同倡議,號召全台對地方創生有興趣的產官學研各單位來共襄盛舉。
這是民間發起、由下而上自發性的盛會,在許多單位的贊助與協助之下,居然集結了八百多位老中青不同世代,為台灣的創生發展方向,尋求新的可能,也試圖凝聚眾人,成為一股新的力量。
整場年會的氣氛非常熱絡,我們發現,台灣的「地域振興生存戰」需要更宏觀的視野與更細膩的心思,引導大家進一步理解,而非僅從青年返鄉的產品、設計、行銷、創業等議題去發展。地方創生需要的,可能是地方生存支持系統建構理論與實作基礎。
然而,面對錯綜複雜的地方治理議題,又該如何培養更多創生人才?我們不能停留在探討問題的階段,我們需要帶領更多有志之士,積極熱情去探索議題背後的精采答案。
我站在年會舞台上主持時,望著台下上百名青年朋友,聽著他們一句句充滿力量的話語,大家都散發著無與倫比的光與熱。這樣的民間動能,積極引領著台灣社會下一個前進的方向。我們必須將台灣社會團結與凝聚起來,並從亞洲視野來看地方發展,思考如何萌動台灣地方的創生價值。我們懷抱著台灣土地滋養我們的愛與善意,促進海外城鄉議題的合作,媒合海外人才流動,共創亞洲的美好未來。
近幾年,我在海外進行許多合作與交流,意外發現,台灣的鄉鎮創生經驗,具備與國際接軌的契機。因此,萌生出把竹山小鎮發展成能與亞洲接軌的實驗場域,讓更多海外人才、觀點與資源,回到竹山。這對鄉鎮的未來想像,或許是不同的里程碑。
回顧這十五年來在竹山發展至今的不可思議人生,實在受到太多人給予的祝福與呵護,我才能走到今天。誠如母親對我的殷切叮嚀,「要永遠記得社會大眾對我們的深切期盼」,因此,我深深期許自己,在工作上、生活中、家庭裡的身體力行與深刻體悟,能為大家帶來更多熱情與勇氣,更能帶給台灣社會實質的貢獻與關懷。
				從小鎮出發,與國際接軌
我在極度忙碌的狀態之中,還能完成這本書,在寫序的當下回想起來,真是深覺非常慶幸與感恩。
今年六月三十日,我們剛結束在嘉義市舉辦的二○二○年第一屆「台灣地方創生年會」。這個活動最早主要由「甘樂文創」的林峻丞,以及「林事務所」的林承毅籌備,同時邀請「旅庫」邱明憲、「幸福果食」廖誌汶、「台青蕉」王繼維、「樹冠影響力投資」楊家彥、「鹿港囝仔」張敬業、「茶籽堂」趙文豪,加上我,九位發起人共同倡議,號召全台對地方創生有興趣的產官學研各單位來共襄盛舉。
這是民間發起、由下而上自發性的盛會,在許多單位的贊助與協助之下,居然集結了八百多位老中青不同世代,為台灣的創生發展方向,尋求新的可能,也試圖凝聚眾人,成為一股新的力量。
整場年會的氣氛非常熱絡,我們發現,台灣的「地域振興生存戰」需要更宏觀的視野與更細膩的心思,引導大家進一步理解,而非僅從青年返鄉的產品、設計、行銷、創業等議題去發展。地方創生需要的,可能是地方生存支持系統建構理論與實作基礎。
然而,面對錯綜複雜的地方治理議題,又該如何培養更多創生人才?我們不能停留在探討問題的階段,我們需要帶領更多有志之士,積極熱情去探索議題背後的精采答案。
我站在年會舞台上主持時,望著台下上百名青年朋友,聽著他們一句句充滿力量的話語,大家都散發著無與倫比的光與熱。這樣的民間動能,積極引領著台灣社會下一個前進的方向。我們必須將台灣社會團結與凝聚起來,並從亞洲視野來看地方發展,思考如何萌動台灣地方的創生價值。我們懷抱著台灣土地滋養我們的愛與善意,促進海外城鄉議題的合作,媒合海外人才流動,共創亞洲的美好未來。
近幾年,我在海外進行許多合作與交流,意外發現,台灣的鄉鎮創生經驗,具備與國際接軌的契機。因此,萌生出把竹山小鎮發展成能與亞洲接軌的實驗場域,讓更多海外人才、觀點與資源,回到竹山。這對鄉鎮的未來想像,或許是不同的里程碑。
回顧這十五年來在竹山發展至今的不可思議人生,實在受到太多人給予的祝福與呵護,我才能走到今天。誠如母親對我的殷切叮嚀,「要永遠記得社會大眾對我們的深切期盼」,因此,我深深期許自己,在工作上、生活中、家庭裡的身體力行與深刻體悟,能為大家帶來更多熱情與勇氣,更能帶給台灣社會實質的貢獻與關懷。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