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全球化的過去與未來
由著名經濟學家薩克斯撰寫的世界史,讀這一本就足夠!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由著名經濟學家薩克斯撰寫的世界史,總結了過去七萬年來的歷史演變。買了這本書,可以扔掉你書櫃上數十本那些號稱專家寫!」
──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槍炮、病菌與與鋼鐵》作者
極端氣候、重度汙染、貧富不均、戰爭風險,
我們正站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邊緣。
當人類來到生存的關鍵時刻,
翻開七萬年的歷史,我們是否能借古鑑今,開啟永續的大門?
────蔡宏政(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兼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 專文推薦────
二十一世紀初,我們再次進入新的地緣政治時代。權力越來越分散,尤其當亞洲也擁有了西歐和美國的技術、經濟、和軍事優勢後,中國、印度、北韓和巴基斯坦成為核武大國,影響全球局勢舉重若輕。不僅如此,數位時代技術的演變,也正在催生全球化權力關係的變化,同時,網路戰成為二十一世紀最新的戰爭。
地緣政治反應了「帝國」的樣貌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1914年,大英帝國仍然統治著世界;到1960年,大英帝國基本上已經消失了,蘇聯正在挑戰美國的霸權領導地位;1991年12月,蘇聯也從地圖上消失。今天,中國崛起,印度的勢力以極快的速度增長,而非洲的人口上升,預示了二十一世紀的後半可能是截然不同的權力版圖。
同時,二十一世紀對於人類的基本生存權而言,也面對極大的挑戰: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消失、越來越廣泛的環境汙染,這些都是全球需要攜手面對的難題。
二十八歲即獲聘為哈佛終身職的著名經濟學者傑佛瑞.薩克斯,繼《文明的代價》一書後,將視野拉回過往七萬年的歷史演進。他想知道,若想保證人類的長遠未來,那麼借古鑑今是否有可能?如果我們能研究出過去每個時代的演變與困境,是否就能解決今日的問題?
在本書裡,薩克斯將人類的歷史拆成七個時代:舊石器時代──人類以狩獵採集者的姿態誕生;新石器時代──因農業帶來的密集人口,使得狩獵採集者的競爭力削弱並消失;馬背時代──動物的馴化,讓貿易、通訊都變得更為廣泛,城市發展也逐漸密集且多元;古典時代──世界各區域的文明蓬勃發展,人類史上首度出現陸上帝國;海洋時代──開拓新大陸讓貿易範圍寬廣,跨洲的海洋帝國也於此時誕生;工業時代──蒸氣革命帶來大量工業化,催生了第一個世界霸權大英帝國;以及數位時代──霸權由英國轉為美國,而數位革命又帶來新型態的經濟、戰爭、與地緣政治關係。
薩克斯並以五個問題為切入點扣問:
■是什麼造成了全球化?
■地理、技術與制度如何交互影響?
■一個地區的影響力如何向外擴張?
■這些變化如何影響全球局勢?
■我們有辦法從過往的全球化汲取教訓,並迎接當下的挑戰嗎?
