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明明是朝夕相處的兩人,
為什麼我們卻越愛越無語?
薩提爾家庭治療師教你
從「冰山」角度剖析親密關係,
核對彼此渴望,找出真正需求。
先修復自己的內心,就能讓關係更進化。
家有不願意溝通的另一半,怎麼改變和他的相處模式?
正值事業打拼期的你,孤立無援需要陪伴的我,兩人之間的平衡怎麼拿捏?
丈夫長時間不在身邊,如何讓自己不再成天疑神疑鬼?
面對出軌背叛的另一半,這個婚姻還有救嗎?
▲當親密關係出問題,先找出彼此的「冰山」!
心理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女士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座「冰山」。
當你和另一半起衝突,習慣性檢討自己、總是先退讓的你,內在的想法是什麼?
可能是「很害怕,所以不管怎樣先認錯好了」;可能是「發生不好的事,自己一定也有錯」;也可能是「我希望不被討厭、討人喜歡」?
不同的想法,背後都代表著不同的觀點和期待。然而就像冰山一樣,這些念頭絕大多數隱沒在水面之下,連我們自己都不曾覺察。
因此,當我們以冰山的角度去看待關係,就能看見更多層次的「我」和「你」,不會再陷入誰對誰錯的爭論,而能核對彼此渴望,找出深埋的真正需求!
▲將薩提爾模式導入親密關係,找回愛的溫度
▎情境一:每次對話總是不歡而散,彼此溝通出問題,越來越無話可說
修復層:辨別兩人的溝通模式
和另一半吵架時,你是害怕衝突、寧願先認錯的討好型?還是不分青紅皂白,一定要佔上風的指責型?
或是凡事只講是非、把道理、邏輯擺前面的超理智型?還是不知該說什麼,轉換話題以逃避問題的打岔型?
覺察自己慣用的溝通模式,是改善溝通的第一步。「心口合一」的溝通練習,能帶來自我內心的和諧和穩定。
▎情境二:忍不住緊抓著對方,不明白自己為何會如此寂寞不安
修復層:瞭解我的情緒來源
往往我們產生負面情緒時,很容易認為問題出在別人身上。
但外在事件只是引信,尤其是頻繁出現、反應很大或停留很久的情緒,往往是成長過程中,那些被壓抑的感受、未被處理好的「傷」,它提醒我們:我是不是有沒被滿足的期待?
時時對情緒保持好奇,先不要評價好壞,而是問自己發生了什麼,讓自己有這樣的感受。連結到過去的經驗後,再試著回答: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情境三:常說「身為男人就應該……」、「你必須……」,對另一半有自己的期待
修復層:轉換僵化的觀點和信念
薩提爾模式認為,我們往往在成長過程中,因為經驗或父母的觀念,學習到許多觀點和信念。
這些「應該、必須、永遠」當初是為了保護我們,然而有些卻不再適合現在的情境。這些僵化的規條,無形中不僅侷限了自己的想法,也綁住了關係中的對方。
運用薩提爾模式,我們可以練習把「應該」、「必須」,改為「可以」;把「永遠」、「任何時候」改為「有時」,為自己鬆綁。
作者總結自身運用薩提爾模式的十年經驗,以「冰山」為框架,透過各個面臨親密困境的諮商案例,詳實呈現心理師和被諮商者的互動過程,帶領我們深入體驗薩提爾模式如何轉變被諮商者的內在歷程。
每一章後皆附有「諮商師解讀」單元,在前述案例的基礎上,進一步說明薩提爾模式是如何運作,並且提供維護和改善親密關係的解方。
目錄
專家推薦
自序
第一章‧覺察你的應對姿態
討好要不來真的親密
打破互動的惡性循環
直接表達具體的需求
接納是改變的第一步
★親密關係中的溝通姿態
第二章‧學會做情緒的主人
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讓自己在內心長大
對自己的愛有信心
★親密關係中的情緒管理
第三章‧突破你的限制性信念
別站在道德的制高點
再度擁有自己的人生
委曲求不來真的全
帶著勇氣走向親密
你當然也值得被愛
★親密關係中觀點、信念的影響
第四章‧調整你的高期待
當自己的靈魂伴侶
不要求他成為我期待的樣子
禮物的真正意義是愛
★親密關係中的期待與調整
第五章‧親密關係才是家庭主角
和父母既親密又有界限
婚姻幸福孩子才幸福
★親密關係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
致謝
附錄
序/導讀
自序
你對自己的親密關係滿意嗎?
