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脫癮而出不迷網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224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面對迷「網」兒,我們不需要苦苦相逼,掌握數位教養,和孩子一同擺脫3C勒索。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王意中、諮商心理師|胡展誥、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執行長|陳品皓、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誠摯推薦

 

【內容簡介】

3C網路是工具,而不是玩具,不需要把它當成洪水猛獸,避之唯恐不及;

把握教養核心,有時催油門,有時踩煞車,有品質的陪伴即是最終解方。

 

「再玩一下子就好!」

「為什麼同學都有手機,我卻沒有?」

「你們也在滑手機,為什麼我不行?」

「你們不給我上網,我就去死一死算了!」

如果你的孩子以死相逼,吵著擁有自己的手機;

如果他一碰到網路就「上得去,下不來」;

如果你用「因為你還小,等你長大就能用手機了」無法說服孩子……

當你翻開這本書時,你不再是孤軍奮戰,也不會手無寸鐵、孤立無援,相反地,你將擁有更多辦法,迎接數位時代無可避免的教養挑戰。

 

《擁抱刺蝟孩子》作者、最受師長歡迎的心理師──陳志恆老師籌備一年的最新力作,教導我們該怎麼建立數位教養的正確觀念、羅列出家長最常面臨的十三個孩子3C成癮問題,設身處地地提供最實際的解方,面對在「網海」中載浮載沉的孩子,我們都可以用溫和且堅定的方式,陪伴孩子脫「癮」而出。

陪伴孩子成長,很辛苦,但也很甜美;放下3C,認真凝視孩子,我們一起持續練習。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長期為青少年工作的心理助人者。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巡迴各地心理成長講座/課程累積上千場。

在經歷近十年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人生急轉彎,辭掉穩定的教職,離開校園,走入社區,遠大的助人夢正在開展中。

著有《此人進廠維修中》《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擁抱刺蝟孩子》《從知道到做到》《正向聚焦》《你怎麼沒愛上你自己》等暢銷書。

 

學經歷: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畢業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高考及格(諮心字第002255號)

美國NLP大學認證高階訓練師(Master Trainer)

台灣神經語言程式學會(TBNLP)副理事長

減快身心積極療法訓練合格治療師

2018年博客來、TAZZE讀冊網路書店百大暢銷書作家

曾任國立彰化高商輔導教師、輔導主任

 

臉書粉絲專頁: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個人網站:ListenPSY

目錄

推薦序 脫癮而出,安心浮現 王意中

推薦序 成癮著實令人頭痛,但危機就是轉機 胡展誥

推薦序 網路世代,你最該知道的事情都在這 陳品皓

推薦序 「關係緊密」與「了解孩子」是面對3C成癮的基石 魏瑋志(澤爸)

前言 迎接數位時代的教養挑戰

Lesson 1 數位教養觀念的建立

1.3C育兒圖個方便,不行嗎?

2.成也網路、敗也網路:是福還是毒?

3.網路世界中的孩子們:是促進連結,還是阻斷連結?

4.上癮了嗎?如何辨識孩子的網路成癮?

Lesson 2 數位教養最常遇到的十三個問題

1.孩子的第一隻手機何時給?

2.孩子的3C網路初體驗,如何正向地開始?

3.當孩子吵著擁有自己的手機時,該怎麼應對?

4.「同學有,我都沒有!」如何陪伴孩子面對同儕間的「比較失落」?

5.如何開放與控管孩子的網路娛樂使用時間?

6.「再一下子啦!」當孩子一直不肯下線時,怎麼辦?

7.如何教導孩子避免手機網路的分心誘惑?

8.為了監控孩子的行蹤,而辦隻手機給孩子,可以嗎?

9.不小心看到孩子的網路隱私時,怎麼辦?

10.拿3C網路的娛樂使用時間,做為孩子表現的獎懲物,可行嗎?

11.孩子說要拿數位裝置寫作業、查資料、交報告,如何管理?

