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鬆綁你的焦慮習慣

從根源徹底消除焦慮、擁抱正向人生。
  • 294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甫出版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TED演講1,700萬次觀看數,當年度排名第4名

★美國奧運運動員與教練、政經界領袖都在用的實證方法

★經典暢銷書《EQ》作者丹尼爾.高曼強力推薦

 

焦慮不會解決明日的煩惱,

卻會帶走今日的和平。

 

看見隱藏在壞習慣背後的焦慮,

從根源徹底消除焦慮、擁抱正向人生。

 

暢銷書《原子習慣》說明微小習慣能帶來長遠改變,但更重要的是──

在建立好習慣之前,你應該先戒除壞習慣!

本書包含了數種經過臨床實證的科學方法,將協助你打破焦慮、恐懼和成癮習慣的循環。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曾出現下列情況?

.下班回家開始滑手機,不知不覺就到了睡覺時間

.早上爬不起來,晚上睡覺卻又失眠

.工作壓力大的時候,反而特別容易拖延

.無聊時會想吃東西,但肚子明明不餓

.心情不好時會想喝酒、吸菸

.每天早上起床就感到擔憂,卻不知道原因

→以上都是看似無傷大雅的習慣,但其實「焦慮」就藏在這些行為裡!

 

我們正在經歷人類有史以來最焦慮的時期。賈德森博士提到,實際上,焦慮的典型症狀包含:急躁、坐立難安、容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易怒、肌肉疼痛、難以入眠……(你中了其中幾項?)簡單來說,「恐懼+不確定=焦慮」,如果有許多不確定性,我們就會感到焦慮。

 

賈德森博士在神經科學領域擁有二十多年的經驗,透過數千名患者的研究與臨床實證(包含美國奧運運動員與教練、政經界領袖),本書將帶著你一步步找出觸發焦慮的刺激源,以及焦慮本身會觸發什麼有害行為。

 

當你釐清自己的焦慮習慣迴圈,就能了解為什麼自己會被困在擔憂與恐懼的循環之中,進而利用大腦的獎勵網絡來擺脫這個惡性循環。本書也提供了簡單的工具,例如善用人類天生具備的「好奇心」,協助你打破焦慮和其他壞習慣的循環,並養成有益的新習慣。

 

▌從根源消除焦慮的簡單三步驟:

焦慮就隱身於日常習慣中,我們必須花時間觀察這些習慣,大腦才會真正了解它們造成了多少損害,進而戒除壞習慣、建立新的好習慣。

 

STEP 1:察覺你的焦慮習慣迴圈

焦慮的習慣會潛藏於一個迴圈裡,包含觸發點、行為及結果,例如:(一)觸發點:覺得焦慮;(二)行為:吃甜食;(三)結果:從焦慮的情緒中轉移注意力。

當你察覺到焦慮、找出起因,就不會再恐懼或擔憂。這並不是要「分析」焦慮,單單只是「察覺」,就能帶來很大的改變。

 

STEP 2:更新你的大腦獎勵系統

當你吃甜食後感到愉悅,這就是你大腦感受到的獎勵。唯一能夠永久改變習慣的方法,就是更新你的大腦獎勵系統──讓大腦徹底明白「不吃甜食」的價值高於「吃甜食」的價值,就能戒掉壞習慣。

 

STEP 3:建立良好的新習慣

要是舊習慣仍存在,大腦就沒有空間能建立新習慣。本書提供一系列練習,當你意識到觸發點時,便將這些練習置入你的習慣迴圈裡,將會大有幫助:

(1)好奇心與察覺:不需執著於尋找焦慮從何而來,只要單純覺得好奇──焦慮是什麼感覺?

(2)呼吸:集中注意自己的呼吸過程,有助於你以具體的方式專注於當下。

(3)雨的練習(RAIN):辨識當下並試著放鬆;接受並允許焦慮的出現;確認你的身體感受、情緒與想法;注意現在發生的事。

 

◎本書第九章完整收錄「覺察性格類型測驗」,協助你深入了解自身行為傾向,以改善你的壞習慣,也能讓你在受挫時從焦慮中跳脫出來。

 

◤沒有人能回到過去創造新的開始,但每個人都能從今天開始創造新的結局。◢

作者

賈德森.布魯爾(Judson Brewer)

國際知名的成癮精神病學家和神經科學家。現為布朗大學正念中心(Mindfulness Center)的研究與創新部門主任,也是該校公共衛生學院與醫學院的副教授。過去曾任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員、耶魯大學兼職教授、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醫學與精神醫學副教授。

賈德森博士於2016年的TED演講「戒除壞習慣的簡單方法」(A Simple Way to Break a Bad Habit)的影片觀看數已超過1,700萬次,點閱次數於當年度排名為第4名。他也培訓過美國奧林匹克運動員與教練、政府部長和商界領袖。著有《渴求的心靈:從香菸、手機到愛情,如何打破難以自拔的壞習慣?》,已被翻譯為16國語言。

