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最後一役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十六、七世紀,荷蘭、西班牙、葡萄牙在東方競爭貿易,甚至武力劫掠。陸上的明帝國衰弱,原有的朝貢經濟體系搖搖欲墜。而日本則剛結束戰國時代,無論是豐臣秀吉或是德川幕府,都開始獲得嶄新的世界觀,渴望脫離以中國中心的朝貢經濟體系,自行建立對外貿易關係。
在這片競逐的海洋上,曾有一群福建人,在多方勢力間生存並獲取最大利益。鄭芝龍、鄭成功、鄭經的鄭氏家族即是其中代表。他們活躍在跨國的空間之中,能使用多種語言,遠比明帝國的官員擁有更多對外經驗。他們曾先後是荷蘭東印度公司與明帝國的傭兵,也曾扮演荷蘭人與中國生意的中介,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關係從合作到競爭。他們的商業路線曾經遠達菲律賓、暹羅、日本,使得福建安海一度成為東亞貿易的重要節點。他們的思維遠遠超越帝國官員與文人的眼界,更非反清復明、忠君愛國等標籤所能說明。
這個海上集團的興起與消失,不屬於任何一國的國史,必須從世界史的角度理解。
本書重返十七世紀東亞海域,呈現這個跨國空間風雲詭譎的歷史動態:
★中國為中心的東亞朝貢體系,為何遭遇挑戰?
★豐臣秀吉為何攻打朝鮮?德川幕府如何計劃發展自己為中心的世界體系?
★ 荷蘭、西班牙、葡萄牙,歐洲勢力如何在東亞海域上競爭?
★ 福建商人集團如何加入歐洲越洋貿易?如何和中華陸地政權互動?
★ 滿人進逼之下,鄭芝龍為何曾盤算福建獨立?最後又為何降清?
★ 臺灣如何被織進世界的網,海上傭兵集團如何影響臺灣歷史?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鄭維中,深入荷蘭文、中文史料研究
超越民族國家史觀、陸上帝國疆界----------
以世界史角度,看見十七世紀東亞海上的無國家空間,
以及活躍於其中的行動者,參與全球貿易中的海上武裝集團。
在這片競逐的海洋上,曾有一群福建人,在多方勢力間生存並獲取最大利益。鄭芝龍、鄭成功、鄭經的鄭氏家族即是其中代表。他們活躍在跨國的空間之中,能使用多種語言,遠比明帝國的官員擁有更多對外經驗。他們曾先後是荷蘭東印度公司與明帝國的傭兵,也曾扮演荷蘭人與中國生意的中介,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關係從合作到競爭。他們的商業路線曾經遠達菲律賓、暹羅、日本,使得福建安海一度成為東亞貿易的重要節點。他們的思維遠遠超越帝國官員與文人的眼界,更非反清復明、忠君愛國等標籤所能說明。
這個海上集團的興起與消失,不屬於任何一國的國史,必須從世界史的角度理解。
本書重返十七世紀東亞海域,呈現這個跨國空間風雲詭譎的歷史動態:
★中國為中心的東亞朝貢體系,為何遭遇挑戰?
★豐臣秀吉為何攻打朝鮮?德川幕府如何計劃發展自己為中心的世界體系?
★ 荷蘭、西班牙、葡萄牙,歐洲勢力如何在東亞海域上競爭?
★ 福建商人集團如何加入歐洲越洋貿易?如何和中華陸地政權互動?
★ 滿人進逼之下,鄭芝龍為何曾盤算福建獨立?最後又為何降清?
★ 臺灣如何被織進世界的網,海上傭兵集團如何影響臺灣歷史?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鄭維中,深入荷蘭文、中文史料研究
超越民族國家史觀、陸上帝國疆界----------
以世界史角度,看見十七世紀東亞海上的無國家空間,
以及活躍於其中的行動者,參與全球貿易中的海上武裝集團。
目錄
序 鄭維中
英文版叢書前言 包樂史/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
緒論:失落的環節
第一章 朝貢體系遭受挑戰
第二章 1627年以前的鄭芝龍(尼古拉斯‧一官)
第三章 傭兵生存賽局,1628~1631
第四章 安海兩洋貿易中心的建立,1630~1633
第五章 朝廷與南中國海岸的風暴,1632~1633
第六章 通往西洋的迂迴之路,1631~1636
第七章 政治風險與風險政治,1636~1640
第八章 時移世易之中找尋白銀,1640~1646
第九章 中華帝國的不設防海岸,1646~1650
第十章 如何保衛福建貿易特權,1650~1654
第十一章 富藩強兵:舉國姓之力,1654~1657
第十二章 兵家勝負,1658~1662
第十三章 諸王共鑒,1663~1667
第十四章 獨占地位逐步消逝,1669~1683
結論:防禦性與攻擊性獨佔
附錄
致謝
參考書目
索引
英文版叢書前言 包樂史/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
緒論:失落的環節
第一章 朝貢體系遭受挑戰
第二章 1627年以前的鄭芝龍(尼古拉斯‧一官)
第三章 傭兵生存賽局,1628~1631
第四章 安海兩洋貿易中心的建立,1630~1633
第五章 朝廷與南中國海岸的風暴,1632~1633
第六章 通往西洋的迂迴之路,1631~1636
第七章 政治風險與風險政治,1636~1640
第八章 時移世易之中找尋白銀,1640~1646
第九章 中華帝國的不設防海岸,1646~1650
第十章 如何保衛福建貿易特權,1650~1654
第十一章 富藩強兵:舉國姓之力,1654~1657
第十二章 兵家勝負,1658~1662
第十三章 諸王共鑒,1663~1667
第十四章 獨占地位逐步消逝,1669~1683
結論:防禦性與攻擊性獨佔
附錄
致謝
參考書目
索引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