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經濟發展了,政治民主了
我們卻還沒有安穩的家?
無論月薪多少,每個人都有要求安穩居住的權利!
當房價已成天價,我們還只有拚命存錢買房一條路嗎?
買不起房子,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
買房=拚經濟?推動保障居住權益的政策=犧牲經濟?
打破居住權益的迷思,我們其實有不同的選擇!
臺灣是一座「無住之島」。根據統計,臺灣平均房價與人均所得比將近十倍,房價更被國際評比為「極度不可負擔」。然而,房價明明那麼高,為何社會仍舊鼓勵買房?除了背負千萬房貸,還有其他方法可以讓我們住的安穩嗎?
買不起房,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所有人的事
長久以來,高舉經濟發展大旗的建商、缺乏完善住宅政策的政府,以及夢想炒房致富的大眾價值觀,三者共同造就了臺灣的高房價景觀。原本賴以居住與生活的家,就此成為難以負擔的商品。原本應當人人享有的居住權益,則成了少數人才有權享有的圖利工具。
本書指出,這種少數人獲益的高房價制度,不僅已讓臺灣成為無住之島,更會賠掉整個臺灣社會的未來。當買不起房的青年世代淪為崩世代,在租屋黑市中孤立無援,卻還要被貼上不努力與不爭氣的標籤,最終只會加劇社會與世代對立,更將全面衝擊國家的人口結構、年金制度與勞動體制。長遠來看,每個人都將為此受害。
「家」不該只是商品:重新思考「居住」的意義
身處無住之島的無助青年,真的有可能打破炒房致富的惡性循環,重新定義「家」的價值,找到居住正義的新方向嗎?
這正是長年研究都市改革的廖庭輝,希望透過本書解答的問題。本書藉由回顧臺灣三十年的住宅運動,帶領讀者展開一段「何謂住宅、何謂家」的思索歷程,一步步回顧臺灣高房價的歷史成因,分析各種買房迷思背後的人為與制度因素,同時試圖解開住房商品化的困境。
本書特色
★臺灣第一本住宅運動史,爬梳歷年重大的住宅政策攻防,
同時幫助讀者思考與居住正義相關的重要議題:
・空屋率高,房價卻仍居高不下,這違反供需法則的現況是如何造成的?
・臺灣政府只有房地產政策,沒有住宅政策?
・房地產增值,是誰拿走了最大的利益?
・是誰讓我們相信,住宅是投資獲利的商品,而忘了真正重要的,是滿足居住需求的家?
・攸關我們每個人權益的居住議題,為何我們卻如此軟弱無力?
・跳脫商品思考,我們如何重新拿回居住的主導權?
目錄
推薦序 居住正義的求索之旅/彭揚凱
自序 買房這條路已經走不通了——未來我們該如何爭取居住的權利?
第一章 臺灣居,真的好不易!
第二章 八○年代末期:住宅運動初萌芽
(無殼蝸牛運動後的崔媽媽基金會與OURs)
第三章 金融風暴到扁政府時代:居住權進入倡議
第四章 馬政府時代:進入法制面改革攻防
(住宅團體與行動小事典)
第五章 民進黨二次執政:改革的美麗與哀愁
第六章 經濟發展了,政治民主了,為什麼我們還住不好?
第七章 住宅運動的下一步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