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中國是什麼?
你所認識的中國和我認識的中國是一樣的嗎?
台灣多年來一直活在中國的威壓之下,有些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有些人認為台灣就是台灣、中國就是中國。雖然歷次調查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在降低,但有嚮往中國的在野黨、以及認同「中華道統」的人,有意識或無意識的用「偉大中華文化」、「中國聳立五千年」這樣的論述,將台灣的文化、社會鏈結在中國之下,這不但阻礙台灣認同的凝聚,更時常在選舉時、社會討論時撕裂社會。
從小看動畫都會說歷史五千年,但其實「中國」歷史有五千年嗎?我們所熟知的夏商周其實並不是一個國家不同時間,而是三個不同的國家。那麼既然是三個不同的國家,那又怎麼可能符合所謂的中華歷史五千年?這都是為了塑造「正統」而做出來的解釋。形塑中國(及中華文化)的這套認知先是在威權時代從國民黨史觀灌輸給台灣人,接著又有中共外宣及統戰接手發揚光大,充滿了為政治服務的宣傳語言。
漫畫家邱顯洵之前即以紀實漫畫,創作《手繪台灣關鍵字:畫說1940-2020》、《手繪台灣四百年史》等書,畫說台灣史之餘,以嘲諷的畫筆,犀利的解讀,揭去許多關於中國的外包裝,從「中國眼中」、「台灣眼中」、「世界眼中」和「未來眼中」四個角度描述他所理解的「真實的中國」。
本書特色
●有別於一般歷史書的畫家和作者是不同人,這本作畫和寫文字的皆是同一人。
●有別於一般歷史書的遮遮掩掩和美化中國,本書是以證據來解釋中國。
●一般歷史書的畫家是以接案子的心態來作畫,很少有去深究文字。本書每個時間段的特色都有明確畫出。
●本書以真實歷史的知識、諷刺漫畫的風格來詮釋中國。
目錄
CONTENTS │ 目 錄
導讀 從認同解構到重新建構的過程紀錄
推薦序
漫畫中國虛實光影、解剖帝國真貌 李敏勇
拆穿中國真面目 蕭新煌
Good China, Made in Taiwan 謝志偉
後記
阿兜仔淺談台灣
一、 從中國看中國
●瞎子摸象式的認識中國
●以老子肚臍為中央的國度
●吹噓出來的古國
●1902年才被發明的「中華民族」
●1921年「炎黃子孫」才出現
●發明中華民族的男人
●五族被迫共和
●真正的中國早在三千年前就滅亡了
●中國歷史沒有元朝
●中國歷史沒有清朝
二、 從台灣看中國
●誰是祖國?
●祖國來了
●祖國又來了!
●半路相認意外的國父
●驅逐韃虜的賓拉登
●袁世凱才是國父
●中華民國的疆界?
●青天白日旗?真正的中華民國國旗是五色旗
●國歌是卿雲歌
●國統綱領的出山
三、 從世界看中國
●自古曾屬於我就永遠是我的
●中國人的世界觀
●太陽自古屬於中國
●月球自古屬於中國
●為政治服務的四大發明
●把地球管起來
●林默娘、關羽和屈原
四、 從未來看中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愛好和平的中國
●強國崛起
●你的哈奴曼變成我的孫悟空
●百年國恥何時了?
●巨嬰之國
●中華文化就是將少數民族華化
●血濃於水
序/導讀
從認同解構到重新建構的過程紀錄
這本《原來:屈原,關公,媽祖,都不是中國人》的漫畫書,雖剛出爐卻不能算是新書,因為書裡收集36張畫,是個人從事漫畫創作多年來與「中國」相關的創作集結,出版這麼「政治」的書,特別是觸及著敏感的國族認同,首要感謝一群有相同想法,且願意幫助出版的編輯伙伴們,還有為之作序的先進前輩們,本書以雙語付梓,除了希望以傳統紙本與網路世代對話,也顧及想了解臺灣與中國的國際讀者。過去,中國挾其龐大外宣資源,幾乎掌控所有對臺灣的歷史解釋權,然自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開始,到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國際局勢遽然進入版塊重組之變局,全球進入全新冷戰,亞太地區的臺灣,特別是飽受中國欺凌的臺灣,成為牽動國際局勢的焦點,世界需要重新認識臺灣與中國,重新以圖文去剖析真正的中國,希望能把常年纏繞寄生在臺灣身上,如同騰蔓似的種種歷史糾結剝去,能夠讓世界認識真正的臺灣。
記得小學五年級四月的一個下午,全校突然被長年穿著硬領旗袍,皺紋被沖刷成淚溝的女校長,用一列公車帶到孫文紀念館,每個人都被迫戴著黑紗,在啜泣聲中緩緩前進。空氣中還有一種像菊花夾著福馬林的死亡氣味,站了三個小時參拜了躺在棺材中的蔣介石,是我人生第一次看到屍體。二十五歲時的一個冬夜,在炎熱的恆春半島軍事基地服役時,被迫半夜跪在營裡禮堂的水泥地上,奮力潑墨書寫輓聯,更在天亮前搭建出蔣經國的靈堂。這一對來自中國的父子,在我祖先世居的土地上,跨越近半世紀,搭建起充斥著中國圖騰的電影片廠,強迫無數的楚門們,合力演出一齣至今仍難以落幕的悲劇。一直到二十七歲我終於離開,到一個必需要重新認識自我的異國,過去深信不疑的種種信仰開始崩塌,甚至覺得自己是處在一種自我放逐的飄浮狀態。這種掙脫謊言追尋真實的過程,要用很長的時間,去走過一種浮士德式的自我認同洗滌,用筆墨從迷惘中探索出圖像,再型塑出一個完整且堅定的國族認同。這本漫畫應該解讀為從認同解構後重新建構的全程記錄。
為什麼是三十六張?三十六不是什麼密碼,只是想向江戶時代的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其巔峰代表作「富嶽三十六景」致敬,當時七十歲的畫家要如何敘述一座在日本人靈的聖山?這對畫家是的極大考驗,北齋花了四年時間,揹著畫具行囊,以雙腿或牛車扁舟,不同季節、不同視野,以崇敬及熱愛,創作出日本美術史上最經典作品。同時也深深影響了這個世界,畫出富士山的永恆我不揣淺陋也想學習北齋,用畫一座山的心情試圖以繪畫來詮釋出臺灣的國族形狀,三十六只是一個起點。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