如果不滿意,你認為主要是誰造成的呢?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想,常年居高不下的離婚率可以算是一種回應吧。對於第二個問題,如果你留意,會發現很多人用以下的句型回答:「他這個人……」、「因為她……」一如在諮商室裡經常發生的。
總結起來的意思大概是,「都是對方造成的」,或者主要是對方造成的,責任該由他承擔,他才是「罪魁禍首」。
既然如此,改善關係的途徑當然是要改變對方:要嘛我要求你改變,要嘛找更有影響力的人讓你改變。就好像幸福快樂的鑰匙在對方的手裡,他無論如何都要交出來。
結果常常失敗,除非他自己願意改變。
問題出在哪裡呢?我們都在尋找答案。
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心理學家、婚姻專家甚至靈性大師那裡也有答案。一個基本的結論是:鑰匙在「你」的手裡。親密關係是一個修行場,借由這份關係,每個人可以更加瞭解自己,療癒自己,在這裡學習和成長,通過這樣的自我追尋,最終尋找到真愛。
正如薩提爾模式國際導師瑪莉亞‧葛莫利(Maria Gomori)曾在一次工作坊中,對一位渴望親密關係的女士所說的:「先愛自己,讓自己發光,只有如此,你才有可能得到真愛。」
那麼,怎樣才能「讓自己發光」?從哪些方面去覺察、調整、改變和提升自己,才有可能成就一份溫馨而穩固的親密關係呢?
這正是本書想要努力嘗試回答的問題。
薩提爾模式的「冰山」隱喻認為,我們每個人都像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巨大冰山體,能夠被外界看到的行為或應對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之上的很小的一部分,暗藏在海平面之下更大的山體,才是我們真實而豐富的內在。比如:感受和情緒,情緒是感受的外化;感受的感受,即對感受的評價和態度;想法、觀點、信念、對事情的解讀等;期待,不管是對別人的還是對自己的;渴望,即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以及我們核心的生命力和生命能量。
「冰山」隱喻是一個很好的自我覺察工具,儘管我們沒有意識到,但正是因為我們帶著「冰山」的這些層面進入親密關係,在某一個或好幾個層面出現了「盲點」,才造成了親密關係的困境。此外,每個人都會把自己的人際關係帶入親密關係,比如和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也都會產生影響。
本書據此分設章節。第一章〈覺察你的應對姿態〉;第二章〈學會做情緒的主人〉;第三章〈突破你的限制性信念〉;第四章〈調整你的高期待〉;第五章〈親密關係才是家庭主角〉。
本書採取心理諮商小說的形式,每章前半部是數個心理諮商案例,這樣做為的是使文章更有故事性、畫面感、邏輯性;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是,方便讀者跟隨諮商師和案主的互動過程,體驗自己的內在歷程。
每章後半部是「諮商師解讀」,在案例的基礎上,運用薩提爾模式解讀「盲點」。如:觀點想法和信念如何影響了親密關係、這些限制性信念的特點是什麼、如何覺察和鬆動這些限制性的觀點和信念等等。如果說前面的「案例」是個性化的問題,這裡則是共通性的部分;如果說前面是虛構的小說,這裡則是現實層面的討論。
「冰山」是一個系統,每個人內在的這些層面緊密聯繫在一起,相互影響;本書把它們單獨設章,只是為了敘述和理解的方便。實際上,每一章所謂的「盲點」都是相對的,就好像一臺複雜的機器,一個部件卡住,其他的部分也很難運轉順暢。
如果你碰巧打開了這本書,如果你願意,希望我能有此榮幸,陪伴你,一步一步探索你內在多彩的空間,在那裡停下來「靜觀」:你親密關係雙人舞的舞步是怎樣的、情緒的訊息裡說了什麼、你有沒有「畫地自限」、有沒有「看不見的玻璃天花板」……讓我們給自己一個契機,開啟一次探索內在冰山、成為更好自己的旅程。
王俊華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