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電子書】電子菸揭祕

打著「電子菸界的iPhone」美譽,Juul究竟是如何從380億美元的新創之星,變成FDA拒絕發布銷售命令的殞落過客?
  • 375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內容簡介

美國《出版人週刊》十大好書
Netflix即將翻拍紀錄片


《電子菸揭祕》是一部不斷推進、令人驚異連連的報導記實,敘述矽谷電子菸新創企業的崛起歷程,以及一種新型成癮商品的誕生:Juul電子菸。
 
Juul靠著新穎又便利的商品設計,被喻為「電子菸界的iPhone」,透過社群媒體網紅與名流明星吹捧帶動,市占率一度超過七成,小小新創搖身成為電子菸產業龍頭。但2019年,全美各地接連冒出EVALI肺病疫情嚇壞了民眾,更促使美國FDA對電子菸產品的審查趨於嚴格。根據規定,電子菸商必須證明其產品有助於成年癮君子戒除菸癮,而且青少年也不致成癮;然而FDA認為,Juul不僅未能提供充分證據,連它提出的內部研究都「互相矛盾」,於是在2022年6月對Juul開鍘,發布拒絕銷售命令(MDOs)。一時之間,Juul前途未卜。

曾經引領風潮的Juul為何崩壞,被視為愚弄父母、讓孩子上癮的邪惡帝國,淪落到估值腰斬、大幅裁員的地步?一切要從一次抽菸小憩開始說起。

詹姆斯・蒙西斯和亞當・波文是史丹佛兩個胸懷大志的研究生,兩人在課後的吞雲吐霧之間夢想一種戒菸方式,最後的成品就是Juul:一個外型時尚摩登的裝置,可以把尼古丁蒸發成方便吸入的濃烈劑量。憑著這個裝置所建立的Juul Labs,很快就成為估值380億美元的新創企業,但同時也招來廣大批評,指責他們讓美國整個未成年新生代對尼古丁成癮。

可以說,詹姆斯和亞當從一開始就犯了錯。

他們把Juul行銷成眾人垂涎的東西,而不是可能救人命的公衛手段;他們在外界對青少年濫用的憂慮開始上升時,沒有採取果斷作為;他們重蹈歷史覆轍,踏上菸草大廠鋪成的道路,推出搶眼廣告、派代表進入校園,最後還接受美國最大菸商的幾十億美元;他們試圖在華府建立勢力與影響力,卻激怒手握他們生殺大權的監管單位;他們迷失於成功與財富的追求,在這輛火車滑出軌道時從未用力踩煞車;他們的短視不僅導致青少年成癮疫情,也引來大眾的放大檢視。

《時代》雜誌記者潔米・杜夏米一路追蹤蒙西斯與波文創造Juul的過程,從兩個深具公衛遠見的人才和矽谷奇才,演變成美國最受爭議的生意人。透過嚴謹的報導、清晰的文字,《電子菸揭祕》讀來就像非虛構的驚悚作品,透過Juul戲劇性的崛起,講述一個更宏觀的故事——關於大企業、菸草大廠,以及好到不真實的商品所付出的高昂代價。

本書特色

1. 作者以身為記者的敘述功力勾織事件始末,並加入本身及各方觀點,劇情片兼大爆料的說故事方式相當精采,很能吸引讀者。

2. 臺灣在今年修法,禁止電子菸在內等類菸品,但罰則不清且罰鍰輕微。國健署資料顯示,2018年青少年電子菸使用率4.2%,較前一年增幅超過五成,即約有5萬7000名青少年使用者,顯見電子菸在不遠的未來也會是臺灣家長普遍關切的議題。

3. 作者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與外界難以窺知的內幕,親自訪談多名熟知內情的人士,看得出是真材實料、有備而來,非常值得期待。

