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宅爾摩斯的萬事屋
不要調查自己身邊的人,這是徵信工作守則; 報應,則是這一行最恐怖的職業傷害……內容簡介
入行十六年的謝智博,遊走於真實與謊言之境,有些案件使他對人性越發質疑,但有時卻在幫助委託人的同時,亦逐漸療癒了自己過往的失落。
「我們這種人,
早已半個身子浸入黑暗世界裡。」
福爾摩斯?亞森羅蘋?
跳進「徵信」這個坑,才醒悟自己的憧憬太天真……
不要調查自己身邊的人,這是徵信工作守則;
報應,則是這一行最恐怖的職業傷害……
我不是什麼好人,對人也信任不足,
但我仍願相信,永遠要對良善抱持希望。
❙❙❙
偷拍、針孔攝影、錄音筆,
尋人、跟監、查外遇……
打從踏進這行,我就知道,
我凝視著深淵,深淵也凝視著我。
【檔案一:暗紅色的背叛】
「懷疑」是一顆種子,一種下去就生根、發芽,漸漸侵噬人心,更會讓你絕對不想發現的事實破土而出。我最好的調查夥伴阿錦定位女友的位置,挖出了真相,卻也讓他的世界就此崩塌……
【檔案二:第六次跟監】
第六次了,她請我們跟監調查丈夫是否有外遇──即使前五次完全沒蒐集到任何可疑證據。然而我明白,她只是在試著補綴心中那一塊塊感情碎片,想讓自己能再重新相信人。
【檔案三:尋母啟事】
一群同學湊了一萬元,要幫十八歲的女孩尋找從小就分離的生母。「尋人」實在是所有業務中,最困難、最容易失敗、也最不賺錢的項目。但同學們義氣相挺令人感動,我接了!
從事徵信業,背負著太多不能說的祕密。委託人來到徵信社像是衣不蔽體,暴露了自己的最不堪、最脆弱、最黑暗……而每接下一個案子,便承接下這一切。
入行十六年的謝智博,遊走於真實與謊言之境,有些案件使他對人性越發質疑,但有時卻在幫助委託人的同時,亦逐漸療癒了自己過往的失落。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再失望、無力,他仍堅守在此,因為真相永遠只有一個──對他而言,在這充滿欺瞞詭詐的混沌世界裡,他努力守護的那一個。
本書特色:
●本書所舉之故事皆經作者改編。
●世界上有兩個人的手機不能撿:一個是常需要做「現場紀錄」的「接體員」大師兄;一個就是謝智博──從事徵信業的他,背負著太多委託案中的幽暗祕密。
●每個想當偵探的人,十有八九想要成為福爾摩斯。而從小母親離開的過往,讓謝智博心懷「幫助無助的人」的初衷踏進這行,也在過程中填補自己內心的洞。搜尋網路,有他免費幫助單親媽媽尋找離家出走的自閉症兒子;義氣相挺找媽媽的十八歲女孩……他要扭轉大眾的扭曲印象,讓徵信這一行,能夠站在陽光下。
●謝智博自述:「入行迄今,『徵信社』、『偵探』這份職業,對我的意義已不啻是謀生方式,更讓我成了一個蒐集故事的行者,將一件又一件故事撿拾進記憶的麻袋裡。有時我會陷入天人交戰:這能寫嗎?該寫嗎?為了保護當事人,這些故事其實有滿大程度的更易,但當下的心境與感受,還有對當事人的描摹,則希望盡可能地貼近真實。而每一篇故事裡面,都有你們的身影。」(摘自《宅爾摩斯的萬事屋》自序)
●〈我遇過的奇葩委託人〉之「匪夷所思型」──
接起電話,委託人非常害怕地小聲說:「我不能跟你們講太多,我怕暴露行蹤,而且可能被監聽。我懷疑有人要追殺我……」
「誰要追殺你?是哪個道上的人嗎?」我立即升起警戒,也小聲地問他。
如果是在「馬路上」行走的朋友,那可能好解決得多,也許打聽一下事情原委,再請人遊說一番就可以處理好。
但他回答:「不是什麼道上的人。他們是……忍者……」
這位大哥,你找錯地方了啦。我們是徵信社,不是木葉忍者村啊!
