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屈服(龔固爾文學獎得主韋勒貝克震撼全法之作)

  • 245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龔固爾文學獎得主韋勒貝克震撼全法之作
「一個新的機會在我面前展開,這將是開創第二生命的機會。」

上市數小時後即發生「查理週刊」槍擊事件
巫師預知式手筆再現╳戳破「伊斯蘭恐慌」
一週內狂售12萬冊的騷動之書

是小說家的虛構,也是成像於文字的現實倒影。
是有待印證的預言,也是朝未來無盡延伸的現在進行式。
政治與藝術的巧妙同步
當今最具爭議性,繼卡繆、沙特之後最誠實質問生存意義之文學大家。

2022年,伊斯蘭政黨在法國總理大選中獲勝──
反抗者們,和解的時候到了,
迷途者們,第二段生命即將啟程……

楊凱麟|專文導讀、嚴慧瑩|譯序
麥田「litterateur」新書系第一波

他沒有牽絆,沒有家累,只有幾張帳單和一份教職標記他在城市裡的位置。
父母死了,女孩們在他的床邊來去,即便如此,生命也好像沒有什麼值得挽留。
他似乎離自殺不遠了,但又還未墜落至深淵的底端。
只不過是活著的欲望開始漸漸衰退,漸漸抵抗不了這個世界──
這個為選戰沸騰昂揚、為立場喋喋不休、為戰爭全力以赴的世界。
二○二二年,伊斯蘭教首領當選法國總統,
世界就要變了,他的生命也隨之震盪……

法國文壇最惹人議論的「壞痞子」韋勒貝克再度出擊,依舊占據媒體版面。這一回新書出版才過幾個小時,就發生震驚全球的「查理週刊」事件,韋勒貝克巫師式的預知寫作再度勾勒出法國人不敢直言的「伊斯蘭恐慌」。書名隱含「何不和解」的訊息彷彿戳破了沒有人願意承認的憂慮。除此之外,還有他始終勇於直視的難題──生之意義的淡出、反英雄的掙扎。在本書中我們將在起伏不定的政局擺盪中,看見文明根系之虛無,生存意義之輕微,在茫茫荒漠中了無方向地打轉。

▍延伸閱讀:麥田新書系litterateur
「你的視野就是未來的經典」
2017年12月即將出版薩魯曼‧魯西迪《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
2018年、2019年預定出版清單:
多麗絲‧萊辛《金色筆記》、《愛的習慣》
朱利安‧拔恩斯《生活的層次》
霍華‧傑可布森《J的缺席》
約翰‧伯格《婚禮》

作者

米榭.韋勒貝克Michel Houellebecq


法國小說家、詩人、電影導演。一九五八年生於法屬留尼旺島,幼時於阿爾及利亞長大,六歲才移居法國,十九歲起開始寫文學評論與詩。一九九四年,憑藉小說處女作《Extension du domaine de la lutte》成名,躍升為文壇新星,《無愛繁殖》、《情色度假村》、《一座島嶼的可能性》更是每推出必成為當年文壇最大事件。他的第二部小說《無愛繁殖》榮獲法國十一月文學獎、都柏林文學獎,《誰殺了韋勒貝克》榮獲法國文壇最高榮譽龔固爾文學獎。被譽為當今世界最重要作家之一。
韋勒貝克黑暗而激烈的書寫經常引發討論與反彈,被公認最善捕捉現代生活的虛無氛圍。他的小說主角經常是這樣的:對於光怪陸離的世界既不主動,也不排拒;對於生命的波動,只有反英雄式的掙扎;對於生之意義,並不深刻咀嚼,只是任之淡出。這一部《屈服》仍維持他的一貫作風。二○一五年《屈服》上市的那一天,正是震驚全球的《查理週刊》槍擊事件當天,事件後的人心惶惶使他的小說被視為「預言」,而再度登上暢銷排行榜,上市短短五天內就售出十二萬冊,再度引爆話題。

譯者

嚴慧瑩


台灣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法國普羅旺斯大學當代法國文學博士。目前定居巴黎,專職文學翻譯。譯有《終極美味》、《灰色的靈魂》、《在自己房間裡的旅行》、《獨子》、《無愛繁殖》、《情色度假村》、《誰殺了韋勒貝克》、《反抗者》、《如果麥子不死》等書。

