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金石堂強力推薦書 !
一想到要上班就心情低落;每天下班都累到想哭……
這些都不是你的錯!
當職業倦怠發生時,
不是你自己太脆弱,也請不要責備自己,
大聲告訴自己,「我的健康與幸福才是更重要的!」
放下讓你痛苦的一切,讓身心好好休息。
___________
「在一個病態的社會適應良好,稱不上真正的健康。」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
•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在下班的前十分鐘主管才通知要開會;每天為了應付其他同事的需求,永遠把自己工作的優先順序往後放。
•資深員工的能力已經過時,卻任性又愛發脾氣;身為後輩因為職稱差異,不能反駁,只能默默忍耐他們的不合理。
•每天都被數字跟業績追著跑,明明社會整體經濟下滑,但公司卻認為每年業績數字都會成長。如果沒達到業績目標,甚至要在公開會議中被羞辱。
•下班時累得想哭,回到家頓時鬆了一口氣;上班前的通勤路上想著,如果從月台上跳下去,是否就不用進公司了……
■ 為什麼工作越努力,生活就越痛苦?
作者安珠延是韓國著名的精神科醫師,在書中他提到,前來就診的患者最常提出的問題是:「我做了什麼會得職業倦怠症?」當我們身心俱疲時,往往先責怪自己,認為是自己的抗壓性不夠、太脆弱、與他人相比不夠認真努力,所以才過得不好。然而事實上,一個高度壓力導致過勞的社會,問題並非來自於個人,而是公司與社會交織形成巨大的壓力。我們活在一個過勞的社會,這個還社會鼓勵我們做到倒下前不能喊累;正因如此,我們才更需要理直氣壯地照顧自己。
■ 不是只有工作量大才會產生職業倦怠
雖然一般認為導致職業倦怠的主因是過多的工作量,但也不一定是工作量本身造成的:工作表現越好,就會被交付更多工作;業務責任過於廣泛模糊,分不清楚權責;主管干涉太多,缺乏自主權而無能為力;過多的工作量卻沒有適當的補償,補休和加班費不成比例……
職業倦怠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工作或社會環境的問題。
越是想適應病態的社會,身體和心靈就會消耗殆盡,開始對工作感到厭煩、乏味,開始覺得一切人事物都毫無意義,甚至變得憤世嫉俗。
■ 每個人都有資格好好照料自己疲憊的身心
沒有所謂的「喊累的資格」或標準,無論是誰,都要擁有照顧自己的時間與態度。
安珠延表示,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因此都應該好好受到守護。先從照料自己開始,擺脫「必須獨立而有效率地生活」,才是踏出讓整個環境改善的第一步。
本書特色
以溫和中肯的語句點出職業倦怠的發生成因
從生理、心理與社會學三種角度切入理解職業倦怠造成的影響
詳細解釋職業倦怠量表的特色,幫助你找到自己的症狀
了解自己的低落與疲倦並非個人因素,而是社會與公司
書中附有寫給中高階主管的章節,提醒高層防範職業倦怠的重要性
幫助你打造專屬自己的急救處方籤,在過勞的時候隨時能夠救急
以呼吸法、書寫治療及行為治療,幫助建立界線,改善職業倦怠
■ 預防職業倦怠的十項建議
1. 消除產生倦怠的原因
2. 讓身體休息
3. 逐漸增加讓身心健康的活動
4. 不要追求完美
5. 請重新安排生活
6. 請解決睡眠問題
7. 請避免觸發壓力或情緒
8. 請調整掌控感
9. 請感受投入感和創造性
10. 請尋求專門醫生的幫助
名人推薦
少女老王|作家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
陳夏民|出版人
張慧慈(小花媽)|《咬一口馬克思的水煎包》作者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目錄
你有職業倦怠嗎
職業倦怠是什麼
我究竟做了什麼會產生職業倦怠
大腦耗盡與情緒耗盡
要求情緒勞動的職場
不安與壓迫感引起職業倦怠
各式各樣導致工作壓力的原因
如果沒辦法立刻辭職的話
給或許正看著這篇文章的主管們
千禧世代,職業倦怠的世代
效率至上主義釀成的悲劇
消耗殆盡的環境,持續不斷壓榨的自我
當我們的身體亮紅燈
壓力對身體造成的影響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身體的節奏被破壞
以呼吸法來釋放壓力
觀察自己的身體與內心
書寫五感日記
停止看自己的臉色
寫下專屬自己的急救處方簽
守護自己的界線,堅持自我主張
說出自己想要事物的方法
恢復的最後階段:人與人的連結感
我們必須彼此守護
預防職業倦怠的十項建議
譯後記 你在韓劇上看到的,都是真的 梁如幸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