12.如何陪伴孩子認識與探索數位世界?

13.當孩子說:「你們都能滑手機,為什麼我不行?」該如何回應?

Lesson 3 正向聚焦因應網路成癮的教養策略

1.孩子迷的不是網,而是那備受關注的假象

2.謝天謝地!是網路把孩子接住了!

3.有品質的陪伴,是斬斷網癮糾纏的最終解方

4.長期抗戰、重啟連結,沒有特效藥!

5.點滴累積:正向聚焦的運用

6.別單打獨鬥:尋求資源、系統合作

Lesson 4 常見的網路使用問題

1.群聚感染!網路上的人際互動與網路霸凌

2.網路陷阱:誘騙、色情與性剝削

3.孩子想成為網紅,是真的想紅?

4.孩子的夢想是電競選手,能當飯吃嗎?

5.反璞歸真:做個有意識的科技使用者

結語 把握教養核心,有時催油門,有時踩煞車

序/導讀

前言 迎接數位時代的教養挑戰

 

我女兒今年三歲,她出生在數位時代,是典型的數位原住民。

 

除了電視以外,我們平時很少讓她接觸到手機或3C用品。然而,孩子對這個世界好奇探索著,特別是大人手上的東西,他們很想像大人一樣滑手機。為了避免女兒來搶我們手上「貴鬆鬆」的電子產品,於是,我們給了她一支手機模型,外觀看起來像智慧型手機,但實際上沒有具備任何功能。

 

她拿著模型玩具,用小小的手指頭在根本不會動的螢幕上滑呀滑,姿勢幾乎和大人一樣,架式十足。過幾天,我帶她到附近的公園玩耍,經過公園旁的停車場,入口有個大型的顯示螢幕,上頭輪播著一些廣告或宣導事項。女兒走過那兒,被大型螢幕給深深吸引而靠了過去,目不轉睛。接著,只見她竟踮起腳尖,用手掌在螢幕前揮舞著。

 

她在做什麼?忽然,我意識到—她正試圖滑動螢幕畫面!她把這個大型顯示器當作可以互動的觸控式螢幕了。

 

我很訝異,因為我和太太從來沒有教過她這些,但是,她就是這麼做了。顯然,在她的世界裡,會閃會動的玻璃表面,大概就可以滑動;動動手掌,就可改變螢幕畫面。

 

這個世代有很多的父母都像我一樣,對於孩子使用數位產品的能力,感到無比驚訝。但是對孩子而言,他們生來就處在數位時代,世界本就該長得如此。

 

在我還沒有孩子前,就從事多年的青少年輔導工作了。服務的對象中,許多有嚴重網路沉迷的問題,此外,也有在網路中遇到困擾的,像是被同儕攻擊、孤立、排擠,或者深陷網路詐騙中。當時我就意識到,數位科技為人們帶來無限便利的同時,也是一個大毒窟,讓許多人無法自拔地沉淪其中。

 

看過這麼多活生生、血淋淋的案例,遇到了好多失魂落魄的孩子,以及焦慮無助的家長,我開始明白,這個世代的父母有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引導孩子從小與3C網路建立健康的互動關係。同時,我們也得有心理準備,親子之間為了使用3C網路而發生衝突,大概是避免不了的。

 

與其遇到問題時才抱著頭燒,不如提前思索、超前部署。

 

大概很少父母知道,我國法律為保護兒童及少年身心發展,在《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中明訂,兒少的父母、監護人或照顧者,不得讓孩子使用電子產品超過合理時間。就算知道這一則法條也沒用,你仍不懂得如何使力,更不清楚什麼叫做「合理時間」。

 

所以,我決定著手撰寫這本書,想讓更多家長知道,不當使用網路行為背後的真相是什麼、什麼才是最需要關注的焦點,以及如何從小引導孩子接觸與使用數位工具,培養「上得去也下得來」的自我控制能力。

 

你會發現,這本書的內容,始終圍繞著三個核心觀點,也是我認為在數位教養議題上的三個最高指導原則:

 

(一)3C網路是工具,而不是玩具:

 

判斷孩子使用網路與數位產品的行為是否適切的依據之一,就是孩子把3C網路當作工具,還是玩具?