發表過諸多期刊文章與專書章節,相關研究也曾於《時代》雜誌(2013年百大健康發現)、《富比士》雜誌、英國廣播公司,以及商業週刊等媒體上刊載、受訪與報導。

www.drjud.com
Facebook: judson.brewer.9
Twitter: judbrewer
Instagram: dr.jud

譯者簡介

蕭美惠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從事新聞及翻譯二十餘年,曾獲吳舜文新聞深度報導獎和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金書獎。譯作包括《沒有Email的世界》、《永久檔案》、《成為賈伯斯》、《貝聿銘:現代主義泰斗》、《美髮教父沙宣》、《我的美國之旅:鮑爾將軍自傳》等數十本。

目錄

前言 無所不在的焦慮

 

第零部 了解你的內心

第1章 焦慮大流行

第2章 焦慮的誕生

第3章 習慣與日常成癮

第4章 焦慮是一種習慣迴圈

 

第一部 釐清你的心理:第一檔

第5章 如何釐清你的心理

第6章 為何你之前使用的抗焦慮(及戒除習慣)的方法會失敗

第7章 無止境的焦慮循環──戴夫的故事,第一回

第8章 什麼是覺察

第9章 你的覺察性格是哪一類型?

 

第二部 更新大腦的獎勵價值:第二檔

第10章 你的大腦如何做決定?(為何比起花椰菜,我們更喜歡蛋糕?)

第11章 停止思考──戴夫的故事,第二回

第12章 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並成長

第13章 改變習慣──妲娜.史摩爾的巧克力實驗

第14章 改變習慣需要多久時間?

 

第三部 幫大腦找到更大、更好的機會:第三檔

第15章 更大、更好的機會

第16章 好奇心的科學

第17章 呼吸練習──戴夫的故事,第三回

第18章 下雨天有什麼好的?

第19章 你需要的就是愛

第20章 為什麼的習慣迴圈

第21章 就連醫生也會恐慌發作

第22章 實證信心

第23章 焦慮清醒

 

後記 六年與五分鐘

致謝

注釋

序/導讀

前言 無所不在的焦慮(節錄)

 

焦慮無處不在,而且一直都在,但是在過去幾年內,它支配著我們的生活,或許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我個人的焦慮經驗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我是醫生──準確地說,是精神科醫師。我努力幫助患者克服焦慮,卻一直覺得我在他們的療程當中忽略了什麼重要的東西,就這樣掙扎了數年之後,我才將焦慮、我的研究室針對改變習慣所做的神經科學研究,以及我自身的恐慌發作(panic attack)連結在一起。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一切都改變了。我忽然靈光一閃,領悟到為何有那麼多人都無法察覺自己很焦慮,而這是因為焦慮隱藏在壞習慣之中。現在有許多人都無可避免地注意到自身的焦慮,無論他們是否有在嘗試改掉某種習慣。

 

我從來沒有打算要成為精神科醫師。事實上,當我進入醫學院的時候,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成為哪一科醫生;我只知道,我想將心中這份對科學的熱愛,與我想要幫助人們的渴望相互結合。所謂的醫學博士雙學位,是前兩年在醫學院學習所有的知識及概念,之後就切換到博士學位,專注於某個特定的科學領域,並學習如何做研究。然後再進行病房實習,完成第三年與第四年的醫學院學業,最後成為住院醫師,專精於某一個醫學領域。

 

我在醫學院裡聽過一句玩笑話──精神科是「懶鬼和瘋子」才會去讀的;也就是說,如果你本身是個懶惰鬼或瘋子,才會去當精神科醫師。但是,當我現在回頭看那段在精神科實習的日子,我會說這是緣分與時機造就的結果。我發現我非常喜歡待在精神科病房,因為我真的很能切身體會病患們的痛苦。嘗試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心理,讓他們能更有效率地解決自身煩惱,這讓我非常快樂。雖然我也很喜歡在其他科實習,但是沒有一個地方像精神科那樣吸引我,於是我最後選擇了精神科。

 

從醫學院畢業後,當我開始在耶魯大學接受住院醫師培訓時,我發現我不只是很適合精神科,我還跟成癮症患者產生了更深的連結。剛進醫學院的時候,我開始練習冥想,而且在攻讀醫學博士雙學位的這八年來,幾乎每天都這麼做。當我越來越了解成癮患者的痛苦,就逐漸體會到他們所說的那種痛苦,與我自己在做冥想訓練時所感受到的是一樣的類型──那種渴求、依賴、試圖抓住什麼的感覺。我很驚訝地發現,在痛苦這方面,我和患者們有著共通的語言。

 