目錄
【推薦序】
.「感恩兄弟」:我感受到的博哥◎孫生(YouTuber團體「反骨男孩」成員.尋找父親的委託人) 008
.欲望像野獸,但他奮戰不懈◎陳函謙(作家.記者) 010
.徵信業「千年暗室」,靠他「一燈即明」◎黃揚明(資深媒體人) 015
.意義更重大的一件事◎雷丘律師(「雷丘律師就決定是你了」粉專版主) 018
【自序】我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我 022
一、徵信這一行
❙徵信社就像動漫《銀魂》中的「萬事屋」:當你遇到無法處理、找不到方法或不願親自處理的事情時,你交錢,我們辦事;什麼都做,也什麼都能做。我們替你解決問題,讓你安心,同時賺得相應的報酬。
.職業病 034
.命中注定吃這行飯 040
.我遇過的奇葩委託人 046
.捉姦一點都不好玩 052
.執迷的代價 059
.來自仙界的指名 070
.不要調查自己身邊的人 075
.不受理的委託 087
.買槍 093
.她為何不離開? 102
.我曾經騙了那女孩 108
二、奇妙的委託
❙在這一行待得愈久,「價值觀」的偏差是最大的隱患。各式各樣的誘惑會不停衝擊自己原則的框架,時刻考驗我們的定力。在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的混沌世界裡,何謂「正確」的事?又應該如何堅持做「對」的事?
.徵信社的特別服務:代客教訓 116
.子女行蹤調查(一):掛心 122
.子女行蹤調查(二):被支配的人生 129
.私刑正義:仙人跳調查案 135
.小心教練:豪門綠光事件簿 141
.空前絕後(一):找在室正妹當老婆 148
.空前絕後(二):偷男友用過的保險套 152
.尋狗任務 156
.前男友與前女友 163
.小心暗戀 169
.誰才是受害者? 175
三、療癒的拼圖
❙有些案件,像某種「治癒」的良藥,委託人猶如我心中一塊塊失散的拼圖,在幫助他們的同時,不知不覺地治癒我自己。也讓我更相信世界上還有些單純的美好、單純的愛,值得我們在紛亂的世道裡,繼續抱存著選擇善良的勇氣。
.母女 182
.尋人啟事 189
.誰云歡場無真愛 201
.長腿叔叔 208
.整個城市幫忙找一個人 214
.第六次委託 220
.與天使的約定 227
.再陪你努力一次 233
四、真相的研究
❙在許多同行眼中,我是個徹頭徹尾的笨蛋。但我覺得我賺錢賺得心安理得,也睡得安穩。若能由此開始起什麼改變也好,至少我希望,這個行業不只是發揮完功能就被嫌髒、嫌臭的馬桶而已。我想,這就是我要的。
.尋人的基本功 242
.跟監是一門技藝 248
.捉姦前,必須想過的四個問題 255
.小心徵信社詐騙 264
.關於「徵信社」的N個為什麼 275
序/導讀
【推薦序】
「感恩兄弟」:我感受到的博哥
文◎孫生(YouTuber團體「反骨男孩」成員.尋找父親的委託人)
你們好,我是孫生!
對於博哥,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感恩兄弟」這句話,因為他總是掛在嘴邊。
博哥很親切、很有禮貌,也是一個很斯文的人。但想不到辦起事情來,居然這麼有效率!
有他協助尋找我爸,在過程中,讓我覺得這件事不會沒有下文、不了了之。我很放心地交給博哥打理一切。
人在面對未知事物以及不確定性的時候,總是會感到恐懼跟害怕,但在博哥旁邊,好幾個當下都讓我覺得好安心。
一種溫暖且照顧的感覺,好像爸爸一樣。
一種來自真正的關心,而不是表面噓寒問暖。
這就是我感受到的博哥。
在這個斯文的外表之下,有一顆炙熱、堅定的心,這大概就是我最喜歡博哥的地方了!
