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食慾科學的祕密,蛋白質知道

科學家三十年研究結果,揭露蛋白質對人類飲食歷史的巨大影響!
  • 315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營養,是影響動物行為的關鍵,
而營養中最重要的,是蛋白質!

《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年度好書
從蝗蟲、蟑螂、果蠅、小鼠到紅毛猩猩的攝食選擇,
揭露蛋白質對人類飲食歷史的巨大影響。
科學家三十年研究結果,絕對顛覆大眾對飲食科學的認知!


「所有研究營養領域的專業人士都該閱讀本書。」──亞馬遜讀者五星評論


怪奇事物所所長阿簡老師(阿簡生物筆記部落格格主)、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楊正澤(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鄭國威(泛科學知識長)、蕭旭峰(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兼主任)◎一致推薦(按姓氏筆畫序)


「營養」與「食慾」有關係嗎?關係大了!
動物的食慾演化成能夠對應特定的營養素,引導牠們去吃維生必需的食物。
但這究竟是如何辦到的?人類是否也有這種能力?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為何人類似乎更傾向於選擇垃圾食物?

◣蝗蟲為什麼要遵守「跟著旁邊的蝗蟲一起移動」這個原則?
◣大部分時候吃植物的摩門蟋蟀為什麼會貪婪大嚼同類屍體,甚至造成集體自殺?
◣把黏菌團塊放到含有不同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比例的培養皿裡,它們竟然能自行「選擇」出適當食物?
◣只能在蛛網中被動等待獵物的蜘蛛如何讓自身攝取的營養維持平衡?
◣紅毛猩猩如何因應森林中果實產量不穩的飲食環境?這跟人類的肥胖模式有何異曲同工之妙?
◣吃太多蛋白質的代價為何是早死?
◣在人類兩百萬年的歷史中,我們累積脂肪到這種空前程度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人們經常有個誤會,以為食慾是一種單一的強大力量,驅使我們進食到飽足為止。但事實上,如果要混吃各種食物達到均衡飲食,光靠一種食慾是不夠的,因此動物需要針對不同所需的營養成分而有「個別」食慾,而個別的食慾會彼此互動,藉此達到營養均衡。問題是:多種食慾的力量能夠滿足某種生物的營養需求,會不會其實是例外,而非普世的規則?是否有哪種食慾╱營養素最為優先?兩位作者花費三十多年研究這個主題,並在本書提出理論,說明大部分的動物都能透過食慾系統選擇特定比例的營養素,並以豐富多樣的物種研究為例,說明他們的「蛋白質槓桿理論」如何在生物飲食中建立規則。他們的科學之旅把讀者帶到世界各地,從南非開普敦山麓、亞利桑那州的沙漠,婆羅洲的沼澤森林,再到雪梨最先進的生物研究中心。這場史詩般的科學冒險最終形成了一個統一的營養理論,解釋了全球當今的代謝與肥胖相關疾病比例為何節節升高。本書是關於「食慾」機制的真相,兩位作者以科學家對生態系統運作的熱情探究為出發點,輔以大膽假說與多種實驗,帶給讀者嶄新視角──不僅揭露不同物種的共同飲食規則,也探討人類在遠離自身的生物特性之後,付出了什麼樣的巨大代價。

作者

大衛‧盧本海默David Raubenheimer


大衛‧盧本海默博士現於雪梨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School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擔任營養生態學系的李歐納‧普曼首席教授(Leonard P. Ullman Chair),並身兼查爾斯‧珀金斯中心(Charles Perkins Centre)營養部門負責人。他曾與史蒂芬‧辛普森博士合著:The Nature of Nutrition: A Unifying Framework from Animal Adaptation to Human Obesity。

史蒂芬‧辛普森Stephen J. Simpson


史蒂芬‧辛普森博士是雪梨大學查爾斯‧珀金斯中心學術主任、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以及澳大利亞肥胖症學會執行董事。二○○七年,史蒂芬當選為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二○○八年,他獲頒澳洲科學界最高榮譽的尤里卡科學獎(Eureka Prize);二○○九年,他被選為新南威爾斯州年度科學家;二○一○年,他被英國皇家昆蟲學會(Royal Entomological Society)授予威格爾斯沃思(Wigglesworth)獎章,並獲榮譽院士的殊榮。他常在英國的《國家地理頻道》、《動物星球》和《歷史頻道》擔任來賓,亦曾參與美國廣播公司電視台的四部曲紀錄片《南島大地》(Great Southern Land)製作,擔任共同作者與旁白,該片於二○一二年獲得評論界和觀眾一致好評。二○一三年,史蒂芬被倫敦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of London)選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昆蟲學家和營養生物學家」之一,並於二○一五年獲頒澳大利亞勳章,以表彰他在生物學與生物醫學領域的傑出貢獻。

譯者簡介

鄧子衿


國立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碩士。專職生命科學、食物以及醫學範疇的科普翻譯,雜誌譯稿散見於《科學人》與《國家地理》雜誌。近期譯作包括:《雜食者的兩難》、《我,為什麼會這樣?》、《我們身體裡的生命演化史》、《美的演化》等。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蝗蟲之日
第二章 熱量與營養
第三章 繪製營養圖像
第四章 食慾之舞
第五章 找尋不符規則的例外
第六章 蛋白質槓桿理論
第七章 多吃點蛋白質不就好了嗎
第八章 繪製營養圖譜
第九章 食物環境
第十章 改變食物環境
第十一章 現代環境
第十二章 獨一無二的慾望
第十三章 轉移蛋白質目標與肥胖惡性循環
第十四章 把教訓付諸實踐

各種營養成分介紹
謝辭
延伸書目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626310167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20
    • 商品規格
    • 21*14.8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