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岩波新書.中國的歷史
今時此刻,重新認識中國史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榮獲2020年韓國坡州圖書策劃獎──
特別收錄作者群為臺灣版所撰寫之序言
今時此刻,重新認識中國史!
從亞洲觀點與多元角度出發,
超越傳統王朝史觀,全新架構中國歷史的時空體系
一套帶著世界史視野,更符合全球化現代、
更接近中國多樣性面貌的歷史敘述
【岩波新書.中國的歷史】是日本岩波書店精心策畫之鉅作,聚集五位日本頂尖學者,在編纂時著意突破窠臼,不只打破了傳統中國歷史寫作的框架,超越王朝斷代史觀與正統史觀,更反省了中國史寫作中時間與空間的既有觀念,進而提出了一套新穎的理解體系。
作者群一方面擔憂年輕一輩讀者對於中國歷史缺乏興趣,甚至充滿誤解與偏見;另一方面也對當下中國政治局勢發展感到憂慮,因此希望透過符合當代的寫作形式,結合東亞史與世界史的觀點,呈現出中國歷史中的多元化與多樣性。
本套書共分五冊,內容以中原、江南、草原,與三者的交會互動為主軸,涵蓋從上古到二十一世紀中國歷史的發展與變化。作者群綜合最新研究成果,具有學術厚實的專業基礎;寫作時則娓娓道來,以親切平實的口吻,呈現一套適合所有人閱讀的中國歷史。對於理解中國往昔的發展與今日之情況,都深具啟發與意義。
▍1.《中華的成立》
「中國」如何成為「中國」?
從橫跨三千年的歷史中,
探問傳統中華世界原型的起源與變遷。
本卷以黃河文明興起的華北為中心,從新石器時代農耕社會的形成開始,講述到以長安、洛陽為核心地區的隋唐帝國興起與衰亡之兆,涵蓋先史時代到八世紀中葉,貫穿約略三千年的時光。透過探索「天下」與「中國」觀念的相互作用與消長伸縮,呈現中國古典政治體制的生成與變化。
在論述上,揉合日常生活、社會組織與政治過程等不同層次的時間尺度,嘗試在時空變化中,掌握中國古代歷史的多樣性;同時檢討傳統教科書的用語,以最新研究發現,重新定義各種詞彙,企圖更為貼近歷史樣貌,撰成一部嶄新的古代中國通史。
▍2.《江南的發展》
從古代文明時期到蒙古帝國前夕,
在激昂的歷史時空中,
俯瞰反覆與中原對峙及統合的「海洋中國」。
本卷聚焦江南地域與周邊海域,跳脫「中國史觀」的框架,將中原與江南視為兩個密切相關的平行世界,展現靈活的論述角度與新穎的歷史視野。書中探討長江流域一帶,從先秦時代至南宋覆滅這段漫長歷史歲月中,諸文化的起源與發展,生動刻劃長江流域與中原在經過多次的對峙與統合後,逐漸繁榮發展的過程。
藉由描繪南方「船的世界」與北方「馬的世界」在幾千年間的摩擦與衝突、妥協與融合,呈現了中國「古典國制」向南方擴張的過程;同時也探問「官的世界」與「民的世界」在這段時間的樣貌與變化,以雙重軸線展開歷史發展的探討。
▍3. 《草原的稱霸》
從五胡十六國的亂世至蒙古帝國的一統天下,
在歐亞大陸東方的歷史舞台上,
由馳騁草原的騎兵軍團揭開壯闊的興亡史。
以南方中原為根據地的農耕王朝,與以北方草原為根據地的游牧王朝,生存手段相異的兩大勢力,歷經千年的對峙,相互爭奪霸權。然而在過去中西方的歷史論述中,游牧民族總是被置於邊緣。
本卷以「歐亞大陸東方史」的嶄新框架,重新回顧歷史,連接起內亞、中國與東亞等不同世界。箇中關鍵角色,便是過去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中心地區、居住於乾燥地帶(草原或沙漠)的游牧民族,他們在中國歷史中頻繁登場,存在不容忽視。透過審視這些游牧民族及其所創建的國家和王朝,以及他們與中國之間的關聯,描繪出多種民族往來交流之多元世界的歷史。
▍4. 《陸海的交會》
在衝突與分裂的危機中,
摸索一元統合的新體制,
確立了「中華」的明朝三百年起落。
中華與夷狄的抗爭、華北與江南的對立、草原與海洋的對峙——此三個主軸於元末交錯,使中國社會經歷激烈動盪,而明代必須直接面對此一混沌局勢,並予以回應。明代初年的國家建設過程,以統一王朝的角色,收斂了原本三個衝突的主軸,並用儒家理論所支持的一元化與標準化,規範了原本的多元性與多樣性,成為強硬的剛性體制。
本卷描繪自十四世紀元末至清朝興起的十七世紀為止,三百年間明朝興亡的歷史。明代體制從初年建立,到出現鬆動,乃至崩壞的過程,並非只是單一王朝興衰,更是凝聚了宋代以降各類課題的時代興亡。