【推薦序】
欲望像野獸,但他奮戰不懈
文◎陳函謙(作家.記者)
二○○九年初,剛進《壹週刊》半年、負責撰寫小人物故事的我,約到一個「做徵信社」的受訪者。我感到十分刺激,迫不及待想見到一個牛鬼蛇神,告訴我各種飛天遁地的神祕故事。
我們約在東區小店裡。現身的謝智博瘦削青澀,娃娃臉散發一股懷疑人生、內斂多思的文青氣味,像出社會不久的哲學系畢業生,與我想像中神通廣大、黑白兩道通吃、玩弄法律漏洞與人性矛盾於股掌間、無所不用其極地探知私隱、複雜又邪門的「做徵信社的」,相去甚遠。
採訪時,按例先聊成長背景、怎麼進這行。智博自述,父母在他七歲時離異、各自嫁娶生育,他由爺爺奶奶養育成人;東海大學政治系讀不到兩年,因不願增加奶奶的負擔而休學,從工地、送貨、飯店櫃檯、發傳單,後來落腳中原大學夜市賣雞排。
一日,攤車被偷走,他無計可施,看報應徵了新工作:徵信社調查員。
彼時,智博才二十一歲,除了工作、談戀愛,都窩在家裡打電動、看漫畫、看電影、看書。一腳踩進這個龍蛇混雜、遊走法律邊緣、充滿利益衝突和人性黑暗的世界,他有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叢林生存膽識,為達成任務不畏艱難,日以繼夜跟蹤、潛入民宅裝竊錄設備、設局接近客戶指定的對象、破門而入捉姦……戰功輝煌,但問題來了,他討厭捉姦。渴望有個家,卻一直製造破碎家庭,讓他感覺自己醜惡不堪。他告訴我:「很多徵信社會慫恿客戶,說捉完姦就有籌碼,可以談監護權、賠償、離婚,其實不是這樣。捉姦之後撕破臉,要面對訴訟和新的生活,壓力很大。小孩被灌輸仇恨,夾在大人中間最可憐。能不捉姦就盡量不要。」
勸客戶不要捉姦、為了小孩再磨合看看的徵信社,要靠什麼維生?我不輕信他人的記者職業病發作,疑心這是不是以退為進的行銷話術,我該如何衡量這個理念和善意?
智博不知我的小人之心,他苦惱的是:「我會想知道我做的事情是對,還是錯?這麼做到底有什麼意義?」
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委託人未必是好人,外遇的那方也未必都是壞人。在感情、權力與利益的迷障中,是非判斷的標準是什麼?徵信社拿錢辦事,又如何能主持公義、替天行道?
每一次任務,都不可避免地介入他人之痛苦,為從中牟利,甚至激化衝突。一幕幕充滿傷害性的場景,逐漸變成家常便飯:被破門時,驚慌失措、咆哮互毆的怨偶和第三者;丈夫外遇又被徵信社趁火打劫恐嚇索財,沮喪到燒炭自殺的少婦;目睹各種不堪、驚嚇大哭,還被父母當成情緒勒索工具或搖錢樹的小孩……
在人間地獄中打滾,多數從業人員對人性毫無信任,自己也缺乏人性,利用委託人的仇恨情緒和心理弱點,不擇手段地賺錢。
入行半年餘,他無法說服自己像同業一樣不要想那麼多,也看不慣主管和同事以乘人之危的方式斂財,決心離職。
他租了間小辦公室,買一台電腦,花兩、三萬元做了一個網站,找兩個同業支援,開始了創業之路。自己接案的自由度高,他喜歡接一些感情挽回和尋人案,但還是捉姦的利潤最好。他說:「有些錢狠不下心去賺。最近在考慮是不是收手,回學校念書算了……還是或許再做一陣子……?」
採訪結束,我對著數小時的錄音與逐字稿,跟智博一樣對著他的人生陷入長長的掙扎和迷惘。一則稿子規定的字數是六百來字,這個故事的重點到底該是什麼?