相關著作:《如果麥子不死(紀德逝世六十五週年紀念‧人生二部曲之一)》

目錄

▌導讀|韋勒貝克,或小說的擴增實境/楊凱麟(作家‧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
▌譯後序|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屈服》/嚴慧瑩(本書譯者)
▌屈服
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第五部
▌米榭‧韋勒貝克年表

序/導讀

導讀

韋勒貝克,或小說的擴增實境
文/楊凱麟(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所教授)

(部分摘錄)

再次的,韋勒貝克以小說掀起了滔天巨浪,在他的第六本小說《屈服》裡,擱在賭桌且準備與全世界梭哈的是伊斯蘭教。

「使用了恐懼的事實」,他這麼承認。但小說裡並沒有毫無節制的「恐怖主義到底」的血腥情節,相反的,出現的是伊斯蘭超級天才政治家,經由極高明的政治協商在二○二二年的法國總統大選中一統江山,反伊斯蘭反移民反歐元的極右派民族陣線瑪琳.勒朋出局,法國全面被伊斯蘭化,一夫多妻、保守服飾、女性退出職場……各種新制與習俗悄無聲息地改變社會的樣貌,政教再度合一,阿拉伯世界的巨大財源挹注到各種重要職位上,皈依伊斯蘭教者獲取一切利益,薪資、住房、美食、收藏、嫩妻等等唾手可得,歡迎有能力的伊斯蘭兄弟共同加入這個美麗新世界……。

這本「政治預言」小說(或「政治驚悚」、「政幻小說」、〔反〕烏托邦小說……)刺中歐洲最敏感的神經,直球對決般毫無意外引爆了左派勢力的集體憤怒、焦慮與深重挫折。二○一五年初上市前夕,法國媒體沸騰閃爆,各方政客、評論、名嘴廝殺見骨,有人直說這是「文學自殺」(suicide littéraire),伊斯蘭恐懼症者寫出的最失敗、腐化文學的書,也有人將《屈服》與《一九八四》、《美麗新世界》並列為「揭露現在真相」的預言。作品引發的政治評論(與謾罵)遠超過文學評論。

以小說家的自由(寫作的自由與選擇議題的自由)嚇壞所有人,無人能出韋勒貝克之右,他似乎總是深諳於示範文學的反叛,與必要的政治性,而且每一次總是跨過那道界線,觸及殘酷的底限。

對於韋勒貝克的介紹通常這麼起頭:法國重要作家(有時再加上「最」),最多被讀與被譯的法語小說家,二○一○年龔固爾獎得主(得獎後對圍繞的記者群說:以後你們不用再問我何時才要拿龔固爾獎了),然後,是他歷來小說所製造的各種風波與「醜聞」,包括小說裡戀童與賣淫的白描、抄襲、各種政治超不正確等。他既是小說家也是詩人、攝影師、導演、劇本創作者、演員、評論家、歌手、菸不離手的酗酒者、媒體炒作者、醜聞與極度挑釁者、暢銷書作者、逃稅者,父、母、祖母皆是共產黨員,自我流放在愛爾蘭與西班牙多年後,二○一二年因「對外語的厭倦」返回巴黎定居。傳奇般的一生與各種創作簡直是當代法國文學的救世主與白馬王子,文學在韋勒貝克之後成為一種生動的現象與事件。

然而,韋勒貝克從不待在我們期待之處。

置身在福婁拜、普魯斯特、塞利納、羅伯─格里耶等偉大法文文體作者之列,他的書寫卻以「無風格」著稱,意思是,沒有太特殊易辨別的行文特徵(被喻為「菜市場的波特萊爾」),甚至被舉發在《誰殺了韋勒貝克》中有好幾頁是未加標注地逐字抄錄維基百科,再版時不得不狼狽地向維基致謝。

這樣的「屈服」,韋勒貝克並不以為然,他以一則短視頻提出或許是當代小說技巧最激進的雄辯,「將現實─虛構糅雜莫辨的企圖,許多人早就做了,我特別受到培瑞克、波赫士的影響……這構成文學方法的一部分……如果他們想成是剽竊,那麼是(他們)水準不夠。」