4. 本書題材很適合家長、教育界與醫療界從業人士參考,而喜歡閱讀商業騙局揭祕這類書籍的讀者,想必也會很感興趣。

作者

潔米・杜夏米(Jamie Ducharme

《時代》(Time)雜誌編制內記者,主跑醫療與科學,作品曾榮獲Deadline Club、紐約記者俱樂部(New York Press Club)、紐約女記者協會(Newswomen’s Club of New York)的獎項。出身新罕布夏州的潔米,現在住在紐約布魯克林,《電子菸揭祕》是她的處女作。

譯者簡介

林錦慧

政大英語系畢業,曾任《時代解讀》(TIME Express)雜誌副總編輯,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傑夫・伊梅特》、《惡血》、《洞悉市場的人》、《恣意橫行》、《終結失業?還是窮忙一場?》、《惡魔財經辭典》、《當最後一個音符輕柔落下》等書。

 

目錄

推薦序
・跟著作者一起追真相:包著糖衣的毒藥——電子煙(菸)!——蘇一峰/胸腔重症醫師
・電子菸,救世的解藥還是混世的毒藥?——莊凱任/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院公共衛生學系教授
・Do You JUUL?(你吸電子菸了嗎?)——廖泊喬/成癮專科醫師、《文豪酒癮診斷書》作者
・向「未知」探索的代價——王湘翠/陽明交通大學藥理學研究所副教授
・瞭解不誤解,電子菸真的可以減害嗎?——何佳安/臺灣大學生化科技系特聘教授、化學系合聘教授、生物科技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副主任
・破壞式創新,破壞的是什麼?——楊貴智/法律白話文運動網站創辦人、內容長、律師
 
各界好評
作者的話
 
序幕

Part I 火苗
Chapter 1 抽菸不必點火(2004—2005)
Chapter 2 一個產業的誕生(2007—2011)
Chapter 3 救兵(2011—2013)
Chapter 4 樂暈(2014)
Chapter 5 酷孩(2014年11月—2015年5月)
 
Part II 著火
Chapter 6蒸發(2015年夏天)
Chapter 7降職(2015年7月—12月)
Chapter 8 點火(2016年8月—2017年5月)
Chapter 9 分家(2017年5月—11月)
Chapter 10 老大(2017年11月—2018年3月)
Chapter 11 教育(2018年1月—7月)
Chapter 12 政治動物(2018年4月—8月)
Chapter 13 成長陣痛(2018年7月—8月)
Chapter 14 疫情(2018年9月—12月)
 
PART III 煙消霧散
Chapter 15 發大財(2018年12月—2019年3月)
Chapter 16 道歉運動(2019年3月—7月)
Chapter 17 受審(2019年7月)
Chapter 18 瘟疫與恐慌(2019年7月—9月)
Chapter 19 違禁品(2019年6月—9月)
Chapter 20  9月結束再叫醒我(2019年9月)
Chapter 21 接管(2019年9月—2020年3月)
 
後記
謝辭
注釋

序/導讀

作者的話

這本書是根據六十多場訪談所寫成,訪談對象包括Juul前員工、投資人、顧問、知情人士等等,這些人都是有份參與Juul一路演變的人,另外我還訪談了幾十位醫生、研究學者、公衛官員、電子菸業界人士與立法者。其中許多人要求匿名,因為擔心招來報復、法律訴訟與工作上的負面影響。

大多數訪談完成於2020這一年,但這本書也是我替《時代雜誌》(Time)報導Juul和電子菸產業多年的心血結晶。替《時代雜誌》跑新聞的工作,把我帶進Juul的舊金山總部,也讓我難得有機會採訪那家公司幾位最高層,包括創辦人詹姆斯・蒙西斯和亞當・波文、前執行長凱文・伯恩斯,部分訪談內容已經收進書裡,不過後續為了這本書想再度採訪時,並沒有獲得蒙西斯、波文、伯恩斯的首肯。