我勉強交稿,大標是:「欲望像野獸」。
●
十幾年過去了,智博沒有離開這行。
開車行駛高速公路時,我看到他舉著相機、英姿煥發的形象照,出現在大型T字看板上(喔喔,這小夥子生意愈做愈好了)。他的「徵信社阿宅」部落格累積了數百篇文章,談徵信工作牽涉的各種話題,亦載明服務內容與價格區間(他說過希望讓徵信業透明化,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有時,他為人免費尋親的善舉上了媒體(懂得回饋社會又擅長行銷,真有一套)。夜深人靜,臉書上他偶爾貼出地獄遊記般的奇異委託故事,我便按一個讚(文筆確實不錯,該出書才對)。
二○二一年夏天,為拍攝小人物故事紀錄片,我想起智博,便去約了採訪。
進了他的辦公室,他趕緊起身打開冷氣給我們吹。原來他為了節制欲望和以身作則,夏天就算滿頭大汗也只開電扇。從小博、阿博升格為博哥、博董了,他身上沒有一件奢侈品,還經常睡在公司裡,在深夜無人使用的大樓公用廁所,沐浴盥洗。
歷經人生起落,看盡人性醜惡與爭鬥,自己也浮沉其間,智博的娃娃臉不免顯出滄桑和疲倦。「每一件事情都是旁門左道。就算目的是好的,過程也都不是純然的正派,更何況我也無法確保結果一定是好的。」
年近不惑,他仍像哲學系畢業生一樣充滿疑惑,思考為何而活:「很難去定義我的人生價值在哪裡。我希望自己是一個可以幫人圓夢的專家。」
在收支穩定的情況下,他有餘裕多接一些不追求利潤的助人案件,帶著員工去育幼院做公益。
他並勸客戶:「除非一刻都不想再跟對方有瓜葛,否則能不捉姦就不要捉姦。」並非是為了扮演好人,或為自己辯解以「洗白」形象,不過是為了心安罷了(同樣的說法十幾年沒變,這回我信了)。
外人看他事業成功,他則把交棒、退休掛在嘴邊。然而五十多個員工的生計扛在肩上,他讓自己懷抱著「樹立業界典範,扭轉徵信業的負面形象」的古典信念,繼續拚搏。
接下來,他想存錢把被爸爸為償債賣掉的奶奶故居買回來,並寫下更多的故事,讓稚齡兒女知道:「爸爸是一個很厲害、可以依靠的人,是一個有很多故事的人。」
這本新書,收錄了智博十數年的從業見聞,也寫下了他在人性試煉場上,對婚姻、人性、信任、背叛、傷害等人生命題的反覆檢視與思考。
不論讀者是否需要徵信社的協助,都值得一讀。
【自序】
我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我
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阿宅。大部分的人看到我,都說我和他們對於傳統徵信業者的刻板印象有巨大落差。老實說,我不太能確切明白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徵信業者」是什麼模樣,但總之應該不是我這樣的阿宅。
大部分時候,我喜歡宅在家看書、追動漫、打電動。很多人告訴我,做這個行業要多與司法機關的人應酬、交朋友,但我聽到「應酬」就會皺眉頭;如果人生不喜歡的事情有排名,應酬這兩個字大概可以排前三名。我也不太會做人,不喜歡的事情就會寫在臉上,對於不喜歡的人則一律採「避之則吉」的態度。而徵信社是一個需要和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的行業,也難怪很多人覺得我與這個行業格格不入。
然而實際執行委託案件的時候,我可以投入在任何角色上。
可以飾演應徵者,潛入一家公司,看他們原物料的進貨數量;可以扮演一個追求者,想方設法把目標追到手;可以喬裝成臨時工,潛入施工場所,蒐證該施工工地沒有照圖施工的部分……我願意為工作扮演任何角色。
我很訝異工作時的自己,竟可以做許許多多原本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但同時也有一小部分的「自己」,興味盎然地以第三人稱視角觀察工作時的我。我為能在工作領域上充分發揮,感到滿足與幸福。
有幸福的部分,自然也有痛苦的另一面。
從事徵信社的痛苦有很多來源。許多人聽過我從事這個行業所抱持的負面觀感、案件執行成果不如預期的失落感、客戶將情緒宣洩在我們身上時的壓力、對方當事人用各種手段企圖報復我們時的敵意,更多是希望同仁能持志不墮而不可得時的巨大無力感。
從事這個行業很容易走偏,同時也會看到許許多多負面的事情。尼采曾說:「與怪物戰鬥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我一直告訴自己不能忘記創業的初衷,也不停警惕自己不能走偏。我想我並沒有在工作的領域上走偏。但如果有一面鏡子可以照出真實的自己,鏡中的我一定是一頭醜陋的怪物。