是的,小說所真正押注的全副籌碼在此。小說既非現實也非虛構,而是現實與虛構的不再可區分,虛與實的界線消融於創造性的敘事運動之中,不是簡單的說謊、瞎掰或偽知識,而是動員一切「事實材料」,「補綴、編織、交錯」,但既不是為了「說真話」,更不是為了唬爛,而只是為了最終能抹除真假黑白的僵固界線,劈開讀者的腦袋,讓劃界不再可能,終結一切形式的真理法庭。因為小說從不是為了黑白分明的世界而存在,虛實判教並不是小說的責任,相反的,當代文學誕生在真假無法被指定、無法被定位也無法被檢證的不可見動態之中,也奠基在此動態所掀起的一切殘酷性上。這便是當代小說家的「債務」,因為不管是在當代哲學或當代藝術領域,一切對真理與真相的再現都已不再可能,真理體制早已傾覆,小說家必須致力於擴增這個在一切形式與意義上「再現已死」的世界。

以小說抹除虛實的界線,韋勒貝克是箇中高手。在這個意義下,他堅定地以小說創作實踐了當代對柏拉圖主義的反叛,但不是以假亂真,而是不僅不再在乎真假,也取消一切與真理的距離測度,不再排序也不再區分。簡言之,不管堅持真或堅持假,都仍然隸屬古典的真理體制,而顛覆的真正創造性在於徹底抹除真假的邊界,從此休談什麼真相,小說僅誕生在界線的挪移、跨越與最終的消失中。用當代哲學的語彙來說,小說意味著「擬像」(simulacre),柏拉圖世界中所最懼斥否決之物,因為它總是「似乎相似,但卻不真的相似」。因此能錯亂與重置一切真假虛實的僵化判準,摘除了我們總是對於真相的執妄,離開以模仿與再現為志業的柏拉圖主義,贖回屬於文學的權力與威力。

因為小說,虛構與現實正慘烈地相互侵吞,而且因此可以不斷相互跨界,其中之一取代另一,或反之。這不僅是指向早已四處烽火令人喪膽的恐怖攻擊(戰爭已不被框限於電視螢幕裡的敘利亞沙漠,而且侵入法國首都的劇院並屠殺百餘人……),當代小說所欲激起的激進實踐,以層層瓣瓣彎摺疊壘的曲筆所達成的「非虛構」(non-fiction),既非純然虛假或謊言,也非當下事實,而是歷史的加速、快轉(accélération de l’Histoire)與擴增實境,是在時間軸線上動靜快慢的天才調撥與操弄,個體在大歷史的結晶作用下(羅馬帝國一統天下或世界的徹底伊斯蘭化)持續滋生與流變的生命層。

在虛實真假無止境侵越與相互冒犯中,《屈服》是當代最敏銳、激進的高端小說提問。傳統左右派政黨政治早已失靈,性別抗爭逐漸退隱,一切分明的劃界與區隔都在消失,在全球的尺度上存有模式已成為某種「宗教先決」的世界。回歸宗教,甚至是回歸基督猶太教與伊斯蘭教的古老衝突與對決,只是這一次不再是十字軍東征,而是伊斯蘭教的逆襲,意圖在歐洲重建一個「伊斯蘭化的羅馬帝國」,領銜主導的不再是左派或右派勢力,而是媲美拿破崙的伊斯蘭政治協商天才,在尼采宣告神之死後一百年,神再度復活,只是從此祂的唯一名字是阿拉,伊斯蘭(Islam)的阿拉伯文意思正是「屈服於神的秩序」。這是何種「人間條件」(condition humaine)?何不讓這一切在小說裡實現?正是在這個讓歐洲喪膽的「何不主義」,韋勒貝克擲出了他小說中虛實相間的文學賭注,這本滑行在恐懼上的小說迂迴潛行,一次又一次的折返與逆行,語調陰鬱、氣餒而極度絕望地聲稱「歐洲已完成了它的自殺行動」,直到最後現實與虛假的不可辨識。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344488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72
    • 商品規格
    • 21*14.8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