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取材.執筆.推敲

不分媒體,凡是創作者都需要的一本書!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357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費時三年精心打造,令文壇大家讚賞、驚豔,甚至妒忌的一本書,100年後還能留下來的「寫作祕笈」!

◎包括《被討厭的勇氣》在內,編寫+著作書籍超過93冊、全球累積銷售超過1300萬冊!

◎從原理、原則、心態、技術,到架構設計與解析,帶領讀者掌握書寫「真正的核心」!

◎歐陽立中、凌性傑、許榮哲、陳茻、黃震南、東默農、翁子騏、A編、B編一致表示:不分媒體,凡是創作者都需要的一本書!

 

★臺灣版獨家!作者印刷親簽留言扉頁

 

【適用對象】✔撰稿人 ✔文字編輯 ✔作家 ✔寫作教學者 ✔文案寫手 ✔多媒體創作者

 

不只是採訪!取材,是對人我及世界的閱讀、傾聽與提問;

不只是書寫!執筆,是決定邏輯、建立架構與資料剪裁的過程;

不只是潤飾!推敲,是挑戰自我、從「寫完」到「寫好」的最後一里路。

 

了解寫作的真正內涵與本質,全面提升作品層次與強韌度!

 

‧想寫出好作品,應該先鍛鍊的不是寫作能力,而是閱讀能力?

‧文章之所以難懂或乏味,跟文筆一點關係也沒有?

‧比起「起承轉合」,「起轉承合」更有利於情節發展?

‧要學習如何建立作品架構,最佳教材除了繪本別無其他?

‧想了解如何設計閱讀體驗,去逛個百貨公司就對了?

‧多抄寫名篇佳句就能讓文筆和表達能力變好,基本上是瞎說?

 

本書分別從「取材」「執筆」「推敲」三大面向告訴讀者,什麼才是寫作真正的核心、完成作品前要經歷的所有過程,以及想透過文字傳遞訊息時應具備的能力。不是教你技巧,而是最重要的原理原則。

 

不論身為文字工作者、多媒體創作者、編輯,或從事企畫、溝通相關工作,本書都能幫助你更準確地傳達資訊、製作出更符合受眾需求的作品。凡是想透過文字與訊息傳遞改變自己或世界的人,本書就是為你而寫的。

 

作者

古賀史健

 

撰稿人,株式會社batons代表。1973年出生於福岡,畢業於九州產業大學藝術學部。曾任職於眼鏡公司、出版社,1988年起以寫手身分獨立接案。包括譯為31國語言的全球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與岸見一郎合著)在內,著作有《古賀史健整理的糸井重里。》《20歲的自己想上的寫作課》等書。企畫執筆的書籍則有:《重新選擇我們無法選擇的。》(幡野廣志/著)《未來之課》(瀧本哲史/著)《0:歸零,重新出發》(崛江貴文/著)……相關編著書籍將近百本,累計銷量已突破1300萬冊。

 

2014年時,因為大幅提升商業書寫手的地位,獲得「日本商業書大賞」的評審特別獎。隔年,為了提升撰稿人書寫的專業度,成立了「writers’ campus」和株式會社batons,持續培養未來的文字工作者,為了將專業技術接棒給下一代而不斷傾注心力。

 

譯者簡介

 

葉小燕

 

專職譯者。譯作包括《被討厭的勇氣》《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等近40本。

yen0407@yahoo.com.tw

 

目錄

序章 何謂寫手?
寫手就是寫作者嗎?/不是寫作,而是創作/編輯在「編輯」什麼東西?
寫手要「編輯」什麼?/再度回到有關寫手的定義

第一部 取材

第1章 一切從閱讀開始
如閱讀書籍般閱讀全世界/為什麼你的文章很乏味?/不是捕捉資訊,而是評斷
如訪談般閱讀/比起多讀,更重要的是亂讀/答案就在拙劣的文章裡
為了閱讀「我這個人」/閱讀的體力與改變自己的勇氣

第2章 問些什麼?如何傾聽?
為什麼取材很難?/別把取材當成面試/聆聽的三個面向/如何建構傾聽的基礎?
將身為取材者與寫手的自己切割開來/不評價對方的話/切換提問的主詞
老套的可怕之處/不要將真心話與祕密混為一談/鍛鍊提問力的連接詞
如何撼動自己的心?

