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們幾乎忘了,那也曾熠熠閃亮的獨立時光!
心碎也好,孤單也好,都是令你我深刻入心的真摯絮語。
厭倦成雙成對,厭倦沒有了你,我彷彿也沒有理由存在……
我竟以為這樣叛離自己,可以遮掩孤獨的回音。
時遷事異,只能寫下,與封存記憶。
一雙永遠貌合神離的鞋,彷彿茫茫人海中悄然無影的沉默戀人。
一張華麗的面具,半幅的蝶翅奮力拍動,卻搧起晶亮淚珠。
缺了小角的粗厚大掌,是千帆過盡之後純美的一抹圓。
牆上,一格、一格精心針入的行蹤,那杳然的銀色記憶扎上了心……
寫愛情,她幾乎是掏空自己,聲聲幽怨祈求撞擊我們的心。
寫女人密語,她細膩以對,貼身勁舞著人間悲喜。
寫父母不可逆的老去,痛裂難捨之際,卻也透出無盡釋懷。
她說,創作的前提是得好好過生活,不然就是虛構的渣滓了。她便是如此不顧自己地欺近我們。
於是我們情不自禁地,墜入了她筆下情濃意遠的迷人世界。
她是,薛好薰。
目錄
【推薦序】晃動的光影照攝心底 文◎方梓 009
卷一 來一杯茶色罪愆
小綿羊 018
流動的血球 022
試履記 028
面具 038
走私的眼神 048
一隻耳環去旅行 052
茶色罪愆 058
脆弱的喉嚨 068
悲劇快轉 072
黑色膠卷 077
懺情 088
卷二 想念流光牌戲
門後 092
行事曆 102
想念的滋味 106
粽子 112
巴掌與斷指 116
Skype 120
寂寞牌戲 124
母親的追蹤 135
流光杯盤 139
和Sunny的約定 148
山海經 154
老人心 165
小公園 172
王船祭 183
卷三 漫漶的年輪在滴落
漫漶的郵戳 194
回看山之巔 199
另一種年輪 210
蜿蜒山路 215
三峽瞧橋 219
在廢墟上捉迷藏 227
在雲端 231
疲倦的旅者 238
【後記】寫作是如此貼近又背離生活 248
【附錄】本書得獎記錄 253
〈另一種年輪〉(二○○八年林園文學獎首獎)
〈茶色罪愆〉(二○○九年梁實秋文學獎散文創作類評審獎)
〈母親的追蹤〉(二○○九年林榮三文學獎小品文獎)
〈回看山之巔〉(二○○九年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項優選)
〈面具〉(二○一○年梁實秋文學獎散文創作類評審獎)
〈巴掌與斷指〉(二○一○年林榮三文學獎小品文獎)
〈門後〉(二○一一年梁實秋文學獎散文創作類評審獎)
〈寂寞牌戲〉(二○一一年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項優選)
〈行事曆〉(二○一四年林榮三文學獎小品文獎)
〈試履記〉(二○一五年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獎)
序/導讀
【推薦序】
晃動的光影照攝心底/方梓
薛好薰在前一本書《海田父女》描寫因船員父親而有的海洋生活,這樣的習性似乎也潛伏心裡,所以「工作幾年就順勢定居了下來,像洄游的魚,只在冬季夏季佳節依時序返鄉報到,補給足親情食糧,囤積在人海潛泳的能量……」。而在陸地也仿若一個大魚缸的魚群,在時間的定點來回優游;藉由海洋意象回望童年,捕捉父親的身影。
在《輪到寂寞出牌》,海洋的意象景致完全消失,薛好薰以岸上人家面貌呈現,用極細膩的筆,寫家人、友人、景物與孤獨的感情,藉細緻的女性載述,剖述被隱藏的寂寞荒原。
卷一,寫的是女性特有的纖細思維;以晦澀、隱喻敘說兩人的寂寞與孤獨,寫情人或夫妻日久後彷彿各自帶著冷漠的面具;描寫一個作為妻子或情人常被視而不見與來自另一個男人眼神網羅,兩者冰熾的差異;也用茶水來指涉情感由濃轉淡,由熱變冷,默守茶道最終是一種清寂,情感不是茶道,得掙脫束縛才有自由。
薛好薰善於觀察與跳脫凡俗的印象,剔透翻轉事物的想像;捷運中的人群彷彿「流動的血球」、遺失的一隻耳環宛如流浪在都市叢林;在〈悲劇快轉〉,將古典愛情悲劇的VCD快轉從一.五倍到三倍,原本悲情緩慢的情節與人物,竟成了嬉謔的畫面,而令人痛快!
薛好薰也善於書寫極為幽微的同性之愛,藉曝光沒有成功的照片「黑色膠卷」娓娓細述一段若有似無的同性情愛,在與舊日閨中密友的「幾日的同榻共寢,我需要多大的意志才能克制自己,不讓曾經的夢境成真,怕驚嚇了ㄇ,隳毀我築壘已久的閾閥。」同性情愛如眠火山,逐漸甦醒。
卷二是生活瑣碎事與親人,在細小雜瑣中屢見鮮活樂趣,藉由吃食敘述想母親的心情,在母親包的粽子悄悄揭開母親的年老體弱;更在行事曆標誌著記憶日漸衰退的母親;〈門後〉寫著童年搬家的不安全感,彷彿一開門家具都不見了,同時也伏述歲時消逝的無聲,「門外的我和門後的人事似乎以一種不同的時間刻度在遞嬗著,門後彷彿有我眼見不到的事情在流轉」,以門作為二度或三度空間關鍵,開關都在心裡。
在本書中,父親母親仍占著極重要的篇幅。〈寂寞牌戲〉明寫母親跟父親學會打牌後沉迷的狀況,暗述母親長年的寂寞;〈巴掌與斷指〉寫年輕愛呼巴掌的父親的轉變,退休遠離海洋,那隻巨大的手掌如從特寫逐漸拉遠,顯得瘦小而蒼老,竟讓憎恨巴掌的女兒看清楚那兩節的斷指,也用這斷指的手打開Skype視窗,重視拾回廢棄己久的親情。不管寫父母親或寫阿嬤強烈個人對孫子女的憎愛,薛好薰如持利刀解剖自己的心,凝視受傷的痂痕,再以伶俐的眼神去環顧周遭的人事物,傷痛悠悠流去,情感歛束卻又蠢蠢欲動,只能經由書寫自我療癒鬆放。
卷三,從泛黃的郵件看見歲時走過的影跡,懷友人傷逝,寫景寫地誌、腳下的土地,以及寫旅行的孤單與自在;用「在廢墟上捉迷藏」演繹內心荒廢與隱藏,久了乏了也就沒有動力完全放棄尋索。
本書彷彿是作者手執燭光,緩緩近照歲月的皺紋,親情與愛情拉近與扯遠的縫隙與溝渠,清楚卻也模糊,晃動的光影照攝在心底,也照見人情景物及旅途流轉的樣貌。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