對於現今世界面臨的危機,薩克斯於書中提出了精闢的見解,更對僵化的聯合國與其他世界組織提出了改革的呼籲。無論是回顧人類七萬年的歷史演進,抑或是對未來的展望上,本書皆展現了全面的觀點,並彌補了傳統經濟學上最缺乏的經濟歷史。薩克斯的這本傑作不僅是強國的警示之書,對於夾擊於強權競逐下的台灣該如何面對世界局勢,也深具啟發。
目錄
推薦序 重新想像人類社會的基本秩序 (蔡宏政,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兼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
前言
第一章 七大全球化時代
七個全球化的時代/全球變遷加速度/經濟規模與變遷的步伐/馬爾薩斯詛咒/城市生活的逐漸成形/地理、技術與制度共舞/優勢地理/地緣政治與全球化/向後望見未來
第二章 舊石器時代(西元前七萬~一萬年)
第一次全球化時代/文化發展加速度/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社會/舊石器時代的一些教誨
第三章 新石器時代(西元前一萬~三千年)
在生態區傳播的農耕活動/歐亞大陸的早期沖積文明/幸運緯度/新石器時代的一些教誨
第四章 馬背時代(西元前三千~一千年)
動物的馴化/驢與馬的馴化/駱駝與駱駝科動物的馴化/金屬時代/舊世界與新世界的發展比較/歐亞大陸的顏那亞文明/早期的馬背帝國/肥沃月彎的關鍵發展突破/馬背時代的一些教誨
第五章 古典時代(西元前一千年~西元一五〇〇年)
軸心時代/海上霸權與陸上霸權/古典陸上帝國的崛起/漢朝/一〇〇年的世界版圖/幸運緯度內的全球貿易/羅馬淪亡與伊斯蘭崛起/不同凡響的宋朝/草原征服者的最後歡呼/古典時代的一些教誨
第六章 海洋時代(一五〇〇~一八〇〇年)
中國的由盛轉衰/北大西洋對遠洋航行的追求/哥倫布大交換/火藥時代與公海/新歐洲探索時代/全球資本主義的誕生/歐洲爭奪全球帝國/貪得無厭的帝國建造者/國家與資本的糾纏/新世界的原住民人口及非洲奴隸/棉花與資本主義企業/全球帝國與全球戰爭/亞當・斯密對全球帝國時代的總結/海洋時代的一些教誨
第七章 工業時代(一八〇〇年~二〇〇〇年)
從有機經濟到高能源經濟/為何英國是最早工業化的國家?/內生成長和康波理論/工業化在歐洲的擴散/全球大分歧/亞洲劇場:中國、印度、日本/歐洲併吞非洲/英美霸權/歐洲流血三十年/美國人的世紀/解殖與全球收斂的開端/工業時代的一些教誨
第八章 數位時代(二十一世紀)
數位革命/趨同成長與躍上浪尖的中國/永續發展的挑戰/不平等的挑戰/地球限度的挑戰/衝突的風險/數位時代的一些教誨
第九章 在二十一世紀領導全球化
永續發展/社會民主精神/輔助性與公共領域/改組聯合國/共同計畫的倫理行動
致謝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參考書目
序/導讀
【推薦序】
重新想像人類社會的基本秩序
(蔡宏政,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兼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
一九七九年英國首相佘契爾夫人為因應石油危機的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逆轉戰後凱因斯主義對市場機制的干預,首先實施強調市場效率的供給面經濟學。隔年美國雷根總統踵武其後,開始全球性的新自由主義政治經濟學,對各國貿易施加去管制的壓力。這波浪潮到一九九五年成立的世界貿易組織(WTO)達於頂峰,WTO不只強調自由貿易,同時也要求各會員國對阻礙投資、設置非關稅貿易障礙與妨礙智慧財產權等管制措施在期限之內漸次撤除。
伴隨這個結構性的轉變,「全球化」這個名詞在一九九〇年代也開始風行於政學界,強調各種商品、資本、資訊與人力在穿透國界管制上的流動。這種以全球為單位來研究人類各式活動的觀點後來更進一步延伸其時間向度,認為全球化不止是一個一九八〇年代之後的現象,而是具有歷史的深度與內在的結構,從而在九零年代之後形成一種「全球史」的學術潮流。