第3章 調查、思考
取材的三個階段/為什麼會寫出難懂的文章?/用自己的話語去思考
擴張自由活動的範圍/掌握對方特有的風格/真的有可能像被附身般寫作嗎?
最後留下來的受訪者/依循理解與情感探究的四個步驟/探尋最佳的反對意見
名為取材的知識冒險

第二部 執筆

第4章 文章的基本架構
思考寫手的功能/不是書寫,而是翻譯/在言文尚未一致的世界裡/話語的透視法
建構邏輯的主張、理由、事實/以什麼為立論根據?/從說服到接納
具備哪些條件就能接納?/難以理解的語序與起承轉合/從起承轉合到「起轉承合」
再回到翻譯

第5章 如何思考文章的組成?
在字句接觸到外界之前/丟棄什麼?留下什麼?/鍛鍊建構能力的繪本思考訓練
用十張圖畫說明桃太郎/考量結構的強韌性/分析資訊的稀有性/思考課題的鏡射性
以圖畫思考結構的理由/公車要往哪裡去?

第6章 掌握原稿的形式體裁
比爾.蓋茲的心聲/最強大的自有媒體/書籍的建構① 如何設計「體驗」?
書籍的建構② 各章節該如何設計?/書籍的建構③ 設計讀後感
訪談稿① 人物描寫比資訊更重要/訪談稿② 不要害怕過程中的「脫稿演出」
對談稿① 對談與訪談的差異/對談稿② 要重現哪些部分?
隨筆① 專欄和隨筆有何不同?/隨筆② 由情緒性文章到感受性文章
如何看待內容的賞味期限?/比起類別,更需要了解自己擅長的形式體裁

第7章 寫作原稿
原稿必備的三項要素/節奏① 必須朗讀與抄寫的原因/節奏② 將「兩個B」放在心上
節奏③ 創造視覺上的易讀性/修辭① 為想像力畫上輔助線
修辭② 比喻是如何創造的?/修辭③ 洞察相似之處的能力越來越重要
修辭④ 幫寫作力進行重訓/故事① 何謂論文式故事?
故事② 描繪的不是時間的流動,而是論述的推移/故事③ 比起伏更重要的「距離」
故事④ 起承轉合的關鍵在於「承」/為掌握自己的風格

第三部 推敲

第8章 以推敲為名的取材
所謂的推敲,就是「對自己的取材」/如何閱讀自己的原稿?/重讀的三步驟
寫作者與閱讀者的優先順序/讓最厲害的讀者出場/如何找出邏輯的矛盾?
所有原稿都有過與不足的問題/難以取捨,那就捨/別寫出不想讓他人讀到的文章
「完成」到底是什麼意思?

第9章 為了完成原稿
專業的條件/編輯的角色是什麼?/寫手需要編輯的理由/反饋也是取材的一環
推敲過程裡的「如果」/缺乏幹勁的真正原因/推敲的最終階段要檢視什麼?
當個充滿自信的人/到什麼程度才算「寫好」?

後記 我們都是傳遞接力棒的跑者

序/導讀

〈後記 我們都是傳遞接力棒的跑者〉

 

進入〈後記〉前,想先說說關於本書的執筆過程。

 

由於將寫手定義為取材者的緣故,使得本書的定位變得有點曖昧。撰寫這本書時,我並未採訪某處的某人;至於做為資料而閱讀的書刊,大部分也只是從記憶中抽取書單,而不是重新取材的結果;冠上「取材者」頭銜的同時,卻什麼採訪也沒做。說不定這看起來就像一本任意胡謅自己想法的書。

 

事情當然不是這樣的。

 

這次,我以一名取材者的身分採訪了「寫手古賀史健」。 傾聽他所思考的「取材、執筆與推敲」、向他提出許多問題,並用心理解。要求他具體說明抽象的內容,辨識出與其他事物的相似處後,再找到貫穿所有道理的主軸,最後負責翻譯與解讀這些內容。打個比方來說,就像是將類比式時鐘所顯示的時間轉換成數位式──也就是語言與邏輯的一道程序。

 

只不過取材對象碰巧是自己,所以就完全照平常那樣(以身為取材者的寫手身分)的架構去寫了。儘管因為某些不熟悉的部分,所以從頭到尾花了將近三年時間,卻也因此再次認清自己的想法,學習到很多事。

 

接著,再談談有關執筆的動機。

 

簡單來說,由於兩項事物的「缺乏」,讓我決定動筆。明知道一旦開始,就有很多苦差事等著我,但察覺到這種現象的我有責任非把這本書寫出來不可。其一是缺乏前輩,其二則是缺乏教科書。

 

如同書中也提過的,身為寫手的我一路走來完全沒有前輩指點。記憶中,實際上的取材、執筆與推敲等程序,也幾乎沒有人手把手親自教過我,我只能用自己的方式邊看邊模仿,除了從做中學,別無他法。我想,如今從事編輯或寫手這一行的人之中,或許多數也曾如當初的我一樣深深感嘆「缺乏前輩」這件事。

 

不只限於出版業,這是各行各業共通的結構性問題。

 

一般來說,越優秀的創作者,越傾向離開組織、選擇成為自由工作者;越厲害的人,越會走上沒有上司、前輩、下屬和後進的獨行之路。只要是真正優秀的人,獨立後所獲得的報酬不但會比隸屬組織時更好,也會有更傑出的工作表現。就像擁有自己的一方城池,過著悠遊自在的生活。

 

但另一方面,他們長期以來累積的知識、經驗、技術和人脈又會變得如何?