 

如果孩子善用網路於獲得新知、累積成果、發展嗜好或解決問題,以及促進真實生活的人際連結,那麼,孩子把網路做為工具,當然值得鼓勵。若孩子花過多心力在網路中找樂子,打發時間、排遣無聊,3C網路便成了玩具,應該予以限制(請注意,不是完全禁絕)。

 

(二)使用網路的自我控制能力需從小培養起:

 

使用3C網路或任何數位工具,本身沒有錯,問題是,孩子在大腦發展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還不足的情況下,常常上得去卻下不來。當花費過多時間與精力在3C網路上時,便出現了「排擠效應」。也就是,因為大量上網而耽誤了生活中更重要的任務,如課業學習或人際關係。

 

一味禁絕肯定不是上策,從小培養「上得去也下得來」的自我控制能力,才是根本之道。同時,在你考慮要開放孩子每天使用手機網路的時間時,請務必將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列入考量。

 

(三)有品質的陪伴是最終解方:

 

如果你擔心孩子中了「數位海洛因」的毒,請務必積極與孩子建立良善與信任的互動關係;如果你的孩子中毒已深,將他帶離網癮的最終解方,仍然是高品質的親子關係。

 

若一個孩子在現實生活中,能感受到被接納、被欣賞、被重視與被喜愛時,就算網路過度使用,也不至於陷入無法自拔的境地。把握這個原則,真的不需要過度擔憂孩子網路成癮的問題。

 

你會翻閱這本書,肯定也重視3C網路教養議題;或者,你正為孩子過度使用網路而苦惱不已。通常,我會建議你從頭開始閱讀起,循序漸進地理解這些內容。當然,你也可以視需要,直接閱讀某一篇章。

 

第一章側重於數位時代教養觀念的建立,我會引導你去思考3C網路的教養課題,告訴你該如何看待與因應這波不可逆的數位浪潮。

 

第二章談到網路使用規範,我羅列出家長在數位教養上,最感頭痛的十三個問題,讓你知道如何與孩子建立3C網路的使用規範,並且有計畫地逐步培養孩子在網路使用上的自我控制能力。

 

第三章則是深入探討網路成癮議題,除了帶你認識網路成癮的拉力與推力,理解一個孩子是如何一步一步陷入向網癮泥淖中,難以脫身之外;更提供你具體的教養策略,透過正向聚焦的回應方式,引導孩子逐步脫「癮」而出。當然,這一切都急不得,你得做好「長期抗戰、重啟連結」的心理準備。

 

第四章會討論到一些常見的網路使用問題,包括網路霸凌、網路誘騙、網路性剝削等,你可以提前防範,並時刻留意孩子在網路上的安全。同時也會討論到,當孩子對網紅或電競選手等新興職涯心生嚮往時,該如何與孩子討論並適切引導。

 

既然我一再強調「高品質的陪伴才是最終解方」,我在書寫本書時,特別側重如何在網路使用議題上,建立暢通與良性的親子互動。因此,你會在本書讀到很多親子溝通的對話實例。也許不一定適用所有情境,但試著依樣畫葫蘆,可以免去一些大動肝火的時刻,弄得親子關係緊張對立。

 

書中出現的案例,有些是虛構的,但大多是真實事件並經過充分改編,以保護當事人的隱私。如果,剛好你或你的孩子,正在經歷這些困境,那麼,我要告訴你:「你並不孤單!」有類似經驗者大有人在。

 

當你翻開這本書時,你不再是孤軍奮戰,也不會手無寸鐵、孤立無援,相反地,你將擁有更多辦法,迎接數位時代無可避免的教養挑戰。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133804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5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