擔任住院醫師的期間,我開始恐慌發作,原因是睡眠不足,加上我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都不懂,還有隨時待命的不確定性──永遠不知道我的呼叫器會不會突然在半夜響起、當我打給護理站後又會發生什麼大混亂。這些要素全都在刺激著我的神經,我實在是很能體會焦慮患者的心情!幸好,這時我的冥想習慣發揮了效用,我可以用覺察(mindfulness)技巧來解決讓我無法入睡的恐慌發作。儘管我當時不明白原因,這些技巧依然能讓我不會在恐慌時火上加油──我學會與焦慮及恐慌和平共存,這樣我就不需擔心自己會恐慌發作,進而不會感到焦慮,也不會發展為恐慌症。接著,我逐漸發現,我可以教導人們如何注意到不愉快的感覺,而不是習慣性地逃避;我可以教他們處理這些情緒,而不只是開藥給他們。

 

住院醫師時期即將結束時,我發現幾乎沒有人在研究關於冥想的科學。這感覺像是一份隱密的寶藏──它幫助了我面對極端的焦慮,或許也能幫助我的患者,但卻沒有人探索它為什麼有效、它的效果有多好。因此,接下來的十年內,我投身於建立一個幫助人們克服壞習慣的計畫,那些壞習慣可能與焦慮有很深的連結,或者就是因焦慮而造成的。事實上,焦慮本身就是一種不良習慣,現在它成了一種流行病,而本書就是所有研究的集大成。

 

在電影《絕地救援》(The Martian)中,麥特.戴蒙(Matt Damon)所飾演的角色發現自己被困在火星時,心想完蛋了。在一場風暴之中,他的同伴都安全地逃回太空船,並且誤以為他死了,於是把他留在原地。他坐在小小的火星基地裡,穿著可愛的美國航太總署連帽衫,試著用一段激勵人心的話來鼓舞自己:「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只剩下一個選擇,我必須用科學來整治這裡。」

 

受到麥特.戴蒙的啟發,在本書中,我用科學整治了焦慮。

 

市面上有許多關於這類主題的書籍,有的厚、有的薄,有些會用吸引人的標題、美妙的故事、神祕方法或「小妙方」來贏得青睞,但並不是所有書都充滿實際的腦科學。我可以向你保證,本書裡有很多科學,而且是真正的科學,是依據我的實驗室花費數年對真正的患者所進行的研究(起初在耶魯大學,現在則是在布朗大學進行研究)。我發表過一些論文,有些人讀過並根據我的論文去撰寫書籍,而我在本書裡也會提到那些論文。

 

我已經做了幾十年的研究,我喜歡學習並發掘新事物,但我必須說,我所研究出的結果之中,最有趣也最重要的一項,就是焦慮與習慣之間的連結──為什麼我們會焦慮,以及為什麼這會變成一種習慣。將這兩件事連結起來,可以解釋我們為什麼會感到擔憂;這滿足了我對於焦慮的科學好奇心,但更重要的是,這可以幫助我的患者了解並努力解決自己的焦慮。

 

焦慮隱藏在人們的習慣之中。人們會用各式各樣的行為來讓自己從那些情緒當中抽離出來,導致焦慮隱藏在身體裡。發現兩者的關聯後,我就能幫助患者了解自己是如何養成壞習慣的,例如透過酗酒、暴飲暴食、拖延等行為來排解焦慮。我還能幫助他們了解,為何嘗試克服焦慮或壞習慣會這麼困難,而且總是以失敗收場。焦慮會為這些壞習慣提供養分,接著就會回饋到焦慮身上,最終進入無法掌控的惡性循環,導致病患來到我的診療間。

 

身為一名科學家,我必須小心、不能一味地相信自己提出的理論。概念很簡單,但是,真的正確嗎?在我的診所之外,這些理論是否仍舊適用?2011年,我的第一次大型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在我的計畫之下,戒菸成功率竟然是「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療法的五倍,之後,我開始探索如何利用「大型分心武器」(智慧型手機)來幫助人們克服壞習慣。我也用科學整治了這個方法,發現我們可以在真正的臨床試驗上獲得非常有效的成果。我說的「有效成果」是──肥胖、體重過重者的衝動飲食行為減少了40%,廣泛性焦慮症(GAD)患者的焦慮減少了63%(這也為焦慮的醫生帶來了同等程度的改善)等結果。我們甚至還證明了使用手機應用程式進行訓練,可以改變大腦中與抽菸有關的特定神經網絡。沒錯,用手機應用程式!

 

我的臨床精神醫學方法、研究及概念經過精簡後,構成了本書。我希望本書會是一本有益且務實的指南,能夠改變你對焦慮的理解,這樣你就可以有效地解決焦慮,進而破除那些毫無幫助的習慣及成癮症。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57139977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3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