 

很可惜的,將在無人傳承的情況下,隨著他們的消失而消失,有如配方不明的獨門醬汁就這樣失傳,因為根本沒有必須將知識與技術傳承下去的下屬或後進。此外,一旦缺乏傳承(提攜後進)上的迫切需求,相信他自己也不會特地透過文字或語言系統化整理自己的工作成果。

 

結果,大多數創作者在繁花盛開的榮景過後,就在未留存種子的情況下銷聲匿跡了。傲人的知識與經驗,僅在自己這一代就告終。這種「獨門醬汁」逐漸失傳的情況到處都有,真的太可惜了。

 

於是我在二○一五年成立了株式會社 batons(意為接力棒)。不同於出版社或編輯顧問公司,這是一家專屬寫手的「寫手公司」。公司內有分屬不同世代的寫手,藉由彼此的往來互動繼承前輩的知識見聞,相信可以達到「傳承接棒」的目的。公司之所以取名 batons,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

 

三年後,更進一步的,我構思成立一所能提供更多交流互動、培育更多寫手的「學校」。即使只是像私人學堂也無所謂,來創立學校吧!在課堂上傳授關於企畫、取材、編輯、執筆和推敲的所有一切。不是「寫作學校」,而是創立「寫手的學校」!

 

儘管我如此興致勃勃,只是認真說來,標榜培育寫手或編輯的學校已有好幾所,而且還擁有知名作家、名編輯、人氣寫手等「豪華講師陣容」。我也曾受邀在其中幾所學校擔任講師、負責開設定期講座。但那樣的學校究竟能為學生帶來多大助益,我並不十分清楚;說得更直接一點,除了回憶和人脈,我不認為他們還能提供什麼。課程計畫很籠統,課程內容也交由講師自己決定,品質當然參差不齊,感覺上學校本身的「編輯」工作似乎就做得不夠好。

 

這些學校為何沒有發揮作用?

 

──探究到最後,我的答案就是「缺乏教科書」。

 

如果當真要創立學校,就必須要有教科書。目前各式各樣的學校之所以滯留在自我滿足與建立人脈的框架中,就是因為沒有教科書。也正因如此,使得課程計畫不完整,授課品質也無法統一。

 

在論及學校的創立前,要先製作教科書。

 

如此下定決心後,我便著手構思本書,決定創作一本「給下一代寫手」的教科書,而且是就算當成一般讀物,也能兼顧趣味性的書。這正好是二○一八年四月的事。

 

從異常漫長的撰寫時間便可知道,執筆過程進展緩慢。

 

要創作某一領域的教科書,意味著必須以「科學」的眼光重新審視,並使它確立(普遍化、系統化)為一門可修習的博雅教育(liberal arts)課程。由於過度受制於「創作一本給寫手的教科書」這項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構想,有好一段時間拖拖拉拉的寫不出來。後來將「寫手的教科書」這項概念改為「假使我要創立『寫手學校』,希望能有一本這樣的教科書」,也就是順應自己的主觀去思考後,文章的撰寫才開始有了進展。

 

因此,本書不能算是立場中立的教科書。

 

更別說它絕不是「○○聖經」之類的書。

 

這本書,是由我所傳遞的「接力棒」。這根棒子有我所思考關於「取材、執筆與推敲」的原理與原則。我竭盡筆力到自認為再無可寫的地步;相信即使十年或二十年後再讀,我依然會打從心底認同本書內容。甚至覺得它已成為一本沒有遺憾、值得我誇耀一生的書。

 

儘管我在書中介紹了許多技術與方法,但關於技巧,我卻完全不打算涉入。對我而言,技術是需要思考、琢磨與向上提升的東西;技巧卻是一旦學會就結束了。

 

因此,對那些打算從現在開始寫些什麼的人來說,我完全不希望這本書變成幫他們「節省思考所花的工夫」的工具。可能的話,希望以本書為開端,請各位試著用自己的大腦和話語進行比過去更多、更廣泛的思考。有一天,當你成為某人的前輩,也希望你能將握在手中的接力棒傳遞給下一位跑者。接力棒,是為了交棒傳遞而存在,本書也是以「傳承給未來幾個世代」為目的而創作的,那才是書本原該擁有的樣貌。至於要讓本書成為接力棒的人,就是你。

 

由衷感謝各位。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137366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1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