除了極少數例外,書中指名道姓的訪談者都事先取得首肯才以真名示人,但也有幾個人並沒有答應,包括前行銷長理查・蒙比、前執行長泰勒・高德曼、前行政長艾希莉・古爾德。書中每項重大指控,我都有給Juul代表人員表達意見的機會,只是他們並不是每次都善加利用。

書中直接引述的對話和通信,大多取自我自己看過的電郵或是訴訟、新聞報導、政府文件所引述的字句,有少部分是直接聽到的人所回憶,也就是說並不是逐字稿,不過我有求證是否有脫離說話者的本意。

另外,我還參考了許許多多研究、期刊文章、政府資料與科學報告、書籍、影片、社交媒體貼文、新聞報導,這些都一一列在書末附錄。我還得謝謝這些年報導這個主題的記者們,他們的報導讓這本記實更完備生動。

推薦序

Do You JUUL?(你吸電子菸了嗎?)
——廖泊喬/成癮專科醫師、《文豪酒癮診斷書》作者

本書主角「Juul」是一電子菸商品,卻能借代成一整個「吸電子菸」的動詞,便可知道其深遠影響力。作者潔米・杜夏米為《時代》雜誌醫藥記者,仔細耙梳了Juul公司的前世今生。《電子菸揭祕》深入勇追Juul各面真相細節,從公司的創立緣起,到「投藥裝置」(ModelOne、Pax、ModelTwo,再到鼎鼎大名的Juul)的演進,一章接一章、一環扣一環,相當精采,看著書稿便難以停下。

《電子菸揭祕》書中,反覆叩問一問題:Juul的商品定位。究竟是戒菸替代品——幫助人們從「紙菸」轉為「電子菸」,抑或是向下扎根——增加青少年「新興使用者」的藍海市場?作者帶著讀著們一步步前進當事現場。

「吸食尼古丁將影響青少年腦部發育、未來也更容易依賴成癮。」這幾乎是全世界的科學公衛共識, Juul公司不敢明目張膽與之較量,商品宣傳的主軸轉為「給抽菸者一個更安全的替代品」以減少爭議。然而,WHO也明確表示「電子菸不是吸菸者正當的戒菸方法」,主要是因為沒有明確證據顯示它能有效戒菸,不一定能達到「減害」效果。

《電子菸揭祕》點出了Juul公司的兩難現場。Juul宣稱其為「紙菸替代品」而不對青少年行銷,然而,一旦不對青少年當作客群,又要面臨成長下滑、收入銳減。書中訪問了許多情境,舉一例,Juul一面以「酷孩」(cool kids)為名,作為內部行銷之目標客群,一面又對外宣稱酷孩為25-34歲成年人;再舉一例,Juul一面口口聲聲的說是「抽菸」替代品,一面則四處在超市與商業活動出現,更讓沒抽過菸者免費試抽一口。

為了生存,Juul公司加緊與政府打通關,同時,Juul也力求形象改頭換面。作者發現,它們跨足教育性宣傳,試圖撰寫青少年菸癮危害教材,用以面對外界疑慮;不僅如此,Juul藉此更有理由前進校園做「現身宣傳」,其中內容包裝與宣傳立場,便會是外人不易關照到的細節。

或許在商業模式下,健康安全的考量便被Juul放在較後順位。《電子菸揭祕》提到,員工在沒有安全防護下做公司內部的「頭暈測試」,而使用者則是在不知後果下讓菸油流到嘴裡。同時,公司團隊中較無招攬醫療成癮相關概念之人才。從而延伸,使用者的生理健康與成癮傾向,以及其所隱含的成本,可能都不是開發Juul這產品團隊的思量範疇。

提到健康考量,雖說電子菸品號稱少了焦油等致癌物質,但各種口味與香料的加味煙油配方卻是未知領域!使用電子菸後,是否有長期的安全測試?各配方對於人體又有什麼影響?這些,並不是一開始Juul公司所能考量到的;就算有,也僅是爲了要符合審查當局所需而提供的「待檢驗數據」。畢竟,以新興公司而言,似乎無意、也沒有大到能成立臨床醫學研究的科學部門。

