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帕帕拉吉!劃破天空的文明人

這本書仍舊像一面映照「文明人」的鏡子,今天的我們也可以在鏡中看見自己
  • 182

內容簡介

細思極恐!我們奮力追求的說不定只是一場鬧劇
透過南太平洋酋長的眼  回看自身
擺脫拜物主義枷鎖  不再活在電影裡的虛妄人生


席捲批判中產價值的1970年代  蔚為環保運動者的聖經
德國中學列選為重要讀物  銷售逾百萬冊  
首次德文直譯中文版問世


在我們認為的野蠻人眼裡,我們才是「行為荒謬、處處犯傻」的那群人
文明與進步怎麼成為了幸福的枷鎖與痛苦的深淵?
服飾、金錢、職業、效率又如何奪走人與生俱來的快樂?

比起宗教,其實金錢才是唯一信仰;對擁有物品與房舍無比執著;認為腦袋裡的東西才是最崇高的,卻沒想過思想也是一種病;把電影中虛妄人生當成自己的,放棄了真實的生活。我們稀鬆平常的生活,在南太平洋的酋長杜亞比眼中竟是如此荒謬。

南太平洋的酋長杜亞比遊歷歐洲後,對所謂進步的文明人(帕帕拉吉,即薩摩亞語中的白人)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想法,產生了許多困惑及價值衝突,並分享給他的族人。

這些關於金錢、職業、衣著、信仰的反思與洞見,並非要號召現代人拋棄文明回歸原始,而是藉由他的觀察,讓我們重新思考身為人類生活真正的幸福究竟是什麼。

這部出版於一九二O年的作品,在一九六O至七O年代的反中產階級浪潮中,引起廣大迴響,並蔚為環保運動者的聖經,德國中學也選為重要讀物。已翻譯成多國語言,並銷售全球逾百萬冊。

出版百年後,這本書仍舊像一面映照「文明人」的鏡子,今天的我們,也可以在鏡中看見自己。

作者

埃利希薛曼(Erich Scheurmann, 1878-1957

德國作家、畫家,一九七八年生於德國漢堡,十九歲時徒步漫遊德國。年少時於漢堡與紐倫堡就讀藝術學校,一九OO年進入慕尼黑藝術學院。

一九O三年起遷至南德邊境之波登湖,與年紀相仿的德國作家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結識。一九一四年,柏林出版商請薛曼書寫南太平洋的故事。薛曼旅行至薩摩亞群島,該群島的西半部為德國殖民地;一九一五年從薩摩亞群島旅行至美國,在那裡寫下流傳後世的《帕帕拉吉》。

其文學作品自一九一一年發表以來共有十四 部,主題多圍繞於南太平洋薩摩亞群島,其中以《帕帕拉吉》為薛曼的文學代表作。

譯者簡介

彤雅立

本名周郁文,輔仁大學德語語文學系助理教授,柏林自由大學電影學博士。著有詩集《邊地微光》、《月照無眠》、《夢遊地》;德語文學譯作包括葉利尼克《美妙時光》、《卡夫卡中短篇全集》、英兒‧杜肯《我戴著黃星星》、克里斯塔‧沃爾夫《分裂的天空》與彼得‧漢德克《夢外之悲》等。曾多次獲得翻譯補助,如歌德學院、德國翻譯基金、羅伯特‧博世基金會、Toledo 等,並於2017年與 2019 年於柏林文學學會駐村。

目錄

前言
被腰布與草蓆遮蔽身體的帕帕拉吉    
在石箱屋、裂縫與石頭島之間    
圓金屬與厚紙片    
許多東西使帕帕拉吉變窮    
帕帕拉吉沒有時間
帕帕拉吉使上帝變窮    
偉大的神靈比機器更強    
有關帕帕拉吉的職業,以及他如何迷失在其中    
虛幻的人生場合與許多紙片    
思想是一種嚴重的病    
帕帕拉吉要拖我們進入他的黑暗    

劃破天空的人——《帕帕拉吉》譯後記  彤雅立
【評帕帕拉吉】假如「文明人」是人類學觀察對象  廖偉棠

序/導讀



劃破天空的人——《帕帕拉吉》譯後記  彤雅立

《帕帕拉吉》(Der Papalagi)這本小書出版於 1920 年,是埃利希‧薛曼的諸多作品之一。它的內容不同於德語文學常見的風景,卻充滿異國的眼光與情調。書中的異國,即是南太平洋的薩摩亞群島。薛曼所生活的時代,正是歐洲諸國對於世界各地虎視眈眈的時刻。西方的「文明人」亟欲探索這個世界,卻又急於佔領、統治它。德國在 1871 年完成統一之路,建立德意志帝國,同時也開始了它的殖民歷史。

