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達賴喇嘛唯一開示
流傳最廣的佛教經典──
藏傳《心經》最權威注疏
以《心經》印證人生
用生活詮釋《心經》
幫助你去煩解憂
了解生命的真義
生活就是生存與死亡、快樂與痛苦、繫縛與解脫、生死和涅槃等彼此相依的過程,
煩惱源自內心升起的苦,但一切苦樂只是內在的經歷。
如果你常感到煩躁、充滿困惑,或是充滿強烈欲望或憤怒,
何妨跟著達賴喇嘛一起讀誦《心經》,深入思考,
讓生活充滿法的自在與禪的和諧,解決生命中的難題。
◎達賴喇嘛的《心經》智慧◎
★有意追求精神成長的我們,必須不斷地自我檢視,看看我們在每個時刻是如何生活的。
★因苦產生的各種情緒,源自對「我」的貪執,而把境界視為「我的」。
★煩惱升起時,立刻干擾我們的心念。真正的行者,在遭遇逆境時,都能像樹一般堅毅不拔。
★心的特質,能把聰明才智轉變成強大的積極力量,讓心更為寬廣,甚至當意外或災難發生時,我們才能不受影響、維持鎮定。
★生氣與仇恨會破壞我們內心的平靜。慈悲、寬恕、手足情誼、知足和自律則是我們外在與內在平靜的基礎。唯有強化這些內在特質,才可能擁有真正而持久的平靜。
目錄
序 從僧人的低吟聲中觀照空性、克服煩惱 格西圖登金巴
第一篇.佛法概述
Chapter 1 追求內在成長
Chapter 2 佛教的基礎
佛教的特質
佛陀
初轉法輪
十二緣起
煩惱
苦因的息滅
Chapter 3 大乘
大乘佛法
龍樹與大乘
大乘的起源
Chapter 4 從苦中解脫
苦與慈悲
整合所有教法
第二篇.心經
《心經》的經文
Chapter 5 序分
大般若經
經題與皈敬文
教法的起源
空與色
Chapter 6 入菩薩道
觀自在菩薩
善男子與善女人
佛性
諸法實相
Chapter 7 無我觀
勝義菩提心
無我觀
四法印
Chapter 8 空性的詮釋
二無我
唯識說
了義與不了義
中觀說
兩種中觀學派
空性與緣起
Chapter 9 發展無倒正見
遮無自性
了解二諦
詮釋的傳統
空性與「八不」
Chapter 10 證果
一切法空
涅槃
般若波羅蜜多心咒
《心經》的隱義
迴向
第三篇.菩薩道
Chapter 11 生起菩提心
漸修道
七重因果
自他平等與自他交換
自利與利他的抉擇
施受法
生起菩提心
後記 為了給下一代更公正、祥和的世界
附錄1 《般若心經釋:善明句義》
附錄2 今日世界的宗教
多樣教法和路徑
保留原有的傳統
分享彼此的傳統
取法其他的傳統
序/導讀
【序言】
從僧人的低吟聲中觀照空性、克服煩惱
文/格西圖登金巴(藏傳佛教的佛學博士)
達賴喇嘛以大乘佛教聖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作為本書的基礎。傳統上,大乘佛教興盛於印度、中國、西藏、日本、韓國、蒙古、越南和中亞許多地區,包括現在的阿富汗。兩千多年的歲月中,《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在數百萬佛教徒的宗教生活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任何人想要成就般若,都會不斷地背誦、研讀和禪觀此經。即使在今日的西藏寺院中,僧人仍以低沉的音調吟誦;在日本的禪寺以及中國、越南的寺院中,則各自配合著擊鼓聲和莊嚴的梵唄誦唱。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為《心經》。數世紀以來,對於《心經》妙義的詮釋汗牛充棟。透過達賴喇嘛的開示,我們認識了佛教這個偉大的精神傳統對《心經》的詮釋。由於達賴喇嘛的旁徵博引,本書足以視為大乘佛法中心教義的全面介紹。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心經》屬於佛經中的般若部。大半生致力於翻譯般若經典為英文的歐洲學者愛德華.孔茲認為,《心經》應結集於西元前一百年至西元六百年之間。
般若經典探討般若空性的甚深智慧。然而,根據達賴喇嘛的開示和收於附錄的十五世紀西藏論師所述,我們發現《心經》內含漸修道的甚深密意,包括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和無學道(究竟道)五道。再者,這些論著也呈現出利他發心如何達到利益所有眾生的佛果,這是《心經》隱意大乘菩薩道的基本動機。換言之,這些般若經典的中心思想即是悲智雙運。 《心經》的核心訊息是一連串的「否定語句」(遮詮),這可能會令對大乘佛教不熟悉的讀者感到困惑,但對許多人而言,卻是甚深靈感的來源。因此,要想解決這個困惑,就必須了解「否定語句」在般若經典中所扮演的角色。
佛教一開始,就以解脫我們對「執著」的束縛為中心思想,特別是「法我執」和「人我執」。根據佛教,我們的苦源自於我們將諸法無常視為恆常,尤其是「人我執」的習氣。這種執取,造成我們與周遭人事物的不協調。由於此習氣深深根植在心中,唯有對「人我執」徹底解構,才能帶領我們達到精神上的真正自由。
《心經》對萬法(特別是五蘊)自性的否定,不僅可視為佛教智慧的引申,同時也是這種智慧的最佳例子。這是《心經》在大乘佛教世界深獲尊敬的關鍵。
《心經》除了用來深觀空性外,也常常被唸誦,作為去除修行障礙的工具。例如,西藏傳統上都會在每次法會開始時唸誦此經。我記得一九七○年代初期,達賴喇嘛在印度達蘭薩拉舉辦法會,當時有僧俗二眾參與法王的開示。當大眾唸誦《心經》時,十幾歲的我總是抱持期待的心情聽聞其唸誦。他們唸誦:「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三句話並擊掌三次。我們認為是「障礙」的念頭,實際上悉源自於我執、我愛和我慢。藉由觀照萬法自性本空,可切除任何深植心中的煩惱基石。因此,從讀誦《心經》來觀照空性,被視為是克服煩惱的強又有力的方法。
今天,我非常榮幸地成為達賴喇嘛開示此佛教聖典的翻譯者。我得到非常珍貴的機會,得以領會《心經》的深層意義,並成為幫助他人的一分子,特別是世界上數百萬的佛教同道。還有許多重要功臣幫助本書順利完成。首先,我想對達賴喇嘛表達最深的崇敬,因為他是佛法要義的偉大典範。我要感謝護持大乘法脈基金會(FPMT),特別是它的精神領袖—尊貴的梭巴仁波切和他的藥師佛淨土中心,負責籌辦這次在加州山景城的開示。此次的開示紀錄成為本書的主要基礎,補充內容則來自達賴喇嘛在一九九八年的《心經》開示,那次是由賓州匹茲堡的三河佛法中心所主辦。我要感謝派區克‧朗柏列的整理,吉尼‧史密斯找出蔣央噶威洛追著述的西藏文本,以及在智慧出版社擔任編輯的大衛‧吉德斯壯和喬許‧巴托的幫助,讓本書清楚易讀。願以本書出版的功德,迴向法界眾生,解脫三界苦,共造人間淨土。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