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這本書終於讓我讀懂了《百年孤寂》!
國內專為馬奎斯作品量身打造的解讀專著,
給了我們重讀/初讀《百年孤寂》的理由。
《百年孤寂》是一本奇書,裡面有許多美麗卻難懂的隱喻。
閱讀賈西亞‧馬奎斯,就像走進一座迷宮,
沿途的路標和風景讓人目眩神迷,大歎滿足,卻往往不知該怎麼出去。
迷宮中有許多讓你停下、轉彎,或者原地打轉的機關,
都是賈西亞‧馬奎斯埋下的伏筆與提示。
楊照拿著線頭,帶領我們走進馬奎斯團團圍繞的迷宮。
藉著講述南美洲內戰和政治背景、馬奎斯獨特的童年養成,
福克納如何影響了馬奎斯的創作,馬奎斯擔任記者時觀察到的各地荒謬民情……
楊照不厭其煩,將所有繁複的線索一一收集,耙梳,引證,
指出馬奎斯這部悲觀的命運之書,不僅是邦迪亞家族六代的故事,也是一則南美歷史的隱喻。
如果說《百年孤寂》是一部奇書,本書便是解讀此書不可或缺的鑰匙。
為《百年孤寂》提供了入口, 深入耙梳了馬奎斯的養成背景,
以及拉丁美洲一世紀的命運,搭起閱讀《百年孤寂》的橋梁。
◎ 關於賈西亞‧馬奎斯的《百年孤寂》
這塊土地的命運無法改變。這群人的結局已被決定。
但有個小說家寫了這麼一部悲觀的奇書,
為我們在黑暗中開啟了一絲希望。
賈西亞‧馬奎斯,一九八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他的《百年孤寂》是魔幻寫實主義的最佳代表,
為二十世紀文學投下最強烈震撼的奇書。
智利詩人聶魯達盛讚:
《百年孤寂》是「繼賽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之後最偉大的西班牙文作品」。
作家莫言、韓少功、平路、李昂、張大春、朱天心、林燿德、郝譽翔、駱以軍等,皆是其熱情的讀者
賈西亞‧馬奎斯在這部小說中,寫出了一個活人與死人並存的世界,
藉由邦迪亞家族的興衰,反映了哥倫比亞百年以來的紛擾歷史。
誠如他自己所言,他的小說並非完全虛構,一切皆有事實作為基礎,
《百年孤寂》不但是拉丁美洲歷史的縮影,表現了第三世界國家的具體處境,
他筆下所描寫的孤寂與徒勞,更深刻地觸及了我們的人生狀態。
目錄
作者序 多重時間敘述的奇書
第一章 作為一個文化單位的拉丁美洲
第二章 魔幻寫實的文學舞台
第三章 寫實主義、現代主義與福克納
第四章 賈西亞.馬奎斯寫作的三大主題
第五章 線性開展與不斷循環的時間觀
第六章 從上帝之城到人間之城的轉向
第七章 依賴理論與社會的集體記憶
第八章 極度悲觀的絕望之書
第九章 超越科學理性的文學之眼
賈西亞.馬奎斯年表
延伸閱讀書目
序/導讀
作者序
多重時間敘述的奇書──賈西亞.馬奎斯筆下的絕景
二十多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以「二二八事件」為背景,部分取材自我的外祖父經歷的短篇小說〈黯魂〉。小說發表後,受到了許多重視,前前後後被收在超過十本以上的選集裡,成了我創作初期的「代表作」。
我自己心裡明白,〈黯魂〉得到的熱烈迴響,不全然是因為作品寫得特別好。比較重要的是這篇小說應和了當時台灣社會的脈動。那是一個重新挖掘歷史的時代,那是一個以文學探觸禁忌記憶的時代,還有,那是一個嘗試探求新鮮小說寫法的時代。
〈黯魂〉用了當時最主要的一種新的小說手法──魔幻寫實。敘述從小說主角顏金樹生平最後一次面對鏡子開始,鏡中將要預示他自己死去時的影像……。會用這樣的手法寫,不消說,當然是受了賈西亞.馬奎斯《百年孤寂》的刺激影響。
我之前讀了楊耐冬先生的中譯本,後來又在台灣大學對面的「雙葉書廊」找了英文譯本,再從頭讀起。下筆寫〈黯魂〉時,我幾乎讀過兩次《百年孤寂》。說「幾乎」,是因為兩次閱讀,都沒有真正讀完。讀中譯本和讀英譯本有完全一樣的反應,讀到最後的三分之一,開始產生強烈「捨不得讀完」的感覺。我相信小說最後會有一個氣勢驚人的結局,一個真正能總納前面那麼豐富奇特敘述的結局,我相信讀到那樣的結局,一定會產生心神蕩漾的恍惚之感,帶我進入一種最高又最深的閱讀境界,正因為如此相信,所以拖延著,不想那麼快走到那終極之處。
寫完了〈黯魂〉,我知道自己應該、也可以走向那閱讀絕景了。我又將中譯本找出來,再從第一個字讀起,這次會一直讀到最後一個字。
閱讀過程中,我無可避免注意到了:我自己模仿的「魔幻寫實」和賈西亞.馬奎斯原汁原味的「魔幻寫實」,兩者之間的差距。沒有辦法,愈讀愈明白差距有多大,也就愈讀愈不明白,為什麼有些賈西亞.馬奎斯寫得出來的,我就是寫不出來。
我特別注意到了時間的問題。我自己寫的,是單一敘述時間中夾雜著記憶倒敘,看來和賈西亞.馬奎斯很像,但絕對不是同一回事。我仔細分析檢查了他的時間序列,冒出了一身冷汗,他挪移出入了多少不同時間!我開始懷疑他的敘述時間,恐怕超過了中文翻譯所能表達處理的,趕緊拿出英譯本來比對,唉,果然如此。
逐步分析、逐步對照,在文本中徘徊游移,終於還是來到了馬康多的命運終點。讀完最後一段最後一句,我激動不已,不只是我的期待與信任沒有落空,更重要的是,《百年孤寂》的結尾,和〈黯魂〉一樣,寫的都是預見死亡,得到關於自己死亡情境的答案。
怎麼會這樣?為什麼還沒讀到《百年孤寂》終篇的我,寫出來的小說,卻和《百年孤寂》有同樣的結尾?是純粹的偶然,還是意味著《百年孤寂》書中其實已經藏著結局的暗碼記號,潛意識中的我已經感覺故事只能以這種方式收場?那可能的暗碼記號,又是什麼?
在某個意義上,這本書的內容,就是當年創作疑惑的持續思考。從一個小說寫作者的身分出發,多次出入依違在讀者與研究者的身分間,互相印證,彼此詰問,藉著在「誠品講堂」講授「現代經典細讀」課程的機會,終於得以整理出來。因為是以多重身分的立場進行的思辨,談說的方式無可避免顯示了多層次的搖晃碰撞。整理過程中,我刻意保留了一些穿梭不同角度的趣味,讓解讀的流動,可以比較接近我真實的思考經驗。
我是這樣接觸、接近賈西亞.馬奎斯及《百年孤寂》的,或許也可以這樣來幫助一些讀者接觸、接近,進而享受賈西亞.馬奎斯和他的《百年孤寂》。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