「帕帕拉吉」是薩摩亞語,指的是他們難得見到的白人,也就是踏上島嶼的歐洲人。就字面上翻譯,則是「劃破天空的人」。白人傳教士乘帆船而來,彷彿讓天空破了洞,然後掉到他們那裡。《帕帕拉吉》這本書,根據作者的說法,是一部演講手稿,也就是南太平洋酋長杜亞比的談話。裡面共有十一個篇章,聽來既像寓言,也像是異世界的故事;那是薩摩亞島的上酋長所帶來的新發現──當他陳述這位「劃破天空的人」,同時也告訴大家,歐洲與薩摩亞的生活方式與想法觀念有何不同。

薩摩亞群島上的人,自古以來過著部落生活,直到西方人發現了它,將之納為己有,並且開始派遣傳教士到薩摩亞去。文明與蠻荒、進步與落後,並非酋長所要訴說的本意,在他的世界裡,並非是全然的二元對立。酋長杜亞比僅是透過自己的觀察,將他所看見的歐洲,以說故事的方式表達出來。譬如「衣服」的概念,他就用腰布與草蓆來指稱,然後說:「大多數的歐洲人已經失去抓東西與爬上棕櫚樹的能力,於是帕帕拉吉企圖遮蔽自己的愚蠢。」他用石箱屋譬喻歐洲人所居住的樓房,然後說:「一個薩摩亞人在這樣的石箱屋很快就會窒息……每個石箱屋都住著像薩摩亞島上村莊那麼多的帕帕拉吉。」裂縫則隱喻了車水馬龍的街道:「這些裂縫裡面危機四伏,因為大家都亂跑,他們行車、騎馬、橫衝直撞,在金屬條仔運的玻璃屋上隨之滑行。」圓金屬與厚紙片則代表金錢,「許多人數錢數到眼睛都瞎了。」他們放棄快樂、放棄妻小以及自己的健康,來交換圓金屬與厚紙片。還有許多的東西,對物的需求,意味著自我的貧乏。而且帕帕拉吉沒有時間,「帕帕拉吉被自己的恐懼給附了魔,他們恐懼時間流逝……在歐洲,只有很少的人真的有時間。」對於薩摩亞人而言,則是「時間多得是,絕對比一個人所需要的多。」

人類的存續,無非是為了能夠快樂的生活。酋長杜亞比在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語重心長地告訴作者自己的觀察。與其說那是來自遠方的凝視,不如說,那是作者作為一位西方人,來到薩摩亞群島之後的自我凝視。那樣的凝視與描述,在殖民主義的背景下,更值得探究其中的深意。

埃利希‧薛曼一生歷經德國的各種政治變遷,他生於德意志帝國時期,歷經威瑪共和、納粹時代與戰後西德。這位風景畫家與作家,喜歡四處旅行漫遊,一九一四年因為出版社的邀約,親身前往南太平洋薩摩亞群島,生活了一年。這段經歷成為他的文學作品中不斷出現的母題,其中以《帕帕拉吉》為代表。這部曾經在德國售出百萬冊的暢銷之作,在 1920 年出版後,直到 1970、1980 年代重新被發掘,德國綠黨鼓吹的綠色運動,延續六八學運的聲浪,走向環境保護、回歸自然,年輕世代在《帕帕拉吉》當中找到了共鳴。

《帕帕拉吉》作為埃利希‧薛曼的代表作,至今仍被德國中學視為重要讀物,它屬於「經過時代考驗仍富價值的文學作品」。德意志帝國時期的他,或許是最快樂的?這點我們不得而知,在殖民時期的文學論述中,展現異國眼光與情調,確實是風行的手法之一。不同於德語文學的風景,《帕帕拉吉》讓我們透過部落族人的眼睛回看自身,當時的「歐洲人」,早已成為今日的「我們」。這是酋長的文明世界初體驗,並且讓這一切在帕帕拉吉的身上具體而微。那位劃破天空的人,居住在你我的身體裡。不如找個時間,慢慢地擺脫他吧!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063365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16
    • 商品規格
    • 12.8*18.8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