▍5. 《中國的形成》
從大清帝國成立到習近平時代,
探索「一個中國」大夢的歷史淵源,
以及四百年來多元與一體間的擺盪與掙扎。
「一個中國」、中國的一體化及其抱持的矛盾,並非由現今的中國政權才開始,它不僅有來自二十世紀初期的歷史淵源,更是必須回溯到清代的體制才能夠理解的問題。
本卷自十七世紀的東亞世界出發,當時多元勢力並存,直到清朝「盛世」崛起,才收拾了原本的混亂與殘局,並在十八世紀綻放多元共存的文化。直到十九世紀,清朝被西方與日本的衝擊所撼動,面臨崩解的命運,而在二十世紀的一片混沌之中,誕生了現代的「中國」。四百年來,在多元勢力蔓延的「一體」與分離之間相互拉扯,中國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得獎紀錄
榮獲2020年韓國坡州圖書獎(Paju Book Awards)之策劃獎(Planning Award)
目錄
▍1.《中華的成立》
編輯前言 現在,讓我們重新閱讀中國史──《中國的歷史》書系目標
臺灣版序
導言
第一章 「中原」的形成——夏殷周三代
一、農耕社會的形成——新石器時代
二、夏殷周三代
三、殷周時代的政治整合——從貢獻制到封建制
第二章 中國的形成——春秋、戰國
一、春秋、戰國的「英雄時代」
二、小農民社會的形成――從百生到百姓
三、從封建制到縣制
四、商鞅變法――西元四世紀中葉的體制改革
第三章 帝國的形成——秦漢帝國
一、從郡縣制到郡國制
二、武帝時代——帝國的形成
第四章 中國的古典國制——王莽的世紀
一、宣帝中興
二、王莽的世紀
三、催生出王莽的社會
四、東漢的古典國制
第五章 分裂與重整——魏晉南北朝
一、漢魏革命
二、華北地方社會的變化
三、西晉——中原統一王朝之重建
四、五胡十六國與天下的分裂
五、鮮卑拓跋部一統華北
第六章 古典國制之重建——隋唐帝國
一、隋文帝再次一統天下
二、天可汗的大唐帝國
三、《大唐六典》中的唐代國制
結語
簡略年表
主要參考文獻
圖表出處一覽
▍2.《江南的發展》
編輯前言 現在,讓我們重新閱讀中國史──《中國的歷史》書系目標
臺灣版序
導言 「船的世界」與「馬的世界」
第一章 「古典國制」的外緣──漢以前
一、長江流域的諸文化
二、「楚」的血脈
三、與「古典國制」對峙的人們
第二章 「古典國制」的繼承──六朝至隋唐
一、南方眼中的《三國志》
二、江南的「中華王朝」
三、六朝的貴族們
四、隋唐帝國與江南
第三章 江南經濟的啟動──唐至宋
一、運河與海
二、文臣官僚的時代
三、花石綱
第四章 走上海上帝國之道──南宋
一、金與蒙古的對峙
二、江南的繁榮
三、海上帝國的形成
第五章 「雅」與「俗」之間
一、俗──地域社會的樣貌
二、雅──士大夫的人脈網絡
結語 再致年輕的學子們
後記
簡略年表
主要參考文獻
圖表出處一覽
▍3. 《草原的稱霸》
編輯前言 現在,讓我們重新閱讀中國史──《中國的歷史》書系目標
臺灣版序
導言
序章歐亞東方史及游牧王朝
一、內亞的騎馬游牧民族
二、游牧與農耕相遇的內亞東方史
第一章 拓跋與突厥
一、鮮卑拓跋部與北魏
二、唐朝與突厥的興亡
三、安史之亂的動盪
第二章 契丹與沙陀
一、契丹建國
二、沙陀的興起
三、沙陀系王朝與契丹
第三章 澶淵之盟與多國體制
一、邁向澶淵之盟
二、黨項西夏的抬頭
三、契丹的情勢與北宋的西北經略
第四章 金(女真)的霸權
一、女真的興起
二、金國的霸權與歐亞大陸東方情勢
三、金朝的變革與北方情勢
第五章 大蒙古與中國
一、大蒙古國的建國與擴張
二、忽必烈與大元兀魯思
三、歐亞大陸的東西交流與中國
終章
後記
簡略年表
主要參考文獻
圖表出處一覽
▍4. 《陸海的交會》
編輯前言 現在,讓我們重新閱讀中國史──《中國的歷史》書系目標
導言
臺灣版序
第一章 明初體制的成立
一、元末的叛亂與明朝的誕生
二、絕對帝制的確立
三、社會統制方策與他律型儒教國家
第二章 明帝國的國際環境
一、中華的復興與朝貢一元體制
二、永樂帝的積極外交
三、中華與夷狄的統合
第三章 動搖的中華
一、明初體制的弛緩
二、朝貢一元體制的崩壞
三、明代史的轉換點
第四章 北虜南倭的世紀
一、嘉靖新政的幻想
二、邊境地帶的騷擾
三、朝貢?還是互市?