傑佛瑞.薩克斯在今年出版的這本書可以說是全球史的最新著作之一。為了涵蓋從舊石器以來七萬年的全球歷史,薩克斯對全球化下了一個最寬鬆的定義,也就是各式各樣互異的社會,以貿易、金融、企業、移民、文化、帝國與戰爭等方式,跨越廣大的地理位置相互聯繫。他認為推動全球化變遷的主要動力來自地理、技術與制度的交互作用,據此將全球化歷史分為七個階段,在接續的每個階段中,人類一次又一次地意識到與聯繫了更寬廣的世界範圍,全球化歷史因此是一系列規模不斷擴張的轉變過程。
這個規模擴張的趨勢可以由三個相互關聯的基本事實來說明。首先是人口增加在海洋時代(一五〇〇年)之前的緩慢增長,之後的加速,然後在工業時代呈現井噴式成長。其次是大量人口的增加又集中在都市之中,所以都市化程度也呈現相同的歷史發展模式。最後,人口規模增加與都市化支撐了更進一步的生產分工、技術創新與經濟規模,讓人均生產量以同樣的趨勢增長,使得人類社會得以不斷逃脫馬爾薩斯詛咒。
雖然薩克斯強調地理、技術與制度三者的交互作用才能完整解釋全球化動力,但綜觀全書,地理因素在他的解釋中佔有相當決定性的位置。他深受賈德.戴蒙與伊安.摩里士的影響,認為在整整七萬年中,一直到一五〇〇年的海洋時代開始之前,歐亞大陸的「幸福緯度」區域一直都是全球人口、技術與財富的集中區域,也正是因為這個區域從新舊石器時代、馬背時代與古典時代的長期技術與財富的累積才能開創出之後的海洋、工業與數位時代。我們也可以說,只有當人類走過工業革命的爆發性技術成長之後,人類才有能力逐漸擺脫千萬年來地理條件強加的限制。但如此一來,工業革命為何帶來爆炸性的技術進展,制度因素如何解釋這一歷史性的關鍵轉變就應該要佔有更大篇幅。
以一本三百多頁的書籍來處理七萬年的全球歷史,無論如何都會遺留許多重大議題需要進一步辯難。本書在處理工業革命為何發生在英國而非具有相同條件的中國、中國與印度的工業化失敗、日本為何能成為亞洲唯一工業化成功的國家,都需要更深入的分析。另外,作者把中國GDP入開發中國家,來跟已開發國家對比,從而得出全球貧富差距縮小的結論,這點具有誤導性。其實中國國內具有嚴重的的貧富差距(官方吉尼指數0.47,民間有人估計0.6以上),如果我們不分國別,把全球人口依照收入五等分或十等份來分組(想想六億人月所得在一千人民幣以下),那麼中國因素的加入實際上是會增加,而不是減少,全球貧富差距。由於美中貿易與技術戰爭,目前因為都已經有相當精細的分析文獻指出,中國技術專利數並非關鍵技術,而華為5G產業的補貼與強制技術轉讓也非單純的私人公司行為。薩克斯對中國趨同發展的判斷其實有很大的商榷餘地。
儘管如此,本書最主要的貢獻是提供一個深具啟發性的世界圖像。薩克斯身為世界頂尖的經濟學者卻能從宏觀的七萬年歷史長度,來剖析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這麼廣大的時空範圍必然涉及到幾乎無止境的資料搜集,不同觀點的爭論與整合,最後才能提煉出一個貫穿歷史的洞見。本書既利用了數位時代所帶來的跨領域知識流動與整合,同時也是通過這種整合來重新想像人類社會的基本秩序。這種恢宏的見識讓薩克斯可以持之有故地說出:「在自由貿易的理論中,政府應避免涉入市場力量,讓供給和需求自己發揮作用。前文強調過,這個信條無法解決市場力的分配問題,而可能導致許多人陷於貧窮。同時,這也未能描述資本主義的現況,未如實呈現資本主義從一開始的樣貌。資本主義企業不僅常殘酷無情地追求利益,甚至一貫地動用國家的力量來將他們的利益擴至最大、將損失轉嫁予他人,有時是同胞,更常是其他社會的弱勢族群。」這段話對當前台灣的政學界與主流意見依然具有振聾發聵的作用。
本書的深度既可以作為是歷史學、經濟學、政治學與社會學的良好教材,但它深入淺出的寫作與圖表也可以是一本激發社會大眾創造性思考的精彩書籍。我強烈推薦給大家,因為它一定會對你過往的世界觀帶來很大的衝擊。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