●
從剛入行那時寫部落格以來,少部分同行的老闆、前輩,都視我如寇讎,欲除之而後快(不誇張)。
許多次的聚會上、或是電話中,同行會告訴我說:「都是因為你寫了徵信社的故事,讓我們生意做不下去。」「這個行業就是要不透明,透明了就無法跟客戶收錢了!」也不只一次有同行打電話來威脅我把文章下架,不然就要我「騎驢看唱本」。對部分同行來說,這個行業愈神祕,與客戶之間的資訊愈不對等,愈能向客戶用各種方式收錢。
所幸現在媳婦熬成婆,自己的徵信社已經相對穩定,比較不會被同行找麻煩了。
對我來說,會持續堅持寫這些故事與案例,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想讓這個行業透明化,讓真正兢兢業業從事這份工作的人,可以用不同樣態呈現在大家面前。
在很多人心中,「徵信社」三個字其上有許許多多的負面標籤:黑道、拿錢不辦事、恐嚇、兩面洗、敲詐……這一道道的負面標籤,讓許多真正有需要的當事人視找徵信社如畏途,更令許多心裡真正想以「調查真相、解決疑難」為職志的年輕人望而卻步。
於是我想寫,我要寫。寫出徵信社的更多面向,寫出徵信社的手法。
寫這些並非要說自己好(即使已經從業十六年,我還是有很多需要學習與改進的地方,我也可能會做錯事情),而是讓想尋求徵信業協助的客戶有個可以參考的標的,同時也讓有志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有更多的認識。唯有這樣,這個行業才能有更多進步與展望。
而許多在這個行業兢兢業業、戮力以赴的人不只我們,還有許多優秀的同行從業人員。我相信隨著徵信業能重新被定義,這些優秀的同行,才能真正被看見。
第二個原因是,我想要說故事。
從二○○六年入行迄今,悠悠十六年時光,「徵信社」、「偵探」這份職業,對我的意義已不啻是謀生方式,更讓我成了一個蒐集故事的行者,將一件又一件故事撿拾進記憶的麻袋裡。
好重,重到我快走不動了。
無數個夜裡,那些在麻袋裡的故事蠢動欲出,輪番地在腦海裡搬演,要我為它們做些什麼;遂起心動念,提筆為文,試圖將它們譜寫成故事。
在接受委託的同時,我的建議、做法、辦案方式與結果也都大大地影響了委託者的人生發展;另一方面,他們也成了我生命裡的一部分。譜寫的過程中,那些案例就在記憶中鮮明了起來。
我自知不敏,以文字搏塑它們成形的過程,又往往無法確實地描摹出彼時它們最真切的模樣。有時更會陷入交戰:這能寫嗎?該寫嗎?為了保護當事人,這些故事其實有滿大程度的更易,但當下的心境與感受,還有對當事人的描摹,則希望盡可能地貼近真實。
每當我卸下一篇故事,心頭就舒了一口氣。有時我會分不清是我想卸下這些故事,還是這些故事想要鑽出記憶的麻袋。
●
而若將寫作與產出文章比擬為懷胎生子,那麼這些故事的產出大多是一次又一次的難產。
這些故事最終能成書,我想都多虧了厲害的產婆──我的編輯丁姐。我想我是一個讓編輯很不開心的作者,常常說好要交稿的時間,最後寫了寫,又硬生生地把故事塞回去麻袋裡搖一搖、攪一攪……總覺得自己手中的禿筆沒有生花的本事,更希望能盡可能揣寫出故事「本身」想呈現出的模樣。
丁姐則會告訴我,把故事生出來吧,不管生出來後是什麼模樣。這令處女座的我陷入無數次的天人交戰,甚至不停地有想舉雙手投降的念頭湧升出來。但丁姐總是那樣的溫柔又堅定且有耐心,因此我才能完成這本書。
相較於我,我暗想,丁姐其實很適合從事徵信工作啊。
寫作的過程裡,彷彿與故事裡的客戶、夥伴、對造再一次地相遇。有些現實中都還是朋友,有些則已經杳無音訊,有些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了。
在寫的過程中,也不停會想:如果時序倒回當時那個時刻,我能不能有更好的做法與解方?又或者現在的我,是否還會接下這個案件?又或者想知道那些已經不在這個世界的他們,若看到現在的我,會說什麼?
想把這本書交給奶奶、阿錦和怪頭,想跟在天上的你們說,每一篇故事裡面,都有你們的身影。
我會繼續多蒐羅故事,等到去找你們的那天,可以說給你們聽。
而在那之前,我會繼續在這條路上前進,並為更多想要從事這個行業的年輕夥伴,把路,鋪得平一點。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