《電子菸揭祕》細數了十幾年來Juul公司的轉變,也同時呈現美國對於電子菸立法規範的脈絡。美國面對電子菸的細緻難題、與過晚規範帶來的不可逆影響(如青少年使用),或許都可以從《電子菸揭祕》中作為臺灣立法的借鑑。
  臺灣2022年新版《菸害防制法》為「禁電子煙、開放加熱菸」,理由是依照「產品原料」原則,

於加熱菸與紙菸皆以菸草為原料,因此列為菸品納管,而類菸品(電子煙)則不是以菸草為原料,考量評估其可能影響後,目前全面禁止。「以加熱菸之名、內含電子煙之實」之新型菸品,則將會是下一個攻防戰場!

電子菸,救世的解藥還是混世的毒藥?
——莊凱任/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院公共衛生學系教授

據信最早電子菸的發明者,是一位名為赫伯特・吉爾伯特(Herbert A Gilbert)的美國人。從事廢金屬經銷行業的他於1963年發明了「無煙、非菸草香菸」(smokeless non-tobacco cigarette)裝置,並取得了專利設計。雖然當年赫伯特未能成功說服任何一家公司生產製造這項裝置並將其帶入菸品市場,但這項劃時代的發明確實為菸品減害(harm reduction)帶來一線曙光。赫伯特在受訪時曾表示「My wish was to have an alternative to the scourge of tobacco cigarettes」,其言下之意乃期望透過他的發明能減少人類對菸品的使用,進而拯救百萬人的生命免於癌症和其他與菸品相關的疾病。

本書的兩位要角亞當與詹姆斯,抱持著「改善成年吸菸者生命」的理想,以及「把吸菸的傷害降到最低」的目標,在2004年底的某個夜晚決心創造一個能幫助自己與戒菸者戒菸的裝置,也是日後造就市值高達380億美元的Juul公司的電子菸原創設計,撼動了整個電子菸的產業與市場。這項設計更被本書作者譽為是史上最棒的、結構美麗、使用性強的電子菸。然而,一項本著良善初衷為成年吸菸者發明的創新設計,為何導致青少年朋友的濫用成癮,最終落得社會大眾的質疑、專家學者的撻伐、新聞媒體的批評,以及政府機關的制裁?也致使他們聲名狼藉,最後只能黯然離開最初親手創立的公司?

本書的作者透過訪問的方式,從眾多知情人士包含創辦人、公司員工、投資顧問、同業人士、專家學者、政府官員等人口中獲得的談話內容,加上所有可獲取的內部及外部文件審慎確認與求證,最終完成了這本述說Juul興起與衰退的著作。本書不僅是一份訪談記錄,更是一本老少咸宜、適合社會大眾瞭解電子菸的綜合教材,加上作者精心設計的章節編排,以及生動寫實的文字敘述,讀後猶如欣賞一部真人真事、劇情豐富且發人省思的電影作品,令人難以忘懷。

「如果從人口觀點來看,Juul和其他電子菸可能可以救命」,書中一位教授如是說。「電子菸所產生的已知致癌物質或許比傳統香菸少,但是並不代表電子菸就沒有健康風險」,書中一位研究人員如是說。「我覺得你們(亞當與詹姆斯)真正該擔心的事有兩個,一是會吸引年輕人,一是香菸與電子菸雙重使用」,書中另一位教授如是說。

究竟電子菸是戒菸者的解藥?還是青少年的毒藥?期盼本書的出版有助於增進社會大眾對電子菸的瞭解,理性看待電子菸對於菸品減害的利與弊,並藉由書中利害關係人的經歷分享,以及作者就科學事證與數據所做出的理性評析,從而思考臺灣立法納管電子菸、加熱菸等新興菸品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626716439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9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