第五章 鼎盛與顯露頹勢的明帝國
一、張居正的改革與挫折
二、流動化的社會
三、變化的東南亞
第六章 從明到清
一、政爭與混亂的結果
二、明朝滅亡
三、混沌的歸結
結語
後記
簡略年表
主要參考文獻
圖表出處一覽
▍5. 《中國的形成》
編輯前言 現在,讓我們重新閱讀中國史──《中國的歷史》書系目標
臺灣版序
導言 在混亂之中
第一章 興隆
一、遼東
二、入關
三、沿海——互市
四、草原——蒙古、西藏
五、鄰國——俄羅斯、朝鮮
第二章 轉換
一、抵達——清朝的素描
二、雍正
三、極限
第三章 盛世
一、乾隆——其人與時代
二、經濟
三、社會
四、分歧
五、結構
第四章 近代
一、自負
二、烏雲
三、破綻
四、清末
第五章 中國
一、轉變
二、民國
三、革命
終章——紛亂的現代
後記
簡略年表
圖表出處一覽
主要參考文獻
序/導讀
編輯前言(節錄)
現在,讓我們重新閱讀中國史──《中國的歷史》書系目標
中國,一個很近卻又很遠的國度。
當年,我們這部書系的作者們甫成長的時代,中國是個無法前往的國家。中國大陸上發生了什麼事,也幾乎是一片模糊。雖說中日兩國一衣帶水,距離十分近,但卻什麼也看不見。
然後,半個世紀過去了。現在如何?前往中國幾乎自由了,許多人在中國進進出出。一衣帶水,真的很近,關係也很深。無論好壞,中國都是個十分重要的國家。
但是,現在的我們,真的看清楚中國與中國人了嗎?無論表面上如何關注,其內涵仍然是個謎。原本應該拉近距離的中國,其實仍然很遙遠。
不過,歷史提供了線索,讓我們有機會接近中國這個謎團。就像我們要認識一個人,也要先看他的履歷表一樣。眼前的中國也是,過去的履歷,隱藏著接近其核心的脈絡。
當然,關於中國的歷史,早有許多重量級的學者已留下不少著作。不過,這些著作大多有一個共通的模式,那就是大多採用編年史的寫法,按照時代的興替進行撰寫。
然而,中國十分巨大。疆域比歐洲還廣闊,人口也非常多。歐洲十數個國家,各自書寫各自的歷史,由於歐洲各國各自有多樣化的發展,因此歷史也必須按照各國各自的歷史進程書寫才行。
但中國呢?就算同屬一個國籍,但其中所具備的多元性,應該也不遜於歐洲。但以前的中國史書寫卻僅少觀照這個方面。僅從「中國」這個清楚的框架進行時代更迭的論述。最終變成與過去的王朝交替史觀並無二致,且容易受到特定意識形態所影響的內容。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書寫一部更適合現在全球化的現代社會所閱讀,且能更接近中國的多樣面貌的中國史敘述。
本書系以「多元性」為編寫方針,共以五卷構成。第一卷為東亞的文明為起點,描述中國逐漸具備多元面貌的過程。第二卷以南方在逐漸開發之後,躍上經濟文化中心的歷史為主要內容。第三卷則以不停對中原造成影響,最終卻融入其中的草原世界為論述的重點。第四卷起,加重海洋的觀點,敘述中國南北海域與陸域的多元化不停增強的過程。第五卷以承接第四卷的多元性敘事為起點,重新檢視與現代中國連結的歷史過程。
各位讀者若能經由本書的內容,理解中國多樣的面貌,實為作者的榮幸。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